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河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阜阳市颍河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根据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B. 在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C.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D.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参考答案:
B
A. 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A正确;
B. 应该在非金属元素区域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B错误;
C.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C正确;
D.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具有金属性,也具有非金属性,因此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D正确,答案选B。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③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
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胶粒分离出来
⑥任何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都能使胶体粒子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
⑦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带电
⑧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⑨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A. 7个
B. 6个
C. 5个
D. 4个
参考答案:
D
【详解】①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故正确;②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②正确;③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如3O2=2O3,故③错误;④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等,但碱性氧化物一定都是金属氧化物,故④正确;⑤因为胶粒比溶液中溶质粒子大,所以胶体可以用渗析法把胶粒和离子分离出来,故⑤错误;⑥粒子胶体的溶胶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后才能使胶体粒子凝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析出,故⑥错误;⑦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粒带电,胶体呈电中性,故⑦错误;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⑧错误;⑨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故⑨正确;根据上述分析知,正确的有4个;答案:D。
3. 实验室制取氯气可以有以下途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若制取等质量的氯气,消耗盐酸最少的是
A.8HCl+K2Cr2O7==2KCl+Cr2O3+4H2O+Cl2↑
B.16HCl+2KMnO4==2MnCl2+8H2O+2KCl+5Cl2↑
C.4HCl+MnO2△MnCl2+2H2O+Cl2↑
D.6HCl+KClO3==KCl+3H2O+3Cl2↑
参考答案:
D
略
4.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一氧化碳均为酸性氧化物
B. 雾、稀豆浆、氯化钠溶液均为胶体
C. 分子中含三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三元酸
D. 烧碱、醋酸、稀硫酸均属于电解质
参考答案:
C
A. 一氧化碳没有相应碳元素相同价态的含氧酸,不与碱发生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 氯化钠溶液不为胶体,故B错误;
C.酸分子中只有羟基氢原子才能电离产生氢离子,分子中含三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三元酸,故C正确;
D. 稀硫酸属于溶液类型的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5. 用等体积的0.1mol/L的BaCl2溶液,可使相同体积的Fe2 (SO4 )3、Na2 SO4、KAl(SO4)2三种溶液
中的SO42-完全沉淀,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3
B、3∶1∶2
C、2∶6∶3
D、1∶1∶1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蔗糖
B. 硫酸钡
C. 盐
酸 D. 金属铁
参考答案:
略
7. 1mol SO2和1mol SO3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②原子总数③硫原子数④氧原子数
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③
参考答案:
D
8. 若氖原子质量是a g,12C的原子质量是b g,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a/b
B.该氖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
C.Wg该氖原子的物质的量是mol
D.Wg该氖原子所含质子数是10W/a
参考答案:
B
略
9.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能导电的是,非电解质
是。
(均填编号)⑴CuSO4溶液⑵BaSO4固体⑶Cu ⑷SO3
参考答案:
(2)、(1)(3)、(4)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能导电;所以以上物质可以导电的是(1)(3);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蔗糖、乙醇等都是非电解质.大多数的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单质,混合物不管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与否,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所以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2);(3) 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4)。
10. 如图所示,把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后插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B.电流从锌片流向铜片
C.一段时间后,铜片质量减轻D.锌片发生还原反应
参考答案:
A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能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电流流向与此相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故A正确;
B.该装置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电流从正极铜沿导线流向负极锌,故B错误;
C.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片质量不变,故C错误;
D.该装置中,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3(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的元素一定位于第二周期
D.某元素的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同,该元素一定位于第三周期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A. CO2的比例模型: B.NH4Cl的电子式为:
C. 丁烷的结构简式CH3(CH2)2CH3
D. O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 C4H10(g)+13/2O2(g)== 4 CO2 (g)+ 5 H2O(g)的△H为()
A. +8QkJ·mol
-1 B. +16Q kJ·mol
-
1 C. -8Q kJ·mol
-
1 D. -16Q kJ·mol
-
1
参考答案:
D
略
14. 1MOL某烷烃可与8MOL C L2完全取代,则此烷烃的分子式为()
A.CH4
B.C2H6
C.C3H8
D.C4H10
参考答案:
B
略15. 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
B.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作消毒饮用水
C.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D.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份都是纤维素
参考答案:
A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碘化钠。
为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查阅资料】氯的单质可以置换出碘化物中的碘。
阅读上述实验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溶液甲与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2)从“无色溶液丁”中获取氯化钠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蒸馏 B.蒸发结晶 C.冷却结晶
(3)操作①的名称;所需要的主要试剂
是。
(4)操作②的名称;从液体丙获得碘的方法
是。
参考答案:
(1)2I- + Cl2 = 2Cl- + I2
(2)B
(3)萃取;四氯化碳(其它,合理给分)。
(4)分液;蒸馏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半径最大的短周期元素是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气态氢化物化合成盐的元素是
(3)具有强氧化性,且含有18个电子的分子是
(4)1.00 L 0.500 mol·L-1 NaOH溶液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 28.7 kJ的热量。
表示该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参考答案:
略
18. 按照下图接通线路,反应一段时间后,回答下列问题(假设所提供的电能可以保证电解反应的顺利进行):
(1)上面装置中作负极的是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
是
(2)U型管内发生的现象
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在a烧杯中发生的现象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
(1)(4分)Zn ,2H++2e-=H2↑
(2)两极上均有气体产生,U形管的右管上口溶液变红色。
(2分)
2KCl+2H2O2KOH+H2↑+Cl2↑(2分)
(3)无色溶液变成蓝色(2分)。
2I-+Cl2=2Cl-+I2。
(2分)
19. 反应Fe + H2SO4=FeSO4 + H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双选)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H2SO4为98%的浓H2SO4
C.升高温度
D.将2.4 mol·L―1的稀硫酸改为4.8 mol·L-1稀盐酸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铜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外电路中电子由___极(填“正”或“负”,下同)向____极移动。
参考答案:
(1)放热(2)AC (3) 2H++2e-=H2↑负正
【详解】(1)从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放热;
(2)A.改铁片为铁粉,增大了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增大,选项A正确;
B.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不能继续发生反应,选项B错误;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选项C正确;
D.将2.4 mol·L―1的稀硫酸改为4.8 mol·L-1稀盐酸,氢离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几乎不变,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AC;
(3)铜、铁、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铁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移动;故答案为:2H++2e-=H2↑;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