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比较ZHENG Kun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9(017)018
【总页数】3页(P154-156)
【关键词】芬太尼;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循环; 影响
【作者】ZHENG Kun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麻醉诱导期是指患者在接受全麻药物后,意识自清醒进入全麻状态直至手术开始的这段时间。
全身麻醉时,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称为全身麻醉。
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的程度与血液内药物浓度有关,并且可以控制和调节[1] 。
这种抑制是完全可逆的,当药物被代谢或从体内排出后,患者的神志及各种反射逐渐恢复。
芬太尼是一种强效的、类阿片止痛剂,起效迅速而作用时间极短。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都是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适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其镇痛持续时间约为芬太尼的2倍。
瑞芬太尼在体内被组织和血浆中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代谢较快[2-3] 。
本文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90例外科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
纳入标准:外科手术行全身麻醉的患者。
排除标准:(1)躯体功能障碍者;
(2)哺乳期妇女及孕妇。
采用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各30例。
芬太尼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4~69岁,平均(51.47±1.33)岁;舒芬太尼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68岁,平均(51.41±1.35)岁;瑞芬太尼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4~68岁,平均(51.42±1.37)岁。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时,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
手术开始后,对照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诱导和维持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诱导麻醉,剂量为0.8 μg/kg;气管插管后微泵注入0.1 μg/kg。
舒芬太尼组采用舒芬太尼(生产厂家: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54172)诱导和维持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导麻醉,剂量为0.8 μg/kg;气管插管后微泵注入0.1 μg/kg。
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43314)诱导和维持麻醉,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导麻醉,剂量为0.8 μg/kg;气管插管后微泵注入0.1 μg/kg[4-5] 。
三组麻醉期间均结合麻醉情况调节流量,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注入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患者意识清醒时间,记录并比较麻醉诱导前(T0)、气
管插管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30 min(T3)时三组患者收缩压(SP)、舒张压(DP)和心率(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由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患者意识清醒时间比较
瑞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均优于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患者意识清醒时间比较 [min,(±s)] *与芬太尼组比较,P<0.05;#与舒芬太尼组比较,P<0.05。
组别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清醒
时间芬太尼组(n=30) 13.5±2.6 24.7±2.8舒芬太尼组(n=30) 6.5±2.5* 19.7±3.1*瑞芬太尼组(n=30) 4.5±2.9*# 14.6±2.7*#
2.2 三组手术不同时间点SP、DP和HR水平比较
手术前三组SP、DP和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刻三组SP、DP、HR均下降,且瑞芬太尼组SP、DP水平均高于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
T3时刻三组SP、DP、HR水平均较T1时刻升高,且T2、T3时刻瑞芬太尼组SP 均高于其他两组,DP、HR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体而言,瑞芬太尼组各项指标在手术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更为平稳,见表2。
表2 三组手术不同时间点SP、DP和HR水平比较(±s)*与芬太尼组同时间比较,P<0.05;#与舒芬太尼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 S P(m m H g) D P(m m H
g) H R(次/m i n)芬太尼组(n=3 0) T 0 1 2 6.2±3.1 8 1.6±4.0 7 5.6±4.7 T 1 8
2.3±
3.1 5 1.4±3.7 6 1.5±
4.3 T 2 1 1 0.4±2.8 6 9.4±4.1 7 8.6±2.8 T 3 1 2
7.4±2.6 6 8.9±4.2 8 2.0±2.3舒芬太尼组(n=3 0) T 0 1 2 6.3±3.4 8 1.5±4.5 7 5.1±4.5 T 1 9 4.3±3.1* 5 6.4±3.7* 6 4.8±4.3*T 2 1 1 2.7±2.8* 7 4.3±4.1* 7 8.6±2.8*T 3 1 3 4.4±2.6* 6 8.9±2.2* 7 9.0±3.3*瑞芬太尼组(n=3 0) T 0 1 2
6.5±3.3 8 1.7±4.1 7 5.4±4.8 T 1 1 1 2.5±3.7*# 6 3.1±3.3*# 6 4.5±4.0*#T 2 1 2 6.7±3.4*# 6
7.3±2.7*# 7 1.9±3.7*#T 3 1 2 6.7±2.3*# 6 2.5±4.5*# 7
2.0±
3.2*#
3 讨论
麻醉是外科手术中解决患者疼痛的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全身麻醉是指患者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麻醉诱导期。
在手术中除非患者病情异常严重而使用全身麻醉以为,通常选用局部麻醉,目前常用的局部麻醉的方法是椎管内麻醉[6-7] 。
目前常用的麻醉药物就是芬太尼类药物。
芬太尼是脑中μ-阿片受体的强力激动剂,在1990年代中期,芬太尼贴片先被用作安宁缓和医疗药物。
适用于各种疼痛及外科、妇科等手术后和手术过程中的镇痛;也用于防止或减轻手术后出现的谵妄;还可与麻醉药合用,作为麻醉辅助用药;与氟哌利多配伍制成“安定镇痛剂”,用于大面积换药及进行小手术的镇痛,但其麻醉效果有限[8-9] 。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是芬太尼的衍生物。
常被作为辅助麻醉和麻醉诱导,适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舒芬太尼更易通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芬太尼高,而分布容积则较芬太尼小,虽然其消除半衰期较芬太尼短,但由于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因而不仅镇痛强度更大,而且作用持续时间也更长,但其对患者神经血液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瑞芬太尼可用于全麻诱导和全麻中维持镇痛,麻醉效果发挥块,作用持续时间短,因此,显著缩短了患者苏醒时间,对患者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也较小[10-11] 。
此项试验中,瑞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均优于舒芬太尼组、芬太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瑞
芬太尼组SP、DP和HR等血液动力学指标在手术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更为平稳。
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在外科手术的全麻中,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有助于维持患者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维持患者生命活动的稳定,同时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与邢弟林等[12] 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在外科手术的麻醉选择上,瑞芬太尼明显优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情况均较好。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张可英.比较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 .医药前沿,2016,6(10):86-87.
[2] 张建军.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对患者苏醒的影响对比[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4):54-55.
[3] 范水成,毛乐成.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的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4,11(6):98.
[4] 周伟,殷仁春.全身麻醉中应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12):112-113.
[5] 罗云勇.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疗效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7):138-139.
[6] 罗南英.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全麻镇痛中的效果对比[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2):273-274.
[7] 王建珍,祁喆,李国燕,等.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反应的干预效果[J] .
临床医学,2016,36(2):1-3.
[8] 谭瑞丹,熊理锋,陈亮.等效小剂量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诱导对BIS的影响分析[J] .北方药学,2015,12(12):156-157.
[9] 杨显伦.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镇痛作用分析[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68.
[10] 柳欲晓.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5(8):71.
[11] 杨喜璇,吴华,庾颖瑶,等.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循环的影响[J] .
中国医药科学,2017,3(21):149-151.
[12] 刑弟林,刘娟,林家国.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对循环干扰的比较[J] .重庆医学,2015,7(2):25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