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苏格拉底在为八位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将军辩护时说,真相应该是专业人员通过调查证据和知识还原当时的场景,再根据法律做出论断,而不是由多数人凭借其感性认识做出的选择。最终雅典还是通过投票将这八位将军处死。这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 )
A.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B.忽视公民素养的提高
C.有悖于民主法治的原则D.奉行公民至上的理念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清朝中央政府准备乡试的政策,地方督抚大员明争暗斗,表现不一,说明的是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D项正确;材料与清政府改革决心无关,排除A项;全面对抗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废除科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16世纪,新大学遍布欧洲,德国新建了9所大学,其中路德教派建立了马堡大学、耶拿大学和柯尼斯堡大学等。西班牙不仅新建了两所大学,而且大学注册人数明显增长。在瑞士,加尔文派建立了日内瓦学院。这反映出( )
A.启蒙运动追求生而平等的理念B.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传播
C.政府想通过学校加强统治权威D.宗教改革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
6.1901年,慈禧太后和部分官员希望通过举行乡试来提振权威,团结士心。但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奏请辛丑乡试展期一年,经过多回合明争暗斗,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展期一年。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缺乏改革决心B.地方势力与朝廷全面对抗
C.废除科举是当务之急D.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答案】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材料“明清太庙被改造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传统等级森严帝王太庙进行改造,成为劳动人民“学校和乐园”,彰显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此时处于过渡时期,并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该措施与国民经济恢复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当家做主,与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孙吴时期,由于水陆商品转运的大量出现,逐渐在水陆交通便利之所形成了许多商品聚散地,当时称之为“会市”。到南朝时,“会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多、扩大,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不同于官方正式市场的商业性市场。据此可知,当时( )
A.商业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B.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
C.政府对商业间接进行监管D.跨区域贸易异常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体现的是明清时期虽然君主专制走向强化,但是民间学术思想仍然具有活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术思想的活力,非学术思想成果,排除A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并未推动学术转向,排除B项;明清时期思想专制并未放松,排除C项。故选D项。
5.下表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器
1873年
2.6
—
—
37.4
—
58.6
1 7
1893年
15.6
—
—
28.4
0.1
53.4
2.5
1910年
39.1
0.2
0.5
13.1
C.导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难以为继
D.表明工兵苏维埃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的俄国。材料“旧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已经过时”“只有阶级的机关(如苏维埃)才能战胜有产阶级的反抗和奠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而全民的机关是办不到的”强调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苏维埃要优于传统的资产阶级形式的民主,如立宪会议,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无产阶级的民主形式,非立宪会议,排除A项;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C项;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8世纪到20世纪,美国的中产阶级主体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文官制度变革等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社会分工细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产阶级主体更接近普通大众,精英教育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1.1918年1月6日,全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通过解散立宪会议法令,指出:“旧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已经过时,它同实现社会主义的任务完全不相容,只有阶级的机关(如苏维埃)才能战胜有产阶级的反抗和奠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而全民的机关是办不到的”。据此可知,这一法令( )
A.强调立宪会议是民主革命的产物
B.体现无产阶级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制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到1940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大肆搜刮东北人民及矿产,因此铁路里程急剧增加及优势行业发展缓慢,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掠夺,非支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整产业结构,排除AC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间是1929年至193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2.18—19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主体是小土地所有者和小商人。到20世纪末期,大批科技和管理人员、高学历白领雇员、部分蓝领雇员和政府庞大的官僚集团,发展成为美国中产阶级新的主体结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分工细化造成两极分化严重B.国家精英教育的发展
C.经济和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流动D.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而不是由多数人凭借其感性认识做出的选择”“最终雅典还是通过投票将这八位将军处死”体现的是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即多数人的暴政,也说明了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A项正确;材料与公民素养无关,排除B项;雅典的民主制度是符合民主程序的,排除C项;材料与公民至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如军队、监狱、刑法、职官等机构的出现,因此根据材料“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可知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C项正确;材料与等级观念无关,排除A项;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法家思想产生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 )
A.积极支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遭到日本经济统制及掠夺
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D.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B
3.宋初,朝廷虽在镇寨场普遍设有掌管专业事务的厘务官,但服务官不管理民众。随着镇寨场规模扩大、人口流动性增强,朝廷增设“烟火公事”来管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这说明宋代( )
A.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频繁B.地方行政制度出现大变革
C.政府重视基层社会治理D.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随着镇寨场规模扩大、人口流动性增强,朝廷增设‘烟火公事’来管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体现的是伴随着镇寨场规模的扩大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宋朝政府通过增设机构强化对地方的控制,说明的是政府重视基层社会治理,C项正确;人口地域的流动并不代表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宋朝的地方行政政治并未出现重大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C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均推崇“勇”德,下表是儒法两家关于“勇”德的论述:
内容
出处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要与面临任务知戒备、善谋划并能实现的人共事)
《论语·述而》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荀子集解》
“‘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其中路德教派建立了马堡大学、耶拿大学和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建立了日内瓦学院”和所学知识可知,路德和加尔文均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此时处于宗教改革时期,非启蒙运动,排除A项;文艺复兴强调人性解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
11.9
28.3
6.8
1930年
45.1
0.1
3.4
3 5
12.2
27.1
7.4
A.经济半殖民化程度逐步减弱B.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C.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3年至1930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的货物中,农产品、机器开采、半制成品以及制成品等,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说明这段时间内,中国民族工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B项正确;仅从出口货物,无法得出经济的半殖民地状况,排除A项;仅从表格,无法判断对外贸易的顺逆差状况,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1950年5月1日,明清太庙被改造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这一改造( )
A.适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D.旨在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根据材料,随着水陆商品转运大量出现,出现了新的商品集散地“会市”,后又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商业性市场,体现了当时的商业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A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商业的监管,排除C项;D项跨区域贸易异常繁荣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中庸章句》
“死而不义,非勇也。”“违强陵弱,非勇也”
《春秋》
“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君书锥指》
“法之所加,勇者弗敢争”
《韩非子集解》
材料二西方的“勇”德最早表现于《荷马史诗》,它把尚武勇敢看作是最高美德,战场上越勇,获得的战利品越多,荣誉也就越高,越是受人尊敬。后来,思想家们又不断从哲学层面思考“勇敢”。亚里士多德:“一个勇敢的人,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他所应有的目的,以应有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一个勇敢的人,要把握有利时机,按照理性的指令而感受,而见子行动”。斯宾诺莎:“勇敢是一个人被激动而作同辈的人所不敢作的危险之事的欲望”。康德:“心灵通过思考而镇静地去承担危险就是勇敢”“轻率的人则是莽撞的,他敢于去冒险是因为他不知道危险”。
4.传统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学术思想殊少突破。但有学者提出,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这些趋势使明清学术走向与前代有了根本区别。这表明明清时期( )
A.学术思想成果更加辉煌B.阳明心学推动学术转向
C.文化高压政策有所放松D.学术思想活力依然存在
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1.《尚书·尧典》载:舜任首领后,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任禹作“司空”平治水土;弃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罚。这反映出当时( )
A.等级观念已经形成B.集权政治尚未实现
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D.法家思想开始萌发
【答案】C
【解析】
A.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B.忽视公民素养的提高
C.有悖于民主法治的原则D.奉行公民至上的理念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清朝中央政府准备乡试的政策,地方督抚大员明争暗斗,表现不一,说明的是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D项正确;材料与清政府改革决心无关,排除A项;全面对抗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与废除科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0.16世纪,新大学遍布欧洲,德国新建了9所大学,其中路德教派建立了马堡大学、耶拿大学和柯尼斯堡大学等。西班牙不仅新建了两所大学,而且大学注册人数明显增长。在瑞士,加尔文派建立了日内瓦学院。这反映出( )
A.启蒙运动追求生而平等的理念B.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的传播
C.政府想通过学校加强统治权威D.宗教改革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
6.1901年,慈禧太后和部分官员希望通过举行乡试来提振权威,团结士心。但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奏请辛丑乡试展期一年,经过多回合明争暗斗,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展期一年。这反映出( )
A.清政府缺乏改革决心B.地方势力与朝廷全面对抗
C.废除科举是当务之急D.清政府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答案】D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材料“明清太庙被改造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对传统等级森严帝王太庙进行改造,成为劳动人民“学校和乐园”,彰显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C项正确;此时处于过渡时期,并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该措施与国民经济恢复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人民当家做主,与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孙吴时期,由于水陆商品转运的大量出现,逐渐在水陆交通便利之所形成了许多商品聚散地,当时称之为“会市”。到南朝时,“会市”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多、扩大,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不同于官方正式市场的商业性市场。据此可知,当时( )
A.商业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B.经济重心逐渐开始南移
C.政府对商业间接进行监管D.跨区域贸易异常的繁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材料“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体现的是明清时期虽然君主专制走向强化,但是民间学术思想仍然具有活力,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学术思想的活力,非学术思想成果,排除A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并未推动学术转向,排除B项;明清时期思想专制并未放松,排除C项。故选D项。
5.下表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表(部分)(单位:%)。下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器
1873年
2.6
—
—
37.4
—
58.6
1 7
1893年
15.6
—
—
28.4
0.1
53.4
2.5
1910年
39.1
0.2
0.5
13.1
C.导致两个政权并存局面难以为继
D.表明工兵苏维埃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的俄国。材料“旧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已经过时”“只有阶级的机关(如苏维埃)才能战胜有产阶级的反抗和奠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而全民的机关是办不到的”强调的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苏维埃要优于传统的资产阶级形式的民主,如立宪会议,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无产阶级的民主形式,非立宪会议,排除A项;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C项;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8世纪到20世纪,美国的中产阶级主体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文官制度变革等有关,C项正确;材料与社会分工细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中产阶级主体更接近普通大众,精英教育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是在二战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1.1918年1月6日,全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通过解散立宪会议法令,指出:“旧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已经过时,它同实现社会主义的任务完全不相容,只有阶级的机关(如苏维埃)才能战胜有产阶级的反抗和奠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而全民的机关是办不到的”。据此可知,这一法令( )
A.强调立宪会议是民主革命的产物
B.体现无产阶级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制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2年到1940年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推行“以战养战”的政策,大肆搜刮东北人民及矿产,因此铁路里程急剧增加及优势行业发展缓慢,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日本的掠夺,非支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调整产业结构,排除AC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间是1929年至1933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2.18—19世纪,美国中产阶级的主体是小土地所有者和小商人。到20世纪末期,大批科技和管理人员、高学历白领雇员、部分蓝领雇员和政府庞大的官僚集团,发展成为美国中产阶级新的主体结构。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分工细化造成两极分化严重B.国家精英教育的发展
C.经济和政治变革促进了社会流动D.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雅典。材料“而不是由多数人凭借其感性认识做出的选择”“最终雅典还是通过投票将这八位将军处死”体现的是雅典直接民主制的弊端,即多数人的暴政,也说明了缺乏对群体决策的约束,A项正确;材料与公民素养无关,排除B项;雅典的民主制度是符合民主程序的,排除C项;材料与公民至上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远古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如军队、监狱、刑法、职官等机构的出现,因此根据材料“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可知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C项正确;材料与等级观念无关,排除A项;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法家思想产生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7.1932年到1940年,东北铁路里程增加一倍,重要工矿产品生产总值增加数倍。与此同时,在国际市场有竞争优势的榨油、皮毛加工、纺织、食品及大豆种植等行业发展迟缓。这说明,当时东北地区( )
A.积极支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遭到日本经济统制及掠夺
C.配合国民政府调整产业结构D.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答案】B
3.宋初,朝廷虽在镇寨场普遍设有掌管专业事务的厘务官,但服务官不管理民众。随着镇寨场规模扩大、人口流动性增强,朝廷增设“烟火公事”来管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这说明宋代( )
A.社会阶层流动更加频繁B.地方行政制度出现大变革
C.政府重视基层社会治理D.土地兼并使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材料“随着镇寨场规模扩大、人口流动性增强,朝廷增设‘烟火公事’来管理一般日常民政事务”体现的是伴随着镇寨场规模的扩大及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宋朝政府通过增设机构强化对地方的控制,说明的是政府重视基层社会治理,C项正确;人口地域的流动并不代表阶层的流动,排除A项;宋朝的地方行政政治并未出现重大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排除D项。故选C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均推崇“勇”德,下表是儒法两家关于“勇”德的论述:
内容
出处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要与面临任务知戒备、善谋划并能实现的人共事)
《论语·述而》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荀子集解》
“‘困而知’‘勉而行者’也,勇之事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其中路德教派建立了马堡大学、耶拿大学和柯尼斯堡大学等”“在瑞士,加尔文派建立了日内瓦学院”和所学知识可知,路德和加尔文均是欧洲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此时处于宗教改革时期,非启蒙运动,排除A项;文艺复兴强调人性解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行为,排除C项。故选D项。
11.9
28.3
6.8
1930年
45.1
0.1
3.4
3 5
12.2
27.1
7.4
A.经济半殖民化程度逐步减弱B.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C.对外贸易由顺差转变为逆差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3年至1930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873年—1930年,中国出口的货物中,农产品、机器开采、半制成品以及制成品等,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说明这段时间内,中国民族工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B项正确;仅从出口货物,无法得出经济的半殖民地状况,排除A项;仅从表格,无法判断对外贸易的顺逆差状况,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1950年5月1日,明清太庙被改造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为了普通职工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许多在旧社会出身贫苦的人,在文化宫的培养下成为文艺界的骨干力量。这一改造( )
A.适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精神D.旨在破除人民群众的迷信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根据材料,随着水陆商品转运大量出现,出现了新的商品集散地“会市”,后又逐渐发展成为草市、小市等商业性市场,体现了当时的商业活动空间得到了拓展,A项正确;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商业的监管,排除C项;D项跨区域贸易异常繁荣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A项。
《中庸章句》
“死而不义,非勇也。”“违强陵弱,非勇也”
《春秋》
“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者必王”“使民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
《商君书锥指》
“法之所加,勇者弗敢争”
《韩非子集解》
材料二西方的“勇”德最早表现于《荷马史诗》,它把尚武勇敢看作是最高美德,战场上越勇,获得的战利品越多,荣誉也就越高,越是受人尊敬。后来,思想家们又不断从哲学层面思考“勇敢”。亚里士多德:“一个勇敢的人,怕他所应该怕的,坚持他所应有的目的,以应有的方式,在应该的时间。一个勇敢的人,要把握有利时机,按照理性的指令而感受,而见子行动”。斯宾诺莎:“勇敢是一个人被激动而作同辈的人所不敢作的危险之事的欲望”。康德:“心灵通过思考而镇静地去承担危险就是勇敢”“轻率的人则是莽撞的,他敢于去冒险是因为他不知道危险”。
4.传统观点认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学术思想殊少突破。但有学者提出,阳明学的兴起、汉宋之争等现象的背后,是明清学术思想民间化、多元化及专业化趋势的发展,这些趋势使明清学术走向与前代有了根本区别。这表明明清时期( )
A.学术思想成果更加辉煌B.阳明心学推动学术转向
C.文化高压政策有所放松D.学术思想活力依然存在
四川省南充市2024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1.《尚书·尧典》载:舜任首领后,建立管理机构设官分职,任禹作“司空”平治水土;弃为“后稷”,播司百谷;皋陶作“士”,主管刑罚。这反映出当时( )
A.等级观念已经形成B.集权政治尚未实现
C.早期国家雏形出现D.法家思想开始萌发
【答案】C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