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个案——趴在地上的男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幼儿个案——趴在地上的男孩
一、案例背景
我们班一个叫马驾驭的男孩子总是喜欢趴在地上或者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作业本带回家再拿回来时被揉的不成样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课外活动时,他总是玩的最疯狂,总会热的满头大汗;放学时,也总会看到他不在小朋友的队列里,东看看西走走。
课堂上我讲了一首儿歌《小弟弟》:小弟弟,真调皮,趴在地上做游戏。
躲在桌底捉迷藏,还把衣服当拖把,弄得浑身脏兮兮,小朋友们都不理。
小弟弟哇哇哭……教完儿歌,我让幼儿说出小弟弟有哪些不讲卫生的行为?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好不好啊?为什么?
小朋友们都说出了‚小弟弟‛的不良行为,这时,我看到马驾驭的脸开始红红的了,我知道马驾驭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跟‚小弟弟‛相似,于是走到马驾驭跟前,问他: 马驾驭,‚小弟弟‛的行为好不好啊?他低着头说:‚不好!‛我说:‚就是阿,我们大班的马驾驭是个好孩子,不仅上课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而且还知道懂礼貌讲卫生,马驾驭才不会是‚小弟弟‛那种不讲卫生的孩子……马驾驭一直低着头没有说话,我知道他在为自己的行为害羞。
我说:以后就看看哪个小朋友还像‚小弟弟‛一样, 马驾驭,老师看你的表现阿……
后来,那个趴在地上的男孩的身影没有了,还总是会笑嘻嘻地说:‚老师好!‛看到孩子的改变,只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二、分析思考:
好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人一生的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
一、好习惯要在生活中培养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6岁前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家长能够以身作则,长期的熏陶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养,通过日积月累,让儿童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二、好习惯要在实践中培养
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非常重视在做中学。
三、要抓住教育的关键期
自从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发现动物行为发展的关键期,并荣获诺贝尔奖后,人类广泛地开展了对自身各种能力与行为的发展关键期的研究。
研究发现,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
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时期了。
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
因此,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利用儿童的关键期。
如果错过关键期,对习惯的改造将要比塑造艰难得多。
抓住关键期进行习惯的培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儿童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要使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
例如,孩子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并不是道德驱使,而是觉得好玩。
这时候,孩子会观察父母或其他成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
如果成人的态度是冷淡的、严肃的,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不喜欢我的这种行为。
‛由此,他会减少这种行为。
如果这时有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赞扬、夸奖或者高
兴地笑等反应,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受到成人喜欢的,由此,他会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养成不良的习惯。
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抓住教育的关键期来教育孩子。
四、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对于父母来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更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不良的习惯。
因为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有时候就算没有外部条件,习惯行为也同样可以做出。
许多孩子有时候知道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
这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抑制和纠正坏习惯。
那么,什么是坏习惯呢?叶圣陶认为,习惯不嫌其多,但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
这两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和妨害他人的习惯。
什么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呢?叶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习惯的养成来说明不养成什么习惯的害处。
他说:‚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
有了这些习惯,身体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这些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形成的,要逐渐养成。
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需要一些强制工夫,自己得随时警觉,直到‘习惯成自然’,就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
可是如果起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儿这样,明儿又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
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一种习惯,牢牢地在身上生了根。
这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
‛这种习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一旦养成,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
对于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
五、纠正孩子坏习惯要有毅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确实如此,如果孩子养成了一种坏习惯,他将一辈子受这种坏习惯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