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 省优精品课件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பைடு நூலகம்

标 导 航
1.农耕经济高度发 展的表现 2.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的发展 3.阻碍资本主义萌 芽发展的因素 4.评价海禁政策 5.近代前夜中西方 实力对比
方 法 点 拨 1.小农经济自春秋战国以来,经历了 2 000 多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 2.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资 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出现雇佣关系,但中 国资本主义萌芽受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 国政策的影响,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对中国 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 3.近代前夜,即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在农耕经 济的圈子中徘徊,而西方则发生了工业革 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国落后于世界发 展大势,中国和西方国家国力易位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由于实行闭关政策,海外市场很 难形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小。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政策下,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 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下,国家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 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 (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 新、变革。



4.国力强盛 (1)突出表现: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2)经济状况: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大城市多数在中国;明朝中 后期到清朝前期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 (3)世界地位:中国是明清时期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



二、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时间 明朝中叶以后。 2.特征 在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 份的雇工,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 3.表现 (1)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并且形成了劳动力市 场。 (2)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雇佣工匠数量众多,这些民营手工 工场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进行效率较高的社会化生产。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1.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1)手工业:《天工开物》涉及的技术基本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农业: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 和推广,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自主思考明清时期,人口增长压力倍增,相关的“温饱”问题是如何 解决的? 提示:温:推广植棉和改良棉纺织技术,使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 要衣料。饱:扩种双季稻,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



2.西方崛起 明末清初,英国已经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 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 3.中西国力对比变化 在处于农耕经济顶峰的康乾之际,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已大体定 局。



巧思妙记三种主要经济政策的关系
探究点
当堂检测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材料导入 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 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 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 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 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 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互动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



教材解读阅读教材第27—28页“资本主义萌芽”一目的三段文本 框材料,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提示: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 的本质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4.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 生产部门中存在,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仍占主导地位。 (2)封建剥削沉重,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 (3)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也成为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阻碍。



2.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明清时期开始占据了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3.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为工商 业市镇。 自主思考明代冯梦龙的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 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 巧遇同乡贩米到苏州的故事。从故事梗概可以看出什么历史信息? 提示:明朝商品经济繁荣,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提示:(1)观点一: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是不断发展的。 论据:小农经济继续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经济作物普遍 种植。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并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货币作用越来越 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商帮。 (2)观点二: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论据: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工具与生产 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生产手段没有重大 突破。商业资本积累不足;海外市场拓展不够。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 明清时期,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 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 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 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解析:“重农抑商”观念和“闭关海禁”政策的压制,使得小农经济仍 然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的发展艰难,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 出现“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故A项正确。 答案:A



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1.海禁政策 (1)背景 ①明清之际,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人的私人海上贸易已很频繁。 ②清初,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 (2)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 优势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易混易错闭关锁国≠禁绝贸易: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绝对禁止中 国与外国的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如清代只允许广州 一地与外国进行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