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泰安市初二(上)语文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附3套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处(quē)属.引(zhǔ)纤.云(qiān)鸢.飞(yuān)
B.飞漱.(shù)沿溯.(shù)藻荇.(xìng)驱犊.(dú)
C.燕.然(yān)竹柏.(bǎi)素湍.(tuān)缥.碧(piǎo)
D.戾.天(lì)飞漱.(shù)萋萋.(qī)千转.(zhuǎn)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二章)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B.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二章)
(他们)一生气,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C.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唉,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D.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周亚夫军细柳》)
居住没有地方,文帝来到,也无法进入(军营)。

文帝派驻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3.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瞥见(piē) 骤雨(zhòu) 窒息窈无消息
B.诘.责(jié) 吹嘘.(xū) 不辍和颜悦色
C.佃.农(tián) 匿.名(nì) 凄然藏污纳垢
D.黝.黑(yǒu) 滞.留(zhì) 愚顿筋疲力尽
4.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⑷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引用
B.打比方作比较打比方引用
C.比喻作比较摹状貌打比方
D.摹状貌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阅读美文不仅可以陶冶个人情操,而且能够提高写作水平。

D.通过这次主题班会课,让我懂得了为什么要节约用水用电。

二、名句默写
6.(9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
(4)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_____。

(曹操《龟虽寿》)
三、字词书写
7.给加点字注音。

不辍.(________)慰.勉(________)劳碌.(______)勉强.(______)周济.(_______)
溺.死(________)祖籍.(________)竭.力(______)佃.农(______)妯.娌(__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春望》,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对《春望》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伤乱思家之情,睹物伤情,由家及国,由己及人,感情沉郁,富有感染力。

B.首联形象地描绘了洛阳沦陷后的凄凉景象:国都残破,城池荒凉,人民稀少,荒草遍地。

C.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倒装的句式,概括诗人忧伤国事、久别家人的深沉感情。

D.最后两联道出了诗人的企盼:烽火不断,道路阻隔,要得到家人的一封家信,又谈何容易,日思夜想,头发都白了。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9.拓展阅读
江水
郦道元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①,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②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③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④,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注释)①形容:形状。

②践跻:亲自登临。

③叠崿:重重叠叠的高崖。

④履历:经历,经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至峡口百许.里/绝壁或千许.丈
B.林木高茂./清荣峻茂.
C.常闻峡中水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绝.巘多生怪柏/泠泠不绝.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3)用“/”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4)结合文章说说三峡的山有何特点。

10.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清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璧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慢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障。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商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

②慢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属引.凄异
(2)不及返顾.
(3)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大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昆明的雨
汪曾祺
(1)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

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

题了这样几行字:
(2)“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

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3)我想念昆明的雨。

(4)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

“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5)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但是并不使人厌烦。

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6)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7)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8)昆明菌子极多。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

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

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

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菌中之王是鸡土从,味道鲜浓,无可方比。

鸡土从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土从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

有一个
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

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

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的溜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9)雨季的果子,是杨梅。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10)雨季的花是缅桂花。

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做“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云南把这种花叫做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我在家乡看到的白兰多是一人高,昆明的缅桂是大树!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

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1)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

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

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作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磁杯里),坐了下来。

雨下大了。

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我们走不了,就这样一直坐到午后。

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12)我想念昆明的雨。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3)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4)《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

12.阅读《苏州园林》片段,回答文后问题(计10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②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它景物配合着布置。

③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④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⑤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⑥还在那儿
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⑦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

(2分)
2)对“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应怎样理解?(2分)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中,“艺术”与“技术”能
否调换,为什么?(3分)
4)选文很好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你能从中举出一例来说明吗?(3
分)
七、语言表达
13.下列句子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序号)
①雨似乎总是在夜里来,没有节点,没有前戏,在毫无防备的时候,突然就来了。

②躺在泥巴屋子里,听着从老式窗棂里钻进来的雨声,竟日的彷徨和忧伤慢慢消融,渐渐进入梦乡。

③年轻时在乡下老屋里听雨,是常有的事。

④敲打在整齐的瓦楞上,轻轻点点,又或者啪啪作响,不管大小轻重,总让人心里安静踏实。

八、作文
14.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也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C
二、名句默写
6.(1)路远莫致之(2)岂不罹凝寒(3)狐兔翔我宇(4)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三、字词书写
7. chuò wèi lù qiǎng jì nì jí jié diàn zhóu
四、诗歌鉴赏
8.1)B
2).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情怀。

五、文言文阅读
9.1)D
2)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

3)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4)山脉高峻重叠,绝壁千丈,石头多彩形异,树木高大茂密,猿鸣清越。

10.1)(1)延长(2)看,回头看(3)就是
2)A
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六、现代文阅读
11.1)①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1)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3)③段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结构: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

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12)段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三段内容,收末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4)要点参考: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

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只要举出文中事例并简单分析即得分
12.1)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艺术美。

2)平时见多识广,所以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3)不能,因为一调换,就变成了强调技术而把建筑艺术放在了次要的位置,这与本段说明苏州园林艺术的中心不一致。

4)示例:“大多”引用活水,表明也有极少数不引用活水,这样说符合实际,表达准确。

点拨:也可列举“往往”
七、语言表达
13.③①④②
八、作文
14.范文:
凡人小事的背后
天还未亮,蒙蒙的雾气中,沉淀了深深的蓝色。

遥看家乡的田野上,隐约出现了一个身影,沉稳地移动着,在那充满生机的黄土地上,宛如一个跳动着的音符,静默地谱写着属于他自己的、小小的生命。

他是我的爷爷,一个平凡的农民。

有着黝黑的皮肤,瘦弱的身躯的农民。

他总是憨厚的笑着。

简朴的衣着,短小的身材与微驼的脊梁,仿佛在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的平凡,多么的渺小。

假日,我会到乡下。

看着爷爷在地里忙活,稻子一点点的被收割,再看着爷爷卖掉稻子后手中的钞票,我突然觉得那双瘦弱的手突然变得孔武有力,疲惫的眼睛也变得明亮了起来。

那是希望,是对生活的希望。

我不止一次的听别人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回家种地!”这声教导在此时此地显得特别的刺耳。

流入我的耳中,流入心里,像一股凉水,让我感到寒冷。

我和爷爷来到超市。

终于收获了,爷爷应该买些东西犒劳自己吧!他背着手,在超市里踱来踱去,似乎在想些什么。

然而,当购物篮被填满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篮子里都是些零食和水果。

“孩子,我没什么可以给你,只有这点水果能让你拿回去。

”老人的脸荡漾着笑意,他的眼神竟充满了幸福!难道这样就可以让他满足,让他快乐?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平凡、普通,但他有着不平凡的情感,虽算不上惊天地,泣鬼神,却使我久久不能忘记。

他的确很平凡。

但是我们只是凡人而已。

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得到的幸福太少。

我们知道,这一点点幸福要牺牲许多许多,要毁灭我们这一点点幸福,并不需要命运花太大的力气,一次意外、一次回头、一次胆怯,足以让我们拥有的烟消云散。

但我们还是要唱着属于凡人的歌,静静前行。

我们只是凡人,我们不断犯错、犹豫、彷徨。

唯一的,唯一的安慰是,不管我们的力量多么渺小,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2016年中考贵州黔西南州卷)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2.下列加粗字音有误的一项()
A.前沿(yán)酷似(sì) B.慷慨(kǎi)屏息(bǐng)
C.凌空(líng)轻盈(yíng) D.悄然(qiāo)旋风(xuán)
3.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B.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进而转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C.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

D.《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4.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洒凌空凛冽眼花潦乱
B.监视操纵桅杆阵耳欲聋
C.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
D.浩瀚遗嘱吞食白手起家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文转载,电台反复播送,引起全社会的热烈讨论。

B.《长征》的饱满、厚重、震撼人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严谨认真的写作方式。

C.他产生了一个十分强烈的心愿——用手中的笔,全面、真实地再现这一灾难。

D.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二、名句默写
6.古诗文积累
①,一览众山小。

(《望岳》)
②白头搔更短,。

(《春望》)
③,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
④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
⑤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⑥,千山高复低。

(《鲁山山行》)
⑦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页。

(《记承天寺夜游》)
⑧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三、字词书写
7.改正下列加点字的拼音或书写的错误。

溺.死(ruò)(______)不辍.(zhuì)(______)劳碌.(lǜ)(______)
细.农(diàn)(______)私熟.(shú)(______)任劳任愿.(______)
四、诗歌鉴赏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二月四日作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诗歌一二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本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下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从山门①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

石青削②,不容寸肤③,三面皆郛④立。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⑤如虹,忽卷掣折⑥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⑦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⑧,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山门:五泄寺的大门。

②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

③寸肤: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

④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

⑤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栏瀑布,激起水花。

⑥掣折:转折。

⑦欹(qī):斜靠。

⑧纬:编织物的横线。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属引凄异:
②沿溯阻绝:
③山行之极观也:
④而犹不忍去: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能有与其奇者与余舟一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C.念无与为乐者该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相与步于中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4)(小题3)下列对两段文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甲文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C.乙文中“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写出了瀑涯险峻高危的特点。

D.乙文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5)(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

1)甲文画线句和乙文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水?都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10.阅读下列文言文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