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知识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

脑卒中的科普知识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导致脑功能突然丧失或部分丧失的病情。
它是全球范围内致残和导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了解脑卒中的科普知识对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至关重要。
1.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脑血管中发生病变,造成出血或者血流减少导致局部缺血,从而使神经细胞功能发生改变或死亡的一类疾病。
脑卒中又分为两类,一类为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类为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血管内壁破裂,血液流向脑组织之间,压迫周围组织,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受损。
而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大脑供应血液的动脉发生阻塞,从而导致大脑细胞缺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的丧失。
脑卒中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但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可能会减少脑卒中的损害。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包括:- 面部、手臂或腿部的一侧突然出现无力或麻木感觉;- 一侧的眼睛突然失明或出现双眼视物不清;- 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说话不清或咬字不清;- 突然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呼吸困难、脉搏迅速等症状。
如果脑卒中的症状不及时得到治疗,可能会导致失明、运动障碍、语言失调等严重后果。
3. 如何预防脑卒中?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脑卒中的方法:- 坚持适量运动,以增强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戒烟和减少酒精摄入;- 遵循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保持健康的体重;- 定期去医院体检,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注意压力管理,避免遭受情绪压力和心理压力。
如果出现脑卒中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治疗脑卒中的方法包括传统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很有效的。
例如,血小板抑制剂和抗凝血药物可以帮助减少血栓形成和预防血栓升级。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建议医师选择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受损。
5. 怎样进行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治疗。
脑卒中预防知识

脑卒中预防知识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而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脑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的疾病。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和预防措施。
1. 了解脑卒中的类型和风险因素脑卒中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而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的。
了解脑卒中的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处理。
脑卒中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过量、肥胖、缺乏运动、心脏病、家族史等。
了解自己的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食品,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适度的体重,避免肥胖。
此外,戒烟和限制饮酒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脑卒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因此,控制血压和血糖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4.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定期检查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并进行心脏和脑血管的检查。
如果有必要,我们还可以进行颈动脉超声、脑血管CT或MRI等检查,以评估脑血管的状况。
5. 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正确使用药物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6. 管理压力和情绪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情绪不稳定可能会增加患脑卒中的风险。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出血性脑卒中

心理支持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健康指导】 休息与运动
情绪管理
良好的生活习惯 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
5.调节饮食
6.避免劳累 7.预防便秘 8.增加保健意识,重视先兆:40岁以上中年人每年定期查体1次
蛛网膜下腔出血如何预防?
1.主要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控制血压
2.中青年要提高防病意识 3.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选颅脑CT检查
脑出血的护理
【护理评估】 既往史 症状及体征 心理状态
脑出血的护理
【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 自理缺陷 压疮及坠床 焦虑
脑出血的护理
【护理措施】非手术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瞳孔的观察瞳孔的改变是脑出血病人一项极为 重要体征 饮食:急性期禁食24小时
体位与休息:起病后2~4周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
防止一切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禁高压灌肠;嘱咐 患者不可用力活动或屏气;翻身时保护头部,动作轻缓,幅度不宜 过大。且尽量减少搬动,必须搬动时避免震动头部
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
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
脑出血如何预防? 1.稳定血压:控制血压是关键,70%-80%由高血压引起 2.调节情志: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或激动时,血压会突然升高,从而 诱发脑溢血 3.戒烟戒酒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头痛的护理:当疼痛突然加剧时需警惕颅内高压与脑疝。
自理缺陷的护理:加强生活及基础护理
体位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4-6周,床头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 脉回流,保持头部不屈曲或髋部不大于90°,同时无显著旋转;意 识障碍患者翻身时应注意保持头颈躯干在同一水平线 防止一切使颅内压增高的因素:保持大便通畅,血压、腹压增高会 引起颅内压增高,诱发再出血或脑疝 满足病人需要,提供舒适的护理:室内光线柔和,控制噪音强度 35-45分贝,温度:18-22℃,湿度:50%-60%。减少探视
出血性脑卒中讲课PPT课件

意识障碍: 出现意识 模糊、昏 迷等症状, 可能伴有 言语不清、 行为异常
肢体无力: 出现一侧 肢体无力 或瘫痪, 可能伴有 感觉异常、 行走困难
视觉障碍: 出现视力 下降、视 野缺损等 症状,可 能伴有眼 痛、眼胀
语言障碍: 出现言语 不清、表 达困难等 症状,可 能伴有理 解困难、 阅读困难
PART THREE
脑肿瘤:CT扫描显示占位性病变,MRI 显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脑外伤:CT扫描显示脑实质密度增高,MRI 显示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
临床表现:头痛、 呕吐、意识障碍、 肢体无力等
影像学检查:CT、 MRI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 规、生化、凝血功 能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 脑血管疾病、颅内 肿瘤等相鉴别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引发出血性脑卒中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心脏病:心脏病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引发出血性脑卒中 吸烟:吸烟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酗酒:酗酒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肥胖:肥胖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出血性脑卒中分为两 种类型: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 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 脑实质中,导致脑组织 损伤和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 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 溢出到蛛网膜下腔,导 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 碍。
脑出血:脑实质内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到 脑实质内
蛛网膜下腔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 溢出到蛛网膜下腔
汇报人:
CONTENTS
汇报人员
出血性脑卒中 的定义和分类
出血性脑卒中 的病因和病理 生理
脑卒中医学科普知识

脑卒中医学科普知识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中风或脑血管病。
脑卒中是指脑部的血管发生阻塞或破裂,导致大脑缺血或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
脑卒中的分类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大脑血管内的血栓或栓子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缺氧、脑功耗竭和神经元死亡等。
这种类型脑卒中占总数的80-85%。
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大脑内的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的疾病。
这种类型脑卒中的死亡率较高,占总数的15-20%。
脑卒中的症状1. 快速出现的头痛2. 突然出现的眩晕、失语、肢体软弱3. 突然失去平衡、行走障碍4. 快速出现视力、听力障碍5. 突然启动的面容降落脑卒中的原因1. 血栓形成2. 脑动脉粥样硬化3. 高血压4. 糖尿病5. 心脏病6. 动脉瘤7. 中风风险因素,如吸烟和酗酒等脑卒中的治疗方法1. 急性期治疗在发生脑卒中的当天输注alteplase可以溶解血栓并保存患者生命。
2. 血栓切除术如果治疗时间内出血本身不是太严重,血栓切除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3. 干预性手术对于有血栓的血管,医生可以在其内部植入一个细长的管(称为支架)以保持通畅。
预防脑卒中的措施1. 控制高血压2. 控制糖尿病3. 停止吸烟4. 避免过度食用甜、油脂和加工食品5. 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6. 必要时进行手术,如瘤或狭窄的动脉等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在预防脑卒中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加强锻炼,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如果出现脑卒中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脑卒中知识讲座资料

脑卒中知识讲座资料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脑卒中发作后,病人往往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面部和四肢麻木、意识丧失等。
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进程。
在这个知识讲座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脑卒中的病因、预防方法和治疗手段,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指脑血运发生突然改变,导致脑血供不足或脑出血,造成脑组织受损,表现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二、脑卒中的分类1.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占脑卒中的80%以上。
2.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
三、脑卒中的病因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2.高血脂:血液中的脂质堆积可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脑卒中。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较高。
4.吸烟:尼古丁和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壁,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5.酗酒:酗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6.心脏病:心脏病患者易患脑卒中。
四、脑卒中的预防1.控制高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治疗。
2.控制高血脂: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定期检查血脂水平。
3.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要合理控制饮食,保持血糖稳定。
4.戒烟限酒: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5.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心脏疾病。
五、脑卒中的症状1.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
2.面部、手臂或腿部的一侧麻木或无力。
3.突然出现的视觉障碍或视觉丧失。
4.失语或言语困难。
5.意识丧失或昏迷。
六、脑卒中的治疗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医院将立即启动急诊流程,通过脑血管造影等检查确定脑卒中类型,然后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并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溶栓等。
在患者的康复阶段,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和语言康复。
七、脑卒中的康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努力。
脑卒中应知应会考试题

脑卒中应知应会考试题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由于脑血流受阻或破裂所引起的。
以下是与脑卒中相关的一些考试题:
1.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的局部或全身神经功能障碍的综合征。
2. 脑卒中的分类有哪些
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
3. 缺血性脑卒中是什么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的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导致脑细胞缺氧和死亡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4. 出血性脑卒中是什么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出血,引起局部或全身神经功能障碍的一
种脑血管疾病。
5.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饮酒过度等。
6. 脑卒中的症状有哪些
脑卒中的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偏瘫等。
7.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8. 如何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的方法包括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等。
《出血性脑卒中》课件

针对不同病因,可以采取不同 的治疗措施,从而提高治疗效 果。
治疗学研究
治疗学研究是探究如何有效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的过程,有助于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治疗学研究包括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方法,针 对不同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
治疗学研究还关注治疗效果的评 估和优化,以提高治疗水平。
05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
心理支持
通过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手段,帮 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 平衡能力。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 情绪问题。
语言和认知训练
针对患者的语言和认知障碍,进行有 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患者的交流和思 维能力。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疾病知识教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诊断
通过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可明确诊断出血 性脑卒中。同时,需要进行相关血液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 病。
02
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控制颅内压
使用利尿剂、渗透性药物等降 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止血治疗
对于急性出血,使用止血药物 如氨甲环酸等,防止血肿扩大
致。治疗上采取保守治疗,控制颅内压、预防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措
施。
02
分析病例2
李女士高血压病史多年,突然出现右侧肢体瘫痪、失语,CT检查显示
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考虑为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治疗上采取
手术清除血肿,减轻颅内压,预防并发症等措施。
03
讨论
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对于不同类型的出
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护理ppt课件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措施
4.头痛剧烈者,根据医嘱适当给予脱水剂、止痛药, 以降低颅压,避免应用抑制呼吸中枢的药物。 5.密切观察患者排便情况,便秘者,遵医嘱定期给予 缓泻剂或灌肠,严禁高压灌肠,尽量卧床排便,排 便时勿用力过猛。 6.安全措施:加床档防坠床。翻身时动作要轻,防止 扭颈屈颈。谢绝探视(2-3周内),保持周围环境的 安静。如有癫痫发作,遵医嘱用药。 7.根据患者情况适时给予相关健康教育。 8.出院时,告知患者出现症状时及时就诊。做好住院 前的指导工作。
五.脑出血急救流程
初步采集病史、判断生命体征检 查:CT、MRI 首选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控制血 压,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 泌物 病情进 展 脑疝早期 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 血压升高 立即通知医生;开放静脉,遵医 嘱给予20%甘露醇静点;保持呼吸 道通畅,行CT检察 急性脑出 血 血大 面 积 淤 治神 疗经 外 科 手 术
三.脑出血护理措施
10.偏瘫患者根据皮肤状况1-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动 作要轻、慢,不得剧烈翻动。为保证患者安全加床 档,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保护,防止坠床。 11.恢复期要进行瘫痪肢体被动运动及语言训练,偏瘫 患者的下肢应防止足下垂。促进早日康复。协助语 言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 12.加强大小便的护理,防止便秘、泌尿系感染。 13.出院时,告知患者出现症状时及时就诊。做好出院 前的指导工作。
维持营养、水电解质酸碱 平衡 促进脑细胞代谢、脑活素、 ATP、辅酶-A
脑疝形成: 瞳孔不等大 肢体瘫痪 进行性昏迷
呼吸 心跳停 止
心肺复苏 气管插管 呼吸机支持 心脏按压 血管活性药物 生命体征监测 除颤
三.脑出血护理措施
6.如体温超过38℃,考虑中枢性或感染性高热,可头 部、腋下放冰袋,降低脑代谢和颅压。 7.了解患者思想情况,防止过度兴奋、激动,做好家 属的指导工作,探视后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有针对 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适时给予相关健 康教育。 8.昏迷或吞咽困难的患者,遵医嘱给予鼻饲,鼻饲前 应先抽吸胃液,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 9.剧烈头痛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卒中中心相关知识问答(含答案)

卒中中心相关知识问答一、要求全院职工掌握1、什么是卒中?答:卒中又叫脑卒中、脑中风,也就是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2、卒中有那些常见表现?答:①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②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③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④双眼向一侧凝视;⑤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⑥眩晕伴呕吐;⑦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⑧意识障碍或抽搐。
急性起病,符合上述任一条件者,应列入疑似脑卒中患者。
3、发现可疑卒中的患者如何处理?答:在院外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在院内公共场所立即拨打电话(急诊外线:********,内线****。
中风科外线:********,内线****)。
通知急诊科派护工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卒中中心急诊科就诊。
院内住院患者经首次接触医务人员评估考虑疑似急性卒中,应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通知中风科总住院值班医师。
并通知急诊科(内线****)派护工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卒中中心急诊科。
重新抽取血常规、凝血功能,完成指尖血糖检测,脑卒中团队到达后,交由脑卒中团队纳入卒中绿色通道院内流程处理。
二、要求全院医务人员掌握1、脑梗死溶栓治疗时间窗是多少?答: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时间一般是6小时内,最佳时间是在3小时内,就诊越早越好。
阿替普酶溶栓时间窗4.5小时以内,尿激酶溶栓时间窗6小时以内。
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那些?答: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房颤)、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胆固醇高糖高盐饮食等。
3、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那些?答:主要包括脑梗死(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
4、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那些?答: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5、“FAST”能识别80%以上的脑卒中。
脑卒中的“FAST”快速识别是指什么?答:F: face口眼歪斜;A: arm 肢体无力;S: speech 言语不清;T: tine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6、溶栓的费用和报销答:一般溶栓费用包括药品费用和溶栓材料费。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1.脑卒中早期治疗:
2.密切监测患者病情:
患者入院后需要进行严密的监测,包括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瞳
孔大小和对光反应等。
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病情变化,以便医生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保持呼吸道通畅: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的情况,容易导
致呼吸道梗阻。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维持通畅的呼吸道,常规清洁口腔、
保持咳嗽反射,并及时处理呼吸道分泌物。
4.管理高血压:
5.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预防感染:
脑卒中患者的抵抗力常常下降,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
措施,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并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存在尿失禁的患者,
还要定时清洁,防止尿路感染。
7.助于康复的护理措施:
8.家属教育:
总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护理需要一系列的常规措施和个性化护理,旨在减轻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
时处理并汇报,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

出血性脑卒中护理常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概述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由于血压高而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是最常见的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死亡率高,预后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一般护理1、按神经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2、休息与安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谵妄、躁动患者加保护性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保持环境安静,安全,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各种刺激,各项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卧头侧位或侧卧位,开放气道,取下活动义齿,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呕吐物;舌根后坠者可拖起下颌或放置口咽通气管;防止颈部过曲、过伸或扭曲;对意识不清及排痰困难的患者,应配合医生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4、避免颅内压增高:抬高床头15-30度,以促进脑部血液回流;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发病24---48h内变换体位应尽量减少头部摆动,避免用力咳嗽、用力排便,以防加重出血;限制液体入量,以防加重脑水肿;避免使用镇静剂,以免影响意识状态的判断。
5、饮食护理:发病24小时内暂禁食;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发病2-3天应予胃管鼻饲。
食物以清淡、易消化、无刺激、营养丰富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和温度适宜,防止损伤胃黏膜。
每日口腔护理2-3次。
当病情好转或意识恢复后,鼓励患者进食。
6、加强皮肤护理:对有意识障碍或严重偏瘫者,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以防发生压疮。
偏瘫者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并于早期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和按摩,康复期后鼓励患者主动锻炼,以预防瘫痪肢体的孪缩和畸形、关节的强直、疼痛,并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7、排泄护理:有尿潴留者,留置尿管并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便秘者应定期给予通便药,必要时低压灌肠,避免用力排便。
专科护理1、一般护理: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并详细记录。
脑卒中相关学科培训内容

脑卒中相关学科培训内容
脑卒中相关学科培训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脑卒中的基础知识:包括脑卒中的定义、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与临床特点等基础知识。
2. 临床评估与诊断:包括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体检技巧、影像学诊断、实验室检查等内容。
3. 脑卒中急诊处理:包括急性脑卒中的急救处理、溶栓治疗、机械取栓术等内容。
4. 药物治疗:包括急性脑卒中后的药物治疗、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压治疗等内容。
5. 并发症处理:包括脑出血的处理、脑水肿的处理、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等内容。
6. 脑卒中预防与管理:包括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控制、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综合管理等内容。
培训内容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进行调整,例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等不同学科的培训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
此外,一些培训还可能涉及到一些新的研究进展、临床指南更新、病例讨论等内容,以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培训者的临床能力。
健康知识之脑卒中知识点

三点,卒中患者再发的风险就小的多。
早预防、抢时间、防复发,这三个卒中防治的关键点听上 去简单,但并不容易做到。临床工作中患者用药不规范、治疗 依从性不高直接导致了现阶段卒中的防治现状并不理想,究其 根本,仍然是患者教育的缺失。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 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 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 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两大类。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头号杀 手”,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 精神抑郁等症状, 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 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为此,民间也有俗语为“一 人中风,全家发疯”。
2.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病情严重、自主活动能力差的患者应前往专科医院,在
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 则可以居家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内容除了包括日常行走、 散步、挥臂等身体活动外,还应包括语言训练,例如与家人、 邻居多交谈。
3.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包括戒烟、戒酒、改变过去高糖、高脂、高盐的饮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一人 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 就有一人因为卒中而永久致残。
而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16秒就 有一人死于脑卒中。
1.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是一种适用于国内的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看:一张脸不对称、嘴巴歪。当患者脸部两侧不对称或一侧嘴 角歪斜,就是异常。 “2”查:两只手臂是否发生单侧无力,不能抬。让患者闭眼,双臂 平举10秒,有一侧手臂无力往下掉,就是异常。 “0”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问患者一个问题,吐字不清、说 不明白或无法说话,就是异常。 120:脑梗发作后,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可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脑卒中科普宣传

.
1
康复是做什么的?
医院 会
失能 作
家庭、社 生活、工
.
2
课程主要解决的问题
1.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2.怎样识别自己是否发生了脑卒中?
3.患上脑卒中后如何治疗?
4.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
3
一、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
4
一、脑卒中是怎么回事?
1.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塞/脑血栓形成 腔隙性脑梗塞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出血性脑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42
.
17
不能说话的康复方法
1.功能恢复训练
.
18
不能说话的康复方法
2.交流的其它代偿方式
写字
手语
.
19
不能说话康复方法
形 象 图 示 卡
.
20
不能说话康复方法
3.环境改造:创造便于交流的家庭环境 (1)在较多停留地点的呼叫系统 (2)随处可取的“形象图示卡” (3)随处可取或随身携带的纸笔 (4)家庭成员也学会手语表达
.
13
康复治疗是怎么做的呢?
2.戴眼镜、放大镜
.
14
康复治疗是怎么做的呢?
3.放大字体
字
.
15
康复治疗是怎么做的呢?
1.尽力恢复缺失的功能 2.尽可能代偿缺失的功能 3.改造环境以适应缺失的功能
.
16
康复治疗是以实用为最终目的
说话
交流、理解
走路
移动
胳膊会动、手能抓 穿衣、洗漱
吃饭、
.
21
不能走路的康复方法
1.功能恢复训练
.
22
不能走路的康复方法
出血性脑卒中

【诊断】 中老年患者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迅速出现局灶
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 脑膜刺激征。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处理】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
血、加强护理及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病死率、残疾率和 减少复发。
一、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 及呕吐物流出,并可防止舌根后坠阻塞呼吸道,随时吸出口腔内的 分泌物和呕吐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3)吸氧:有意识障碍、血氧饱和度下降或有缺氧现象(PO2<60 mmhg或PCO2 >50mmHg)的患者应给于吸氧.
(2)头颅MRI检查:对急性期脑出血的诊断不及CT,但MRI检查能更准 确地显示血种演变过程,可帮助确定某些脑出血的病因,如瘤卒中、 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等 (3)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或CT和 MRI检查怀疑有血管异常时,应进行DSA检查。 2.腰穿检查:只在无CT检查条件且临床无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时 进行。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对 大量脑出血或脑疝早期患者,腰穿应慎重,以免诱发脑疝。 3.血液检查:可有白细胞、血糖升高等。
(2)丘脑出血 占脑出血的10%~15%,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
致。表现为:①丘脑性感觉障碍:对侧半身深浅感觉减退,感觉过敏 或自发性疼痛;②运动障碍:出血侵及内囊可出现对侧肢体瘫痪,下 肢重于上肢;③丘脑性失语:言语缓慢而不清、重复言语、发音困 难、复述差,朗读正常;④丘脑性痴呆: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 情感障碍、人格改变 ⑤眼球运动障碍:上视不能或凝视鼻尖。
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导致致死和致残率居高不下的疾病之一。
根据病变的性质和机制,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
本文将重点讨论出血性脑卒中,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康复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脑内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主要类型。
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脑血管的病理变化和破裂有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
一旦脑血管破裂,血液会进入脑实质内,对脑组织产生直接损害,同时也会引起颅内压增高,导致脑功能受损。
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
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抽搐、昏迷、生命危险等症状。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进行确诊和治疗。
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明确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临床医生还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原则主要包括控制颅内压、保持脑灌注和防治并发症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降压药、抗凝血药、降脂药等。
对于某些病因可逆的出血性脑卒中,如动脉瘤破裂等,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此外,康复治疗在出血性脑卒中的恢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方面。
总之,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其发病机制、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积极采取康复措施,促进患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也是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预防一些潜在的诱因,减少患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病死率约为30%~40%,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高的。
在脑出血中大脑半球出血约占80%,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
2、包括哪些类型?
3、哪些原因可引起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还可由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肿瘤、血液病、感染、药物、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当具备上述改变的患者,一旦在情绪激动、体力过度等诱因下,出现血压急剧升高超过其血管壁所能承受的压力时,血管就会破裂出血,形成脑内大小不同的出血灶。
4、出血性卒中有什么症状?
本病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多有高血压病史。
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气温突然下降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
寒冷季节多发,一般没有前驱症状,少数可有头晕、头痛及肢体无力等先兆感觉。
发病后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血压出血性卒中
脑实质的出血 自发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出血
常有明显升高,并出现头痛、呕吐、抽搐、肢体瘫痪甚至昏迷等。
5、脑出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急性期应立即行头颅CT检查,可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和形状、脑室有无移位受压和和积血,以及出血性周围脑组织水肿等。
病情稳定后,对可疑的非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肿瘤等),可进一步行头颅MR检查、脑血管造影等。
6、高血压病人为什么容易发生脑出血?
89%,平均年限为13年,且这些患者的收缩压一般都在160~240mmHg之间,舒张压在90~160mmHg之间,是老年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容易发生脑出血的原因:
(1)高血压可促进动脉硬化和形成微型动脉瘤,微型动脉瘤壁较薄弱,当血压骤然上升时,动脉瘤易破裂产生脑出血。
(2)由于长期高血压的作用,增加了已经硬化的动脉血管壁的脆性,当情绪激动、劳累或用劲排便等原因,造成血压进一步增高,就易引起血管破裂,发生脑出血。
长期高血压是导致脑出血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脑出血十分重要。
7、如何治疗脑出血?
急性期的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①安静卧床,床头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
②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③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2)调整血压:神志不清者,可肌注降压药,必要时可重复应用,清醒或鼻饲者可口服降压药物,以把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3.3kpa左右为宜。
(3)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且有脑水肿,其中约有2/3患者发生颅内压增高,利用脱水或利尿药物积极降低颅内压极为重要。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急性期的外科治疗
主要包括:进行开颅清除血肿术或行血肿穿刺疗法,目的在于消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液循环以求挽救病人生命,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在脑出血的恢复期治疗
以内科治疗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8、脑出血时为什么会头痛?
头痛是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主要表现,常常伴随头昏、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
头痛是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的一种表现,当患者病情稳定颅内压恢复正常以后,患者头痛就会消失。
当然如果遗留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仍会遗留头痛、头晕、面红、汗出障碍等后遗症。
头痛的性质有时帮助判断脑出血的部位,如后枕部头痛多为小脑出血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头痛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判断脑出血的部位、出血的体积大小要依靠其他症状及其他检查。
目前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能够在发病后2小时后即能正确判断出患者脑内有无出血。
9、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聚集性,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后天长期生活中发展起来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弹性逐渐减弱,在血流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向外突出形成动脉瘤。
自发破裂 其他
不明原因
血压
突然升高
动脉瘤
破裂
10、为什么要及早查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并及时处理?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肿瘤、外伤等。
80%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有的出血多次。
由动脉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1/3的病人在出血后48小时内死亡,第二次发生出血者,有半数死亡。
所以,一旦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好在三天内作脑血管造影,确定出血原因进行进一步处理,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
11、颅内动脉瘤如何治疗?
目前颅内动脉瘤分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1)、非手术治疗:目的是防止或延迟动脉瘤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解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
为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
适用于:①年老体弱和有严重脏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②动脉瘤在5级以上不能手术。
方法:①绝对卧床休息4周以上,保持病人安静;②适当降低血压,减轻脑血流对动脉壁冲击;③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酶药物;④应用脱水药物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⑤缓解脑血管痉挛;⑥中医药治疗。
(2)、手术治疗:动脉瘤手术治疗目的是防止动脉瘤发生出血或再出血。
目前随着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动脉瘤手术成功率有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1~2%。
(3)、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技术已作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该技术安全,损伤小,栓塞动脉瘤可靠,
病人恢复快。
13、什么是脑动静脉畸形?
脑动静脉畸形是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血管网团,血管壁薄弱易破。
14、脑动静脉畸形如何治疗?
(1)、畸形血管切除:适用于①动静脉畸形伴有血肿或多次出血;
②顽固性癫痫;③顽固性头痛不能缓解;④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目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使病灶全切除率明显增高,死亡率降低。
(2)、供应动脉结扎:用于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的动静脉畸形,通过供血动脉结扎减少畸形血管团供血,防止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并可改善周围正常脑组织的供血。
(3)、血管内栓塞治疗:适用于脑深部重要功能区,高血流量或大型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治疗有安全、损伤小、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4)、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目前主要包括伽玛刀(γ刀)或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X刀),通过大剂量射线照射畸形血管团,使畸形团闭塞。
适用病灶直径小于3cm,位置较深,手术不能达到,手术或栓塞后残存的病灶。
目前单纯采用上述方式的治疗较少,对较大的动静脉畸形大多要采用联合方式。
15、脑出血患者如何通过膳食调养?
脑出血的患者大多体质偏虚,因此脑出血病人应适当进补。
脑出血发作期:病人以痰浊淤血为主,所以不宜随意进补。
住院期间,一般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个体化营养处方。
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痰浊淤血症状基本缓解,体质虚弱表现比较突出。
此时,应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宜食易消化、维生素含量高的饮食,忌肥甘,戒烟酒,多食白菜、萝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应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还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改善血液黏滞有利。
每日食盐用量要小,大约3克左右,可于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
食醋除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
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此外,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
药膳可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减轻症状,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轻再度复发。
16、脑出血患者应到哪里检查和治疗?
脑出血往往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并发症复杂以及预后凶险等特点,因此一旦怀疑是脑出血,应尽快到检查设备完善、治疗手段先进的大医院就诊。
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拥有目前国内一流的专家队伍和先进的诊疗设备,将现代医学最先进的诊疗技术与祖国传统医学丰富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创立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外科手术与血管内介入结合、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脑血管病“一站式”解决方案,力争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