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12对黄颡鱼生长、体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4.196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①
暴丽梅1,2 张宝龙1,2 王云祥1,2 曲木1,2 白东清1,2 段霁航1,2 翟胜利1,2 *
(1.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 天津 301800;2.天津市水族动物功能性饲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1800;
3.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4)
摘 要:以初始体重为(31.84±0.05)g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采用3×3双因子设计,制作9种叶酸(0.15%、0.30%、0.45%)和VB 12(0.05%、0.10%、0.15%)不同配比的饲料,以不添加叶酸和VB 12的饲料为对照组,探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生长、体色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的生长和饵料系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 <0.05),各试验组黄颡鱼生长性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叶酸/VB 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 <0.05),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 <0.05)。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背部皮肤L*、a*、b*值,腹部皮肤a*、b*值变化无显著影响(P >0.05),对腹部皮肤L*值变化影响显著(P <0.05)。
当饲料中叶酸/VB 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腹部L*值最高。
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在叶酸/VB 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生长性能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腹部皮肤的亮度值最高,说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体表色度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黄颡鱼 叶酸 VB 12 生长 体色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5(b)-0196-05
①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黄颡鱼功能性配合饲料的技术转化与应用”(项目编号:16YFNZNC00070),2016 年宝坻区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金鱼新型增色环保饲料的研发与应用”,2017年宝坻区农业科技重大项目“中 国彩鲤、精品金鱼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资助。
作者简介:暴丽梅(1987,12—),女,蒙古族,天津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
通讯作者:翟胜利(1972,7—),男,汉族,天津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E-mail:zhaizhi_6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隶属鲇形目(Siluriformes )、
鲿科(Bagridae )、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1]
,是中国淡水特种经济鱼类[2],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广受欢迎,养殖规模日益扩大。
在自然条件下,黄颡鱼体色为黄褐色[3]。
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黄颡鱼体色变化现象较为明显[4],而体色是评价黄颡鱼商品价值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黄颡鱼体色是由色素细胞及其色素体、皮下脂肪和细胞中沉积的色素物质形成。
对黄颡鱼来说,黑色素、黄色素细胞及相关色素体在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最为重要[5]。
黑色素可以在黄颡鱼
体内合成[6]
,但是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影响黑色素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7];而胡萝卜素在黄颡鱼体内不能合成[8],必须靠食物补充。
而影响养殖鱼类体色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饲料中的营养物质[3]。
有研究证明,饲料中适量的添加维生素E [9]、维生素A [10]能够改善黄颡鱼体色,但有关B族维生素中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生长与体色的影响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探究黄颡鱼对饲料中叶酸和VB 12的需求量,为开发促进黄颡鱼生长、降低黄颡鱼体色变异率的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与养殖管理
本试验所用黄颡鱼购自天津恒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运往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对鱼体消毒、暂养一周后,挑选体格健壮、规格一致的黄颡鱼900尾,
随机分为9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试验,每个处理三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养殖周期为56 d,每天饲喂两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6%,投喂时间为每天的7:00、19:00。
养殖期间水温的变化范围是24℃~30℃,PH变化范围7.5~8,溶解氧变化范围7.3~8.0。
每天记录死亡数及投饵量。
1.2 试验饲料
本试验以叶酸、V B 12为影响因素,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中的“3×3因子设计”,设计9种饲料,每个因素各设三个水平,分别为叶酸(0.15%、0.30%、0.45%)、VB 12(0.05%、0.10%、0.15%),配制成试验饲料,分别记为Diet 1、Diet 2、Diet 3、Diet 4、Diet 5、Diet 6、Diet 7、Diet 8、Diet 9,以不添加叶酸和VB 12的饲料作为对照组(见表1)。
1.3 指标测定
1.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养殖试验结束后,禁食24h,分别称量每个平行中黄颡鱼的重量,相关生长指标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增重率/%=100×(W t -W 0)/W 0,特定生长率(SGR )/%=100×(lnW t -lnW 0)/t,饵料系数=F/(W t -W 0),肝体指数/%=100×W g /W t ,式中:W t 为终末体质量(g);W 0为初始体质量(g);F为饲料摄入量干质量(g );W g 为肝胰质量(g )。
1.3.2 体表色度值测定
试验结束后,每个平行抽取6尾黄颡鱼,用色彩色度值计(CR-400)测量其背部、腹部皮肤的L*(明度)、a*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97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原料 ingredient Diet 1Diet 2Diet 3Diet 4Diet 5Diet 6Diet 7Diet 8Diet 9鱼粉 fish meal 21.0021.0021.0021.0021.0021.0021.0021.0021.00豆粕 soyabean 27.0027.0027.0027.0027.0027.0027.0027.0027.00鸡肉粉 chicken powder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面粉 flour 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18.00麸皮 bran
4.80 4.75 4.70 4.65 4.60 4.55 4.50 4.45 4.40玉米蛋白粉 corn gluten meal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叶酸 folic acid 0.150.150.150.300.300.300.450.450.45VB 12 Vitamin B 120.050.100.150.050.100.15
0.050.100.15磷脂油 lecithin oil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豆油 soybean oil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磷酸二氢钙 CaH 2PO 4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4%预混料 premix 4%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营养组成 nutrition composition%
合计 total 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100.00蛋白水平 protein level 41.0341.0241.0141.0041.0040.9940.9840.9740.96粗脂肪 crude fat
9.96
9.96
9.95
9.959.95
9.95
9.959.94
9.94表2 试验饲料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生长、肝指数的影响
组别group 叶酸folic acid VB 12
vitaminB 12
终末体重
final weight/g 增重率WG (%)特定生长率SGR/(%/d )肝指数HSI 饵料系数FE Diet 10.150.05(55.67±1.44)c (75.04±4.15)c (1.00±0.04)c 1.23±0.06(3.04±0.03)b Diet 20.150.10(57.93±1.51)bc (80.48±4.62)bc
(1.05±0.04)bc 1.20±0.09(2.99±0.12)bc Diet 30.150.15(60.64±0.91)abc (92.16±3.95)abc
(1.17±0.04)abc
1.11±0.04(
2.66±0.08)d Diet 40.300.05(56.53±1.17)c (77.77±
3.69)
c (1.03±0.01)bc 1.18±0.1(3.03±0.03)b Diet 50.300.10(59.40±0.50)bc (86.21±1.77)bc (1.11±0.02)abc 1.24±0.21(2.79±0.04)bc
d Diet 60.300.15(63.42±1.61)ab (99.41±4.57)ab (1.23±0.04)ab 1.53±0.19(2.74±0.05)cd Diet 70.450.05(58.53±1.17)bc (84.10±4.29)bc (1.09±0.04)bc 1.28±0.26(2.95±0.03)bc Diet 80.450.10(61.49±1.78)bc (93.87±6.84)abc (1.18±0.06)abc
1.35±0.13(
2.78±0.02)bcd Diet 9
0.45
0.15
(66.92±0.89)a (108.67±2.06)a (1.31±0.02)a 1.16±0.06(2.65±0.06)d 对照组 control group
(44.51±1.30)d
(38.95±6.39)d
(0.59±0.05)d
1.09±0.04(3.37±0.01)a
主体效应间检测 detection between subjects
0.1558.081b 82.559b 1.073b 1.178 2.8940.3059.783ab 87.799ab 1.123ab 1.263 2.8570.45
62.314a
95.544a 1.194a 1.389 2.7990.0559.910c 78.969b 1.038b 1.230 3.011a 0.1059.609b 86.852b 1.114b 1.373 2.856b 0.15
63.660a 100.081a 1.237a 1.227 2.683c 双因素方差分析 Two-way ANVOA
叶酸 folic acid 0.0030.0050.0060.2280.161VB 12 vitamin B 12
0.000
0.000
0.000
0.387
0.000叶酸*VB 12 folic acid* vitamin B 120.7360.9350.9660.112
0.197
同列无字母或数据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98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组别group 叶酸folic acid VB 12vitamin B 12亮度(L*)红度(a*)黄度
(b*)Diet 10.150.0528.99±1.20-1.14±0.3110.27±1.79Diet 20.150.1026.76±1.14-1.17±0.189.99±1.63Diet 30.150.1528.88±0.48-1.61±0.212.26±1.26Diet 40.300.0527.87±2.46-1.20±0.4810.02±2.25Diet 50.300.1029.51±1.35-1.57±0.3210.14±1.94Diet 60.300.1526.87±2.00-1.04±0.2110.92±1.78Diet 70.450.0528.51±0.76-1.18±0.2710.16±1.68Diet 80.450.1027.96±1.67-1.25±0.2611.02±1.67Diet 9
0.450.1527.64±1.67-1.06±0.279.40±2.23对照组 control group 25.92±0.06-1.30±0.05
11.02±0.11主体间效应检测 detection between subjects
0.1528.212-1.31310.8400.3028.085-1.27310.3630.4527.981-1.167
10.1960.0528.458-1.17910.1510.1028.078-1.33410.3880.1527.741-1.24010.859双因素方差分析 Two-way ANVOA 叶酸 folic acid
0.982
0.818
0.905
VB 12 vitamin B 120.8380.8080.890
叶酸*VB 12 folic acid* vitamin B 120.5680.5280.872
表3 试验饲料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背部皮肤色度值的影响
同列无字母或数据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组别group 叶酸folic acid VB 12Vitamin B 12
亮度(L*)红度(a*)黄度(b*)Diet 10.150.05(72.64±1.18)b -6.57±0.4453.28±3.71Diet 20.150.10(75.39±0.79)ab -6.67±0.3559.28±3.08Diet 30.150.15(75.66±0.97)ab -5.89±0.3559.80±2.90Diet 40.300.05(74.77±1.18)ab -7.05±0.4055.02±4.81Diet 50.300.10(75.57±1.06)ab -7.02±0.2860.00±2.21Diet 60.300.15(76.16±1.39)ab -6.86±0.3855.08±3.51Diet 70.450.05(76.43±0.35)ab -6.20±0.5557.83±4.79Diet 80.450.10(77.41±0.76)a -7.04±0.2551.36±3.90Diet 9
0.45
0.15
(78.64±0.65)a -6.85±0.1350.90±3.02对照组 control group
(67.78±0.53)c
-6.78±0.21
55.65±0.83主体间效应检测 detection between subjects
0.1574.566b -6.383
57.4520.3075.501b -6.97756.6980.45
77.493a -6.69853.3630.0576.412-6.61155.3740.1075.796-6.91256.8810.15
75.352
-6.534
55.258
双因素方差分析 Two-way ANVOA
叶酸 folic acid 0.0020.1740.351
VB 12 vitamin B 120.4140.4450.832
叶酸*VB 12 folic acid* vitamin B 120.1200.4610.294表4 试验饲料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腹部皮肤色度值的影响
同列无字母或数据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199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代表偏红,-a*代表偏绿)和b*(+b*代表偏黄,-b*代表偏蓝),测量前擦干鱼体表面附着的水,使色度值仪轻轻紧贴鱼体表面,记录色度值仪读数。
1.4 数据分析
试验所得结果均用平均值±标准误表示,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显著水平取0.05),用Duncan多重检验分析试验结果平均数的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添加叶酸、VB12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肝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受叶酸和VB 12水平影响显著(P <0.05),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在叶酸水平为0.15%时,VB 12水平变化对黄颡鱼生长无显著影响(P >0.05)。
在叶酸水平为0.30%和0.45%、VB 12水平为0.15%时,各组黄颡鱼生长性能显著优于0.05%水平(P <0.05)。
当饲料叶酸、VB 12水平分别为0.45%、0.15%时,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 <0.05),与Diet 3、Diet 6、Diet 8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 >0.05);饵料系数在Diet 9饲料组(叶酸/VB12的水平变化0.45%/0.15%)最低,与Diet 3、Diet 6、Diet 8、Diet 9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 >0.05)
叶酸水平对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有显著影响(P <0.05),最优水平均为0.45%,对黄颡鱼肝指数、饵料系数影响不显著(P >0.05);VB 12水平对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饵料系数影响显著(P <0.05),最优水平均为0.15%,对黄颡鱼肝指数影响不显著(P >0.05);二者交互作用对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肝指数影响均不显著(P >0.05)。
2.2 饲料中添加叶酸、VB 12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
2.2.1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背部皮肤色度值的影响
鱼体背部皮肤色度值见表3。
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背部皮肤的L*、a*、b*值均没有显著影响(P >0.05),叶酸与VB 12及其交互作用对黄颡鱼体表色度值影响不显著(P >0.05)。
2.2.2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腹部皮肤色度值的影响
由表4可知,试验组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在叶酸或VB 12水平固定的情况下,黄颡鱼腹部皮肤L*值随着另一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在叶酸/VB 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腹部L*值最高,且显著高于Diet 1及对照组(P <0.05)。
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腹部皮肤红度、黄度影响不显著(P >0.05)。
叶酸对黄颡鱼腹部L*值影响显著(P <0.05),最优水平为0.45%,VB 12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颡鱼腹部L*、a*、b*值没有显著影响(P >0.05)。
3 讨论
3.1 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叶酸和VB 12都是人和动物体内非常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叶酸参与体内一碳单位的转移,VB 12参与体内一碳基团的代谢,对生物合成和细胞分裂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11-13]。
赵智勇[11]等在研究草鱼鱼种叶酸需要量的试验中发现,在饲料中添加(3.6~4.3)mg/kg的叶酸可以促进草鱼的生长,还可以提高草鱼对饲料的利用率。
魏建军[14]等研究叶酸和VB 12对中华绒螯蟹影响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可以显著促进中华绒毛蟹幼蟹的生长,2.3 mg/kg叶酸和0.2 mg/kgVB 12水平时幼蟹生长最佳。
吴凡[15]等通过研究维生素B 12对草鱼幼鱼生长的影响发现,在饲料中添加0.10 mg/kg的维生素B 12,草鱼幼鱼的特定增长率和增重率最高。
本试验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发现,叶酸、VB 12对黄颡鱼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叶酸水平0.45%和VB 12水平0.15%时,黄颡鱼的SGR和WG最高,饵料系数最低,这与上述学者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的叶酸和VB 12可以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提高饲料效率。
3.2 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背部、腹部皮肤色度值的影响
鱼类的体色丰富多彩,这是因为鱼类体内含有多种色素细胞[16]。
养殖鱼类体色变化主要是黑色体色的退化以及黄色、红色等鲜艳体色的退化[17],而黑色体色的形成主要是由黑色素细胞含量及分布决定的,黄色、红色等体色的形成依赖于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等色素含量和分布[18]。
陈学豪[10]等在维生素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和体色的影响的试验中提出维生素A含量达33.705 IU/kg可以维持黄颡鱼的正常体色。
傅美兰[9]通过研究饵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幼鱼体色的影响发现1kg饵料含268 mg的维生素E可以改善黄颡鱼体色。
目前,有关叶酸和VB 12对于黄颡鱼体色的影响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初次探讨了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黄颡鱼背部、腹部皮肤红度、黄度均没有显著影响。
饲料中叶酸的添加,使黄颡鱼腹部皮肤L*出现显著性差异,且在叶酸/VB 12水平0.45%/0.15%时,亮度值显著升高。
王长梅[12]等关于营养因素对鱼类体色变化的影响介绍中指出,缺乏叶酸时会导致鱼贫血、体色发暗。
本次试验中,缺乏叶酸的对照组亮度值显著低于添加叶酸的试验组,其原因可能与上述学者的结论相似。
4 结语
在本试验条件下,在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可以促
进黄颡鱼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在叶酸和V B 12水平为0.45%/0.15%时,黄颡鱼生长最佳,饵料系数最低;饲料中添加叶酸可以提高黄颡鱼腹部皮肤的亮度,对改善皮肤颜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并不能定论饲料中添加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0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酸和VB 12就对黄颡鱼的体色有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王吉桥.黄颡鱼的生物学与养殖技术[J].现代渔业信息, 2003,18(6):3-8.
[2] 陈频,熊晶,左永松,等.饲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 2010,17(3):521-526.
[3] 袁立强,马旭洲,王武,等.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9,17(5): 577-584.[4] 贺国龙.刘立鹤.鱼类体色成因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上)[J].水产科技情报,2010,37(2):88-92.
[5] 张丽,成艳波,程炜轩,等.组胺对黄颡鱼生长及体色变异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7,47(5):79-84.
[6] 许丹,刘兴旺.黄颡鱼营养需求及体色调控[J].饲料与畜牧,2013(9):8-12.
[7] 贺国龙,刘立鹤.鱼类体色成因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下)[J].水产科技情报,2010,37(3):115-121.
[8] 朱艺峰,麦康森.鱼饲料着色剂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J]. 水生生物学报,2003,27(2):196-200.
[9] 傅美兰.饵料中不同维生素E添加量对黄颡鱼幼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J].河北渔业,2010(12):15-17.
[10]陈学豪,李剑,姜才根,等.维生素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
和体色的影响[J].饲料营养,2015(6):57-60.[11]赵智勇.草鱼鱼种对肌醇、叶酸和维生素B1营养需要量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12]杨玉柱,王储炎,焦必宁.叶酸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5(64):31-39.
[13]赵伟超,王志刚.V B 12研究进展[J ].中国畜牧兽医, 2007,34(10):147-148.
[14]魏建军,张帆,田文静,等.饲料中添加叶酸和VB 1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6):1069-1074.
[15]吴凡,文华,蒋明,等.维生素B 12对草鱼幼鱼生长、体组分和造血机能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695-699.
[16]黄永政.鱼类体色研究进展[J ].水产学杂志,2008, 21(1):89-94.
[17]叶元土.养殖斑点叉尾鮰体色变化生物学机制及其与饲料的关系分析[J].饲料工业, 2009, 30(6): 52-55.
[18]朱磊,叶元土,蔡春芳,等.玉米蛋白粉对黄颡鱼体色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3,25(12):3041-3048.
[19]冷向军,李小勤.水产动物着色的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6,30(1):138-143.
(上接178页)
画等进行统一组合,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3 利用多媒体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是科学技术水平逐渐提升的产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人与人沟通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拉近了人员之间的距离。
而多媒体技术发展至今,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绝非偶然,而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技术产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声卡的出现而逐渐加快了其发展的进程。
在声卡出现之后,运动图像专家组通过逐渐的研究和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逐渐提升,硬件设施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多媒体的概念也越加的熟悉,多媒体被更多的应用到了人们的具体生活当中。
在早期,人们用数值作为承载信息的主要媒介。
数值主要采用的0和1,即用纸带有孔和没空来表示信息,在当时,制片机和卡片机作为了主要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使用不方便,所以计算机技术主要掌握在少数的专业人才手中。
在20世纪五十~70年代,文字逐渐被应用到了计算机技术当中。
人们通过文字对计算机进行编程,输出的结果也同样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显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就更加明显和直观了,而当时主要采用的输入输出方式就是键盘和显示器等,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也不能很好的运用计算机。
自20世纪20年代起,人们逐渐的将声音、动画和文字等
进行组合,是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1984年,苹果公司将为映射技术应用于计算机当中,即大家所理解的鼠标,这样的技术使得计算机的操作更为简便、快捷,使计算机真正的深入到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当中。
而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智能机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了人们的实际生活当中,已然成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4 结语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而就目前来看,人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小到个人的娱乐生活,大到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与多媒体技术息息相关。
而为了使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的便捷,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技术研究,不断的推动多媒体技术的进步,是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的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 梁丹丹.浅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163.
[2] 张媛媛,冀燕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和展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72-173.
[3] 周兆祥.微型计算机发展的新方向——多媒体技术[J].广西教育,1995(3):40-41.
[4] 黄春华.浅议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J].科技创新导报,2010(4):232,234.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