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职工的沟通技巧-徐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与职工的沟通技巧
南京梅山能源有限公司动力车间徐健
摘要:沟通是一个管理者的基本管理技能之一,在管理人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沟通的技巧,化解不同的见解与意见,建立共识。
管理者需要将工作指令或工作意图传递下去,而下级则需要领悟和执行,这个过程都少不了沟通。
与职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消除误会,缓和矛盾,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有时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
沟通需要你对所带领的这个团队成员各方面都要进行了解,包括他们的学历、工作经历、操作技能,甚至他们的个性、家庭状况、个人兴趣爱好等。
沟通的目的是为这个团队构建和谐的工作气氛,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对这个团队中表现优异的职工应积极向上推荐,给他一个上升的空间,以激励来者。
对目前操作技能差或还缺乏某种操作技能的职工,要和他进行沟通,共同制定技能提升计划,并指定人员对其进行指导,发挥团队精神,做到不放弃、不抛弃。
关键词:沟通团队凝聚力
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管理技能之一,良好有效的沟通能够让交流的双方充分理解达成共识。
管理沟通是对一般意义上的沟通概念的延伸,它不仅涵盖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还包含群体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天所作的相当一部分工作,都应是围绕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它是一种管理的重要技能,应用好这个技能可以使本你的管理意图更加通畅地传递下去,信息交流更加充分,从而可以高效的实现管理目标。
我们都知道,班组是企业的细胞,这些细胞的鲜活程度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是否旺盛。
作为现代化管理中的基础管理,更是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的重心以管理队伍作为切入口,变以前注重设备的管理转向注重对设备的主人——人的管理。
管好了人,才能组成一个团队,从而进一步由这些人把团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才可能做到事事有人主动关心,自觉地把事情做好。
如果因为沟通的不好,使职工和企业离心离德,让人心散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我们的管理就是失败。
我认为,要打造一支精兵队伍,关键是对这支队伍进行的管理,而管理这只队伍必须要和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
做为一名车间的基层管理者必须要尽可能多的去了解职工的基本情况,尽可能的和他们中的许多人交上朋友,要知道沟通也是做思想工作,通过岗位练兵,告诉职工管理者的关注点是要打造一个有激情的精兵团队,通过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共同创造一个相对和谐的工作环境。
一基层管理者与职工沟通需知
(一)管理人员在与职工进行沟通前需要知道哪些方面:
1. 对时局的了解二十一世纪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经济发展依然是高速进行,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跃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我们的职工或多或少的也都接受了部分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管理者的思想必须要与时俱进,从与职工们的沟通中发现思想问题,解决思想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赢得信任,凝聚人心,做好疏导和稳定大局的工作。
2. 对所带队伍的了解作为一个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开展管理的首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充分了解你所管理的职工,要知道他们每个班组的总体操作技能怎么样,其中有哪些是生产中的技术骨干;他们工作中有什么问题,生活中有什么困难,而作为管理者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当中有谁是有业余特长的,是否愿意为团队的文化建设发挥作用;哪些人在班组成员中影响力最大,这些人在起什么样的作用;职工中最普遍的热议话题是什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是消极的话题会产生大的不良后果吗。
(二)和职工进行沟通应当注意的细节
1. 与职工进行交流时一定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有了这个心态,你才不会在无意中露出一副居高临下的腔调,这点非常重要。
有人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交朋友就象与虎谋皮一样,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将自己与职工定位在敌对的角度,从而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严重错误的。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不是不可以交朋友的问题,而是管理者愿不愿意、想不想与被管理者交朋友的问题。
只要我们诚心诚意的与职工交朋友,去善待他们,去积极地影响他们,视他们如
自己的家人、亲戚,他们对你也将是友善的。
更何况在目前这个法制逐步健全,经济高速增长,外面的世界充满诱惑的时代,有很多职工家境是比较富裕的,他可能对你摆出的所谓“官威”并不是很畏惧的,也许除了增加彼此之间的隔阂和厌恶感外,别无益处。
2. 在对方向倾诉时,应当做一个好的听众。
职工能向我倾诉,至少说明我们有可以交流的基础,他也许是让和他一道分享他的得意,也许是让我和他分担他的愁苦,需要我的安慰,最差也不过就是他觉得遇到不公正待遇感觉,想要和我进行理论一番而已。
对此我们应该要珍惜和把握这个机会,遇到向你报喜的要与之同喜,适当地喝采;遇到向你诉苦的,要适时地说上几句安慰暖心的话;遇到向你诉说不平的,要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仔细倾听他表达出的真实意图,做出一定的解释,注意不能火上浇油,应该釜底抽薪进行冷处理。
3. 眼睛不要总是看着对方的眼睛,尽量不要坐在他的对面。
在沟通中要注意,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也会传达你的信息,如果眼睛盯着眼睛,会给对方产生很大的压迫感,而和对方同样方位的入座,则可以有一种莫名亲切感产生。
尤其是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更要注意你的眼神和坐的方位,可用温和的语气语调,说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对方情绪和缓下来后,再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
4. 好事当着大家的面说,不好的事情背着点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个人一辈子难得遇到几次开心的事情。
所以,一旦得知你的属下在工作中取得了什么成绩,或是家有喜事的时候,一定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向他道喜。
中国人谁都好个面子,喜事可以这样处理,但不好的事情就一定要注意背着点人了,尤其是要对他进行批评的时候,背着点人起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关键是让他能汲取教训。
5. 时间、气氛、对象不恰当都不要谈。
沟通同样也是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双方中有一方不具备沟通的时间不能谈,双方情绪激动时不能谈,对方屡屡犯错,已不是用沟通能解决问题时不要谈。
前二者不能起到好好沟通和交流的效果,甚至会引起误会,而后者靠沟通已经不能解决问题,反复的沟通会让对方认为你管理软弱,对你在团队中的威信起到削弱的作用。
(三)和职工进行沟通前必备的条件
团队中去,带领着这个团队去实现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需要基层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不断地进行检查,既要“倾盆大雨”式的灌输,把自己所在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认真的宣传和灌输到下辖的每个员工的头脑中,又要用“润物细无声”的沟通方法,让最广大的员工能接受它并自觉地受它约束。
一位优秀的沟通好手,可以改善团队内的人际关系,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随时进行有效地接触沟通。
沟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是有效的工作,成功的沟通能带来神奇的绩效。
沟通不必拘泥于语言交流的形式,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劳作等等都是在进行沟通的有效方法。
因为只要我们在一起,就会或多或少的进行交流和沟通,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管理理念向员工进行表述,用我们的语言、用我们的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工作,经过细致的沟通和合理的管理手段,让最广大的职工真正领悟各项管理制度,真正明白自己的发展前途是与企业的发展前途同命相连的,就容易激发起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这个团队也将会取得很大的成绩。
三练兵也是一种沟通
技术是职工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发展走向成功之路的必要保证。
职工的操作技术伴随着他职业发展生涯,是可以改变他的人生轨迹的大事,有了娴熟或高超操作技能,就有走上管理者或高级技术人才的道路。
对于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技术技能也是企业的热门的话题、永恒的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拥有一只高技术素质的职工队伍,就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要想练出一支富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职工队伍,练出精兵,首先就要有几个强将。
俗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要想抓好职工队伍的管理,就要紧紧抓住有兵头将尾之称的各班班长。
刀是被磨出来的,兵是靠练出来的。
真正的练兵的可以将过去那些书本知识考试得高分,实际工作不怎么样的人给暴露出来,净化我们职工队伍的作风。
让职工们要明白这样一个最普通的道理:理论在我们工作实践中的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但理论与工作实际的有脱节也是不争的事实,它不可能成为我们生产实践的主宰,更不可能替代我们进行工作。
练兵就是要在干中学,在干中悟,突出实用性,一切都要从实际情况出
发,根据自己生产、设备的实际情况,结合书本理论,总结出一套我们的实用经验来,为我们自己的接班人走出一条捷径,也有可能为理论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管理者对练兵活动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需要经常的和职工交流,也可以是对操作过程的点评,还可以是在操作前要求操作者讲述一下将要操作的要点和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等。
练兵的过程都始终贯穿着不同管理层次人员之间的沟通,可以说练兵的过程,是最佳的沟通时机。
因为此时,你的下级最需要你的支撑,你也最需要从练兵的过程中不断地增进对你的部下的了解。
四成功的沟通可以创造和谐舒心的环境
为什么在上世纪50年代初工作过的人群中,总是不乏有人眉飞色舞讲起他们那个年代的往事,谈起他们的战友、工友,谈起他们的领导……是他们那时的经济生活很富足吗?是他们那时的精神生活的方式很多样吗?肯定都不是的。
让他们难以忘怀的是让他们经历过并感动过的年代和他们身处过的工作环境,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身心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创造一个让人舒心的工作环境,对于能否激发起职工队伍的工作热情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管理者应从赏识的角度,用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努力体现宝钢文化之一的“尊重人、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凝聚人”。
批评、教育、处罚违反规章制度的人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去努力分析: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是管理上的原因吗?有什么方法或手段可以避免再次出现吗?这都需要管理者去和职工进行沟通。
管理者在与职工沟通时,一定要注意以“诚”为本,视部下如父母、如兄弟、如子女,真心诚意的对待他们。
既要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决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而处理失当;又要对于他们在以往的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进行稍事夸张的表扬和奖励,但要注意分寸,决不能搞得弄巧成拙不好收场。
奖惩的结果是职工们关注的焦点,是推进其他制度的先决条件,一定要在制定的条款上努力达到细致,在执行上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
“三公”原则对于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具有非凡的意义。
我对所管辖的部门的《奖惩条例》就组织班组进行了几上几下的研讨,不停地进行沟通,在上一级奖惩条例的大框架
下,结合自己部门的特点进行了补充,丰富了管理内容,细化了管理界面。
文件出台后,交由班长组织,让每个职工确认后签字,并规定每年的年底,如有职工对这个文件提出修改意见,届时由班组民管小组组长提交,由大家再次进行讨论,共同决策。
由于是大家参与讨论研究出的管理文件,在以后的执行中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我们对职工的奖惩,都在次月的5日上网进行公示,并规定职工对此公示有5天的直接沟通期限。
由于一切考核都是依据大家参与制定的规矩来处理,又事先进行公开宣布,进行透明化管理,职工队伍的情绪非常稳定,在某些工作或操作上变得积极主动,工作和生活气氛比较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