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云南曾有52个机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期云南曾有52个机场
抗战时期云南曾有52个机场
图1:一位中国飞行员在抗战时期(大约是1942年)在巫家坝机场上空拍摄的照片。

照片上露出机身的一角,下方密密麻麻的点点,是当时中国抗日军队列队训练的场面。

这张照片可能是昆明现存的年代最早的航拍照片。

1922年,昆明巫家坝陆军大操场被改建为飞机教练场,成为云南的第一个机场,这也是中国的第二个飞机场。

从1922年巫家坝机场建成到1929年,云南又建成了23个机场,机场数翻了24倍,在中国机场建设史上绝无仅有,机场建设速度之快,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
抗战爆发后,出动150万民工再建28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2个,密度之大,堪称亚洲第一,世界少有,云南由此成为中国最主要
的抗日空军作战基地。

与此同时,云南人民向抗日前线捐献的飞机数量,名列全国第一!修一个机场最快只用20多天
1927年,龙云主政云南后,对发展全省航空事业更是情有独钟。

他为筹办军、民两类航空,成立了商业航空委员会,除了向美、法各国购买飞机外,命令陆续修建了蒙自机场、开化(今文山)机场、富州(今富宁)机场、泸西机场及婆兮、澄江、曲靖、寻甸、杨林、马龙、昭通、楚雄、大理、保山、祥云、鹤庆、丽江、元谋、永仁、武定、禄丰等21个机场,加上昆明巫家坝机场共为22个飞机场。

1929年又修建思茅机场、腾冲机场。

至此,云南已有24个飞机场,遍布于滇南、滇西和滇东各地。


1922年开始,云南只用7年时间,就使机场数翻了24倍,在中国机场建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云南于上个世纪20年代修建的这24个机场,完全由云南省政府下令各县限期负责完成,不给经费,不给补偿,包括占地、迁坟、拆房、招工等等。

凡被占用的土地、迁移的坟墓、拆除的房屋、招用的民工,全部是被迫无偿使用的。

我们在回顾云南机场建设史的发展过程时,不能不看到广大农民付出的汗水和心血。

云南省政府命令强硬,各县地方官员不敢怠慢,每修一个机场,工期都很短,一般在一两个月之间,超过3个月的没有,最快的只用了20多天。

如楚雄机场,1928年2月15日开工,3月8日就完工。

又如富州机场,1928年10月7日开工,11月24日完工。

元谋机场则从1928年10月27日开工,11月24日完工,从开工到完工,仅用了28天,后来被称之为创造了世界机场修建史上的一个第一!4个机场解放后仍在使用
“七·七”事变后,大后方的云南成为滇缅战场和滇西抗战的最前线。

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先后出动150多万人次的民工大军,在对原有的24个机场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又相继新建了28个飞机场,即呈贡、陆良、沾益、羊街、罗平、雷鸟、勐撒(在今耿马县境内)、大屯、南峤(今属勐海县)、广南、会泽、建水、孟定(在今耿马县境内)、佛海(在今勐海县)、巍山、雷允(在今瑞丽市境内)、橄
榄坝(在今景洪市境内)、龙陵、镇康、江水池、宾川、弥渡、凤平(在今德宏州)、开远、下关、海子、景洪、石林等。

图2:一位姓刘的中国飞行员在巫家坝机场摸着P-40战机,他背后是数量可观的P-40战机群。

抗战中的云南迎来了机场建设的辉煌年代,飞机场总数从24个增长为52个。

一个县(耿马)有孟定、勐撒两个机场,景洪有景洪、橄榄坝两个机场,勐海也有佛海、南峤两个机场,数量如此之多,世界上只有云南一省。

以当时云南全省1000万左右的人口计算,平均每20万人口就有一个机场,在当时的世界上或许也只有云南!
这52个机场,为云南构架了四通八达的航空飞行网络。

其中,很
多机场创造了中国之最或世界之最:据考证,二战中海拔最高的机场是丽江机场;雷允、凤平是抗日空军最前哨的作战基地;中国第一飞机制造(修理)厂的迁来,雷允机场成为中国在抗战中第一个集制造、修理、作战为一体的机场;陆良机场是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昆明巫家坝机场在开辟“驼峰航线”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52个机场很大一部分废弃了。

1961年调查发现,被当地农民恢复为耕地的有29个,全部或部分保留的有18个。

但有5个机场保留着永久性的建筑物。

这5个机场分别是昆明巫家坝机场、陆良机场、祥云机场、蒙自机场和寻甸羊街机场。

解放后除羊街机场外,其余4个机场仍作为军用机场或军、民两用机场使用。

抗战中云南改建、扩建和新建的机场设计以及技术指导,均由省建设厅负责,并派专人亲临现场督办,验收合格,才算完成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人民于抗战中大修机场之时,“云南白药大王”曲焕章捐出滇币3万元,购买飞机一架用于抗战;到1941年全省各地群众捐献的飞机有30架,在重庆举行的献机典礼上名列全国第一,受到著名爱国将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的表彰。

两年之后,昆明南屏电影院女老板刘淑清和社会各界再献滑翔机90架,供中国抗日空军训练使用。

陆良机场亚洲最大军用机场
云南在抗战中修建的28个机场,由国民政府全面负责,占地、拆迁、移坟、招工等等,均付给一定费用。

加之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技术力量也由中央派来,因此机场的规模较大,质量较好。

如陆良机场,美国援华的许多B-24、B-25战略轰炸机和速度极快的单人驾驶的小型战斗机、双身战斗机以及3个头的中型轰炸机与大批运输机都集中在这里。

陆良机场有5条跑道,在前往我国广西及越南等地迎击敌机时,5架战机并行起飞,后面五六十架、或七八十架飞机,一架一架,一排一排,形成了5路纵队,浩浩荡荡,十分威武壮观。

一时间,这个机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

图3:抗战时期停泊在巫家坝机场的“飞虎队”战机,照片中可以看到一些地勤人员正在给飞机维修和加油。

1945年8月15日凌晨,陆良机场通过广播收听到日本裕仁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数以千计的美军飞行员连夜坐着10轮大卡车涌进县城,激动地竖起大拇指高喊道:“加不里西非里西!加不里西非里西!”即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全城顿时沸腾起来,不仅机关、学校、商店、居民都欢呼庆祝抗战的伟大胜利,而且机场周围山坡子、泥家湾子附近的农民也涌进城里的街头庆祝。

他们说:值得了,总算到头了!这就是云南全省农民为修机场得到的无价回报!日本投降使他们感到了满足。

巫家坝机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说起中国的机场建设发展史,绝对无法跳过昆明巫家坝机场。

1922年,当上云南“土皇帝”的新军阀唐继尧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航空学校的同时,将昆明巫家坝陆军大操场改建为飞机教练场,云南从此有了第一个飞机场。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从“重九起义”、护国讨袁时的云南陆军大操场,至1922年在这里创建的云南空军机场,再到抗战爆发后美军“飞虎队”进驻这里,几经沧桑,历尽坎坷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在中国的航空史上无疑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云南空军创建初期,昆明巫家坝只是一片大草坪,有炮兵部队驻扎,修了一条十分简易的飞机跑道,这条跑道又短又窄,全为土路。

1937年10月,云南60军出征抗日,就是在巫家坝召开的誓师大会;同年,国民党中央空军军官学校从杭州笕桥迁来,炮兵部队迁出巫家坝,机场向西南扩建到滇越铁路边缘。

机场北边的和甸营村也全部迁走,开始修建了一条千米跑道,还新建了大批营房,巫家坝机场初具现代机场的规模,中央空军军官学校高级班在这里开训,一时成了中国军事航空教育的中心。

1938年,中国第一个合资经营的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迁到云南,中国飞机修理总厂也在巫家坝机场建成,在以后的7年时间里,成了中国飞机的制造、修理中心。

这年9月28日,日机开始轰炸昆明后,曾多次轰炸巫家坝机场,跑道被炸,机场附近的村庄也惨遭不幸,“最大的弹坑有四五米深,十来米长,很多农民被炸死,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图4:一位中国飞行员在机舱上拍照留影,照完相后他就起飞迎战日机。

照片上看他开心地微笑着,神态自然,对胜利充满信心。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陈纳德率领美军“飞虎队”
来昆迎战日机,随后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从此,巫家坝机场成了陈纳德和“飞虎队”的总部所在地。

1942年5日,中美空军联合开辟“驼峰航线”后,昆明巫家坝机场又修建了一条千米跑道。

中美两国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在“驼峰航线”上穿梭飞行,地勤人员在机场上顶着严寒酷暑或倾盆大雨装卸物资,加油、检修飞机,使大批战争物资从印度运入昆明,再从这里运往全国各个抗日战场。

由于巫家坝机场每天起降的飞机最多时有400架次以上,甚至有时每两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在这里起降,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8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巫家坝机场年接待旅客吞吐量达1400万人次,年起降航班13万架次,已成为中国五大国际空港之一,跻身于世界机场100强之列。

全省形成了以昆明巫家坝机场为中心的大理、丽江、保山、德宏、临沧、普洱、景洪等10个可供波音等大型飞机起降的现代化机场网络,机场建设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