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寓言四则-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课时训练(部编版)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寓言四则
★基础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的注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庇.(pì)护寓.(yù)言躇.步跐蹈(chú)废寝忘食
B.溉.(gài)汲星宿.(sù) 身亡.所寄(wú)杞人优天
C.较.(jiào)量中.(zhòng)伤闻而传.之(chuán)饶.头(ráo)
D.崩坠.(zhuì) 充塞.(sè) 舍(shì)然大喜爱幕虚荣
【答案】C
【解析】 A项,“庇护”中“庇”的读音应为“bì”。
B项,“星宿”中“宿”的读音应为“xiù”,“杞人优天”应为“杞人忧天”。
D项,“爱幕虚荣”应为“爱慕虚荣”。
故选C。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 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案】C
【解析】C项,根据句意“怎么会担心天塌下来呢?”可知应划分为:奈何/忧崩坠乎?故选C。
3.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
..,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平常的人)
B.奈何
..忧崩坠乎?(为何,为什么)
C.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
D.国人道.之。
(讲述)
【答案】A
【解析】A项,“凡人”应为“尘世的人,区别于神仙。
”故选A。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答案】D
【解析】D项都是“也”的意思。
故选D。
5.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译文: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
C.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其人曰:“奈地坏何?”
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
【答案】D
【解析】D项,奈地坏何?——地塌了怎么办呢?故选D。
6.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久闻大名”“光临寒舍”是谦敬词错误,不耻下问是使用对象不当。
故选B。
7.填空
(1)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作家。
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
(2)《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战国末秦相(?—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3)《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家人物,郑国人。
(4)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一种文学体裁。
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极富表现力;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西方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等。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等著作中。
【答案】(1)古希腊伊索寓言(2)吕不韦(3)道(4)伊索寓言庄子韩非子
★能力培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
头,白送。
”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
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
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
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8.《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如何理解句中的“笑”呢?
9.《蚊子和狮子》中,蚊子在与狮子战斗前吹了一次喇叭,战斗后又吹了一次喇叭,蚊子两次吹喇叭
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1)战斗前:
(2)战斗后:
10.请分别用一个成语概括两则寓言的寓意。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蚊子和狮子》:
【答案】
8.此“笑”揭示出赫尔墨斯内心的骄傲,极传神地表现了他轻视别人的心理活动。
9.(1)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
(2)得意忘形,炫耀自己的胜利。
10.(1)自命不凡(或:妄自尊大) (2)骄兵必败
【解析】
8.揣摩词语内涵,一定要根据语句内容、上下文内容、文章的观点等加以综合分析推断。
揣摩出词
语在文中的意思,最后用合适的语句概括出来。
当然,有原文语句可借用的,也可借用原文语句。
这里的“笑”揭示出赫尔墨斯内心的骄傲,表现了他对其余的神的轻视。
9.此题考查梳理文章故事情节。
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
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原文中有词语(句子)的,可首选原文中的词语(句子)。
文中蚊子一共
吹了两次喇叭。
第一次是在战斗前,它是在分析敌我条件后,充满必胜的信心;第二次是胜利后,
蚊子得意忘形,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10.本题考查学生对《伊索寓言》经典名著的阅读情况。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平时多阅读、多积累,
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主题思想等。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那些爱慕虚荣,自高自大
的人,可概括成语为:妄自尊大。
《蚊子和狮子》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
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可概括成语为:骄兵必败。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11. 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
...一项是()
A. 家无井而出溉汲.(汲:从井里取水)
B. 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
C. 国.人道之(国:国家,全国)
D. 丁氏对.曰(对:对答,回答)
1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A. 有闻而.传之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闻之.于宋君/然则天下之.事
C. 及其.家穿井/其.此之谓乎
D.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二石兽于.水中
13. 下列对所学文章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由春秋末秦相吕不韦编写而成。
B.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需要审慎甄别,不轻信、不轻传。
C. 《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立志、学习、惜时,缺一不可。
D. 《狼》的结构紧凑,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的形象。
【答案】11. C 12. D 13. A
1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C有误,“国人道之”的“国”意为“国都,都城”。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表顺承/表转折;
B.代词,指“穿井得一人”一事/助词,的;
C.人称代词,他/大概,表推测;
D.介词,在/介词,在;故选D。
1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判断即可。
A有误,《吕氏春秋》是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故选A。
(2022·宁夏银川兴庆区期末)(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4.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⑴因往晓.之⑵若.屈伸呼吸
⑶终日在地上行止
..⑷其人舍.然大喜
15. 翻译句子。
⑴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⑵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16. 用“/”为下列句子断句。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7.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什么?换个角度,你还会有怎样的理解?
【答案】
14. ⑴告知,开导⑵你⑶行动,活动⑷同“释”,解除、消除。
15. ⑴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⑵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16.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7.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忧虑。
换个角度看,人也要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4.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1)句意:就去开导他。
晓:告知,开导。
(2)句意: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
若:你。
(3)句意:(你)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
(4)句意: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15.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担忧;天地崩坠:天会塌、地会陷;亡:通“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2)重点词:果:如果;坠:坠落;星宿,泛指星辰。
16.本题考查断句。
可以根据句子意思和结构来断句。
句意为:开导他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曰”前面是说话的对象,后面是“晓之者说的内容”,因此要断开;“日月星宿”做“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的主语,应断开;“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是对“日月星宿”的解释说明,故这里应断开,“只使坠”是假设天会坠落,“亦不能有所中伤”是对天坠落后果的描述,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应断开。
故断句为: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做此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文,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第一问:根据重点句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眦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明确杞人怕天会塌下来而忧天,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第二问:换个角度就是要求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那么我们要尽力地找出他的优点。
如:他担心天会塌陷,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究。
(四)阅读四则寓言,注意每一则的寓意。
A.《蔷薇与鸡冠花》
蔷薇和鸡冠花生长在一起。
有一天,鸡冠花对蔷薇说:“你是世上最美丽的花朵,人们都十分喜爱你,我真羡慕你有漂亮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
”蔷薇回答说:“鸡冠花啊,我仅昙花一现,即使人们不去摘,也会凋零,你却是永久开着花,青春常在。
B.《蚂蚁和鸽子》
口渴的蚂蚁,爬到泉水旁去喝水,不幸被急流冲走。
快要淹死时,鸽子看见他,连忙折断一根树枝,扔到水里,妈蚁赶紧爬了上去,脱离了危险。
后来,一个捕鸟人走来,用粘竿捕捉那只鸽子。
蚂蚁见了,便咬了捕鸟人的脚一口。
捕鸟人痛得丢下粘竿,鸽子立即惊跑了。
C.《狮子和驴》
狮子与驴子联合,一起外出打猎。
他们来到野羊居住的山洞。
狮子守在洞口监视着,驴子则跑进洞里,乱喊乱跳,吓唬野羊,把他们赶出去,中候在洞口的狮子捕捉了许多野羊。
之后,驴子跑出洞来,问狮子他是否很勇敢,野羊都被轰赶出来了。
狮子答道:“是呀!如果我不知道你是野驴子,我也许会害怕你。
”
D.《百灵鸟和小鸟》
早春时节,一只百灵鸟飞到嫩绿色的麦田做巢。
小百灵们的羽毛慢地丰满了,力气也渐渐地长足了。
有一天,麦田的主人见到已成熟的麦子,便说:“收制的时读到了,我一定要去请所有的邻居来帮
助收获。
”一只小百灵鸟听到这话后,便赶忙告诉地妈妈,并问该搬到什么地方去住。
百灵鸟说:“孩子,他并不是真的急切要收获,只是想请他的邻居来帮他的忙。
”几天过后,那主人又来了,看到走子熟透得掉了下来,急切地说:“明天我自己带上家里的帮工和可能雇到的人来收获。
”百灵鸟听到这些话后,便向小乌们说:“现在我们该搬家了,因为主人这一次真的急起来了。
他不再依赖邻居,而要自己亲自动手干。
”
18.为下列寓意分别选择相应的寓言。
(1)这是说不得希望于外力而是自己亲自动手干,这才是真正下决心了。
()
(2)同样,那些在能人和行家面前自吹自擂的人,自然会被世人讥笑。
()
(3)这故事说明,人们应该知恩图报。
()
(4)这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必羡幕别人。
()
【答案】(1) D (2) C (3) B (4) A
【解析】
(1)根据D寓言中的“因为主人这一次真的急起来了。
他不再依赖邻居,而要自己亲自动手干”可知,当主人不再依赖邻居,而是自己亲自动手的时候,就是他真正的下定了决心,要收割麦子了。
从中可得寓意:不寄希望于外力而是自己亲自动手干,这才是真正下决心了。
故选D。
(2)C寓言中驴子在山洞里大喊大叫,把野羊赶出去,狮子在洞口守候,最终捕捉了很多野羊。
真正捕羊的行家是狮子而不是驴子。
可驴子却向狮子邀功,问他是不是很勇敢。
狮子的话实际上是对驴子的一种讥讽,驴子只会大喊大叫,没什么真本事。
从中可得寓意:那些在能人和行家面前自吹自擂的人,自然会被世人讥笑。
故选C。
(3)B寓言中鸽子救了蚂蚁,当鸽子身处危险之中时,是蚂蚁咬了捕鸟人的脚一口,鸽子才得以逃脱。
从中可得寓意:人们应该知恩图报。
故选B。
(4)A寓言中鸡冠花羡慕蔷薇有漂亮的颜色和芬芳的香味,蔷薇羡慕鸡冠花青春常在,永久开着花。
两者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完全不用互相羡慕。
从中可得寓意: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必羡幕别人。
故选A。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9分)
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欲.啄而食之也。
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①也。
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释】①掘株:截断的树桩。
1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
..的一项是()
A. 螳螂方欲食.蝉(吃)
B. 欲.啄而食之也(想要)
C. 不知前.有深坑(前面)
D. 而不顾.后害者也(回头看)
20.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21. 请写出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并谈谈此故事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
19. D
20. 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21. 议论句:“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启示:做事要考虑周到,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解析】
19.D. 句意:却不顾及身后潜伏的祸患。
顾:顾及,留意。
选项错误;故选D。
20.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
句意是:想喝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就在它身后,螳螂弯着脖子,想抓住蝉并吃了它。
结合前文“蝉方奋翼悲鸣”可知,这句话的主语是“蝉”,所以,这句话是说,蝉“欲饮清露”,却“不知螳螂在后”,随后蝉“曲其颈”,即弯着脖子“欲擢而食之也”。
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
通读全文可知,文中表示议论的句子为:此皆贪前之利,不顾后害者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些鸟虫和这个孩子都在贪图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及身后潜伏的祸患。
故可从中得出的启示是:做事要考虑周到,“不可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参考译文】
园子中有榆树,树上有蝉,蝉正在振动翅膀鸣叫,想喝早晨的露水,却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后面,歪着脖子,打算捉住并吃掉它。
螳螂正想着吃蝉,而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边后,打算啄吃它;黄雀正想吃螳螂,不知道有小孩子拿着弹弓在下面,对准它准备射击;而小孩子正准备射黄雀时,又不知道前面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这都是只顾眼前利益,却不顾及身后潜伏的祸患。
★素养拓展
22.文学的创作、科学的进步都离不开想象,为此向阳中学七年级(1)班的学生开展了一次题为“想象——为人类插上进步的翅膀”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现邀请你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名作推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创作了大量的神话作品,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篇,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
(2)【梦想成真】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许多人类因为善于想象,最终梦想成真的故事,请你介绍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答案】
(1)示例:《女娲补天》。
主要讲述女娲炼七彩石补天,造福人类的故事。
(2)示例:古人看到鸟儿在天空飞翔,渴望自己也能飞上天空;今天,人们不但可以乘坐飞机遨游天空,甚至可以在太空中行走了。
【解析】
(1)本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多积累神话作品。
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总之要选你最熟悉的神话作品来推荐。
(2)介绍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这也是在考查阅读的宽度和表达的高度。
最好选一个历经艰难险阻但最后成功了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才有教育意义。
23.片段练笔
选择你喜欢的景物,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示例:鸟儿似乎感受到了春天的召唤,站在枝头上唱起了歌儿。
这边鸟儿唱着春的赞歌,那边杨柳踏着春的节拍跳起欢快的圆舞曲。
绿草似乎听到了美妙的歌声,情不自禁地摆动着脑袋。
蝴蝶似乎以为到了舞会上,纷纷加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