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Li-7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 分,共40分。

)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B.《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
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C.用漂粉精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混合后的浓溶液清洗马桶效果更佳
D.中草药煎制过程体现了化学实验中的溶解、浓缩、过滤等提纯操作
2.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 Cl2参加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 A
B.7.8g 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4N A
C.15.6 g Na2O2与过量C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标准状况下,由0.5mol NO 和0.5mol O2组成的混合气体,分子数约为N A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HCO3-+Ca2++OH-=CaCO3↓+H2
B.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溶液混合加热:NH4++OH-△
H2O+NH3↑
C.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
D.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3OH-=Al(OH)3↓
4.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溶解Al2O3 的溶液中:Na+、Ca2+、HCO3-、NO3-
B.强酸性溶液中:Na+、NH4+、ClO-、I-
C.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Mg2+、Al3+、Br-、SO42-
D.强碱性溶液中:K+、Na+、CH3COO-、CO32-
5.“神舟七号”所用动力燃料之一为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

有关LiH、LiD、LiT 的
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之比为1:2:3
B.中子数之比为1:1:1
C.摩尔质量之比为8:9:10
D.化学性质不相同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S> F ②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③离子还原性:S2->Cl-> Br->I-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2SO4>HClO4 ⑥非金属性:F>Cl>S
A.②③⑥
B.①③④
C.只有①
D.只有⑥
7.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 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
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

下列有关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 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B.X 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
C.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X 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 的盐
8.短周期的三种主族元素X、Y、Z,原子序数侬次变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是5,X元素
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Y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总和,Y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X和Z可以形成XZ4的化合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都是非佥属元素
B.X、Y 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酸性X>Y
C.X、Y、Z 的非金属性大小顺序是Z>X>Y
D.多种离子化合物中均含有X、Y、Z三种元素
9.在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离子健被破坏又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将SO2通入水中
B.烧碱溶于水
C.将HCl通入水中
D.硫酸氢钠溶
于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共价键
②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化学键
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11.对于N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下列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N2)=0.01mol·L·min-1
B.V(H2)=0.06 mol·L·min-1
C.V(NH3)=0.02 mol·L·min-1
D.V(H2)=0.002 mol·L·s-1
12.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能加快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
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适当增大硫酸浓度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100 mL2 mol·L-1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浓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变大
D.对于任何反应,增大压强都可加快反应速率
13.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 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⑤加入催化剂,B 的转化率提高
A.①②
B.③
C.④
D.④⑤
14.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A(g)+3B(g)2C(g),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2 L,其中C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4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1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1L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5.可逆反应A(g)+B(g)C(g)+D(g) △H<0,若分别在100℃和400℃下进行,所得曲
线分别为P与Q,则C的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6.下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右图不符合的是
A.2NH4Cl+Ca(OH)2△
2NH3↑+CaCl2+2H2O B.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C.Mg+2HCl=MgCl2+H2↑
D.C+O2CO2
17.将V1mL 1.0mol·L-1HCl 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
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C.NaOH 溶液的浓度约为1.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18.下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池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
B.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换
C.如果将铜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
D.如果将铜片换成银片,LED 灯仍正常发光
19.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
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 极流向a 极
B.b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mol 电子,消耗1.12L的H2
D.H+由a 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 极
20.“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够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 (夹持续置
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 团体
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加热时③中溶液红色褪去,冷却后溶液变红,体现SO2的漂白性
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 小题,共60 分。

)
21.(10分)
A~H 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C 元素形成的单质有“国防金属”的美誉,C 元素的单质可以在D和F 组成的一种气态化合物中燃烧。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E 的最简单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

(1)G对应的元素名称是。

(2)上述元素所形成的气态单质中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是或 (写化学
式)。

(3) B、E、F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与C相似,B 元素的单质也可以在D和F 组成的气态化合物中燃烧,产物为一种正
盐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12分)
下图是由Emil Zmaczynski设计的金字塔式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上标有第Ⅵ
A 族和几种元素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族。

(2)自从周期表诞生以来,关于氢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一直存在纷争,有人主张把
它放在第ⅦA族,理由是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饱和缺一”。

请写出LiH 的电子
式,而且Li+的离子半径比H-_______ (填“大”或“小”)。

(3)d 的某化合物呈淡黄色,可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沉绽和能使带火屋的木
条复燃的气体,d 的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

(4)b元素的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生成一种盐,土壤中施用该盐做化肥时,
其阴离子在水田中的利用率低,说明土壤胶体粒子带______ (填“正”或“负”) 电荷。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碱
B.硒化氢的稳定性强于f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C.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是强酸
D.原子半径:h>e>a
E.氢化物的酸性:f弱于g
23.(12分)
(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某化学反应,气体X、Y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t1和t2时正反应速率分别为v1和v2,则二者大小关系为v1 v2(填“>”、“ <”或“=”)。

③在t1、t2和t3三个时刻中,反应限度最大的是 (填“t1”、“ t2”或“t3”)。

(2)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N2和H2充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N2(g)+3H2(g)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g)。

①下列描述能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有_______。

A.容器内的压强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变
C.相同时间内有3 mol H-H 键断裂,有6 mol N-H 键形成
D.c(N2):c(H2):c(NH3)=1:3:2
E.NH3 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②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L-1的N2和15mol·L-1的H2,10min时测得容器内NH3的
浓度为1.5mol·L-1。

0min 内N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此时H2的转化率
为。

24.(14 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1) 甲同学在a、b、c、d 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冷水,再分别滴加几滴酚酞试
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钠(Na)、镁(Mg)、铝(Al)、钾(K) 金属小块,观察现象。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同一周期及同一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电子
能力递变规律。

②实验中发现b、c 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
择下列合适的方法 (填字母序号)。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
B.把绕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③写出d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已知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乙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
以验证碳、氮、硅元素的原子的非金属性强弱。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A是一种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 是块状固体;烧杯中盛放C的溶液。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C ;
②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还需采取的改进措施
为:。

25.(12 分)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新制Ca(OH)2与葡萄糖反应可制备Cu2O,该反应中葡萄糖是 (填“氧化
剂”或“还原剂”)。

(2)用H2O2、H2SO4混合溶液浸泡废铜屑可制备CuSO4,实现“变废为宝”。

若将该反应设
计成原电池,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3)氧化亚铜(CuCl) 是微溶于水、易被氧化的白色固体,广泛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化
学分析试剂等。

用NH4NO3氧化海绵铜(含Cu和CuO)制备氯化亚铜的部分流程如下:
①步骤Ⅰ中,当0.2 mol NH4NO3参加反应时,反应中有1mol 电子发生转移,则铜
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步骤Ⅱ中充分反应后,分离出产品的方法是。

③步骤Ⅱ中物质X 可选用(填字母)
a.SO2
b.Cl2
c.H2O2
d.(NH4)2SO3
该物质需过量的原因之一是加快反应速率,另一原因是。

1.C
2.C
3.B
4.D5C 6.A7.B8.C9.D10.D
11.D12.B13.C14.A15.A 16.A17.B18.C19.D.20.A
21.(10分)(每空2分)
(1)硫
(2)Cl2 O3.
(3)r(N3-)>r(O2-)>r(Mg2+)(或N3->O2->Mg2+)
(4) 4Na+3CO22Na2CO3+C (2分)
22.(12分)(每空2分)
(1)Ⅷ
(2)Li+[:H]-小
(3)离子键和共价键
(4)负
(5)A、D、E
23.(12分)(每空2分)
(1)①3Y(g)2X(g) ②>③t 3
(2)①AE ②0.075mol·L-1·min-1 15%
24.(14分)(每空2分)
(1)①失②BC ③2 K+2H2O=2K++2OH-+H2↑
(2)①HNO3 Na2SiO3(或K2SiO3)
②CO2+H2O+Na2SiO3===H2SiO3↓+Na2CO3
或2CO2+2H2O+Na2SiO3===H2SiO3↓+2NaHCO3
(3)在圆底烧瓶和烧杯之间添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25.(12分)(每空2分)
(1)还原剂
(2)H2O2+2e-+2H+=2H2O
(3)5Cu+2NO3-+12H+=5Cu2++N2↑+6H2O
(4)过滤
(5) d 防止CuCl被氧化(合理即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