安徽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高一(重点班)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1. (2分) (2019高一下·威远期中)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 . 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 .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C .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 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2. (2分) (2018高一下·綦江期末) 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
A . 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 . 冶铁业规模宏大
C . 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 . 南北经济发展平衡
3. (2分)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A . 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
B . 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
D . 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4. (2分)(2017·新课标Ⅲ卷)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A .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5. (2分)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下列图片说明了()
A . 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
B . 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C . 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
D . 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6. (2分) (2016高一下·河北期中)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 .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 .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7. (2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政府向中国商人发海外渡航证明书的主要目的是
A . 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 . 加强外航海船管理
C . 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 . 打击海上走私活动
8. (2分) (2017高一下·福州期中)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 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B . 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
C . 农民战争的影响
D .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不高的影响
9. (2分) (2019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
这主要是指()
A .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传播宗教
B . “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 资产阶级受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10. (2分) (2017高一下·嘉峪关期末) 19世纪后30年,西方某国钢铁企业的数量减少了近140个,而工人总数却增加了近两万人,产量增加了近3000万吨,投资额增长了近五倍。
材料所述现象的直接推动因素是()
A . 早期殖民扩张
B . 钢铁行业的萎缩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
11. (2分) (2016九上·蚌埠期中) 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 . 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 .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 . 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 . 蒸汽机的发明中
12. (2分) (2018高一下·舟山开学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与它最终形成直接相关的是()
A . 英国打败“无敌舰队”
B .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出
D .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13. (2分) (2016高二下·新洲期末) 1903年8月清廷正式谕令设立商部。
在职能上商部是“联络官商之情”的国家机构,担负着制定经济政策、领导发展国家工商实业的重任,随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规范商品市场、保护商人的合法利益等。
这一举措()
A . 目的是为了保护经济秩序的稳定
B . 表明资本主义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形式
C . 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已开始改变
D . 表明传统的封建政府职能在发生转变
14. (2分) (2019高一下·合肥期中) 下图从中国轮船吨位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单位:吨)。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 中华民国政府加强经济建设
D . 美国货大量涌入导致远洋运输发展
15. (2分) (2017高一下·莆田期中) 唐山机务段火车头纪念碑上镌刻一行文字:“中华铁路,师夷之技,源唐胥始,于龙号(机车编号)起,几多艰难,历经风雨。
”下列对此则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唐胥铁路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 . “龙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C . 中国修筑铁路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D . 中国铁路修筑过程艰难曲折
16. (2分)(2019·芒康模拟) 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娴”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
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 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 . 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C . 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 . 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17. (2分) (2017高三上·滨州开学考) 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
A .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B . 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
C . 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
D . 加剧了国家政权颠覆
18. (2分) (2017高三下·贵州模拟) 阅读《俄国及苏联国民经济建设文件汇编材料》的排名表
以下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 集体农庄的强制推行导致机器制造业发展停滞
B . 1932年工业化的实现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 1937年苏联实现了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D . 斯大林模式推动苏联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19. (2分)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
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 . 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 . 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 . 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 . 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20. (2分) (2017高三下·郑州模拟) 1981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
进入21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将“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人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
这些措施()
A . 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 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 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
21. (2分) (2017高二上·六安开学考) 撤切尔夫人根据现代货币主义的原则,紧缩公共开支,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通货膨胀,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等措施,以此医治“英国病”。
这里的“英国病”指的是()
A . 货币危机
B . 滞涨局面
C . 劳资矛盾
D . 自由放任
22. (2分) (2019高二上·荆州期中)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扩大农庄和农场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这些措施()
A .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 . 说明改革重点在农业
D . 使苏联综合国力超过美国
23. (2分) (2019高一下·栾城期中) 下图是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一幅画,解读正确的是()
A . 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可
B . 其深刻寓意是解放思想
C . 图中人们迫切改变落后面貌
D .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4.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月考) 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
这三次调整都()
A . 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 . 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
C .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D . 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25. (2分) (2017高一下·重庆期中)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份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 . 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B . 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
C . 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
D . 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26. (2分) (2017高二下·钦州期末) 电视机以前体积大、质量重,大多数都放在电视机柜里,进入新世纪
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电视机没了以往的“厚重”,以往的“厚重”机型几乎无人问津。
这可以反映出()
A . 新时期国人逐渐倾向于高消费
B . “厚重”机型已无其观看意义
C . 中国电视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
D . “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
27. (2分)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后确立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并具有“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功能的货币是
A . 卢布
B . 英镑
C . 欧元
D . 美元
28. (2分)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欧元区共有17个成员国和超过3亿8千万人口。
欧元的正式流通说明了()
A . 欧元成为欧洲广为流通的最主要货币
B . 欧盟开始全面启动经济一体化战略部署
C . 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 . 欧元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强制使用的货币
29. (2分)(2020·太原模拟) 有学者指出:如果WTO是全球贸易的1.0版本,那么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则无疑是全球贸易的2.0版本。
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不大。
此言论旨在说明()
A . 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B . 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
C . 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
D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30. (2分)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A . 政治纷争加剧
B . 军事对抗升级
C . 文化差异加大
D . 贫富差距拉大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40分)
31. (10分)(2019·杭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人类及其祖先已在地球上生存了二百多万年。
为什么要挑选这仅占人类全部历史的百分之一的一小片断历史,予以特别注意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不是从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开始的……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摘自《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西欧近代社会的转型是从英国开始的。
32. (15分) (2017高二下·钦北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
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
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年第l期
材料三:
材料四:我们一个很大的成果是创作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来解决酸雨控制的问题。
……在环境执法方面,在美国我们建立了一种处罚的措施,可以处罚剥夺公司由于不进行环保行动而获得的任何经济收益。
……在美国,采
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舒适度。
——人民网《美国环保协会主席谈美国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教训》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的基本观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当时的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表明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什么问题?根据材料四回答美国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
33. (15分)(2019·杭州模拟)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这两个纪念节点的“汇合”,让中国社会有了回望与前瞻的历史契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
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
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
为改革开放迈出了一大步。
1992年初春,新的改革瓶颈亟待破局。
88岁的邓小平走向了中国南方,以其巨大的政治气魄和宽阔的历史视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姓社”“姓资”的辩证解读、“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的高超提炼,推动改革再入历史新境。
材料二: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严宏昌、关友江、严金昌改革先锋称号,称他们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材料三:“中国的改革开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提炼中国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高培勇昨日在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40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是否改变了所有制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考点:
解析:
答案:27-1、考点:
解析:
答案:28-1、考点:
解析:
答案:29-1、考点:
解析:
答案:30-1、
考点:
解析:
二、非选择题 (共3题;共40分)答案:31-1、
答案:31-2、
考点:
解析:
答案:32-1、
答案:32-2、
答案:32-3、考点:
解析:
答案:33-1、
答案:33-2、答案:33-3、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