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散文的选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初中语文教科书文言散文的选文
总结文言散文的选文标准,以对者解读文言散文有所启示;两个版本
的教材努力发现新的优秀文言散文,将它们选入教材中作为新的学习资源,在呈现出自身的特点的同时,笔者认为也存在些许不足之处。

(一)对文言散文选文的分析
1.相同篇目较多
初中语文六册课文中,苏教版选入的文言散文共有36篇;人教版选
入40篇(有的课文一课含两篇文言散文,计入总数时以两篇算)。

经统计,两个版本中的相同篇目较多,共有23篇,占两个版本的所有选文的43%左右。

(见表一)。

表一:苏教版和人教版选文比较
2.继承性比较大
在所有的53篇文言散文中,有28篇是在1960年以前的各个版本的
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篇目(参见表一中划线的篇目),比例达到1/2以上。

如果加上文言韵文、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我们会发现更多熟悉的经典
篇目。

同时,这些经典篇目又几乎都是两个版本共有的篇目,这说明两个
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文上具有基本相同的选文标准。

(二)从选文分析看选文标准
为什么白话文在不断更替,而文言文变化却很小呢?我想除了因为当
时将文章选入教科书的编者确实是具有“伟大学力”的人(如林纾、叶圣
陶等)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言文篇目本身符合教材的选文标准。

笔者
主要以表中的“相同篇目”为例总结文言散文选文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典型性
选文应重视传统名家名篇,各个时代应有代表人物的代表名作出现。

如先秦主要是哲理散文、历史散文兴起,表中选文有《论语》《孟子》等
为哲理散文的代表,有《曹刿论战》为历史散文的代表;两汉时期,史传
散文成就辉煌,选文中有《陈涉世家》为代表;唐宋时期,选文中唐宋八
大家的选文偏多;明清时期则有公安派的散文《满井游记》为代表。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这些名家名作不仅是时代的代表,更是文采、内容兼备的代表。

2.丰富性
文体丰富,有记叙体,其中又可分为记事、记人、写景的文章,如
《幼时记趣》《五柳先生传》《小石潭记》《挑花源记》等等;有说明体,如《活板》《核舟记》等等;有议论体,如《马说》《二章》等等。

此外,还有题材、思想内容丰富,给予学生不同方面的思想熏陶,如为政方面有《邹忌讽齐王纳谏》等;为人有《愚公移山》等;为学有《送东阳马生序》等。

3.时代性
入选的文言散文,在思想内容上应该有广泛性,时代性。

虽为那时言,那时事,却有穿透古今的内在力量,可以古文今用,启发学生。

如《马说》里讲到的人才问题,便是每个时代应该予以关注的。

可见,苏教版和人教版在选文上的相通之处就在于选文标准的一致性,同样具有代表性、丰富性和时代性,可谓“文质兼美”。

并且这些文章篇
幅短小,适合教学。

(三)选文中存在的不足
1.能力目标
初中生的文言阅读能力要达到什么目标?自语文独立设科的上百年来,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考试大纲”,对文言文均提出了“阅读浅易
的文言文”的要求。

但如何界定一篇文言文是否是“浅易”的,从而符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呢?《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
说明》是如此解释的:这里所说的“浅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一
个绝对的标准。

即使难度相同的古代诗文,对于古代诗文素养不同的人来说,也会有对所谓“浅易”程度的不同认识。

因而这里的“浅易”应当理
解为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大体能够掌握的程度。

[3]
2.新增文章“浅易”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张秋玲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七~九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为例,发表了《文言
文“浅易”的语词特征研究——以百年来初中教科书中的文言选篇为研究
对象》一文,对三个版本的241篇文言材料中130825个字进行逐篇、逐句、逐字的分类编码、统计分析,构建了界定一篇文言文“浅易”级别的21个语词指标参照值,对文言文“浅易”的研究有了一个突破性的推进。

她在三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通过对38篇检验样本的新选文言文进行
逐篇、逐句的分析统计,并将每一个指标数据与研究所获得的参照值域作
比照分析得出结论:(此处除去“四级可选用”的三篇语文版新选文言文)
一级非常浅易:《孙权劝学》《两小儿辩日》《答谢中书书》《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以虫治虫》《赵普》。

二级浅易:《山市》《咏雪》《梵天寺木塔》《黄鹤楼》《于园》《黔之驴》
三级比较浅易:《陈太丘与友期》《夸父逐日》《记承天寺夜游》五级不宜选用:《隆中对》《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周公诫子》。

[4]
3.提出建议
如果按这项统计学的研究成果的标准来看,苏教版的新增篇目几乎都是符合“浅易”这项标准的,然而人教版占了“五级不宜选用”篇目的三篇。

这三篇文章集中在九年级下册,并且是最后几篇。

虽然顾黄初先生认为选文可以“在课文总体难度适度的大前提下,不妨每册教科书插一两篇稍为艰深的课文。

对这类课文,不要求人人都能学到手,允许他们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

只要揣摩出阅读艰深文章的一些方法,去对付课外阅读碰到的大量艰深的文章,也就算达到目的了。

”[5]但人教版在九年级下册集中编排三篇“五级不宜选用”的篇目,一来老师忙着中考总复习,可能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学这几篇文言文;二来临近中考,很多学生都静不下心来学习艰深的文言散文。

这些文章的教学效果、学生最后所达到的水平必定要打折扣了。

那么,人教版是否可以参考科学研究,使所选文章更适合教学呢?
————
注释:
[1][2][5][6][7]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79、78、108、15、19页。

[3]转引自:教育部考试中心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试大纲的说明(文科)[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3页。

[4]张秋玲《文言文“浅易”的语词特征研究——以百年来初中教
科书中的文言选篇为研究对象》语言文字应用[J]2022年8月第三期,
第12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