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9)与对照组(n=69),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抑制胃酸分泌、补液、低流量吸氧、输血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同时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生长抑素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能够快速有效止血,更好地减轻患者症状体征,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B)属于消化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每年发病率约在50-150/10万人,而病死率则高达6%~10%[1]。

该病主要病因即为消化性溃疡,约占到上消化道出血的一半以上,另外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黏膜下横径动脉破裂以及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均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2]。

该病在临床主要表现为黑便、呕血、上腹部疼痛等,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多量出血,同时可合并头晕、心慌、昏厥以及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该病治疗以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黏膜纤维蛋白溶解、稳定凝血块为主,以达到止血目的[3]。

为了探讨生长抑素在UGB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笔者对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UGB患者138例,其中男78例,女60例,年龄21~66岁,平均(44.3±19.6)岁。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黑便、呕血、上腹部疼痛等,且均经胃镜等检查证实UGB。

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患者48例,胃溃疡患者38例,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28例,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8例,残胃癌患者6例。

将上述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出血原因以及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入院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抑制胃酸分泌、补液、低流量吸氧、输血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泮立苏,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66)40 mg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3 d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838)250 ?g缓慢静脉推注,之后给予生长抑素18 000 ?g,以250 ?g/h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72 h。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行大便隐血试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同时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以及尿素氮的变化,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1)经上述治疗24 h内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呕血、黑便消失,心率、血压稳定,肠鸣音恢复正常,血红蛋白水平上升,内径检查出血停止为治愈;(2)经上述治疗24~72 h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黑便次数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呕血停止,血红蛋白浓度不再继续下降,肠鸣音较前明显好转为有效;(3)经上述治疗24 h患者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或持续加重,心率血压不稳定,肠鸣音亢进,血红蛋白浓度持续降低,同时胃镜检查仍有活动性出血,需转外科手术或其他治疗者为无效[4-5]。

总有效=治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血停止时间的比较经上述治疗,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为(1.41±0.2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6±0.2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406,P=0.0000)。

2.2 两组临床效果的比较经上述治疗,观察组治愈51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7.1%(67/69);对照组治愈43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81.2%(56/69),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上述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2例,大便次数增多2例,腹痛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8/69);对照组出现头晕1例,恶心呕吐2例,大便次数增多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4/6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该病病死率较高。

其中胃酸增多时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或黏膜下血管损伤、破裂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因门静脉高压造成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也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6]。

关于该病的治疗,提高胃内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并维持血小板的凝集功能,保证凝血功能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以往临床常选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以及立止血等常用止血药物。

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及观察中发现,上述药物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7]。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广泛应用,相关疾病也逐渐开始推广内镜下治疗[8]。

但由于内镜技术对设备、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价格相对较高,故在基层医院难以广泛应用,因此,相关药物的选择仍极为重要。

生长抑素能够有效减少人体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同时对于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以及胃肠道动脉主干的血流量也具有明显的抑制和降低作用[9-10]。

已有研究表明,静脉注射生长抑素能够使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压力及门
静脉压力显著降低,同时能够有效抑制胃酸以及胰腺、胆道、小肠的分泌作用,与H2受体拮抗剂相比,效果更佳[11-12]。

不仅能够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液对出血部位的腐蚀,同时能够改善内脏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延缓出血速度,提高止血效果[13-14]。

为了探讨生长抑素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取了13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给予禁食、抑制胃酸分泌、补液、低流量吸氧、输血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同时总体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该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生长抑素能够更快速达到止血目的,同时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1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长抑素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能够快速有效止血,更好的减轻呕血、黑便、贫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症状,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志勇,宋海林. 9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1):60-62.
[2]加尔肯古丽·塔斯看巴依,古丽热·哈依达尔.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关的治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8):183-184.
[3]罗晓凤,董碧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2,38(5):387-389.
[4]何旭鹏,龚鹏珠.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14,23(11):88-89.
[5]刘磊,傅立国.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7):218-219.
[6]张铠.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14):2240-2242.
[7]赵丽娟,郭强.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进展[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19(4):53-57.
[8]罗显克.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诊治进展[J].微创医学,2011,6(6):564-566.
[9]李达斌,吴成周,贺彩霞.生长抑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37-38.
[10]杨兰艳,郑盛.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31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23-24.
[11]陈秀伟.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82-83.
[12]王银银,李小芬,连江山,等.国产生长抑素十四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4,41(2):142-143.
[13]刘倩俊.奥曲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2例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33-34.
[14]王学兵.探讨奥曲肽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25-26.
[15]周仁伟,刘鹏军.泮托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