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三章 第二节 板块的结构学说 同步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板块的结构学说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4分)
1.读我国亚热带地区的一幅地质图,回答问题。
关于该地地质作用和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A. 丙地可能存在雅丹地貌
B. 甲可能存在柱状节理发育岩石的球状风化
C. 乙地可能存在喀斯特地貌
D. 甲乙丙三地中应该可以找到冲击扇
2.“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A. 地质作用
B. 内力作用
C. 地壳运动
D. 地质构造
3.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
A. 马里亚纳海沟
B. 喜马拉雅山脉
C. 大西洋中部洋脊
D. 东亚岛弧链
4.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 长江口的崇明岛的形成
C. 撒哈拉沙漠沙丘的形成
D.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5.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 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
C. 风化作用
D. 沉积作用
6.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A. 岩浆活动
B. 变质作用
C. 地壳运动
D. 堆积作用
7.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出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读图“山西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黄土高原
B. 东非大裂谷
C. 桂林的石灰岩溶洞
D. 大片的戈壁
11.下图为一地质构造图,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2016年10月7日台湾台东发生5.9级地震(构造地震)。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此次地震密切相关的地质构造是()
A. 褶皱
B. 山峰
C. 海岸
D. 断层
(2)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A. 撤离台东全部居民
B. 严格禁止修建水库
C. 推进平原植树造林
D. 提高房屋抗震强度
13.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
A. 风能
B. 重力能
C. 太阳能
D.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14.下列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一侧岩块相对下降的是()
A. 华山
B. 渭河谷地
C. 庐山
D. 华北平原
15.下列各组选项,均属于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A. 地质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B.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作用
C.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 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固结成岩作用
二、综合题(共3题;共27分)
16.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
虽
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材料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
(1)读材料1和对应图形,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
(2)根据材料2和对应两幅图,“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
(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请分析原因。
17.下图是某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地形是________,此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
(2)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
18.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
(1)图中A地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_,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我国的________;B地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_,其上常有许多典型的谷地或盆地,如我国的________.
(2)D处属于地质构造中的________,地貌上形成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
(3)图中A,B,C,D四处属于储油构造的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分析】A雅丹地貌是风蚀性地貌,该地处在亚热带地区,所以A错误;B甲处是花岗岩,且处在山脊上,所以可能存在柱状节理发育岩石的球状风化;C乙地是砂岩,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受流水溶蚀形成,所以C错误;D冲击扇出现在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此地没有明显的山区河流出口,所以D错误;故选B。
【点评】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掌握各种地貌形态的主要分布地区。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沧海桑田”之说是指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变迁。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答案】C
【解析】【分析】与板块张裂运动有关的是大西洋中部洋脊;其他三个是板块挤压形成的。
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地貌。
4.【答案】D
【解析】【分析】A.云南石林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崇明岛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沙丘是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5.【答案】B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而岩浆活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故属于内力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能量来源的差异分析即可。
6.【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7.【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图①是褶皱构造,内力作用形成。
图②是干旱区风力侵蚀形成,属外力作用。
③是流水沉积形成,属于外力作用。
④是断层,是内力作用形成。
所以B对。
8.【答案】(1)C
(2)A
【解析】【分析】(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
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
丙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
丁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
庐山属于块状山,是受地垒构造而形成的地貌。
(2)甲为背斜。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故答案为:(1)C(2)A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形成的常见的地貌判断即可。
9.【答案】B
【解析】【分析】从图中地质结构可以看出,甲处层埋藏在地下,不能进行露天开采,丙处煤层埋藏较深,不适合露天开采,而且向斜部位容易发生地下积水而生产不安全,丁处为断层构造,地壳不稳定,生产不安全;乙处为背斜构造,地表没有地层埋藏,可以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
故选:B.
【点评】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易找到地下水;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
10.【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
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东非大裂谷是因为地壳运动形成的。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1.【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甲乙丁为褶皱,丙为断层,断层处岩石破碎,地壳活跃,易发生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若建设大型工程,应尽量避开断层,故选C。
12.【答案】(1)D
(2)D
【解析】【分析】(1)2016年10月7日台湾台东发生5.9级地震,与此次地震密切相关的地质构造是断层,所以D正确。
(2)2016年10月7日台湾台东发生5.9级地震,为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是提高房屋抗震强度,所以D正确。
【点评】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
13.【答案】D
【解析】【分析】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原因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照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地震、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主要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势能。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悉塑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带有较强的识记性,难度不大。
14.【答案】B
【解析】【分析】A.华山是断块山,是断层上升的一侧,故不符合题意;B.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故正确;C.庐山是断块山,是断层上升的一侧,故不符合题意;D.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15.【答案】C
【解析】【分析】内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地球深处岩浆活动,地震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另外学生还需记住外力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等。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内力作用的结果,使地球表面变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
成为塑造地球表面形态的主力军,对地壳物质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也是形成地形的基本力量。
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控制着外力作用的过程和发展。
二、综合题
16.【答案】(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
【解析】【分析】(1)在材料中提到“冬可避风寒”,所以考虑的自然因素是光照和热量;图中穴位较高,为了除湿或避开洪水;图中展示向南开口为了避冬季偏北风。
(2)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现代城市对于交通运输需求较高,而凹岸属于侵蚀岸,水深适合建港。
【点评】考查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凹岸为侵蚀岸,水深;凸岸为堆积岸,水流平缓。
17.【答案】(1)背斜;山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形成山谷
(2)断层(地垒)
【解析】【分析】(1)地质构造是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份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是构造运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其中褶曲包括背斜和向
斜两大部分。
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背斜,由于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因此被侵蚀成谷地。
(2)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
断层上升岩块成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
18.【答案】(1)地垒;华山;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2)背斜;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容易断裂破碎,容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
(3)D
【解析】【分析】(1)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图中A地属于地垒,形成断块山,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B地属于地质构造中的地堑,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D处属于地质构造中背斜,此时形成了山岭,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D处属于地质构造中背斜,所以储油构造的是D.
故答案为:(1)地垒;华山,庐山,泰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2)背斜;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容易断裂破碎,容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3)D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1)此题考查地质构造.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是地堑构造,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一侧则是地垒构造,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2)此题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3)此题考查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石油和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地下水往往在向斜盆地中,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其中隧道应优先选择在背斜构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