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签协定要如何自我保护.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生签合同要如何自我保护
作为就业市场弱势方,许多毕业生会在急于想得到一份工作的时候忘记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丧失许多本该属于自己的权利,糊里糊涂签下不平等条约。
为此,上海市润和律师事务所沈力律师提醒道:
毕业生签合同时如何自我保护
1、必须清楚地知道和自己签约的单位究竟是哪个单位
签协议的时候要看清合同双方。
通常劳动合同只会出现两方,一方为用人单位、另一方为劳动者,而上文中小杨签署的这份劳动合同却为三方合同,一方小杨、一方为电视台、另一方为某公司(最后与小杨实际发生劳动关系的公司)。
从这份劳动合同的签约主体我们可以看出,某电视台在与小杨签订该份合同伊始,就从没有将小杨纳入电视台编制的打算。
2、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从法律上讲,用人单位对于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给出的
承诺都应当要记载于劳动合同中,但是鉴于当前社会应届毕业生市场的供需关系,应届毕业生要求用人单位将所有口头承诺都在劳动合同列明是有些不现实的,但是毕业生们应该在签协议时问清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3、明确违约责任
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后,就会停止工作的寻找,但一旦用人单位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的话,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份工作,由于这时统一招聘的时机已经错过,失去了很多寻找其他优秀工作的机会,所以明确违约责任及金额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4、签订的劳动合同必须手持一份
劳动合同只有自己持有的时候才会对自己产生法律上的保障。
其一是将来为自己主张权利时作为举证内容;其二是防止合同内容被人篡改。
如果毕业生没有持有劳动合同,将来用人单位一旦出现了违约的情况,毕业生们拿什么来证明他们是违约了呢?
当前用人市场上毕业生就业的确比较困难,在此我们不仅要谴责那些利用毕业生的这种就业的困难而拒绝向毕业生提供其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从而企图规避法律规定的用人单位,同时更呼吁广大毕业生在寻找工作时仍应坚持必要的法律底线,为自己的签字负责。
责任编辑:ang
毕业生签就业协议书
一、关于就业协议
1.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它与劳动合同的区别就是它只限定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录用协定,而不能进一步调整双方的劳动关系。
因此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并不能代替,毕业生在正式上岗后应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2.就业协议上规定的违约金和劳动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有严格区别,毕业生对于双方协商确立的违约金应充分注意它的公道性,违约金数量一般不应太大。
3.就业协议的主体合法原则:签订就业协议确当事人必须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
对毕业生而言,就是必须取得毕业资格,如果毕业生在派遣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接收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企业或公司则必须具备合法经营,并有相应的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证件,同时有大学生录用自主权。
对高校而言,则必须如实地向用人单位告之毕业生的相关情况。
4.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达成就业意向后,必须签订学校同一发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其他就业协议书无效。
5.就业协议书在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当事人须履行协议内容。
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对就业协议书进行鉴证登记,并列入就业方案。
6.每位毕业生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多项或复制后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协议的行为是违规行为,不仅协议无效而且将受到追究乃至处分。
7.签约前,毕业生应多方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尤其要弄清该单位是否有录用毕业生计划及用人自主权,以免上当受骗。
8.经双方充分洽谈和选择,真正达成就业意向后,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签字盖章,经所在学院(系、所)负责就业教师签字后交学校学生就业办公室审核、鉴证登记。
就业协议书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鉴证登记后返还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
二、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条款及内容
1.有关自身信息应如实填写。
2.用人单位的信息一定要让用人单位填写详细,以便学校就业部分核对盖章。
3.备注部分有关提升学历和考研情况应与用人单位提前沟通,并取得对方谅解,但一定要诚实取信,不能有欺骗行为。
4.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应注意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与用人单位商定的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培训机会、违约条款、四金福利、薪酬(应注意了解单位提供的薪酬是否是扣除四金后的税后收入)这些条款宜在就业协议中标明,万一今后产生劳动纠纷,这些都是劳动争议的判定依据。
5.除协议书规定内容外,三方如有其他约定事项可在协议其他约定内容中加以补充确定,口头承诺无效。
责任编辑: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