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识字教案-树之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2 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掌、枫”等15个生字。

会写“杨、壮”等10个字,掌握“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相关树木的外形和特点。

4.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树木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板题导入。

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
(2)指名读词语。

(3)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二)小组纠错。

(1)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你明白什么意思吗?
耐寒:经得起寒冷。

北疆:北方的边疆。

银杏: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

落叶乔木。

化石: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

(2)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我们会读了,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3)教师提出要求:课文有几句话?
读课文的同学看清字、读准音,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他。

(三)质疑拓展。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第一句话: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句话: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句话: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句话: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1)指图片说树名,出示生字。

(2)接连出示几个后追问:从这些生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发现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

(3)找找韵文中还有哪些字带有木字旁,把它圈出来读一读。

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提示:“松”读平舌音;“桦”读第四声。

(4)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2.学习第二组生字:掌、装、耐、守、疆、银、化。

(1)把这几个生字注上拼音读一读,结合你积累的经验试着记住这些生字。

指导“掌”字读翘舌音。

(2)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又快又准确地记住这些字的?
提示:采用“拆分法”教学,如“掌”字是形声字,拆成“尚”和“手”。

3.熟读这些生字并组词。

三、学写生字,观察笔顺
1.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观察字形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
(1)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杨、桐、枫、松、柏、棉、杉桂”8个字都是“木字旁”,书写规则相同,木字做偏旁时捺变成点。

2.指导书写“杉、桂”。

(1)认真观察,谁能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要点:注意左窄右宽,“木”字在做偏旁时捺变成点;“杉”字的三撇间隔要均匀,不能写成三竖或三横;“桂”字右边是两个土字叠在一起,中间不是一长竖。

(2)你还知道有哪些字在做偏旁时笔画有变化?
提示:月—背;禾—秋。

3.指导书写“化、壮”。

要点:“化”字的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弯钩,竖弯钩不要写成斜钩;“壮”字的第一笔是点不是竖,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提醒学生注意:一看,看清字形;二记,记清间架结构;三忆,回忆书写规则。

5.学生练写: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写完以后与前面的范例比对一下,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要修改。

6.比一比,评一评。

展示几位同学的书写,指名点评一下,并及时修改,再练写一两个。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达标训练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梧桐(wúwǔ) 手掌(zǎng zhǎng) 松柏(bóbǎi) 桦树(huáhuà) 银杉(shān sān) 金桂(guīguì)
2.辨字组词。

杨()棉()
场()绵()
桂()桐()
挂()铜()
3.按原文内容填空。

(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 )满院香。

五、作业布置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所学生字写一遍,默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

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

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三、学习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

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

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

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

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

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

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说出理由,你愿意为大家读吗?
5.齐读儿歌。

6.分男女生读,女生读一行,男生读一行。

四、再次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复习字的笔画和笔顺。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再次书写。

杨:右边由三笔组成,起笔为“横折折折钩”。

壮:右边的“士”的第二横短一些,不要写成“土”。

3.学生在书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些树,还会写了一些生字。

那么,你们最喜欢哪种树?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