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省某某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1.“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A.《孟子》B.《庄子》 C.《韩非子》D.《道德经》
2.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3.“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孔子主X“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在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位思想家“泛滥(即广博)于诸家,出入于老、释(即佛教)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这位学者可能是
A.孟子
B.董仲舒
C.程颢
D.顾炎武
6.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某某、某某,清代在某某、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7.在元代,汉儒的地位低下,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可也就是在元代,施行时间并不长的科举考试却选用了最能体现汉儒思想精髓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考试内容,而且要求考生严格按程朱理学观点答题。
这说明元朝
A.民族歧视,控制思想 B.等级森严,制度矛盾
C.重视礼教,维护统治 D.重视理学,以备顾问
8.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X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
9.明清时期出现带有某某色彩的进步思想的根源在于
A.先秦儒家思想的影响
B.封建专制制度的迫害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资产阶级思想的熏陶
10.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这表明顾炎武
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主X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11.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世界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2.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13.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14.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
据此可知,元杂剧
图1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15.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戏
16.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
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
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
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
17.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在存真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1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
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
这表明,达•芬奇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1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和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20.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某某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21. 某某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某某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22.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某某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某某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3.“进步的观念在十八世纪的思想革命中是突出的。
……哲学家们勇敢地批评国家、社会和教会,并指出通向新的人间天堂的道路。
”这里的“思想革命”是指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某某改革
D.启蒙运动
24.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所以我们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
”这一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B.某某改革中的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D.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
25.1762年,法国的一间咖啡屋里两个年轻人谈论卢梭的学说。
一个人说,“你相信吗?这个卢梭在挑战国王已经确定无疑的统治王权。
你能想象法国没有路易十五吗?”另一个说:“难道权力不应该一样给予所有的人民,不管是富有或是贫穷的?人民为什么不能有权力选择一个政府来保护他们的权利?”他们谈论的是卢梭的
A.天赋人权说 B.自由平等说 C.社会契约论 D.人某某权说
26. 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
27. 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
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
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8.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29.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30.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X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他主X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
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
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某某。
”
——摘编自X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内容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
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4分)
3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X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某某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
X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X”,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
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
”X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X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
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
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X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X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6分)
33.(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某某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X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
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
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8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4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
(2分)
高二学年月考历史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31.(14分)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
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6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4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X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4分)
32.(12分)
(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6分)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6分)
33.(14分)
(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2分)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2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4分)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4分)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