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历史七上《16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word教案 (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教学难点】地动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对于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汉代造纸示意图》,使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并通过对比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优点。

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动态的地动仪震动示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地动仪有什么价值。

探索实践:由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布(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背景。

调动学生收集民华佗、张仲景有关的故事。

指导学生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或出一期简报,在班级交流、展示。

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一天,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和数学家陈九章同机去参加一次学术性会议。

途中,钱老为了活跃气氛,提出和陈老对对子,要求以各自的名字为题。

钱老出的上联是:韩赵魏三强。

陈老想了一会,对出下联:勾股弦九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九章”指的什么?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出示: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二、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东方朔上奏图》
教师:这幅图描绘的是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同学们,你看到这一情景,有什么认识?
学生:汉武帝时,奏本是写在竹简上的。

学生:用竹简写奏本太费事。

学生:竹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

学生:成本太高。

没有节约观念。

学生:读起来吃力。

教师:为什么不用帛等制品,这样更轻便?
学生:帛的价钱太昂贵,不能大量推广使用。

教师:为什么不用纸?
学生:当时我国还没有普及纸。

教师出示:《甘肃天水出土的纸》图。

教师:这张纸又薄又软,纸面平整光滑,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

据考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请问,它出现在什么朝代?
学生:西汉早期。

教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汉代的纸是怎样做的?
学生:想。

教师:多媒体演示汉代造纸工序。

(学生观摩)
教师:我国纸张的普及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学生: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这种纸是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制作简单方便,造出的纸又耐用,所以很快普及。

教师:据我所知,先于蔡伦3000年,生活在尼罗河畔的古埃及人,就地取材,用当地丰茂的纸莎草造出纸莎草纸,成为宫廷专用纸,俗称“法老纸”。

为什么这种纸没有普及呢?
教师:演示纸莎草纸的制作工序。

学生:老师说的这种纸莎草纸产于尼罗河三角洲,它是利用该地独有的植物作原料,制作工艺复杂,所以这种纸很难普及,当时作为宫廷专用纸。

教师: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传播,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中国的造纸术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也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教师:除了造纸术外,两汉时期,还有哪些突出成就?
学生:东汉数学专著《九章算术》。

学生:还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

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测定地震的仪器。

教师:下面让我们看看地动仪是如何测定地震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地动仪震动示意图。

(学生观摩)
教师:地动仪之所以能够预测地震,是因为它利用了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

如果不够清楚,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再请教物理老师。

教师:在医学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学生:东汉华佗制成的“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他还编制了医疗体操“五禽戏”。

学生: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世称他为医圣。

三、实践创新
【跟我学】
教师:《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套运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疾病的防治,而且对人体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大家愿不愿意跟我学?
学生:愿意。

教师出示:五禽戏的相关图片。

教师:演示“五禽戏”体操,学生跟着学。

【史海揭谜】
教师:史书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可208年,华佗还是被曹操杀害了。

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学生: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

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曹操杀害了。

学生:加之当时纸张使用并不普遍,更没有印刷术,所以,华佗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

【鉴宝】
教师:两位同学非常聪明,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帮助大家解开了历史之谜。

老师这里有两幅收藏的绘画作品,也想同学们辨辨真伪。

大家有没有兴趣?
学生:有。

教师:多媒体出示两幅《孔子圣迹图》。

教师:各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选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

教师:请各组代表发言,首先第一组。

学生(第一组代表):我们认为第一幅是假的。

孔子和他的弟子读的书不对,因为那时还没有纸。

学生(第二组代表):我们赞成第一组的观点。

孔子也不应该坐在椅子上,这种家具是明代的,不是孔子时代的。

学生(第三组代表):我们认为第二幅也是假的。

孔子的发髻不对。

学生(第四组代表):我们赞同他们的观点。

要补充的是,第二幅图中的树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鲁国人,所以是假的。

教师:同学们,由于你们充分准备,细致观察,具备丰富知识,合情合理地分析,你们鉴定的结论正确。

这两幅《孔子圣迹图》都是假的。

【小结内容】教师出示:
【临摹作品】
要求: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旧布(旧绸子)和一块木板(或竹板),用毛笔在上面每人写一句唐诗,然后再用纸写同一句唐诗。

【交流感受】学生活动。

【评定】这节课从开始到结束,走进历史,感知现实,倾听交流,互动合作,认知构建,张扬个性,紧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或探究,或辩论,或鉴别,或临摹,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整个课堂做到了喻理寓论于史,孕德激情于史,奋进萌志于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