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思想政治教案我国资源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思想政治教案
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课题: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1.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与分析
难点:“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思辩训练,理解难度较大,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降低难度的主要措施是不扩展知识,只抓教材涉及的数据,通过比较、联系、分析由浅入深解决问题,突破难点。
重点:严峻的环境形势,是本课的一个重点,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和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针对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局限于教材涉及的内容,以学生讨论为主,意在给学生启发,用实际行动保护资源和环境。
关键: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动手制作能力。
2、教学目的分析: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以下基本概念:环境问题;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以下基本内容:我国资源形势以及造成严峻资源形势的原因、我国的环境形势以及造成严峻环境问题的原因。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初步学习用辨证的观点认识资源和环境问题,初步学习用对比的方法了解严峻的资源形势和严峻的环境形势,以及它们形成的原因,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学习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识资源和环境问题,提高学生参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护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要求通过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观念;要求培养初步的(在资源和环境问题上的)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分析
[铺垫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的人口特征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思考一下,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我们应该怎样解决人口问题?学生问答:
教师提问:我国实现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思考:我们常常用什么词来形容我们国家?——地大物博
(吸引学生的视点,引出“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难点突破]
学生阅读、思考:a.我国哪些资源居世界前列?
b.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排位?
教师总结: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学生讨论:造成我国严峻资源形势的因素是什么?
思想上的共识:要实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科学利用资源。
[重点突破]
学生讨论并回答:什么是环境问题?我国面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
过渡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中学生作为国家的公民,有义务保护环境。
学生讨论并回答: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总结:
我国环境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联系初二知识,回顾公民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对中学生提出三点具体要求。
1)提高环保意识,要求心中有环境,时时处处想到环境保护。
2)增强法制观念,要求在环境保护方面知法、懂法、用法、护法。
3)落实环保行动,要求学生为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清洁、美化生活环境;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参加义务劳动;搞环境的调查,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巩固新课 ]
这节课我们学习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又了解造成严峻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因素,我们应该提高资源和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
抓住两个形势: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抓住形成的原因
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努力提高环保意识;认真落实环保活动。
2、教学难点:认真落实环保行动。
二、教学方法
本课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究性学习和社会实际的教学类型的综合课,学法主要采用阅读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归纳法、练习法等。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和收集青少年参与环保活动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通过前面两目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我国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多媒体显示一(请同学回忆、回答):
(1)、人类接触较多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2)、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有哪些?
(答略)
引入新课: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不仅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而且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显示材料二)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这则材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每一个公民都应当牢牢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作为21世纪建设者的青少年,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二)、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青少年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板书)
讨论、思考:青少年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答略)
教师启发:人们的行动离不开思想意识的指导,因此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首先必须:
1、努力提高环保意识(板书)
(设疑)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环保意识呢?
(1)要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
(板书)
(讨论、引导)在家时、在学校时、在坐车时、看电影时、逛商场时、在公园游玩时┅┅都不要忘保护环境,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显示三:
2000年9月27日的《中国环境报》:6岁女童万里宣传环保、收集废旧电池的事迹。
(略)
(设问)大家知道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6月5日)
显示四:世界环境日的宣传画和1974——1992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教师引导)世界环境日主题说明了环境保护不只是成年人的事,与我们青少年也密切相关,我们有责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因此:
(2)要有“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板书)
(启发思考)有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的确是“人人有责”,但现在离我还很遥远,等我长大了再做环保工作,这种观点对不对?
(引导说明)不对。
环保工作不是可以等到以后再做的事,而是迫在眉睫的事;也不是离我们遥远的事,而是身边处处有环保可做、要做。
因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显示五:湖北省丹江口市中小学生的“暑期护蛙行动”(材料略)(请一学生朗读)
(引导)现在我们已认识到,青少年要培养时刻不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确立依法治理环境的观念。
因此我们:
(3)要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
(板书)
(学生回忆、回答)你所了解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章制度有哪些?(答略)显示六:《刑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文本。
(设疑)①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②我国《刑法》第六章规定了哪些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答略)
(教师讲解)这些法律法规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我国法律规定,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要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而对于严重污染和破坏环境,导致人身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并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则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显示六:浙江省永康市某造纸厂因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而受到处罚的事例。
(略)(设疑)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应该如何培养环保意识了。
但是,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是否仅有环保意识就行了呢?不行!托尔巴有句名言:“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因此我们要:
2、认真落实环保行动(板书)
(设疑)怎样落实环保行动呢?
(1)青少年应该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讨论、回答)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
例:A、搞好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卫生;B、爱护花草树木,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C、开展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鸟类的宣传活动;
D、回收各种废旧物资:
纸张、酒瓶等可以重新利用;电池等有害物质集中堆放;E、不用一次性木筷、饭盒、超薄塑料袋;F、自制贺年卡(生产地4000张贺年片要砍掉一颗大树;2001年邮政贺年明信片用50%的再生纸制造)。
(思考、回答)上述事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说明了环境保护工作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也有保护环境的责任;环境保护工作并不是以后再做的事,并不是遥远的事,而是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的事。
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要学会依照法律法规处理环境问题(板书)
(教师讲解)一方面,要严格遵守法律,决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即守法);另一方面,要敢于同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行为作斗争(即护法)。
显示七:介绍太湖受到污染的情况(污染前后太湖图片交替闪现后,配上目前的污染状况资料)。
(讨论、回答)①应根据哪些法律法规来解决太湖的污染问题?②请你为保护太湖这一母亲湖提出合理的建议。
3、自觉履行环保的义务(板书)
思考、回答:环境执法中,与青少年有关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并例举说明。
(答略)
(三)、巩固小结,学生互评
对照板书,围绕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履行环保义务,让学生自己小结,看谁小结得最好。
(四)、实践提高,知行统一
五、教学后记
教学活动立足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阅读、质疑、讨论、练习反馈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教学重点: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教学难点: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指导。
(一)旧知识复习。
1、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各面临怎样严峻的形势?
2、我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
(二)预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2、基本路线的内容怎样?核心部分是什么?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怎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5、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各是什么?
6、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基本路线的内容(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1页第一、二段内容。
提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板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既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根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提问: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板书)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1倒数第一段。
提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板书)
提问: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板书)
因为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议论〗:“四大世纪工程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2页内容。
提问:四项基本原则是指那四项?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板书)
提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998年,抗洪救灾的胜利,是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体现。
(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3页内容。
提问: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板书)
〖复习〗中国基本国情。
提问: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板书)
〖名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阅读P73《崛起的中国》让学生加深对改革的理解。
提问: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因为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因此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板书)
〖讨论〗:对外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对外开放的实质是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中国成功加入WTO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充分体现。
三、课后学习指导
1、新知识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基本路线的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意义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意义
核心内容改革的实质、目标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2、巩固练习:阅读与思考
3、小结
第三课第二节第二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难点: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方法:阅读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指导
(一)旧知识的复习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怎样?其核心部分是什么?
3、四项基本原则是指那四项?
4、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二)预习
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怎样?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最可靠的保证(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5页倒数第二段
提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何特征?
总起来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指导学生阅读P76页内容
提问: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学生回答→归纳→小结
因为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不断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才能使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得到增强;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它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的命运。
所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想一想〗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
〖图示〗阅读——改革开放中的深圳
(二)统一的整体(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7—78内容
提问: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板书)
学生回答→归纳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正确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首先,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
两个基本点,一个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
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知识巩固〗A 指导学生阅读P78页第二段
B 〖名言〗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邓小平
C 〖图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三、课后学习指导。
1、新知识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巩固练习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