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学段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远市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学段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9题;共22分)
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飘轻裾,翳长袖翳:遮蔽,遮掩
B . 妒宠而负恃负:依仗
C . 濯清泉以自洁濯:洗
D . 闻其言而壮之壮:豪壮
2. (2分)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 . 征于色,发于声
D .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2分) (2020高一下·泰安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B .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C . 越国以鄙远
D . 以乱易整,不武。

4. (2分) (2019高三上·宝安期中)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D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5. (2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终老不复取
B . 蒲苇纫如丝
C . 箱帘六七十
D . 诺诺复尔尔
6. (2分)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未之有也
A . 申之以孝悌之义
B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C . 无乃尔是过与
D . 又闻子规啼夜月
7. (2分) (2016高一下·云南期末) 下列各句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等。

小说《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第一篇,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B . 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

通常律诗规定每首八句。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称“首联”,第二联称“颔联”,第三联称“颈联”,第四联称“尾联”。

C . 古代“七庙”指天子的宗庙。

历代帝王为维护儒教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后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如贾谊《过秦论》中“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 . 古代“左迁”指降低官职,即“降官”。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8. (2分)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 .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各色人等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 . 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D .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9. (6分) (2020高三下·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前些日子,笔者先后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

体味着诸位参赛者对祖国的赞颂、对家园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对明天的美好憧憬,令人很感动。

这些大赛主要面向广大基层作者,他们的作品很多都是有感而发,表达自身体会,是以大众的心态反映大众的心声,满腔热情、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美好情愫。

中有纯真,平易中见诚挚,别呈一番景象。

有的作品典雅周正、雅俗相融,劲道十足、,营造出圆融厚重的境界;有的作品亲切恬淡、莹洁清澈,高古中有温柔,刚健中有,常世常情中别有超然之韵。

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尤其是来自一些大学生的作品,尽管技术纯熟,辞藻优雅,缺点也十分明显,突出表现是个性不足,共性化的题材和词汇较多,面目相类,视角偏窄等等。

很多人都爱写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新意,写出诗味。

(),究其原因,还是缺少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美学发现,缺少深刻的生活感触和哲学思考。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笔者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工作,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

B . 笔者陆续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工作,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作者的诗词作品。

C . 笔者先后陆续充当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的诗词作品。

D . 笔者先后参加了几个华语诗词大赛的评委,读了大量的今人尤其是来自基层作者的诗词作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淋漓尽致质朴智趣盎然淳厚
B . 生动形象稚拙意兴盎然敦厚
C . 淋漓尽致稚拙智趣盎然敦厚
D . 生动形象质朴意兴盎然淳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东拉西扯的呐喊和空洞生硬的辞藻拼凑是我读到的作品的特征
B . 我读到的作品中不乏东拉西扯的呐喊和空洞生硬的辞藻拼凑
C . 空洞的生硬呐喊和东拉西扯的辞藻拼凑是我读到的作品的特征
D . 我读到的作品中不乏空洞生硬的呐喊和东拉西扯的辞藻拼凑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9分)
10. (2分)(2019·浙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绩、汉绣同流而异源。

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

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

黔东向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

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

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纳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鸟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

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

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

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

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

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

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
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

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

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

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

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

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
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

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

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

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

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

移动互联网上灵活多样的数字化观看模式可以改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相对静态和单一的展示方式,观众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深入、反复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1)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 . 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C . 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 . 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B . 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
代的审美趣味。

C . 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 . 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的另外两方面特点。

①图案: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质。

②针法和绣法:________。

③承载的文化:________。

11.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院落
郑飞雪
①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

②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跋的山路,一路翠竹林立,云雾飘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

路愈往山巅,愈陡峭,愈感觉那座院落的离世与神秘。

③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

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

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

④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座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

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

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

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

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

一群风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

⑤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

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
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

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

黄瓜很愉悦,纤巧的滕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

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

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

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

黄瓜,一个名附其实的乳名。

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

⑥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

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

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⑦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风情。

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

⑧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

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

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

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博。

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

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

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

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

⑨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

(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第②段交代了前往乡村路途遥远、坎坷,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铺垫,同时暗示作者对小院的向往之情。

B . 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近似的乡音,让作者“错把他乡当故乡”,使作者感到亲切。

C . 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在无拘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

D . 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也注重人物的刻画,文章采用了多种手法将“母亲”这一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文字。

(3)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最后两段却交代“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2. (11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
B . 修短随化修短:长短,这里指寿命的长短
C . 终期于尽期:约定
D . 虽趣舍万殊趣:同“取”
(2)比较下列各组句子中“其”“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其欣于所遇其致一也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A .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 . 两个“其”相同,两个“之”不同
C .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 . 两个“其”不同,两个“之”相同
(3)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 . 本部分,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 . 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 . 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四、诗歌鉴赏 (共2题;共9分)
13. (2分)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本诗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悲凉的景物融合了诗人心头的悲凉。

B . 诗中“萧萧下”绘落叶之声,“滚滚来”状江浪之势,正衬托诗人宽阔的胸怀。

C . 诗中“万里”与“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呼应,这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 . 本诗是一首七律,中间有两联对偶,韵律和谐;每句都是四个节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

14. (7分) (2019高三上·海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15. (4分) (2017高一上·蒙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名“呦呦”源于《诗经》“________,________”中这两句,这让不少国人再度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部吟诵了三千年的古老诗集上”;林徽因,原名徽音,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寄寓长辈殷切祝福;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的名字就来源于《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个名字使人不由想起这位大师不但演艺精湛而且不流世俗、宁折不弯的高大形象。

(2)《孔雀东南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离别时的忧愁伤感和恋恋难舍。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6. (5分)(2019·遵义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挑战不可能》首期节目中,撒贝宁在“足迹专家”这个项目的原有规则基础上增加难度,让周华健混迹于足印参与者中,不但与人临时换鞋,左右脚反穿,甚至改变着力位置留下脚印。

董卿当场直言“于心不忍”,周华健则大呼“实在太难!”,而李昌钰早已一脸不相信说“要是这样都能猜出来,我拜她为师!”。

第二轮挑战,难度再升级。

挑战者董艳珍需从三十位体貌相似的模特中,找出唯一足迹的主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观察,正确答案却早已被挑战者排除,小撒果断提出终止挑战进程,而此时的李昌钰在评委席已经坐不住了。

当导演再次确认比赛规则时,李昌钰终于忍不住冲上台打断录制,为社区女警抱不平,并要求再给她一次挑战机会。

10月25日晚,《挑战不可能》总决赛播出。

“足迹专家””董艳珍进行升级挑战,仅凭足迹识别同卵四胞胎,并一一对应,最终,震撼的挑战让她从众多挑战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挑战王”的桂冠。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9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9-2、
9-3、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9分)
10-1、
10-2、
10-3、
11-1、
11-2、
11-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2-1、
12-2、
12-3、
四、诗歌鉴赏 (共2题;共9分)
13-1、
14-1、
14-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15-1、
15-2、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