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天津市武清区重点名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
2.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A.是化合反应B.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
3.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2B.HCl
C.SO2D.NH3
4.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5.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
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17
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和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硫酸钙、氨水、锌B.硫酸、熟石灰、氮气
C.盐酸、纯碱、金刚石D.硝酸、烧碱、氨气
7.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稀释浓硫酸
C.取固体粉末D.检查气密性
8.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A煤作燃料B用氢气制盐酸C氢气作高能燃料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量度水的体积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10.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干燥CO2B.收集O2
C.验证CO2性质D.监控气体流速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_____(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填字母符号,下同);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 和F,其中F是单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石灰石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已知其它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课外小组同学将50g盐酸均分5次加入到20g 该石灰石样品中,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
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6 12 8
请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_____g。
(2)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3)实验室只提供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欲配制该实验所用的50克盐酸,需要36.5%的盐酸和水各多少克?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研究表明,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优点.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_____蔗糖(填“>”“<”或“=”)。
(2)40℃时,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写出其中的一种)。
(3)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溶液加入蔗糖_____g,或蒸发掉水_____g。
14.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组成: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结构:
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性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是利用其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化学小组同学在某工厂废水处理池中提取一瓶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工业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
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滤渣乙。
请完成以下探究(不考虑杂质干扰)。
滤渣乙是什么?小明认为滤渣乙是银,小东认为滤渣乙是银和铜,小华认为滤渣乙是银、铜和铝,你认为滤渣乙还可能是_____。
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小华的猜想错误,理由是_____。
设计实验探究滤渣乙的成分,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步骤1:取滤渣乙加入盐酸无气体产生滤渣乙可能是_____
步骤2:取滤液甲插入打磨过的铁丝无明显现象滤渣乙一定是_____
(反思交流)通过交流,大家认为此时滤液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
16.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验证三种气体的存在。
请回答以下问题: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SO2易与KMnO4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使其褪色:③SO2能使Ba(OH)2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以下实验中试剂瓶中的药品均足量。
装置A的作用是___。
装置
E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___。
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2的现象是___。
装置F的作用是尾气处理,具体表现为___。
若装置按C→D→A→B→E→F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__。
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___。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C
【答案解析】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错误;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正确;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错误。
故选C。
2、A
【答案解析】
A、据图可知,该反应是单质与单质生成化合物的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该反应生成的是化合物,没有单质生成,反应后的单质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故B错误;
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据图可知,由白色圆圈构成的分子反应后有剩余,故只有两个分子参加了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2:1,故D错误;
故选A.
3、C
【答案解析】
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该气体可能是什么。
【题目详解】
A、H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铜和浓硫酸中不含氯元素,所以不可能是HCl气体,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浓硫酸中含有硫、氧元素,且SO2有刺激性气味,符合题意;
D、NH3虽然有有刺激性气味,但反应物中铜和浓硫酸不含氮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点睛】
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成分时,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的原则,以及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4、D
【答案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题目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镍,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表示原子序数为2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答案点睛】
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
5、C
【答案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错误;B、银杏酸由分子构成的,1个银杏酸分子是由22
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错误;C、银杏酸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正确;D、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2:1×34=132:17≠11:17,错误。
故选C。
点睛: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6、B
【答案解析】
A、硫酸钙属于盐,氨水属于碱,锌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B、硫酸属于酸,熟石灰属于碱,氮气属于单质,选项正确;
C、盐酸属于酸,纯碱属于盐,金刚石属于单质,选项错误;
D、硝酸属于酸,烧碱属于碱,氨气属于化合物,选项错误,故选B。
7、B
【答案解析】
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8、D
【答案解析】
A、煤作燃料,是因为煤具有可燃性,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用氢气制盐酸,是因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氯化氢溶于水生成盐酸,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氢气做高能燃料,是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9、C
【答案解析】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底部应放在铁架台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答案点睛】
浓硫酸稀释操作可简记为:酸入水,缓慢倒,并搅拌。
10、B
【答案解析】
A、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还有硅胶、五氧化二磷等);它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l、H2、Cl2、O2、CH4等气体;
B、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氧气的入口端;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D、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题目详解】
A、酸性干燥剂可以干燥酸性气体CO2,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若用排水气法收集氧气,瓶内先装满水,氧气应该“短进长出”,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该实验验证了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不易溶于水,进入水中会迅速溢出,所以通过气泡冒出的速度不同,来监控气体流速,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点睛】
此题是课本知识的迁移应用,掌握气体的检验、干燥、收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3NH3 B 3O2+4NH3一定条件
6H2O+2N2
【答案解析】
(1)①图示中所示B中含有三个氨气的分子可表示为:3NH3②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从微观上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故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B;
(2)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E是水,F是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F是氮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O2+4NH3一定条件6H2O+2N2。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4 29.2% 40g 10g
【答案解析】
从所给数据可得:
第1次加入10g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20g-16g=4g;
第2次再加入10g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16g-12g=4g;
第3次再加入10g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12g-8g=4g;
从图像可得,当第4次加入10g稀盐酸,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也是4g;当第4次加入10g稀盐酸后,碳酸钙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4g×4=16g。
(1)石灰石样品中杂质的质量=20g-16g=4g;
故填:4。
(2)设与16g碳酸钙反应的HCl的质量是x
3222
CaCO+2HCl=CaCl+H O+CO
10073
16g x
↑
10073
=
16g x
x=11.68g
所加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1.68g
×100%=29.2% 10g4
⨯
故填:29.2%。
(3)设需要36.5%的盐酸的质量是y,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得:50g×29.2%=36.5%y
y=40g
所需水的质量=50g-40g=10g;
故填:40g 10g。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不饱和降温到30℃25 100
【答案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蔗糖;
(2)4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60g,所以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到30℃;
(3)解:设加入蔗糖的质量为x,200g10%+x
200g+x
⨯
=20%,解得x=25g。
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200g10%
200g-y
⨯
=20%,解得y=100g。
故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溶液加入蔗糖25g,或蒸发掉水100g。
14、氢元素与氧元素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CaO+H2O=Ca(OH)2
【答案解析】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与氧元素;
(2)由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3)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填:CaO+H2O=Ca(OH)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银、铜和锌锌的活动性比铝弱,锌不会与硝酸铝发生反应银或银和铜银和铜Al(NO3)3、Zn(NO3)2
【答案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比银和铜活泼,锌没有铝活泼,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碱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题目详解】
[做出猜想]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比银和铜活泼,锌没有铝活泼,所以滤渣乙还可能是银、铜、锌。
[交流讨论]锌的活动性比铝弱,锌不会与硝酸铝发生反应,所以小华的猜想错误。
[实验探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碱会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所以
废水样品和锌粉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为:332Zn+2AgNO Zn NO +2Ag =()或
3232Zn+Cu(NO )Zn NO +Cu =()。
[反思交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Al Zn Cu Ag >>>,则废水样品和锌粉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332Zn+2AgNO Zn NO +2Ag =()或3232Zn+Cu(NO )Zn NO +Cu =()。
故滤液甲中含有的溶质是:3332Al(NO )Zn(NO )、。
【答案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会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16、检验并且除去二氧化硫 氧化铜 广口瓶内的液面下降,部分水进入烧杯 B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C 中溶液变浑浊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有道理,这是因为省略D 装置后,如果E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答案解析】
(1)由题干信息可知,装置A 的作用是检验并且除去二氧化硫。
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铜被一氧化碳还原;故填:检验并且除去二氧化硫;氧化铜。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CO 2的现象是B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被A 装置完全吸收),C 中溶液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了沉淀)。
故填:B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C 中溶液变浑浊。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实验中观察到广口瓶内的液面下降,部分水进入烧杯;故填:广口瓶内的液面下降,部分水进入烧杯;
(4)若装置按C→D→A→B→E 的顺序连接时,C 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或含有二氧化碳,或含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D 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气体被浓氢氧化钡溶液吸收,则A 中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因此无法验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故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5)该同学的设计有道理,这是因为省略D 装置后,如果E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
故填:有道理,这是因为省略D 装置后,如果E 装置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