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英语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优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40期总第688期职业院校英语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优化探讨
摘 要:虚拟课堂同步教学是在线教学的重要模式。
本文在明确虚拟课堂同步教学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职业院校英语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提出构建由学习者中心环境、知识中心环境、共同体中心环境和评价中心环境组成的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
关键词:虚拟课堂;同步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环境
作者简介:金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东台分院。
虚拟课堂同步教学作为在线教学的重要模式,倍受广
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疫情期间,职业院校的师生采用钉钉、学习通、雨课堂、企业微信、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教与学。
本文针对虚拟课堂同步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所存在的不足,探讨职业院校英语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优化路径。
一、相关概念
(一)虚拟课堂
虚拟课堂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构筑成的教与学的环境。
在教育哲学领域,从教育认知论维度来看,虚拟课堂是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兼容的网上教学环境;从教育价值观维度来看,虚拟课堂是集体主义维度的网上教学环境。
(二)同步教学的虚拟课堂
同步教学,即实时的教学过程。
同步教学的虚拟课堂,即通过实时通讯工具实现实时教学活动的一种网上教学环境。
最典型的依托网络实现实时音视频交流的通讯工具就是手机、视频会议系统。
(三)虚拟课堂的同步教学
虚拟课堂的同步教学,即通过使用可实时音视频交流的通讯工具(如手机、视频会议系统),众多的学生可以同时在同一个虚拟课堂中学习。
学生听教师讲课,观看电子黑板,通过语音或弹幕等形式进行提问、讨论与交流,阅读数字化媒体化学习资源,接受教师的组织、帮助、引导、监控。
虚拟课堂的后台管理系统支持作业的上交、在线测试,还可
以进入相关群组聊天室讨论问题和答疑。
二、职业院校英语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一)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应有所转变
基于教学设计的新理念,面对虚拟课堂同步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应当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1.由系统化的设计转向有效的学习环境设计。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具有情境性,教师必须重视构建真实化和互动式的学习环境。
2.由知识设计转向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虚拟课堂是客观主义与建构主义兼容的网上教学环境,表明知识的获取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在蕴含丰富资源、鼓励学生与环境互动、提供认知工具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的。
教师要打造有效的学习环境,应当关注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3.由集体教学设计转向协作学习设计。
从价值观维度看,虚拟课堂是集体主义维度的网上教学环境,这表明知识的获取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具有协商性。
要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应当设计学习共同体中心环境。
4.教学设计资源观的转变。
知识的复杂性表明,知识间的联系是网状的而非线性的。
教师要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5.教学设计评价观的转变。
心理学教学过程观表明,知识的建构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体现在学生与学习环境交互的过程中。
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的构成
任何教学活动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虚拟课堂为在线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的超媒体教学和学习环境。
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的构成不仅包括客观物质性因素,如依托网络实现实时音视频交流的通讯工具、课件制作工具、实时互动课堂系统、课件点播系统、学习管理系统和学习网关,还包含教学模式、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模式等非物质性因素。
金 涛
22
ENGLISH ON CAMPUS 2023年40期总第688期
无论是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
还是“7W”教学设计模式中教学过程所涉及的七要素,都
是教师在设计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时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三)虚拟课堂同步教学设计的新视角
虚拟课堂同步教学设计应当以学习环境的设计为重心,
由系统的教学设计向有效的学习环境设计转变。
虚拟课堂同
步教学设计要将“7W”教学设计模式中的要素融入虚拟课
堂同步教学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并且把学习者中心环境、知
识中心环境、评价中心环境和共同体中心环境作为教学设计
的新视角。
(四)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相关献资料和笔者对教学设计理论
的认知,认为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设计的核心是学习者中
心环境,构建由学习者中心环境、知识中心环境、共同体中
心环境和评价中心环境组成的虚拟课堂同步教学环境。
1.学习者中心环境。
学习者中心环境就是在知识与学习者之间为学习活动
而设计的策略、方法、手段和工具等的总和。
虚拟课堂学习
者中心环境中,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影响较大的有动机策
略、教学策略、学习策略、监控与自我监控策略、协作学习
策略等。
(1)学习模式的设计。
虚拟课堂同步教学可采用在线
授导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方式或混合学习方式,
各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有所不同,但基本点一致,即在异
地通过网络进入虚拟课堂,借助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师生间
可以通过语音和视频图像进行实时交流,借助即时通讯软件
的应用小程序提交作业、进行在线测试等。
(2)学习动机策略的设计。
教师可从影响动机的因素
来加以分析,设计激发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策略,并使其
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常见的学习动机策略见表1。
表1 虚拟课堂学习者中心环境学习动机策略设计
指向学习动机策略的设计
学习目标清楚地陈述学习目标。
情境创设采用来自生活的情境和例子;提示问题解决的情境,鼓励学习者
去探索。
交互使用“问题——响应——反馈”交互机制。
媒体使用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利用多种感官促进学
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学业求助提供求助机制,为学业困难的学习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评价清楚解释学习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描述要具体、可操作、可量
化。
归因帮助学习者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3)教学策略的设计。
虚拟课堂学习者中心环境的教学策略,根据功能可以分为三种:教学传递策略、教学组织策略和教学管理策略。
表2 虚拟课堂学习者中心环境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传递策略
选择媒体材料,不仅仅用来呈现媒体信息,更重要的是考虑
媒体材料如何对学习进程给予支持;考虑知识素养与学科核
心素养培养的不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
教学组织策略
主要是学习进程的组织策略,可以采用任务情境策略、教练
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小组评价策略、反思
策略等。
教学管理策略
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学习行为管理、学习内容管理、学习进度
管理、学习资源管理、学习时间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控制管理。
(4)学习策略的设计。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方面: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在认知策略方面,教师要指导学习者学会采用四种认知策略:传授、自主、探索和协作。
表3 虚拟课堂学习者中心环境学习策略的设计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设计
认知
策略
传授
通过话音或双向视频网络与教师进行实时交互,也可以通过其
他非实时通讯工具来进行非实时交互。
自主
一般性的自主学习策略有目标设置、计划、自我监控、复习等;
具体性的学习策略包括分类、复述、作小结、列提纲、画概念图、
利用心理表象内化等。
探索
将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四个要素加以组织,使学习者处于
积极主动的地位。
协作
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开展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
教师组织引导。
元认知策略
A.上传相关学习策略等元认知知识。
B.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元认知体验。
C.指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施、反思评价等环节,
提高元认知能力。
(5)学习工具的设计。
虚拟课堂学习者中心环境要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包括效能工具、认知工具、通讯工具三类。
表4 虚拟课堂学习中心环境学习工具的设计
学习工具类型学习资源的设计
效能工具
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
最典型的是文字处理软件、数据处理
工具。
认知工具
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软件系统。
例如,搜索引擎、多媒体播放工具等。
通讯工具
支持交流、沟通的工具。
例如,实时的视频会议系统、同步
的聊天软件、异步的E-mail等。
2.知识中心环境。
设计知识中心环境时,教师要非常认真地对待学生的需求,尤其是对学科核心知识的学习需求。
核心知识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
为此,知识中心环境的设计可按分析学生需求、教学目标设定、情境创设、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资源设计等环节依次展开。
(1)教学目标设定。
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不可观测的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即生成性目标。
人本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知识外在价值内化为个体认知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关注对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设计。
指导性目标用来指导具体的教学活动,其表述要具体,
23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40期总第688期
语言要简洁,可测量,可评价。
(2)情境创设。
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是真实世界。
在虚拟课堂知识中心环境中,教师要通过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接近实际的情境,从而开展学习活动。
这种情境不单单是模拟现实的物理环境或实际问题,也包括心理背景。
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习者唤醒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的新知识,继而使知识得到迁移。
若不能同化,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
(3)教学内容设计。
设计和优化知识中心环境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和活动上。
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做法是:第一,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学习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兼顾职业应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处理;第二,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体现学科知识体系内的逻辑关系,勿遗漏,勿冗余;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学科的教学规律,体现学科的教学特点;第四,教学内容体系有自身的要素和结构,也有相应的功能。
总之,教学内容设计要力求在清晰地反映知识逻辑关系的同时,展示知识结构的功能,从而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习者的学习,发挥教学结构应具备的功能。
(4)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活动(或任务/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资源设计策略是:围绕所确定的学习活动(或任务/主题),以多媒体或超媒体的形式,以物化的或非物化的存在,以尽量简单的信息传递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相关资源,鼓励学习者对资源进行搜索、选择、利用和综合以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学习资源从资源空间分布角度可分为本地资源、远程资源、泛资源;从资源性质角度可分为自在的学习资源和自为的学习资源。
3.共同体中心环境。
通过协商与交流,学生才能建构和内化知识;协商后可以使学习者共同体获得元认知和默会知识。
所以,在虚拟课堂同步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习者共同体的建立,组织学习者开展协作学习。
虚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是:利用虚拟课堂平台的群组功能划分学习小组;按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知识技能基础、学习风格进行异质分组;组内成员既是学习伙伴,又是竞争对手。
这样,在虚拟课堂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并非孤独地探索求知,而是处于一个充满交互与交流的共同体环境。
共同体交互的广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水平和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是决定其学习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4.评价中心环境。
教师通过网络采用多种手段了解学习者的在线学习状况,从而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指导,所以构建评价中心环境很是重要。
在线测验是在学习过程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
虚拟课堂同步教学仍然需要形成性评价,要为学生提供修正和完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的反馈信息。
在虚拟课堂的学习中,仅进行在线测试或书面作业拍照上传是不够的。
评价中心环境的设计策略是:首先,把从关注教的过程与要素转向关注学的过程与要素作为评价的指向;其次,评价量规既要体现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再次,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标准的描述精细化、可量化、可操作化;第四,既关注预设评价指标的达成情况,也要随时增删生成性指标;第五,从关注学习效果转向追求学习效果与学习效率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戴维·H·乔纳森等.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魏国生.从新知识论谈教学设计的新视角[J].教育探索,2004(3):70-7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