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主题】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 期末测试卷 全国版(一)(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卷首语:人生之路充满荆棘,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的挫折与困难。
我们必须在失败和伤痛中获得智慧,这样才能在下一次跌倒时变得更强大。
笑对人生,是一种风度,身处逆境时,不妨笑一笑。
心怀善意和美好,是最好的灵丹妙药,也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学校举办“微笑面对挫折”主题活动,邀请你参加!
一、积累(17分)
【鼓足勇气,奋勇向前】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小题。
(9分)
青年时期要不断积蓄力量,鼓足勇气,才能坚定信仰,明确目标。
勇气是一抹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原色,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勇气是严 jùn 考验当中绽放的光芒,它是一轮曜日,拥有勇气就拥有了成长的力量。
我们崇拜李白,因为他“直挂云帆济沧海”,敢于为凌云壮志扬帆远航;我们钦佩鲁迅,因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敢于向黑暗社会宣战亮剑①……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铭记在人心底。
爱憎分明是一种勇气,潸然泪下也是一种勇气②,缄.默隐忍是一种勇气,慷慨呐喊也是一种勇气。
勇气有时候是一舜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③。
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填选项)。
(1分)
严jùn 缄.(A. jiān B. zhēn)默
(2)第二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文段中①②③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处是:,应为。
(2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4)仿照画横线的句子接写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句意连贯。
(2分)
我们,因为
(5)在讨论会上,同学们举了许多例子来佐证观点,下面的例证表达有误的一项是()(2分)A.独立和觉醒是鲁迅的信仰。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鲁迅的散文《社戏》就是记叙了作者少年时期在平桥村外婆家夜航去赵庄看社戏的经历。
B.和平与安宁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信仰,“世外桃源”的故事就出自他的《桃花源记》。
文中的“黄
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政治革新”是柳宗元的信仰。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所作的《小石潭记》千古留名。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主要有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答案】(1)峻;A
(2)舜;瞬;②;;
(3)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4)佩服岳飞;他“笑谈渴饮匈奴血”敢于向侵略中原的敌人挥剑怒吼
(5)A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语序不当【解析】(1) 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的掌握程度。
解答本题要拿准字音、看准字形,特别是音形相近的字。
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语感,注意读音以及书写,多积累词语,多注意课文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词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辨析的字词考点多为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异字。
常考的标点符号有: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它们的作用一定要牢记。
(3)本道题考查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考查热点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用词不当等常见语病。
答题时,可从病句的这几种类型入手辨析病句。
(4)本道题考查仿写语句。
仿写句子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谐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5)此题考查补充论据,作答时要明确本段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所举事例意在论证什么道理,看二者是否一致。
【点评】(1)严峻:拼音是 yánjùn ,意思是严厉、严肃,严重。
缄默:拼音是 jiānmò,闭口不言。
所以选A。
故答案为:峻; A
(2)舜间——瞬间。
文段中①②③处标点使用中,“爱憎分明是一种勇气,潸然泪下也是一种勇气”和“缄默隐忍是一种勇气,慷慨呐喊也是一种勇气”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中间用分号。
故答案为:舜;瞬;②;
(3)画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将“一抹”放在“原色”的前面。
故答案为: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4)根据前文“我们崇拜李白,因为他‘直挂云帆济沧海’,敢于为凌云壮志扬帆远航;我们钦佩鲁迅,因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敢于向黑暗社会宣战亮剑”可知,仿写句式为“我们十动宾短语(宾语为名人姓名),因为他十名人名言,敢于+介宾短语”,语意连贯即可;示例:我们敬佩文天祥,因为他“留取丹心照汗青”,敢于为心中大义挥洒热血。
故答案为:示例:佩服岳飞;他“笑谈渴饮匈奴血”敢于向侵略中原的敌人挥剑怒吼。
(5)A.《社戏》是一篇小说,写“我”少年时期.在平桥村外婆家夜航去赵庄看社戏一段经历,文中的“我”不等于作者。
BCD项正确。
故答案为: A
【前路虽艰,此志不移】
2.诗文名句积累(8分)
深邃的历史星空中,无数先贤用锦言妙语点亮思想的明灯。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①,②!”抒发了自己愿为天下而献身的伟大情怀;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③,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自己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以“④,
⑤”刻画出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体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韩愈在《马说》中借“⑥,⑦”描写千里马不受重视、受到辱没的悲惨命运,抒发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痛惜与悲愤;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用“⑧,只有香如故”表明自己同梅花一样,虽粉身碎骨而此志不移的精神。
【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拣尽寒枝不肯栖;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零落成泥碾作尘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这些是课文中需要掌握的古诗名篇。
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庇、拣、祗、骈、槽枥、碾、作”等字。
故答案为:①安得广厦千万间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拣尽寒枝不肯栖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
⑤心忧炭贱愿天寒
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⑦骈死于槽枥之间
⑧零落成泥碾作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二是结合语境要求写出句子的理解性默写。
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第3空属于直接默写,比较简单;1、2、4、5、6、7、8空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不大,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即可答题。
注意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二、阅读(53分)
【此生许国,身残志坚】
(一)名著阅读(6分)
3.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写给哥哥的信的节选部分,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想把我经受的一切都告诉你,我想,除你之外,我不会给任何人写这样的信,你了解我,对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理解。
生活仍然给我很大的压力,我继续在为健康而斗争。
②我受到的打击一个接一个。
一次打击之后,刚刚站起来,另一个更厉害的打击又落到我头上,更可怕的是我无力反抗,左臂已不听使唤,这本来够沉重的了,可接着我的两条腿也不能活动了。
本来我就只能勉强在室内走动,现在连下床走到桌子旁边都困难,要知道这大概还不算结束。
今后还会发生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③我已不再出门,只能从窗子里望见大海的一角。
当一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不再听他使唤,但他那颗布尔什维克的心、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却仍然渴望劳动,渴望和你们在一起,加入正在全线进攻的大军,走上展开滚滚铁流般巨大攻势的战场,世上还有比这更可怕的悲剧吗?
④不过,我仍然相信,我能归队,在冲锋陷阵的队伍里还会出现我的刺刀。
我不能不相信这点,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团组织教给了我反抗的本领,我们的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克不了的堡垒,这句话对我也同样适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分)
(2)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保尔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两点即可。
(4分)
【答案】(1)保尔健康状况恶化,仍然希望能继续工作。
(2)①坚定的信念;②顽强的意志;③乐观的精神。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
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
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
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当一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不再听他使噢,但他那颗布尔什维克的心、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却仍然渴望劳动,渴望和你们在一起,加入正在全线进攻的大军,走上展开滚滚铁流般巨大攻势的战场”
故答案为:保尔健康状况恶化,仍然希望能继续工作。
(2)本题考查精神品质。
“我已不再出门,只能从窗子里望见大海的一角。
当一个人的肉体背叛了他,不再听他使噢,但他那颗布尔什维克的心、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却仍然渴望劳动,渴望和你们在一起,加入正在全线进攻的大军,走上展开滚滚铁流般巨大攻势的战场”“我仍然相信,我能归队,在冲锋陷阵的队伍里还会出现我的刺刀。
我不能不相信这点,我没有权利不相信,十年来,党团组织教给了我反抗的本领,我们的领袖说过:没有布尔什维克攻克不了的堡垒”
故答案为:①坚定的信念;②顽强的意志;③乐观的精神。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凄风冷雨,心向阳光】
感念一棵树
谢爱军
在我的心底始终留存着这样一幅画面:树长悬崖,叶落尽,在风中很精神地摇曳树枝,裸露的根深入崖缝,岩石被树根挤破得出现了裂痕,心为之震惊。
悬崖边上的树,是大自然这位丹青妙手雕琢的一处奇特风景。
看到这样的风景已有三次了,每一次心里都有一种敬意油然而生。
我站定肃立,凝目而望,悬崖边的树便长在我的心里。
我清楚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图景是小时候在故乡。
那时,我家在乡下,村庄四面环山,屋子的背后是岩石,那棵树就长在岩石的缝隙里。
哪边有阳光的日子多些,树身就向哪边倾斜,如葵花一样爱着阳光,追随阳光。
那时山里人的生活是清苦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山打柴,下地犁田,顶烈日,冒风雨,辛苦一辈子。
那些长着厚茧的双手,那些起了锭的肩膀,正像这岩石缝中长出的树,在告诉生活,他们的不屈与抗争。
忘不了,那些年的夏天,脸、手被太阳炙烤着脱了皮,肩膀被担子磨出了血印。
我挑着一担谷子艰难地行走在田埂上,不小心脚没有踩稳,谷子全倒在田里。
肩膀火辣辣地痛,谷子又全撒了,我开始怨恨命运,咒骂上苍的不公。
当我把谷子挑回家,走出后门我看到这棵悬崖边生长的树。
突然,感觉自己是多么的愚昧与幼稚。
种子在什么地方生长,它是没得选择的,可是既然落地就要发芽、生根、生长,努力地长成参天大树。
而我呢,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在什么样的地方,我能选择吗?不能。
然而,我来了,难道我不应该像这树一样活出自己的姿态吗?十四岁的我,就是这样从这棵长在悬崖
的树上学会了坚韧。
后来,我和村里很多的年轻人一样,从贫穷的山村走了出去,向着日出的地方狂奔。
为幸福,为美好的生活,也秉承着这种精神。
我们可以辛苦,可以被劳累压弯脊背,但永远会奋斗不息,勤耕不止。
故乡岩缝中长出的树,渐渐地长在我的心里,长成了一种坚韧。
再次见到悬崖上的树,那是在黄山。
此时我已过而立,心境也自然与在故乡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那里奇山异树很多,但都没有给我留太多印象,唯有这棵悬崖上长出的迎客松,让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
立在峭壁前看岩缝生长出来的迎客松,我似乎感觉到,它在倾听森林深处的喧哗、山涧中溪水的欢歌,它用弯曲的身子听风唱歌,看叶起舞,千年如一日。
任凭风吹雨打永远从容淡定,永远以一种向上的姿态立于天地间。
悬崖边上的树,壁立千仞,中间有小树绝处逢生,绿意盏然。
面对这生长在悬崖边上的迎客松,我想起长年坐在轮椅上的张海迪,想起了霍金。
那棵尽人皆知的迎客松,在巨大的青狮石上破石而生。
树身高达10米之长,向阳一侧枝丫伸出,犹如伸出双臂欢迎宾客远道而来,姿态雍容优美。
在这样的峭壁之上,根下无一撮土,头上是风霜雷电,它居然能够生存下来,而且一活就是千年!张海迪、霍金,还有那些如他们一样与苦难命运抗争的灵魂,他们就犹如这悬崖边上生长的树,永远不向命运屈服。
现在,我已届不惑之年。
行走在冬的路上,我又见到这悬崖边长的树,心海再次汹涌,它总是以其别样的生长环境告诉人们它的存在。
面对命运,生命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存在?难道不应该像这悬崖上的树那样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吗?这悬崖边生长的树,我一次次见你,一次次深受启迪,对于人生的命运,生命的坎坷更有深刻的认识。
一粒树的种子,无论被风吹到哪里,或被鸟儿不经意撒落在何方,所到之处贫瘠也好,肥沃也罢,它总能生长成一棵树。
也许寂寞,也许孤独,但它却在孤独的日子汲取天地精华,向地下不断掘进,向阳光不断伸展。
树根牢牢地固住地面,树干坚挺地撑出一片天。
我怀念悬崖边生长的树,更感念那些如树一样的生命。
4.文中叙述了作者哪三次看到生长在悬崖上的树?三次分别有怎样的感触?(4分)
5.作者明明写了三棵树,为什么题目却取名为“感念一棵树”呢?请说说理由。
(4分)
6.请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4分)
①立在峭壁前看岩缝生长出来的迎客松,我似乎感觉到,它在倾听森林深处的喧哗、山涧中溪水的欢歌,它用弯曲的身子听风唱歌,看叶起舞,千年如一日。
(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一粒树的种子,无论被风吹到哪里,或被鸟儿不经意撒落在何方,所到之处贫瘠也好,肥沃也罢,它总能生长成一棵树。
(从哲理角度谈深刻内涵)
7.请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案】4.①十四岁那年,“我”在故乡埋怨命运的不公时,看到屋后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我”学会了坚韧;②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在黄山看到长在悬崖上的迎客松,“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想到与苦难命运抗争的人,并由衷地敬佩他们;③已届不惑之年的“我”,行走在冬的路上,看到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
5.因为这三棵树有共同点,都生长在悬崖边上,生长环境恶劣,都坚忍顽强,所以抽象地说成“感念一棵树”。
6.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的从容淡定。
②一个人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只要他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他的人生、事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7.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既表达对长在悬崖边上的树的敬意,也表达对像那树一样的人的感念、怀念、赞美和景仰之情。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拟人
【解析】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题目要求,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整合语言,简要概括三次看到生长在悬崖上的树及感悟即可。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
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标题取名原因即可。
6.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
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7.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作用包括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就是写了什么内容。
结构上,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
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点评】4.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即可。
第五段:我开始怨恨命运,咒骂上苍的不公。
......十四岁的我,就是这样从这棵长在悬崖的树上学会了坚韧。
即十四岁那年,“我”在故乡埋怨命运的不公时,看到屋后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我”学会了坚韧。
第八段:此时我已过而立,心境也自然与在故乡的时候完全不一样。
那里奇山异树很多,但都没有给我留太多印象,唯有这棵悬崖上长出的迎客松,让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
第十段:他们就犹如这悬崖边上生长的树,永远不向命运屈服。
即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在黄山看到长在悬崖上的迎客松,
“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想到与苦难命运抗争的人,并由衷地敬佩他们。
第十一段:我已届不惑之年。
行走在冬的路上,我又见到这悬虚边长的树,心海再次汹涌,它总是以其别样的生长环境告诉人们它的存在。
面对命运,生命当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存在?难道不应该像这悬崖上的树那样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吗?这悬崖边生长的树,我一次次见你,一次次深受启迪,对于人生的命运,生命的坎坷更有深刻的认识。
即已届不惑之年的“我”,行走在冬的路上,看到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
故答案为:①十四岁那年,“我”在故乡埋怨命运的不公时,看到屋后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我”学会了坚韧;②过了而立之年的“我”,在黄山看到长在悬崖上的迎客松,“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想到与苦难命运抗争的人,并由衷地敬佩他们;③已届不惑之年的“我”,行走在冬的路上,看到长在悬崖边上的树,感悟到生命的真谛:从容、淡定、向上、不屈不挠。
5.第五段:十四岁的我,就是这样从这棵长在悬崖的树上学会了坚韧。
第八段:唯有这棵悬崖上长出的迎客松,让我肃然起敬,难以忘怀。
第十段:他们就犹如这悬崖边上生长的树,永远不向命运屈服
第十一段:我已届不惑之年。
行走在冬的路上,我又见到这悬虚边长的树。
这三棵树都是生长在悬崖边上,生活环境艰难,但是三棵树都长得很好,很坚强,他们有共同的本性,所以抽象归为一棵树,才会感念一棵树
故答案为:因为这三棵树有共同点,都生长在悬崖边上,生长环境恶劣,都坚忍顽强,所以抽象地说成“感念一棵树”。
6.①它在倾听,它用弯曲的身子听风唱歌,看叶起舞,拟人,赋予迎客松人的情态,写出了迎客松面对狂风却从容淡定的态度。
②人就像这粒种子,即使生存的环境恶劣,但只要自己顽强不屈,迎难而上,那必定会有成功。
故答案为: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客松的从容淡定。
②一个人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只要他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他的人生、事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7.结尾写了怀念悬崖边生长的树,更感念那些如树一样的生命,表达了对像树那样的人的赞美怀念敬佩。
和标题相对,和前文相呼应,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
故答案为: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中心;既表达对长在悬崖边上的树的敬意,也表达对像那树一样的人的感念、怀念、赞美和景仰之情。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
【饱受磨砺,芳香永存】
磨
①龙涎香是世界上香味最为持久的香料,被誉为“香料皇后”,它是抹香鲸分泌的一种液体日积
月累后形成的包块。
它的诞生令人惊叹,它是由抹香鲸吞食的尖利物不断磨蚀内脏而产生的。
②戏剧性的遭遇打磨着棱角分明的石头,使之变得光滑;珍珠的圆润光泽,同样也是来自砂砾日复一日的磨蚀。
③其实,经历磨,更容易缔造辉煌。
痛苦、失败是一种磨蚀,克服困难往往就是成功的契机,很多时候,只有经历磨,才会战胜胆怯脆弱,从而变得更加清醒强大,并最终有所收获。
数十年的跋涉困苦是对李时珍的磨蚀,正因如此,才会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才会有他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十年辛苦是对曹雪芹的磨蚀,于是才有了《红楼梦》的问世,才有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又一座高峰;官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实是对郑板桥的磨蚀,于是才有了住寒舍、画青竹的一方净土,才有了“扬州八怪”之首席。
④艰辛苦难是一种磨蚀,欢乐和盛誉何尝不更是一种磨蚀?余秋雨曾认为作家更应是一位行者,沿途的风景会让作者以及作品更有内涵。
经历磨蚀,才会从容温和,才会厚重敦实。
诺贝尔文学奖对莫言来说未尝不是人生的磨,然而他经历这种欢乐和盛誉却能宠辱不惊,平静美好。
而相反,拿破仑被战争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能经受住成功的磨蚀,最终兵败滑铁卢,抱憾终身。
世事也是如此,人们有时在严酷的环境经受磨折,能平安度过危机,反而在安逸的环境掉以轻心,酿成悲剧。
⑤生活磨蚀着我们,我们也必须从容地承受生活的磨砺。
不必为失败而抱怨,也不必为胜利而忘形。
承受磨的过程会痛,这种痛就是成长的内涵。
在磨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不谙世事、轻浮急躁,也必然收获精明干练、成熟稳重,这种得失交换其实是值得的,更是生命的必然。
好比练习芭蕾,只有经历过钻心的苦痛,才会成为真正舞者,才会找到艺术的真谛,感受生活的宁静和美好。
人类正是历经并承受磨难,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⑥所以,经历磨,才能创造美好;承受磨,才能变得更好。
泰戈尔曾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正如司马迁所述“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这个世界上,也许尽如人意的事并不多,只有多一些忍耐,多一些等候,多一些磨砺,才能有最醇厚的“龙涎香”。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9.说说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分)
10.有人认为选文第④段中的两个事例,如删去一个行文会更简洁,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说说理由。
(4分)
11.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事实论据的一项是()(2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B.司马迁受辱后,身处逆境,撰写出“史家之绝唱”——《史记》。
C.苏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迎来创作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