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析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给危重患儿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56例危重患儿进行研究,所选患儿均行以中心静脉压监测,对此种监测对危重患儿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56例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治疗监测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感染症状,占比为3.57%,经过对症处理均好转,预后效果良好。

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可以对患儿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标签:中心静脉压监测;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效果
中心静脉压监测属于临床中的新兴技术之一,在脏器功能的监测中广泛应用,可以为危重患儿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56例危重患儿进行研究,探析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对其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56例危重患儿进行研究,患儿家属均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另外本次研究排除存在穿刺禁忌证的危重患儿。

所选患儿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2个月~12岁,平均年龄为(7.4±1.5)岁,其中,10例出现肾功能障碍、20例为创伤性休克、15例为手足口病、11例为心肺功能障碍。

对所选患儿行以中心静脉压监测,监测时间最长为15天,最短为6小时,平均监测时问为(7.2±1.8)天。

1.2方法
所选患儿均行以中心静脉压监测: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之前向具备认知能力的患儿以及家属就监测方法和目的进行详细说明,并告知置管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注意事项等。

与患儿之问形成良好的沟通,并以患儿年龄为依据,应用不同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对患儿行以心理干预,指导患儿家属安抚患儿,使其在监测期间的依从性得到提升,使监测项目的结果更加可靠和准确。

在中心静脉压监测过程中,先帮助患儿取平卧位或卧位,针对体弱无法耐受等有特殊情况的患儿则可以选择45°仰卧位,然后给予患儿经皮穿刺,形成静脉置管路径,标记好穿刺部位,这一操作过程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成功置管之后,连续行以3次压力,将导管内空气排空,让液体充满导管,将输液器、导管尾端、检测仪、智能器相连接,使导管保持通畅,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导管。

针对穿刺部位需要每天定时更换敷料,如果发现渗血现象,则行以加压止血;如果存在污染情况,则应及时进行换药处理;如果出现局部红肿现象,则应及时行以细菌培养,将管道拔除,对连
接口进行消毒处理,并行常规用药。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所选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恢复到正常的生命体征,无并发症为显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为有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均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为无效,显效例数与有效例数之和为总有效例数;观察并记录所选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若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中心静脉压监测,56例患儿中35例为显效、17例为有效、4例为无效,总有效共52例,臨床总有效率为92.86%;治疗监测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感染症状,占比为3.57%,经过对症处理均好转,预后效果良好。

3讨论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患儿均属于危重症患儿,不仅病情复杂,而且病情变化比较快,因此需要强化生命监测与护理。

中心静脉压监测作为临床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方法,通过动态中心静脉压监测,与脉搏、血压等情况相结合对危重患儿情况作出综合分析,可以对患儿血流动态有测定作用,并对患儿行以扩血容量治疗,可以对低血容量、急性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有预防作用,防止出现输液过量问题,以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使并发症发生概率降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

中心静脉压监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因此容易出现测量误差问题。

中心静脉压监测仪零点校对直接影响着静脉压监测准确性,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导管插入的深浅程度对监测准确性有影响。

如果导管插入相对较浅,则容易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高;如果导管插入相对较深,则容易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低。

2)监测仪器的零点校正对监测准确性有影响。

当患儿在一侧进行置管过程中,校正零点在正常值以下,可能会导致静脉压数据出现偏差。

3)患儿状态可以对监测准确性产生影响。

患儿的不良情绪会增加其胸腔内气压,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高,所以监测期间需要使患儿安静、平和。

4)测量管内液体粘稠度对监测准确性有影响。

若导管出现阻塞现象,则容易出现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高的现象,而漏液、松动则会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低。

5)辅助呼吸设备对监测准确性有影响。

辅助仪器的应用会对患儿胸腔内压产生影响,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高。

6)测压管道系统的密闭性、通畅性均会影响监测准确性。

在监测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认真检查,不仅保证其通畅性,还要保证其密闭性,避免出现脱落、松动等现象,及时对导管中杂质、血栓等进行清除
处理,使导管阻力减少,避免血栓形成。

本研究中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感染率为3.57%,并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说明通过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患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对患儿病情情况进行有效观察,还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对提升治疗效果有利。

总之,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可以对患儿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