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清华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清华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三氟化氮(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优良的等离子刻蚀气体,它在潮湿的环境中能发生反应:
3NF3+5H2O===2NO+HNO3+9HF。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NF3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 B.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若生成0.2mol HNO3,则转移0.2mol电子 D.NF3在潮湿的空气中泄漏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参考答案:
D
略
2. 臭氧分子的结构与SO2(极性分子)相似,可读做二氧化氧,在臭氧层中含量达0.2 ppm (ppm表示百万分之一)。
臭氧是氧气吸收了太阳的波长小于242 nm的紫外线形成的,不过当波长在220 nm~320 nm的紫外线照射臭氧时,又会使其分解。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雷时也能产生臭氧,臭氧分子是直线型分子
B.臭氧转化为氧气和氧气转化为臭氧均须吸收能量
C.臭氧和氧气的相互转化能保持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基本稳定
D.向大气中排放氮的氧化物和氟氯代烃均能加快臭氧的分解
参考答案:
CD
略
3. (山东省平度一中测试)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粒子的还原性顺序:Cl-<Br-<Fe2+<I-<SO2,由此判断以下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2Br-+4H++SO42-====SO2+Br2+2H2O C.2Fe2++Cl2=2Fe3+2Cl-
D.I2+SO2+2H2O===4H++SO42-+2I-
参考答案:
答案:B
4. 甲、乙、丙、丁4中物质分别含2种或3种元素,它们的分子中各含18个电子。
甲是气态氢化物,在水中分步电离出两种阴离子。
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某拿酸溶液含甲电离出的阴离子,则该溶液显碱性,只能与酸反应
B.乙与氧气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乙一定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C.丙中含有2周期IVA族的元素,则丙一定是甲烷的同系物
D.丁和甲中各元素质量比相同,则丁中一定含有-1价的元素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结构知识。
选项A,甲是18电子的氢化物,且其水溶液为二元弱酸,不难得出甲为H2S,其中NaHS溶液中含有HS―、S2―,但NaHS能与盐酸等反应生成H2S。
选项B,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乙的摩尔质量也为32g/mol,且含有18电子,如CH3OH符合,CH3OH中只含有极性键无非极性键。
选项C,第2周期ⅣA族元素为C,如CH3OH符合,但
CH3OH不是CH4的同系物。
选项D,H2S中元素的质量比为1/16(H/S),H2O2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也为1/16(H/O),H2O2中氧元素的价态为-1价,符合。
5. 某二价金属的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消耗H+和生成CO2物质的量之比为6:5,则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酸式碳酸盐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2 C.1:
3 D.1:4
参考答案:
B
6. (双选题)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BD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A.含Na元素的固体,其焰色反应中火焰均呈黄色;
B.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可排除Cl﹣和SO32﹣的影响;
C.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
D.盐类水解都是吸热反应,加热促进盐类的水解.
解答:解:A.含Na元素的固体,其焰色反应中火焰均呈黄色,则该物质可能为钠单质、钠盐或NaOH、氧化物等,也可能含有钾,黄色能掩盖紫色,故A错误;
B.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可排除Cl﹣
和SO 3
2﹣的影响,可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故B正确;
C.葡萄糖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故C错误;
D.碳酸钠为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盐类的水解是吸热过程,所以加热促进碳酸钠的水解,碱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B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物质的性质探究、离子检验等,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和可行性的评价,难度中等.
7.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参考答案:
A
8. 下列各离子组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当滴加稀硫酸后则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Na+、Mg2+、Cl-、I- B.Fe2+、Ba2+、S2-、Cl-
C.Na+、Al3+、Cl-、 D.K+、Fe2+、Cl-、
参考答案:
D
略
9.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则此有机物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①取代②加成③消去④酯化⑤水解⑥氧化⑦中和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
D
略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的反应事实正确的
是()
A.Fe3 O4与稀硝酸反应:Fe3 O4 +8 H+ 2Fe3+十Fe2++4 H2O
B.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 BaSO4↓
C.向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CO32- +2H+ CO2↑十H2O
D.含0.4mol FeBr2溶液与0.4mol的Cl2恰好完全反应:2Fe2++2Br一十2Cl2
=2Fe3++Br2+4Cl-
参考答案:
D
略
11. 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Ba2+、Cl-、SO32- B.NH4+、Al3+、OH-
C.Na+、H+、CO32- D.I-、H+、Fe3+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一定量的氢气与一定量的氯气反应,所得混合物用100ml 3.00mol/L的NaOH溶液(密度为1.2g/ml)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溶液中只含NaCl 和NaClO两种溶质)。
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
B.所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C.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D.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参考答案:
D
略
13.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Na+、Cl-、SCN-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CO
C.在c(H+)=10-13 mol/L的溶液中:NH、Al3+、SO、NO
D.在pH=7的溶液中:K+、Fe3+、Cl-、NO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
B.用乙醇和浓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
C.在室温下,向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的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保持不变
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参考答案:
C
15. 已知X、Y、Z、W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H m XO n为强酸,则X的氢化物溶于水一定显酸性(m、n均为正整数)
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则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碱
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Z与Y 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反应
参考答案:
B
根据X、Y、Z、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判断X、Y在第二周期,Z、W在第三周期;A、若H m XO n为强酸,则X只能是氮元素,其氢化物氨气溶于水显碱性,故A错误;B、若四种元素均为金属,X、Y、Z、W分别为锂、铍、钠、镁,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一定为强碱,故B正确;C、若四种元素均为非金属,则W可能为磷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磷酸不是强酸,故C错误;D、若四种元素中只有一种为金属,则X、Y、Z、W分别为硼、碳、铝、硅,Z与Y 两者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铝与碳酸不反应,故D错误。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制取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为提高次氯酸钠含量,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瓶乙盛饱和食盐水,瓶丙盛浓硫酸,分液漏斗A中盛浓盐酸.(据资料显示:Cl2与NaOH在不同温度下,产物不同.在较高温度下易生成NaClO3).
试回答:
(1)烧瓶B中盛,试管C中盛 .
(2)有同学认为可以省去某些装置,你认为怎样:
能否省去乙装置?(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有同学认为还必须加入某些装置,你认为怎样? (填“需要”或“不需要”),如果你认为需要,请指出该装置的作用 (4)丁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MnO2 NaOH溶液
(2)不能HCl气体进入C中,消耗NaOH,降低NaClO的含量
(3)需要应加上尾气处理装置,防止Cl2污染空气
(4)防止Cl2与NaOH溶液在温度较高时,发生其他反应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NaHCO3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缓慢分解,Na2CO3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Na2CO3+nH2O=Na2CO3·nH2O(n为平均值,n≤10)。
取没有妥善保管的NaHCO3样品
8.98g,
溶于水制成溶液,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停地搅拌,加入盐酸的体积与生成的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溶于水的CO2不计)
求:(1)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样品中的成分及成分的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1mol/L
样品A中含有0.090mol NaHCO3,0.010mol Na2CO3?2H2O。
略
18. 已知硫酸银的溶解度较小,25℃时,每100 g水仅溶解0.836 g。
硫酸钡、AgCl的溶解度太小,忽略不计。
(该题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硫酸银固体,加200 g水,经充分溶解后,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计算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
(2) 若在(1)题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 BaCl2溶液,充分搅拌,溶液中Ag+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 在(1)题烧杯中需加入多少升0.0268 mol/L BaCl2溶液,才能使原溶液中Ag+浓度降低至0.0200 mol/L?
参考答案:
(1) c(Ag+)=0.0536 mol / L (2分)
(2) c(Ag+)=0.0536 mol / L (2分)
(3) V=0.489 L (2分)
略
19. (14分)已知:4NH3+5O2 4NO+6H2O,4NO+3O2+2H2O→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的体积分数为0.80.
(1)a mol NO完全转化为HNO3理论上需要氧气mol.
(2)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NO,氨﹣空气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用小数表示)
为(保留2位小数).
(3)20.0mol 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 18.0mol、O2 12.0mol、N2 150.0mol和一定量硝酸,以及其他成分(高温下NO与O2不化合).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总转化率.
(4)20.0mol 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硝酸.通过计算,在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参考答案:
(1)0.75a;
(2)0.14;
(3)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分别是7.5%和97.5%;
(4)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计算题.
分析:(1)根据一氧化氮和氧气完全转化为HNO3的关系式计算;
(2)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NO,根据氨气计算需要氧气的量,再根据体积分数公式进行计算;(3)根据反应过程中氮气的量不变进行计算,算出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原子守恒计算转化率;
(4)采用极限法找出氨气、空气和硝酸的关系,并画出硝酸和空气的关系图象.
解答:解:(1)设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
4NO+2H2O+3O2=4HNO3
4mol 3mol
amol x
x=mol=0.75amol,则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75a mol,
故答案为:0.75a;
(2)根据氨气被氧气恰好完全氧化为NO的方程式,可假设氨气的体积是4L,设需要空气的体积为y,
4NH3+5O2 4NO+6H2O
4 5
4L 0.20y
y=L=25L,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0.14,
故答案为:0.14;
(3)设生成x mol HNO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的体积分数为0.80,空气中氮气的量
是氧气的4倍,4(2x+18.0×+12.0)=150.0,解得:x=1.5(mol),根据氮原子守恒,NH3的转化为
HNO3的转化率=×100%=7.5%;NH3的转化为NO的转化率=×100%=97.5%,
故答案为: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分别是7.5%和97.5%;
(4)4NH3+5O24NO+6H2O①,4NO+3O2 +2H2O=4HNO3②,将得:
NH3+2O2=H2O+HNO3③,由①③知,当≤,即≤时无硝酸生成,此时20.0mol氨气所需空气量为:×20.0mol=125mol;
当≤≤,即≤≤,时有硝酸生成,此时20.0mol氨气所需空气量为
10×20.0mol=200mol,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是20mol,所以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 (B)关系的理论曲线为
答: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为
.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难点是计算转化率,明确氮气和氧气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结合原子守恒来分析解答,题目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