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五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测试卷五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是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
假如要了解“我”,应当去()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2.在北京人遗址中,我们发觉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头.兽骨和树的种子等。
据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A.会运用火
B.过群居生活
C.会种植农作物
D.会直立行走
3.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
下图文物反映了当时()
A. 农业初兴
B. 聚族而
居
C. 采集狩猎
D. 贫富分化
4.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
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响剧烈。
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为()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
C.兵家鼻祖
D.一代天骄
5.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举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王位。
从材料中能得到的精确信息是()
A. 伯益建立夏
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建立标记我国封建社会起先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6.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 商汤
B. 商纣王
C. 夏启
D. 周武王
7.西周通过分封制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如下图所示,这种等级依次从高到低依次是()
①卿大夫②诸侯③士④周王
A. ④②①③
B. ④①②
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③②
8.《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
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
请你推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应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
9.夏、商、西周时期,在手工业方面旺盛的详细表现是()
①青铜铸造业②陶瓷业③玉器制造业④治铁业
A.①②③
B. ②③
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东周列国志》一书写的是西周结束至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
下列人物中可能出现在该书中的有()
①周厉王②齐桓公③晋文公④商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A. 中华文明的演进
B. 生产工具的进步
C. 耕作技术的发展
D. 古代纹饰的演进
12.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 商鞅变法
B. 长平之
战
C. 楚庄王称霸中原
D. 合纵与连横
13.下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
这一工程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输河
D. 赵州桥
14.夏.商.周三代的衰亡留下的主要历史思索是()
①“家天下”代替“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
②勤政方能治国
③爱民才能安邦
④夏、商、周的统治者多无建树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史记·商鞅列传》中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
”这段材料说明白()
A.商鞅变法失败的缘由是触犯了旧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需顺应历史大潮
C.太子继位后顺应民心把商鞅处死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须要付出沉重代价
16.假如你穿越到秦朝,在中心帮助皇帝管理行政事物。
那么你的职务应当是()
A.丞相
B.御史
C.郡守
D.县令
17.它是中国第一帝。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18.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
那么最终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领导的农夫军
B.项羽领导的农夫军
C.刘邦领导的农夫军
D.吴广领导的农夫军
19.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下列事务与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②巨鹿之战③楚汉斗争④修建阿房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推断题
20.下面一段《我到半坡聚落做客》的文字,有4处不符合历史的描述,请有历史学问、了不得的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我穿越到了6000多年前的半坡聚落,这里地处长江流域,河水澄澈,空气透亮。
半坡人都树叶.兽皮裹身,没穿衣服,见有外人来,热忱引我走进他们半地穴式的房屋中,用彩陶盒装着洁白大米饭款待我,还有味道鲜美的猪肉、鱼汤。
走到户外,见半坡人吹着陶埙,跳着舞蹈,还有人拿着骨耜作道具,跳得特别卖力。
我不禁大笑出声。
哦,梦醒了。
三、综合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1)请你写出图一这件文物的名称。
它是哪一朝代的文物?这一文物反映了当时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达?(2)用一句话概括图二中这个器物反映的社会现实?
(3)什么时期,是我国青铜时代?结合图一,图二,你认为绚丽的青铜文明和生活凄惨的奴隶之间有什么关系?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化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化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很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见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化方面的成就或主见。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见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相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国有。
春秋以来,由于牛耕技术与铁农具的广泛运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把新开垦的土地变为私田。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
事末利(工商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奴隶)。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二描述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哪一次重大改革?
(2)为适应材料一中的重大改变,材料二中的改革是如何规定的?
(3)“商君”改革成效巨大,但却在失去强大政治支柱后被处死,是哪条改革措施使然?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4.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
秦朝虽然短暂,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
依据所学学问,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奏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赢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货币一统。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你认为秦王为什么能“扫六合”?
(2)秦朝大力推行加强中心集权的措施,当时在中心设“三公”,在地方设郡县。
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实行了什么措施?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夫起义,领导这次农夫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秦朝灭亡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4)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B
6.B
7.A
8.B
9.A 10.B 11.A 12.C 13.A 14.B 15.D 16.A
17.A 18.B 19.C 20.C
二、推断题
21.①错误:长江流域;理由:半坡人遗址在黄河流域;
②错误:半坡人没穿衣服;理由:半坡人会简洁的纺织、制衣;
③错误:洁白的大米饭;理由:半坡人种植粟不是水稻;
④错误:拿着骨耜;理由:骨耜是河姆渡人的劳动工具。
三、综合题
22.(1)四羊方尊;商朝;青铜铸造业。
(2)反映了奴隶制度残酷,奴隶无人生自由,生活凄惨的现实。
(3)夏商西周(周)。
奴隶是青铜文明的创建、奴隶主是青铜文明的享用者,奴隶受到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是奴隶创建了绚丽的青铜文明。
23.(1)分别是孔子、韩非。
各属于儒家、法家。
(2)历史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化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留意因材施教;教化学生要有老醇厚实的学习看法,要虚心好学;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等。
(3)不同:孔子主见为政以德;韩非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相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4.(1)商鞅变法
(2)废除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废除贵族世袭特权,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诸侯国,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5.(1)人民渴望和平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强诸侯国,秦王赢政为灭亡六国作好了充分打算,制定了统一大计。
(2)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道路,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陈胜、吴广。
秦的暴政。
(4)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居中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措施对我国历代王朝影响深远。
亡:秦的暴政成为后来统治者引以为戒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