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华师大版历史高一上《古代印度》教案3课古代印度
一、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
(1)种姓的含义:等级,梵语称“瓦尔那”,古文献意译为“种姓”,一般是由血统、婚姻和职业决定群体的特定社会等级。
(2)种姓制度的含义:是印度为保护贵族阶层特权地位而实行的一套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层制度)。
它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婚姻和排斥外人的四大种姓集团。
不同集团的人其职业、婚姻范围,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宗教生活都不同。
(一定程度上以肤色为依据)
(3)产生背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初,曾用种姓(瓦尔那)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
(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的矛盾导致了一整套社会制度和阶级分野的产生)
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吠陀时代),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
(2)内容:印度社会分裂为四大种姓集团。
——婆罗门(僧侣阶层)、
——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
——吠舍(商人、农民)、
——首陀罗(农民及其他体力劳动者)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3)文献选读:
问:阅读《摩诃婆罗多》片断,你对印度种姓制度和社会生活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答:(1)带有神话色彩,用神的旨意维护种姓制度。
——依据:毗湿摩是福身王和恒河女神之子。
(2)四大种姓的地位和社会权利不同。
(从娶妻人数看)
(3)强调种姓内部通婚,但是并不绝对。
男子可以娶与自己种姓相同或低于本种姓的女子为妻,而女子不能嫁给比自己种姓低的男子。
——依据:在刹帝利家庭中,出身于刹帝利种姓的妻子是最高的
(4) 首陀罗受明显歧视,各种姓不能娶出身首陀罗的女子为妻。
(4)种姓制度的特征
1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婚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
2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5)种姓制度的影响:
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比较科举制)
问: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综述:种姓制度把印度人分为职业世袭、内部婚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
1)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创造性,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2)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古代,使印度人产生安于现状的平和的心态,有利于维持统治秩序,保持社会安定。
3)对印度的文学、宗教界产生影响:
印度的文学作品,如《摩诃婆罗多》,反映了种姓制度对文化的影响。
印度最盛行的宗教印度教,反映了种姓制度对社会、宗教的影响。
4)在农业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种姓制度的消极作用影响较小,相对安定的印度依然是世界上具有优秀文化成就的农业大国。
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社会进步迅速,种姓制度的负面作用使印度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大潮,19世纪中期,终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二、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问:三大世界性宗教是什么?哪一个世界性宗教最早创立?何时何人创立?
答: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佛教创立人、创立时间、创立地点:
公元前6世纪,悉达多,印度
2佛教创立的时代背景:
1)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2)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不满
3)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
3佛教经典
总称大藏经,分为三部分:经、律、论三藏
经藏——释迦牟尼传授的修行理论
律藏——释迦牟尼为佛门弟子制定的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论藏——佛门弟子研究、阐述、解释经藏和律藏的理论著述。
4佛教传播
开始外传时间:公元前3世纪,佛教鼎盛
问:看第12页《佛教早期域外传播图》,指出佛教向外传播的方向
传播方向:北传佛教:东亚(——朝鲜——日本)
南传佛教:东南亚
5为什么佛教能得到迅速传播?
(1)社会环境方面: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
代表世俗统治者的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多有微辞。
佛教创立者悉达多就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2)佛教内容(教义)方面:
A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获得较为广泛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得到首陀罗和贱民的拥护,传播迅速。
B佛教教义“四谛”(即苦、集、灭、道)中所包含的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对饱受苦难的民众具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3)政治因素: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政府大力推崇佛教。
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1.书写文字:梵文
创作过程:民众口头创作——增补——定型
2.内容:多为神话传说,同时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以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
3.意义:
这两部史诗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