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质量成本管理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点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只有抓住质量管理的要害,才能管理好质量成本。

这对其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p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1)03-0035-01
一、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特点与农产品加工质量管理的关键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潜力还没开发出来,它的前景很广阔。

我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的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比较分散,比较初级,管理比较落后。

我国的农品主要还是由分散的农户进行生产,由于小规模分散的农户缺乏现代种养技术,难以获得规模效应,而且收益成本比也普偏低。

不仅如此,大多数小规模农户没有属于自己的产供销一体化组织,只能独自分别进入市场,难以适应市场需要,往往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

近几年来农产品出现的质量事故不断爆发,只顾自己节省成本,而不顾质量,根本上谈不上质量成本管理。

农产品加工是连接农产品供应链和市场之间的有效环节,实行农业产业化,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减少腐烂,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对农民增收、提供就业机会有重要意义。

小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村财富的主要来源和当地区域经济的主要组
成部分。

国家从产业链建设着手,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发展食品加工企业,同时,通过给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条上的利益相关者传递信息和建议,构建了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

正确处理好企业的质量成本与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和谐的平衡。

本文所选取了一家全球的跨国企业、麦当劳特许加盟全球供应商,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企业,具有典型的研究意义。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成本在企业的成本所占有的比重与地位都是比较重。

所以企业必须改变管理观念,不能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应该以战略的眼光来管理整个供应链条的平衡。

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只是按照传统的质量成本的理念去管理,只是把本企业质量成本,只是注重内部质量成本(运行质量成本),关注产品的损耗率。

只是在管理产品过程。

不是站在战略的角度上去管理,不能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

本文通过本人所在的企业的案例的研究与探讨,論证了适合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新的质量成本管理的模式,提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成本管理的新的管理理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质量成本管理理論
质量成本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鲍姆首先明确提出质量成本的概念。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出.朱兰博士“矿中黄金”理論的提出,使质量成本理論更趋完善。

进而把产品质量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着重要意义。

质量管理理論的发展以质量管理为基础,根据质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发展
过程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的阶段:一是质量检验阶段;二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三是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四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五是质量链管理阶段。

在这一阶段,质量是保证通过合作联盟,其出发点是基于客户和社会需求。

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责任,已经扩展到了整个企业的质量链条上的质量管理,不再是企业内部的质量检测、质量统计分析、质量培训和质量规划和设计工作等。

通过质量链的管理可以大大提高协作伙伴的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了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以更迅速地回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三、建立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一步确定公司的质量成本总目标;第二步成立质量成本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质量组织体系中的各个部门的职责;第三步明确质量成本要素的范围及归集,建立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第四步进行质量成本项目构成内容分析,质量成本工序过程分析,产品设计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责任单位分析,影响质量成本动因分析;第五步如何进行质量成本控制;第六步出具质量成本报告,最后进行质量成本效益的评估。

主要针对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四大类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中设计的具体的项目指标,并建立会计核算机制及质量成本管理相关的表单,及质量成本核算的原始数据的收集、统计,建立完善全面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

公司的质量总目标的最优状态根据质量成本曲线:控制成本(预防成本与鉴定成本)是随着产品的合格率上升而上升;故障
成本(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是随着产品的合格率而下降。

只有当控制成本与损失成本达到平衡点时,质量总成本是最优的。

实际上,公司的质量成本动态性是随着控制成本的不断上升与故障成本的不断下降,总的质量成本会不断下降。

然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层次,最后要明确管理体系的部分划分,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划分为生产人员合格的质量成本控制,产品进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产品生产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及产品出厂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

同时需要注意把握管理层,生产车间以及财务等各方面的协调统一,明确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

四、今后努力的方面及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
1.虽然通过本論文的公司质量成本管理应用研究,建立了公司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但是,现代观的最优质量成本是当控制质量成本(预防质量成本和鉴定质量成本)在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也是可以降低,然而,随着控制质量成本的上升和故障质量成本的下降,总的质量成本水平不但会下降,而且会持续地下降,而不像传统观所描述的停留在最优平衡点上。

所以要努力提高该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动态性;
2.提高该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的适应性。

现代的健全质量模型再更深一步挑战了传统质量成本观。

与目标值偏差越大的产品,它的损失就越大。

偏离理想状态的生产是要付出成本代价的。

可是零缺陷模式却低估了质量成本,它是想通过潜力努力去改进产品的质量来降低产品的质量成本。

3.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隐性质量成本数量(不良质量而形成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但会计记录中不会直接体现,所以要通过乘数法、市场研究法、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来估计产品的隐性质量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