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边小荣;师桂英;梁巧兰;孙鸿强;樊生丰;陈君良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引起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对兰州百合枯萎病鳞茎及
病田土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及土壤稀释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回接试验测
定致病性,病原菌的培养性状、分生孢子的大小等形态特征鉴定菌种.[结果]从病株
鳞茎上分离得F1、F2、F3、F4共4种镰刀菌,分离频率依次为25%、15%、5%、5%,从土壤中分离出1株镰刀菌F5.经过致病性分析,鳞片刺伤后接种,鳞片发病率
达100%,病情指数(DD分别为85.42、80.83、75.83、64.58、82.08;鳞片无刺伤接种,鳞片发病率分别为85.71%、47.62%、42.86%、19.05%、57.14%,病情指数分别为(DI)分别为53.57、22.62、21.43、9.52、25.00.鉴定结果为F1:尖孢镰
刀菌(Fusarium.ox ys porum)、F2: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F3:三线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F4:烟草镰刀菌(Fusarium.tabaci-num)、F5: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结论]尖孢镰刀菌、茄类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的致病能力较强,为兰州百合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51)004
【总页数】7页(P58-64)
【关键词】兰州百合;枯萎病;镰刀菌;致病性
【作者】边小荣;师桂英;梁巧兰;孙鸿强;樊生丰;陈君良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4.1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是百合科百合属川百合的一个变种,狭域分布,仅适合在兰州周边海拨1 800~2 500 m的二阴山区种植,是极具地方特色
的甘肃名优蔬菜.兰州百合属于无性繁殖植物,多年生栽培:从母株上收获的一级
小种球长成二级种球需要2~3 a,二级种球长成商品百合需要3~4 a.因此,基于其狭域分布及多年生栽培的特点,连作障碍十分严重[1].造成连作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土传病害与土壤养分失调、植物自身的自毒作用一并被列为三大主要成因[2].
兰州百合枯萎病是一种由土传真菌引起的病害,在百合主产区2~4 a百合栽培田
普遍发生给生产造成损失.
开展枯萎病病原学研究是进行病原性连作障碍研究的基础.该方面研究在观赏百合
有诸多文献报道,梁巧兰等[3]和杨秀梅等[4]认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引起观赏百合枯萎病的主要病原
菌.Li等[5]首次从观赏百合品种(Sorbonne)枯死植株分离出三线镰孢菌(Fusarium.tricinctum).杨秀梅等[6]对观赏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并采用鳞片接种法对36个百合品种及5个野生种进行枯萎病接种鉴定.
镰刀菌种类很多,其种类分布表现出很强的地域性[7-10].李诚等[11]从甘肃陇东平凉地区采集研究兰州百合枯萎病病株进行病原学研究,认为“百合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 sp.lilii),另外还有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 Sacc)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 Sheldon),但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等诸多基础性问题没提及”.甘肃省临洮县东北
部山二阴山区是兰州百合的宜栽地区[12].2013年6、7月恰遇连续阴雨天气,该
区域上营乡2~4 a生百合枯萎发病率达到30%以上,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目前
对甘肃省临洮县上营乡兰州百合枯萎病未见报道.鉴于此,本试验对从临洮县上营
乡采集兰州百合枯萎病植株及土壤进行了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以期明确其病原学特点,为开展兰州百合病原性连作障碍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1.1 病株采集及病原菌的分离
试验分别于2015年5月2日和2015年6月21日,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上营乡包家山村和赵家台村的兰州百合田块(E 103°28′36″,N 35°17′54″,海拔2 250 m,年平均降雨量为461.8 mm,平均气温3.2 ℃,平均无霜期89 d)采集12株病
株及土样,用于病原菌的分离.
将带病植株的根、茎、鳞茎的病健交界处病组织剪成约0.3 cm×0.5 cm的小块,75%的乙醇表面消毒30 s,无菌水冲洗4~5次,0.1%的升汞溶液消毒30 s~1 min,无菌水冲洗4~5次,用灭菌滤纸吸干病组织表面水分,五点法置于PDA(马
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粉20 g、蒸馏水1 L)平板上.土样处理方法是[14]:称取土样 5.0 g 放入盛45 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置摇床振荡15 min使土样均匀分散形成土壤悬液,然后按照10倍梯度稀释法进行稀释,吸取100 μL最终稀释液于PDA培养基中涂布均匀,25 ℃恒温箱培养.长出的真菌及时转出,根据菌落颜色和形态进行分类编号,并挑取菌丝于新PDA平板上纯化2~3次.纯化后于PDA斜面带菌落长满斜面4 ℃保存.
1.2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
病原菌致病性测定采用鳞片接种法进行,试验设计为5因子(纯化分离得到的5种
镰刀菌F1、F2、F3、F4、F5)2水平(刺伤、无刺伤)完全随机试验,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21个鳞片,分7培养皿,每个鳞片接菌饼3块.
鳞片接种方法参考梁巧兰等[3-4]的方法进行.具体是:将供试菌种在PDA平板上
培养后,制成直径5 mm的菌片备用.采用健康鳞片,以75%酒精表面消毒,无菌水
冲洗,采用伤口接种和无伤接种两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伤口接种法:用灭菌解
剖针在鳞片上刺孔,将带培养基的菌片贴在孔上.以刺孔但不贴菌片的鳞片为对照.无伤接种法:直接将菌片贴在鳞片上.以不接菌片鳞片为对照.
接种10 d后记录发病症状,测量病斑直径(d),计算病斑占鳞片面积比例.据此将
鳞片发病级数划分为5级,分别是:0级,鳞片健康无病斑现象;1级,病斑的大小为0<d≤2.18 mm,约占百合鳞片面积<7.5%,病斑黄色;2级,病斑的大小为2.18<d≤4.52 mm,约占百合鳞片面积7.5%~15%,病斑褐色;3级,病斑的大小为4.52<d≤7.67 mm,占百合鳞片面积15%~25%,病斑颜色深褐色;4级,病斑的大小为d>7.67 mm:占百合鳞片面积>25%,病斑且腐烂.计算病情指数,每处理随机取7个鳞片,3
次重复.
病情指数(DI)=100×[Σ(鳞片发病级数×对应株数)/(鳞片发病的最高级数×总株数)] 1.3 病原菌的鉴定
将分离得到的菌株接种在PDA平板上,25 ℃培养3 d后用游标卡尺(十字交叉法,取平均值)测量菌落于PDA平板的直径(生长速率),生长6 d后观察菌落形态,在XSP-2C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及分生孢子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直径、大型分
生孢子的形态及产生方式、小型分生孢子的有无及产生方式、厚垣孢子的有无及产生方式等为主要形态特征,主要依据《镰刀菌属》[15]、《真菌鉴定手册》[16]、《尖孢镰刀菌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17]等工具书,利用其检索表进行鉴定.
2.1 兰州百合枯萎病的症状
枯萎病也称为根腐病、茎腐病,是一种镰刀菌引起的病害.镰刀菌从百合肉质根或
鳞茎盘基部伤口侵入,造成肉质根和基盘变褐腐烂,并逐渐向上发展,鳞片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变成黄褐色逐渐腐烂,导致鳞片从基盘散开而剥落.由病鳞茎长出的
植株明显矮化,植株生长缓慢,植株不能向上运输养分,受害叶片呈牛皮纸样,叶片发黄、萎焉自下而上逐渐枯萎,后枯萎而死(图1).
该病害在临洮县东北部山二阴山区4月中旬左右开始发病,低温高湿的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5月上旬发病数量急剧上升,5月中旬达到高峰期,5月下旬植株大量死亡和枯萎;6~7月持续发生,6月雨水多时发病数量急剧上升,造成根部腐烂,地上部黄化、枯萎死亡.
2.2 病原菌的分离
从12株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4种病原菌.土壤中只分离到了一株病原菌F5,其他病原菌未分离成功.病株中真菌分离情况见表1.
2.3 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
5种病原菌接种到鳞片上发病症状相似.在刺伤接种情况下,百合鳞片发病率均为100%,病情指数(DI)依次为85.42、80.83、75.83、64.58、82.08;无刺伤时,5种菌的发病程度不同,发病率依次为85.71%、47.62%、42.86%、19.05%、57.14%.通过病情指数计算,5种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依次为
F1>F5>F2>F3>F4(图2-3).
2.4 病原菌的鉴定
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检索,5种镰刀菌分别为F1:尖孢镰刀菌
(Fusarium.oxysporum)、F2: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F3:三线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F4:烟草镰刀菌(Fusarium.tabacinum)、F5: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表1,图1).5种镰刀菌中,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烟草镰刀菌在12 h的光暗交替下可以产生大量的孢子.三线镰刀菌在石竹叶片的诱导下能够产孢,但产孢量极少.禾谷镰刀菌长时间放置(约25 d)时产生了大量的孢子.
本试验从兰州百合枯萎病病株及病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了5种病原菌,5种镰刀菌均
可导致鳞片发病,致病性强弱依次为F1>F5>F2>F3>F4.李诚等[11]从兰州百合病株上分离得到尖孢镰刀菌百合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 sp.lilii),茄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 Sacc)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 Sheldon)等3种镰刀菌[11],但对分离物并未做致病性测定.冯昱人等[18] 报道了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认为兰州百合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
(F.oxysporum)等3种镰刀菌引起,但在文章表述却以观赏百合作为研究对象,文中还有多处语焉不详,因此研究结果不与其比较.
本研究分离鉴定获得了5种镰刀菌.其中F.oxysporum在PDA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颜色与黎永坚等[19]、郭立佳等[20]、陈霞[21]所描述的菌落颜色一致,分生孢子的大小形态与李诚等[11]、冯昱人等[18]、杨秀梅等[6]、顾龙云[22]、白丽艳等
[23]、魏志刚[24]、刘小娟[25]、梁巧兰等[3]的研究一致,则F1可以确定为
F.oxysporum,而F.solani的菌落颜色描述有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F3在PDA、PSA培养基上的菌落颜色及PSA大、小型分生孢子的形态、大小、隔膜数与冯昱人分离出来的Fusarium.tricinctum的描述十分接近,Fusarium.solani的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与梁巧兰等[3]的研究基本一
致.Fusarium.graminearum的菌落颜色及分生孢子的特征与白丽艳等[23]的研究结果很接近,烟草镰刀菌仅根据《镰刀菌属》和《真菌鉴定手册》鉴定,未能找到其他文献支持,只能为初步确定.
兰州百合枯萎病可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茎基腐、叶腐等病害.本研究仅从鳞片及土壤中获得了病原菌并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对病株根、地上茎及叶片发病组织部位未能获得病原菌,该方面的工作尚需深入进行.
【相关文献】
[1] 林玉红.钾肥施用对兰州百合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2,21(1):141-148
[2] He C N,Gao W W,Yang J X,et al.Identification of autotoxic compounds from fibrous roots of Panax quinquefolium L[J].Plant and Soil,2009,318:63-72
[3] 梁巧兰,徐秉良,刘艳梅.观赏百合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J].甘肃农业大学学
报,2004,39(1):25-28
[4] 杨秀梅,王继华,王丽花,等.百合品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分析及抗枯萎病的坚定[J].园艺学
报,2012,39(12):2404-2412
[5] Li Y Y,Wang Y J,Xie Z K,et al.First report of lily blight and wilt caused by Fusarium tricinctum in China[J].Plant Disease,2013,97(7):993-994
[6] 杨秀梅,王继华,王丽花,等.百合枯萎病病原菌鉴定与ITS序列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学
报,2010,23(60):1914-1916
[7] Leslie J F.Mating populations in Gibberella fujikuroi (Fusarium section
L)[J].Phytopathology,1991,81:1058-1060
[8] Chen J.Status and perspective on research of ear rot and stalk rot in maize(in Chinese)[J].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00,31(5):393-401
[9] 宫安东.镰刀菌和黄曲霉菌生防菌的分离及拮抗机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10] 孙静,谢淑娜,刘佳中,等.河南玉米茎基部镰刀均的形态和分子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4,44(1):8-16
[11] 李诚,李俊杰.百合枯萎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1996,26(2):192
[12] 陈艳华,郭俊琴,张旭东.基于GIS的兰州百合适生种植气候区划[J].干旱气象,2014,
32(1):157-161
[13] 白滨,杨花莲,何苏琴,等.兰州百合叶枯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蔬菜,2013(16):78-84
[14] 王玉琴,杨成德,陈秀蓉,等.甘肃省马铃薯枯萎病(Fusarium avenaceum)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
特性[J].植物保护,2014,40(1):48-53
[15] Booth C.镰刀菌属[M].陈其瑛,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16]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7] 刘波,黄俊生,肖荣凤,等.尖孢镰刀菌生物学及其生物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18] 冯昱人,武志江,张玉宝,等.百合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2):38-40
[19] 黎永坚,陈远凤,喻国辉,等.粉蕉种植土镰刀菌分离与鉴定[J].广东农业科学报,2014(14):74-80
[20] 郭立佳,彭军,杨腊英,等.大焦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J].热带作物学
报,2013,34(1):105-110
[21] 陈霞.黄瓜根茎镰孢菌的分离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0
[22] 顾龙云.镰刀菌的分类及分离鉴定[J].甘肃农业科技,1980(5):11-13
[23] 白丽艳,张全党,李斌,等.新疆阿勒泰地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J].新疆农业科学,2009,46(3):543-548
[24] 魏志刚.东方百合茎腐病病原研究及抗性分析[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25] 刘小娟.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豌豆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品种抗性的评价[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