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引导高三学生跨越高原期 陈敏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引导高三学生跨越“高原期”
摘要: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随着一轮、二轮复习的深入进行,很多学生陷入学习“高原期”而难以自拔,伴之而来的是失望、彷徨、紧张、焦虑、思维混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学习情绪和学习状态,这严重影响了高三复习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主要以高三班主任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学生顺利跨越“高原期”,实现高考备考的高效化和高质化。

关键词:高三学生;高原现象;心理辅导
作为一名连续三年坚守在高三教学一线的班主任,每年临近高考的时候笔者经常会碰到一脸茫然、沮丧的学生来办公室求助,“老师,我对高考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两次模拟考我一点都没有提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其实我也很认真,也一直在抓紧时间复习,我买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高考任我行》都全部做完了,为什么我付出的就得不到回报呢”,“老师,马上就要高考了,可是现在的分数离我的理想大学还差很远,我的成绩还能提高吗?”……各层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困惑,面对来自家庭、学校、自身的种种压力,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往往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容易进入备考的“高原期”。

何谓学习中的“高原现象”?这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之后,进而出现进步缓慢、停滞不前,甚至连以前已经掌握的知识或技能都记忆模糊的现象。

其实,高原现象的产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高考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

高三学生要针对高原期的产生原因有的放矢地、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有些考生出现高原现象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的,高三下学期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考生日以继夜,题海战术、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疲劳。

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时间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

有些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
完全相同,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汇贯通,这就需要加强分析综合能力的运用。

有些考生用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后一阶段的学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

因此考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内容和所要求的思维方法与策略,适当地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和策略进行调整,就会走出高原期,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提高。

也有些同学题做得过多也做得过乱,不仅做老师布置的卷子,而且买来很多卷子做,做得昏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无数,造成学习成绩不能提高,复习效率降低,出现高原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考生就要集中精力和时间做老师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气和做老师布置的东西,就会逐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而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我们要理解处于高原期的学生的苦闷,以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尽快跨越高原期,成功走向复习高效期,在高考的大道上继续前行。

(一)抓好班级常规管理,求稳求细。

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后期的管理工作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期。

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意识到高考成败对自己人生的重要影响,他们明确目标,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准备去完成最后冲刺。

但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因升学无望而产生放弃的心理。

他们的自暴自弃的心理易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上敷衍了事,甚至公然违反学习纪律等行为的发生。

虽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但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会对自己周边的同学甚至整个班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后期务必做好学生的纪律工作,特别是做好对差生的纪律工作,对差生违纪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轻者教育,重者批评,从严要求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同时常规的纪律管理要加强(迟到、早晚自习、午休晚寝、集会纪律、着装服饰、文明礼貌、环境卫生等)。

在高考到来之前,学生还是应该受到纪律的约束,不能过于放松,以确保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而班级管理主要靠一个得力的班委会,因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二)与科任老师、家长协调,双管齐下。

为了增强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实效性,我经常主动联系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特别注意了解学生的进步情况,与科任教师一起探讨教育学生的方法,并邀请科任教师共同完成教育学
生的重任。

在与科任教师的交往中,我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良伴、知己。

凡事都主动地同科任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

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科任教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分歧问题上,我们要告诉学生“老师和父母是一样的心情,望子成龙心切”,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

此外,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学生管理者,学生对家长更具有一定的敬畏与威望。

必要时可以适时与部分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一分为二地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做到谈优生不过分,谈后进生不过头,以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大力协助和支持。

(三)加强心理辅导,轻装上阵。

首先,可以开展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意识到“高原现象”就如同太阳的东升西落一般自然,几乎是每个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如同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而一旦走出这片迷雾,就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学习阶段和层次。

其次,班主任要抓好考前心理调控。

我一直认为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占第一位,考试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占第二位,学习方法在高考中的作用占第三位,知识储备在高考中的作用占第四位。

如果说平时的知识储备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高考成功的硬件,那么考生在考前、考中的心态调整水平及发挥程度是高考成功的软件,起调节作用。

因此,我把平和学生心态作为后期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来抓。

针对学生考前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疏通,确保学生有一种健康和积极的心态。

最后,抓应试技巧,正常发挥。

在每一次模拟考之后,总有许多学生抱怨自己考试时没有发挥好,成绩不理想,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即使学习勤奋、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也常有考试失败。

在短暂的几个小时里,能否使自己的心血不付之东流,除了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要掌握应考的一些策略技巧,这对提高成绩是十分奏效的。

为此我们在考前要求学生发挥考试的八点技巧:1、稳定情绪,进入角色。

2、迅速浏览,把握全貌。

3、量体裁衣,看分花时。

4、仔细审题,先易后难。

5、简明扼要,卷面整洁。

6、排除干扰,沉着冷静。

7、尽力回答,不留空白。

8、仔细复查,专心致志。

并反复贯彻“会题不错更显能力”的应试思
想,在解题时让学生记住“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少丢分等价于多得分”;“不要去想什么超水平发挥,能正常发挥就行”的考试策略。

总而言之,班主任,作为学生高考备战的“总司令”,要多点关注学生的心态变化,积极引导学生走出高原期,成功走向复习高效期,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给自己的高中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高萍.浅谈如何帮助学生走出学习中的“高原地带”[J],学周刊,2012(10)
[2]王长爱.浅析高三学生学习中的高原现象的成因及策略[J],科研交流,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