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nar教学范式在高职《化工制图》中的实践与探索-5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minar教学范式在高职《化工制图》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前言
Seminar教学法通常被译为“讨论会”,是欧美国家大学文科课堂的基本形式。

该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1]。

在我国,Seminar教学法的研究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多用于研究生和本科教学阶段[2]。

在高职教学中主要应用于英语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文科教学中[3,4],在高职理工科教学中应用较少。

本文从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出发,对Seminar教学范式在高职理工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以《化工制图》课程为例对Seminar教学法在高职理工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同时将微课教学引入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Seminar教学范式在高职理工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Seminar教学范式特点。

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相关知识分解成若干课题,将学生进行分组。

学生根据课题内容进行资料调研,准备报告,报告结束后,其他学生对主讲学生的报告内容进行探讨,教师再就相关知识点组织进行讨论,最后概括总结。

在Seminar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要角色,学生也不单是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学习者,学生和教师为共同的教学主体,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从而深化对某一知识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高职理工科教学引入“Seminar”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职理工科专业主要负责培养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
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前在高职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重点,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工作中面对需要解决问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4]。

另一方面,理工科学生往往注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通常存在无法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或者不愿在人前发表观点的问题。

而Seminar教学法却恰恰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将Seminar教学范式引入高职理工科教学中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三、Seminar教学范式在高职《化工制图》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化工制图》是应用化工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是研究化工图样绘制和阅读,具有很强的空间概念性、实践性和标准性[5]。

化工专业学生对此门课程掌握程度将对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踏入工作岗位后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产生直接影响。

本文将上述Seminar教学范式引入《化工制图》课程教学,按照知识的分布情况将课程内容分成12个课题,学生4-5人一组,每组学生根据课题内容进行课下调研,准备PPT,课上报告,教师根据报告内容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和总结。

1.Seminar式教学对象选择。

《化工制图》是应用化工专业学生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课堂的授课模式,且学生经过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在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已有一定基础。

本人拟以应用化工系化工方向学生的每个授课班级为单位,学生人数在35~40
之间,进行Seminar式教学。

2.Seminar式教学实践。

(1)课前准备。

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9~10组,4人一组。

教师根据教材某模块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将拟定好的课题分配给学生。

各个小组拿到题目后,结合教材并通过调研,准备讲稿,讲稿必须以多媒体的形式(PPT)呈现。

学生调研采用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即教师根据布置课题内容将其中的重点、难点制作成若干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扩展内容,提炼观点。

(2)Seminar课堂实践。

从所有小组中随机抽取三个小组为课堂的报告组,其他组自动成为回应组。

每个报告组分别采用PPT进行20分钟的报告讲解。

报告小组结束报告后,进入讨论。

讨论部分是Seminar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毕竟有限,无法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全部提炼出来并整合到报告中,因此,在每组报告介绍后,必须由教师进行引导讨论,并补充报告中遗漏知识点,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3)课后考核。

参加Seminar教学实践的学生的期末总评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加Seminar教学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参加Seminar教学的学生最后将Seminar的总结资料上交,包括课题的课前准备内容(PPT课件)和对课题内容再思考及组内成员的表现总结。

教师通过课件的质量、报告的质量、回答提问的质量、参与讨论的情况、考勤进行给分;二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

通过笔试可以检验学生对Seminar教学实践的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避免学生忽视自己掌握的以及报告课题以外的知识点,使学生们能够系统掌握整个课程内容的基本知识。

3.Seminar式教学实践的结果及分析。

教学实践结果表明,Seminar
式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变被动式、应付式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普遍得到提高。

首先,Seminar式教学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准备报告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认真理解书中内容,对一些交叉课程的知识则必须通过查找资料来加以认识。

例如,在教材“化工工艺图识读”模块中,教师布置课题为“氯乙烯工艺流程图阅读”,学生在准备该课题报告时除了需要掌握本课程中的“工艺流程图常用设备图例,工艺流程图管道、管件、阀门和管道附件图例,常用测量仪表图例、仪表安装位置图例”等内容以外,还要对氯乙烯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解,需要查找相关《化学工艺学》课程资料。

因此,学生在准备报告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看微课视频自学,查找资料、收集和整理资料,提炼观点,组织讨论等逐步学会自学的方法。

其次,Seminar式教学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因为Seminar法教学过程中,每组需要准备一个至少20分钟的口头报告,把组内搜集整合的资料通过PPT呈现给大家,这对很多从未在讲台上讲过话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同时,参加Seminar教学实践的学生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PPT的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最后,Seminar式教学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在准备Seminar报告时,经历“分配课题―报告呈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虽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会提供一定的引导帮助,但大部分工作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通过这样的锻炼,学生遇到问题时不再束手无策等人指导,而会自己寻求解决办法。

四、小结
Seminar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方式。

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高职理工科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促进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这对提升学生日后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