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5月针对性练习(二模)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5月针对性练习(二模)文综历
史试题含答案
试卷
24.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权、蔡权(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
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目尚于齐。

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股商旧族的叛乱
25.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
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617亩54亩、8亩25户105口69口A.精料细作农业发展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26.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

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
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

唐代的“过官”制度A.削弱了皇帝权力B.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C.加强了中央集权D.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27.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北地
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带,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族产,祠堂也很少见。

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
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
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D.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28.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机器缫丝厂,知县徐赓陛以“有伤风化”、“夺民生
业”为由进行查封。

1887年,清政府又承认该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准其照旧开设。

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发生变化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走出困境
C.晚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斗争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9.以下是商务印书馆不同时期的两部历史教科书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叙述。

试卷
1906年版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1933年版的《复兴历史教科书》:“洪秀全书》:“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进法掠受杀,百姓死者,几二千万人。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史料选取不同B.史观运用不同C.内外时局不同D.社会性质不同
30.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
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

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


次会议A.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31.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
中止。

1959-1961年经济
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

20
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

这反映了
A.八字方针的制定
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改革开放
的实施D.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32.罗马法学家尤里安在就罗马法的某项内容做出解释时曾举例说:没
有人怀疑,如果我在我
的土地上播种了你的小麦,收获物及出卖收获物的价金将是我的。


这反映了罗马法A.法律体系建设已日趋完备B.强调维护土地贵族的权利
C.私有财产所有权保护不力
D.物权保护之规定更加完善
33.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英国王位不能传给天主
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参加英
国国教会.依附国王的人不能担任下议院议员,法官的任免权归议会。

据此可知英国A.权力斗争延伸到宗教领域B.实现了国王“统而不治”C.
国王和议会斗争仍在延续D.司法权由议会下院掌握
34.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
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
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快策
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35.1970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先后进行了13轮外长谈判,就互不使用武力问题达成共识。

同年
8月,勃兰特总理实现访苏。

这反映了
一步想推翻满清,实行民族革命。

试卷
A.两极格局出现缓和
B.苏联在军事上超越美国
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德国外交实现独立自主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較坏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

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

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

20世紀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張“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

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岐視之”,而孙中山則主張“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オ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対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紀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話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

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

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向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負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寛容》
(1)根据材料一并結合所学知枳、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枳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13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杜牧《阿房宮賦》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试卷
材料
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的谷物价格水平和土地贵族的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每夸脱低于80先令时,禁止进口外国谷物。

这一规定引起社会上的不满,工人阶层在高物价下生活困苦,工业原料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使英国工厂主比其外国竞争者处于不利的地位,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贸易自由,实现彻底的“自由放任”。

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中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了一个“反谷物法同盟”,他们出版书刊、小册子,散发传单,召开群众会议,
进行宣传演说,因此吸引了大批工人成为他们的坚定支持者。

他们最有效的策略是。

通过筹集大量资金,选出事先议定好的支持同盟纲领的议员。

经过多年斗争,1846年议会通过了废除《谷物法》法案。

——摘编自刘成《英国度除刍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英国废除《谷物法》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影响。

(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年来,中美关系大致经历四次转型,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变迁轨迹与两国自身发展进程。

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
试卷
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第三次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到美对华政策将人权与最惠国待遇脱的,中美关系从准盟友转向非敌非友,合作与竞争并存;第四次是2022年金融危机和北京奥运会后,中美关系步入迄今最全面深刻、又最复杂微妙的转型期,中美高层冷静、坚定、沉着地增信释疑,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在努力实现中美关系向更高层次转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转型的共同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转型的历史影响。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沈葆桢,洋务派重要代表人物,曾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州船政局。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被杀为由,派兵侵台。

沈葆桢临危受命,以钦差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的身份,驰赴台湾布防设守。

为了“驱倭”,他提出“一曰理谕、二曰设防”的原则,撰写文书,对日
本侵略者“据理诘之”,并明确告之“中国版图尺寸不敢以与人”。

又从
各省调回船政轮船30余舰,布防于台湾海峡一线。

在政治谈判与军事威慑
下最终实现成功驱日。

经此危机,沈葆桢认为“台湾孤悬海外,七省以为门户,久为他族所
垂诞”,利用办理善后事宜为契机在台采取了一系列“抚番”措施。

改革
行政制度,由原来的一府四县三斤,增为二府八县四厅,并奏请移福建巡抚
驻台;打破“番禁”政策,招募内地人到台湾垦荒;开设义学,亲自编成
童谣《训番俚语》,以传统文化教化台湾原住民,并奏请为保卫台湾牺牲
者建祠祭祀。

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倡购铁甲船,奏准使用机器开采基隆
煤矿。

沈葆祯对台湾的治理开发,为台湾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

——摘編自吕宁《开山抚番:沈葆祯台湾防务建设中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匆识,概括沈葆祯成功驱日的原因。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祯建设台湾的举措。

(9分)试卷
24.A25.C26.B27.D28.D29.C30.B31.B32.D33.C34.A35.A41.(25分)
(1)不同:中国古代世界主义是华夏优越前提下强调协和万邦的对外
关系实践(或:华夏文明优越、中国地处世界中心);中国近代世界主义
则是民族贫弱基础上追求民族平等、世界和平的中外关系理想(或:强调
民族平等,反抗侵略压迫)。

(每条2分,共4分)原因:古代农耕经济
繁荣;专制集权统治日益强化;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若考生回答大一统
王朝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天朝上国观念或夷夏之辨思想的影响,可
酌情赋分);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峻,民族独立成为时代使命;西方启蒙
思想的传播(或: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对历次侵略、一战暴
露出的西方民族主义暴力性的反思。

(共8分,每答出一条得2分,答出
4条即得8分,若仅限于某一个时期作答,最多得4分)(2)共同内涵:
强调民族平等与和平合作;强调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并不矛盾(或:协调
统一);强调个人或国家对世界发展的责任。

(每条2分,共6分)意义:有利于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欧共体等区域集团
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战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极化;有利于各种
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更好的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点2分,两点5分,三点7分;但若只涉及一个领域最多得4分。


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2.(12分)
示例:
观点:秦阿旁宫确曾兴建,但未建成,而非毁于项羽的战火,杜牧的
记述系对历史的误传。

(根据考生是否能够综合史料、得出准确全面的结论,分别赋3~0分)阐释:《史记》中有秦阿房宫在渭南兴建的大量记载,当代考古也出土了其夯土台基的建筑遗址;但据《史记》记载,自开
建到废停仅历时5年,杜牧笔下规模宏大的阿旁宫很难建成,而对其宫殿
建筑、建筑材料等相关遗存的考古结果也予以印证;《史记》记载项羽确
曾“烧秦宫室”,但对阿旁宫遗址和秦都咸阳宫殿遗址的考古结果证明,
项羽烧毁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而非渭南的阿旁宫。

而杜牧的诗作的主要
目的应是讽谏晚唐颓弊,并非对历史真实的客观记述。

(根据考生是否能
够采用文献、考古二重证据对所提结论进行充分的论述,分别赋7~0分)
试卷
(1)顺应工业革命的时代要求;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广泛
参与;采取和平方式;和政治斗争手段。

(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3
点得6分)
(2)沉重打击了土地贵族势力,壮大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推动了自
由贸易的发展;降低生活成本,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顺应工业革
命的要求,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9分,每点3分,答出任
意3点得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转型方向和进程取决于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转型进程和方向深
受外部环境的推动和制约;转型进程经历长期复杂的调适过程;高层的战
略谋划与胆识是决定性的推动因素。

(6分,一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
得6分)
(2)有利于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
发展与繁荣稳定;有利于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建立(9分,一点3分,答出任意3点即得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洋务运动取得成效,近代海军的建立;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
力量有限;沈葆桢对日采取的措施得当;坚定的爱国信念。

(6分,一点
2分,答出任意3点得6分)(2)增强了对台湾的政治管理,为台湾建
省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
强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

(9分,一点3分,答出任意3点得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