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2011吉林乙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题ID】2001942
【题型】复合客观题
材料1: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7995万人,比2005年末增加了2170万人。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2005年到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6.0%上升到39.9%,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
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23771万人,2009年增加到26603万人。
2009年末,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了3553万人。
“十一五”时期的前四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947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试题ID】44779
86、2009年末与2005年末相比,我国第二产业人员年均增加:
A、566.4万人
B、708万人
C、720万人
D、900万人
【答案】 D
【参考时限】
【知识点*】年均增长量计算
【扩展知识点】无
【细分知识点】无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相比”、“年均增加”。
第二步,定位第二段,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18084万人,2009年为21684万人。
第三步,2005~2009年第二产业人员=末期值-初期值
平均增长量
间隔年份
21684180843600
900
44
-
===万人。
因此,选
择D选项。
【拓展*】无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0
87、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结构比例为:
A、44.1∶27.8∶28.1
B、38.1∶27.8∶34.1
C、44.8∶23.1∶31.4
D、39.6∶27.2∶33.2
【答案】 B
【参考时限】
【知识点】比重计算
【扩展知识点】比重
【细分知识点】除法估算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比例”。
第二步,定位第一、二段,2009年,我国就业人员为77995万人,第一产业为29708万人。
第三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所占=部分值
比重
整体值
2970829708
38.1%
7799578000
=≈≈。
结合选项,选择B选项。
【拓展*】无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题源】
【音频】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1
88、我国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A、6.3%
B、12.6%
C、18.1%
D、8%
【答案】 D
【参考时限】
【知识点】比重计算
【扩展知识点】基期比重
【细分知识点】估算法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2005年”、“占”。
第二步,定位第一、三段,2009年末,我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2005年增加2170万人。
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9789万人,比2005年增加3553万人。
第三步,“2005年”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
978935536236
8.2%
77995217076000
-
==≈≈
-
部分值
比重
整体值
(或结
合选项,计算首位数字为8)。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无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2
89、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就业人数增加最快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员
B*、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
C*、城镇就业人员
D*、乡村就业人员
【答案*】 B
【参考时限】
【知识点8】增长率比较
【扩展知识点】增长率分数
【细分知识点】无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增加”、“最快”。
第二步,定位第一、二、三段,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5年为33970万人,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48494万人减少到46875万人,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7331万人增加到31120万人,城镇非公有制增加4947万人。
第三步,2005~2009年第一产业与乡村就业人员都为负增长,排除A、D选项。
城镇就业增加量(31120273313789
-=万人)小于非公有制增加量(4947万人),且城镇就业的基期量大于非公有制的基期量(城镇就业包括公有制与非
公有制),由=增长量
增长率
基期量
,可知城镇就业的增长率小于非公有制(分数性质)。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分数性质,分子相对大且分母相对小的分数值较大。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3
9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一、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均为持续下降
C*、从2005年到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大幅回落
D*、从2005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增长速度小于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增长速度【答案*】 D
【参考时限】
【知识点*】综合分析
【扩展知识点】无
【细分知识点】无
【解题思路*】
A选项,定位第二段,第一产业就业人员2009年减少到29708万人,错误。
B选项,定位第二段,第二产业就业人员2009年增加到21684万人,错误。
C选项,定位第三段,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数年均增加超过1200万人,错误。
D选项,定位第一、三段,城镇就业人员的增长率(311202733138001
27331273002
-
≈<)小于私营个体就业人员
(
355335531 9789355362362
=>
-
),正确。
【拓展*】D选项,判定
1
与
A
B n
的大小关系,若>
nA B,则
1
A
B n
>;若nA B
<,则1
A
B n
<。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题目结束】
【试题ID】2001943
【题型】复合客观题
材料1*:中国在“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2%,远高于同期3.5%的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总量的国际地位实现“三连跳”。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2569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2010年增加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也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10年的
9.5%。
同时,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相当于美国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7.9%上升至2010年的40.2%。
人
均国民总收入(GNI)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2005~2009年中国人均GNI及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
【试题ID】44784
91、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比2005年增长了:
A、1.1倍
B、19.1倍
C、2.1倍
D、2.9倍
【答案】 A
【参考时限】
【知识点】增长率计算
【扩展知识点】增长率
【细分知识点】估算法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比”、“增长”。
第二步,定位表格最后一行,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3650美元,2005年为1740美元。
第三步,与2005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
365017401910
110%
17401700
-
==≈≈
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
基期量
,即
“增长”1.1倍。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无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5
92、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5年内差距缩小了:
A、3.4个百分点
B、7.7个百分点
C、17个百分点
D、1.7个百分点
【答案】 C
【参考时限】
【知识点*】简单计算
【扩展知识点】无
【细分知识点】无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缩小”。
第二步,定位图中折线,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为41.8%,2005年为24.8%,两者相差17个百分点(41.8%24.8%17%
-=)。
因此,选择C选项。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6
93、2010年美国的GDP是:
A、9079.6亿美元
B、146246.3亿美元
C、222569亿美元
D、126083.8亿美元
【答案】 B
【参考时限】
【知识点*】其他类型计算
【扩展知识点】无
【细分知识点】无
【解题思路*】
第一步,定位文字材料,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879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0.2%。
第二步,美国GDP为5879158791
147000
40.2%0.4
≈≈亿美元。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无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7
94、与上年相比,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增加最多的年份是:
A、2007年
B、2006年
C、2009年
D、2008年
【答案】 C
【参考时限】
【知识点*】增长量比较
【扩展知识点】无
【细分知识点】无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增加”、“最多”。
第二步,定位柱状图,相邻两个柱之间的高度差即为“增长量”,观察图可知,“增加最多”的是2009年。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无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44788
9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居世界第125位,比2005年前进3位
B、美国人均国民总收入2009年没有排进世界前10名
C、2009年摩纳哥人均国民总收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4倍
【知识点*】 综合分析 【扩展知识点】 无 【细分知识点】 无 【解题思路*】
A 选项,定位表格最后一行,中国2005年排名128,2009年排名125,前进3位,正确。
B 选项,定位表格“2009年”所在列,表格中前十位无美国,正确。
C 选项,定位表格“2009年”所在列,摩纳哥人均国民总收入是世界水平的
203900203900
23.487288700
≈≈倍,正确。
D 选项,定位图中折线,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1.8%,错误。
【拓展*】 无 【作者】 苑卫鑫
【审核人】 汪凯、程远杰、杨柳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题目结束】
【试题ID 】 2001944 【题型】 复合客观题
材料1*:
【试题ID 】 44789
96、我国大陆地区总人口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 A 、7390万人 B 、739万人 C 、671.82万人 D 、6718.2万人 【答案】 B 【参考时限】
【知识点*】 年均增长量计算 【扩展知识点】 无 【细分知识点】 无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10年”、“平均每年”、“增加”。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二行,2000年大陆总人口126583万人,2010年为133973万人。
第三步,根据=末期值-初期值
平均增长量间隔年份
,可得大陆地区总人口“10年”中“平均每年”增长
1339731265837390
7391010
-==万人。
因此,选择B 选项。
【审核人】 张雯文、程远杰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 】 44790
97、2010年大陆地区总人口性别比例(以男性人口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A 、100∶105 B 、100∶94 C 、100∶107 D 、100∶95 【答案】 D 【参考时限】
【知识点*】 其他类型计算 【扩展知识点】 无
【细分知识点】 除法估算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比例”。
第二步,定位表格第三行,2010年男性68685万人,女性65287万人。
第三步,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68685165287>,排除A 、C 选项;686851006528765287686.85
=,而6528765287
94.6686.85690
>≈,排除B 选项。
因此,选择D 选项。
【拓展*】 无 【作者】 苑卫鑫
【审核人】 张雯文、程远杰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 】 44791
98、2010年大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 A 、10% B 、9% C 、8% D 、7%
【答案】 D 【参考时限】
【知识点*】 增长率计算 【扩展知识点】 增长率 【细分知识点】 除法估算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比”、“增长”。
第二步,定位表格“少数民族”所在行,2010年11379万人,2000年10643万人。
第三步,根据=现期量-基期量
增长率基期量
,可得2010年大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2000年“增长”
1137910643736
6.7%1064311000
-≈≈。
因此,选择D 选项。
【拓展*】 无
【作者】 苑卫鑫
【审核人】 张雯文、程远杰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试题ID 】 44792
99、2010年受教育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达到了: A 、9000人 B 、27000人 C 、39000人 D 、14000人 【答案】 A 【参考时限】
【知识点*】 平均数计算 【扩展知识点】 多平均数 【细分知识点】 无 【解题思路*】
第一步,标记“2010年”、“每”。
第二步,定位表格“2010年”所在列,大学及以上11964万人,高中18799万人,初中51966万人,小学35876万人。
第三步,受教育人口共1196418799519663587612000190005200036000119000+++≈+++=万人,“每”十万
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4
11964101000011900
⨯≈人。
因此,选择A 选项。
【拓展*】 无 【作者】 苑卫鑫
【审核人】 张雯文、程远杰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r 【秒杀技巧】无
【试题ID 】 44793
10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人口男女比例有所提高
B 、少数民族人口比汉族人口增长速度快
C 、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20个百分点
D 、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答案】 B 【参考时限】
【知识点*】 综合分析 【扩展知识点】 无 【细分知识点】 无 【解题思路*】
A 选项,定位表格“男、女”所在行,利用差分法比较,2010年男女比为
68685
65287
(大分数),2000年6535561228(小分
数),差分数为686856535533306535516528761228405961228-=<<-(小分数),故6868565355
6528761228
<
,错误。
B 选项,定位表格“汉族、少数民族”所在行,汉族和少数民族增长率分别为1225931159406653665.3
11594011594011594
-==
、11379106437361064310643-=,根据分数性质,665.3736
1159410643
<
,正确。
C 选项,定位表格“总人口、城镇”所在行,2000年城镇所占比重为4559446000
36%126583127000
≈≈,2010年为
6655867000
50%133973134000
≈=,两者相差不到20个百分点(50%36%14%-=),错误。
D 选项,定位表格,大学及以上人口2010年增长率为1196445711200046007400
1.6457146004600
--≈=≈,高中增长率
187991410918800141004700
1141091410014100
--≈≈<,错误。
【拓展*】 一、A 选项,差分法的适用情况: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均略大于另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
使用方法:(1)定义分子与分母都较大的分数为“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较小的分数为“小分数”,将这两个分数的
(2)“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小)。
二、B选项,分数性质,分子相对大且分母相对小的分数值较大。
【作者】苑卫鑫
【审核人】张雯文、程远杰
【题源】
【音频】
【易错陷阱】无
【秒杀技巧】无
【题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