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州颐和中学之高效课堂篇
作者:刘艳青文章来源:河北基础教育资源网点击数:536 更新
时间:2012-9-3
同课异构,精彩纷呈____河北沧州颐和中学之高效课堂篇
在沧州市风景秀丽的颐和庄园南侧坐落着一所高起点、高标准、严管理、具有现代品质的完全中学——沧州市颐和中学(沧州一中分校),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设立。
学校毗邻海河路和迎宾大道,交通便利。
学校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
2005年开始招生,现有初、高中在校生2800余人,教职工177人。
颐和中学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适宜的发展,让优秀的同学更加优秀”为办学目标,将爱心教育、挫折教育和成功教育与日常教学完美结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感恩、学会竞争,在人格、智能、身心诸要素平衡统一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建校7年来,在沧州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颐和中学秉承沧州一中百年人文积淀,凭借其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科学的用人机制和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尤其是在高效课堂、传统文化、生命教育、创新教育(亲子教育)等方面因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沧州市特级教师专业委员会、沧州市中小学生创新检测基地、沧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河北省航模基地等纷纷落户颐和中学;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韩清林,河北省民办教育学会会长、原河北省教委主任田洪波等领导先后来颐和中学进行调研;颐和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学校、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成就30校……
前不久,颐和中学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特色学校”,德育副校长兼初中部校长高相通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吕福增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
全国有30多所学校获此殊荣,沧州市的颐和中学和新华小学榜上有名。
教学利器:“1521课堂教学模式”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为颐和中学的校长的郭树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20多年,是沧州一中副校长、河北省数学特级教师、河北省数学会理事、河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曾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师、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沧州市十大科教功臣、还是“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
他深知: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成绩。
于是,他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带领学校骨干教师奔赴各地学习,取长补短,历经7年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尤其是在高效课堂上颐和中学自主创新的“司机管理模式”(指仿照司机管理方式,给学生固定的分数,违纪即扣分,以使学生自我教育)与“1521课堂教学模式”(“1521”即1个团队、5个理念、2人互助、1人主体)有效地破解了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两大难题,并且把学生推到了自主管理、自觉管理,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前沿,其实质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完善、自主发展的平台。
以“1521课堂教学模式”为例。
“1”是团队;“5”是五个高效理念;“2”是二人互助,可以是同桌。
“1”是代表个人。
在谈到“1521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时,班主任吕福增介绍说,假如课堂内容是一条曲线,而这条曲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老师只管按照教材从曲线的这一端讲到那一端,由于是被动
接受,学生们很可能会掌握的不完整——中间可能会有若干的间隔而无法衔接,喜欢探究的同学就会有很多疑问,懒散一些的学生也就听之任之了。
编者所编教材是连贯的,但不可能把他的思想全部记录到教材上,只能以段或点的形式呈现,不具有连贯性,所以传承时也不会十分完整,可能也就几个点。
在运用“1521课堂教学模式”时,在知识点上能够让学生得以思维的发散,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等方式,使其在知识点的前后出现思维,进行发散,再进行整合,一些知识点的盲区就会被衔接,从而让学生们体会到一种经过自己加工后得到的连贯思维状态,不是从教材上获得,而是获得了编者创立的知识点上,也就是还原了编者的思维、思想。
很多时候教师都是启而不发,使得预设问题都由学生发现。
在举一反三的互动过程中,调动的始终是学生的思维。
刚开始的时候,很到老师和学生都不习惯,后来慢慢都适应了,效果还是不错的。
“颐和中学在教学上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重在育人,所以处处以学生为主角,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点拨、启发下,在与老师、同学的互动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深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游戏一般轻松的课堂上不知不觉地把新知识当堂消化,即减轻了学习的负担,又能有的放矢,还能展示学生的特长,牢固掌握课堂内容,事半功倍!高效课堂名符其实啊!”一位学生家长说道。
“这种教学方法挺新颖的。
课堂很活跃,更能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步入思考状态,也更能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新知识能够当堂消化,而且记忆深刻,确实高效!”许多初高中新老学生也都非常认可这种教学模式。
古人强调:“善诱者,善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颐和中学初中部校长高相通介绍说,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分钟,其它的时间是留给学生的,可让学生亲自上台讲。
而且我们在全市首家开展了思维完形教育,老师要求学生在讲题的时候,要把自己思考问题的整个过程都说出来。
这样老师就可以了解他思维过程中每个细节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生不但得到了解题结果,更懂得了解题思维,使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为了检验学生一堂课的学习效果,我们每堂课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当堂测评。
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逐渐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
切磋交流:“同课异构”显身手
3月10日,颐和中学教师丁国宾、杨世利、贾丽萍、吕福增在郭树发校长的带领下,远赴安徽马鞍山,应邀在“第七届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中上观摩课。
本次活动由南京新课标研究所、泰州洋思教育研究所、中加双语学校主办,来自安徽、江苏及全国各地的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教师1100余人参加活动。
沧州市颐和中学的“15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第七届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由来自沧州市颐和中学、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的16位老师分别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课的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教学活动展示。
“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均是当今全国最著名的中学,我们是本着学习的态度参加的。
”校长郭树发介绍说,
以语文课为例,参加讲课的老师分别是:安徽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的张广称、江苏泰兴市杨思中学的殷桂霞、山东杜郎口中学的张静、河北沧州颐和中学的贾丽萍老师。
4堂课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感受到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但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即课堂上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学得轻松并力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马鞍山中加双语中学自主创新的“学引用清”教学模式,即在课堂目标统筹下,学生自主学习,
在老师及时、高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完成课堂学习目标,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养,还能检测出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为下一次学习目标的设定提供科学依据。
他们的课堂结构分别是:目标展示、自学指导、引导提升、归纳小结、当堂清学。
江苏泰兴杨思中学的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踊跃发言,作业当堂完成,要求教师讲得少,只是对学生的自习进行点拨、指导、释疑,凡是学生通过自学已会的内容,就大胆不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实践的过程,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这堂课的亮点在于: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点拨到位,师生的配合默契,每个环节的衔接过渡自然,通过各种配套练习,使每个环节的重点都得以很好地落实,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教师也重视德育渗透,最后的一句名人格言,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爱的伟大。
我校的教学模式为“1521”高效课堂模式。
第一个“1”是一个团队(学习小组),“5”是高效课堂的5个核心理念(立足于“两个改变”:一个是教师角色的改变。
“教师”变“教练”,变教为引导,变教为支持;二是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学为发现,变学为思,变学为悟)。
“2”是2人互助小组。
最后的“1”是个体,即学习的主体。
核心是通过“152”推动“1”,也就是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进入学习的系统,都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
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为“336”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通过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来完成学习目标。
课堂上采用立体式、大容量、多形式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提高目标确定,分组合作,展示提升,对学生因材施教。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高效课堂模式是全国各中学学习的典范。
与先进学校的经验相比,“15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二人互助、小组交流、展示分享与教师的点拨引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既体现了知识的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意识与悟性,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实现了在育人中教书,使教育回归了育人的功能,博得了同行们的好评。
此次切磋交流的收获很多,我校教师与全国著名中学教师同台上课,既是一次展示课,更是一次实践课,即检验了“15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经验,也让老师们开阔了眼界,经受了锻炼,推动了教师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对我校的高效课堂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郭树发校长这样评价道。
因材施教,硕果累累
颐和中学自建校以来,即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适宜的发展,让优秀的同学更加优秀”为办学目标,学校遵循“用思想管理学校,以人文提升品质”的管理理念,不断向着“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底色”的教育理想前行。
学校把文化教育视为学生发展之本,把艺体教育视为学生发展之翼,不断创新素质教育模式,积极发展特色教育, 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打造全新的多维平台,形成了有效的特色教育培养模式。
学校倡导“男生做翩翩少年有绅士风度,女生做大家闺秀具淑女风范”,并将“做颐中好学生,做家庭好子女,做社会好公民”的“新三好”评选活动作为每学期的常规工作。
学校还通过主动设计一系列活动,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感恩·自信”联欢会、“拼搏·超越”联欢会、“青春·梦想”联欢会、“腾飞之歌”联欢会、“颐中情”庆祝第25个教师节暨颁奖典礼、我爱读书演讲比赛等,给学生以精神引领。
颐和中学除必修课外还开发实施了武术、工艺烫花、跆拳道、温馨绣坊、书法、礼仪、颐中讲堂、英语角、摄影摄像、电脑制作、花卉栽培、航模等38门校本课程,涉及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生活技能的各个方面,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颐和中学在郭树发校长的带领下,历经七年的发展,正在从规划的蓝图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颐和中学办学七年,共送出七届高中毕业生6637名,考取重点大学1859名,本科院校5908名,本科上线率89%,复读一年最高增238分。
霍继臻、王勇分别获沧州理科第二名、第四名的好成绩!
颐和中学办学七年,共送出五届初中毕业生1237名,其中20名考取沧州一中珍珠班,537名考取沧州一中,沧州一中上线率43.41%;颐和中学近三年中考理化实验、微机、体育成绩均居全市第一;丁润莹中考总分获全市第三名,陈盎然、王平中考总分获全市第十名。
2008年河北省教育厅向全省推广的30 项创新教育成果中,颐和中学的成果占3项,是全省获奖最多的学校;2009年,初二高延德同学取得了四项国家专利,丛哲等同学在“河北省青少年航模运动锦标赛”上获奖,填补了沧州空白;2010年,高三马义超同学在“第二十五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张忠健同学在“河北省青少年航模运动锦标赛”获得第二名;2011年,何沐、李庆智分别获中央美术学院建筑专业全国第四名、第七名;2012年,初三林浩阳同学在全国中学生创新检测中荣获第三名。
沧州市特级教师专业委员会、沧州市中小学生创新检测基地、沧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等纷纷落户颐和中学;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勇、韩清林,河北省民办教育学会会长、原河北省教委主任田洪波等领导先后来颐和中学进行调研;颐和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生命教育示范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特色学校”……
“…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适宜的发展,让优秀的同学更加优秀‟是我们的办学目标,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郭树发校长说道。
(中国新教育网、新教育报记者刘艳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