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22年中考语文预测试卷2套(含答案).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夺冠试卷
(含答案)
(祝您成功!)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①,在河之洲。
(《关雎》)
②,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③日暮乡关何处是?。
(崔颍《黄鹤楼》)
④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⑥蓬山此去无多路,o (李商隐《无题》)
⑦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⑧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⑨四面歌残终破楚,o (秋瑾《满江红》)
⑩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
(11)《陋室铭》中表现作者对官僚们寻欢作乐生活态度批判的句子
ZE: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曲是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题材丰富多
样。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保存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C.《乡愁》《我爱这土地》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家艾青的作品。
D.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致巴特勒的信》。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国学热”方兴未艾,广大民众对文化经典的甲(A.渴望B.渴求)非常迫切。
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书①ji(A.籍B.藉)纷纷问世,其中不乏一些精品力作,但也存在良②莠(A. you B. you)不齐,鱼目混珠的情况。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是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和要求乙(A. 编纂B.编写)的。
它的出版,必将很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1)请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括号前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
(2分)
①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 分)
甲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
分)
原句:它的出版,必将很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修改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诗歌欣赏(5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B.“渐欲” “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 的勃勃
生机。
C.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5.分析“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啄”字的妙处。
(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6—10小题。
(17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拳一小舟,拥森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萌,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朦月童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注】朦腥(meng chong)战船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4分)
(1)余孥一小舟()
(2)客此()(3)人物略不相睹()(4)皆披发文身()
7.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B.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D.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8.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以此夸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B、以光先帝遗德A、以其境过请
C、何以战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10.甲乙两文作者一个“看雪” 一个“观潮”,请结合两文分析作者对所看(观)之景的描写手法的异同。
(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2分)
雨世
郭敬明
⑴时常会想起来的暴雨,发生在小学时候。
那时还没有搬家,住在出生的那座青瓦平房里。
老家有一个很大的院落。
父亲在靠近屋檐的一排种上了兰花,大部分比较廉价,有一部分特别昂贵,其中有些花的价格,在那个年代里,大概是父亲两个月的工资。
⑵每到暴雨的时候,父亲总会披一件黄色的雨衣,站在大雨里,迅速地把塑料薄膜扯开来盖在那些兰花上面。
⑶大雨里,父亲的表情凝重而沉默,像是远处被雨冲涮模糊的山际线。
⑷在一个大雨的夜里,父亲半夜惊醒,来到院落里,在闪电的刺眼亮光下,看见一个小偷翻过墙壁逃走,而屋檐下那几株昂贵的兰草,被人连根拔起。
父亲在大雨里站了很久,沉默着没有说话。
最后在轰隆的暴雨声里,发出一声模糊浑浊的叹息声来,听上去像是一种呜咽。
⑸这是多年来上海最大最集中的一次降雨。
窗外的天空已经极其压抑地黑了下来。
乌云沉闷翻滚,发出让人胸口发闷的声响来。
完全隔音的落地玻璃窗外,
时不时划过天际的闪电,它们肆无忌惮地把天空撕扯成黑色的絮状碎片。
无声的、毁灭性的闪光刺在视网膜上。
过了一会儿,明辛里啪啦的大雨就开始敲打在玻璃窗上。
远处摩天大楼的外墙, 全部笼罩上一层飞溅起来的水雾。
⑹一场大雨过去,接下来就是一个秋天。
很多场大雨过后,岁月就从我们生命里裁掉了很大的一截。
父亲在岁月浑浊的光芒里也渐渐老去,变得佝偻,变得沉默,变得更加孤僻。
⑺在最近的一次谈话里,他和我说:“我在十五岁的时候就下乡了,离开父母,离开兄弟姐妹。
一个人在大山里,拼命地想要活下去。
所以我的感情就变得很淡薄,对亲人没有过多的爱,更没有什么朋友,也不会与人相处,沉默孤僻,不讨人喜欢。
”
⑻那个时候父亲在峨眉山修水库。
而二十多年过去之后,当我以俗气的游客身份游荡在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峨眉山里时,父亲隔着电话对我说:“那那那,那个水库是爸爸十七岁的时候参与修建的。
”父亲十七岁的时候,在大雨里挑起巨大的石料,耳边是轰鸣的雷雨声,回荡在山谷里。
而我十七岁的时候,偏激叛逆,在饭桌上抄起盘子狠狠地摔向墙壁,菜汁溅了父亲一身。
⑼父亲在电话里和我说:“明明,我老了就去敬老院,我不来上海,我的性格不讨人喜欢,肯定和别人相处不来。
跟着你,到最后你要厌烦我的。
”
(10)挂了电话,我躺在地板上嗡嗡地哭。
像是回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弱小的、无能的、脆弱的自以为是却一无所知的年代。
在那个瞬间,我被父亲钝重的感情击打得溃散一片。
(11)昨天的梦境里,父亲在故园的屋檐下栽花。
瓢泼大雨,天空像是被砸漏了一样往下倒水。
巨大的暴雨声里,我对父亲呼喊,父亲没有转过身来,只留给我一个在大雨里湿淋淋的背影。
(12)我觉得世界末日也就是这样了。
(13)我二十五岁的这一年,父亲五十三岁了。
我有时候会在纸上计算我们还剩余的时间。
有时候算着算着,眼泪就啪嗒一下滴到纸上。
(14)把总以为很漫长的一辈子,放到无限绵延的宇宙长河中去,那个时候,你会觉得,这仅仅就只是短暂的一个小时。
而且一旦过去,就永不再来。
你再也看不到他们的面容。
你再也不能从电话里听见他们温暖的声音。
你再也不能赖在床上,等他们过来嘘寒问暖。
他们比你先离开这个寒冷的世界,去往更加寒冷的世界。
选自《时文选粹》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叙事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的线索,那就是作者对父亲越来越深地理解、依恋和爱。
B、标题“雨世”有双重含义:既指现实暴雨中的世界,也暗喻了父亲坎坷、多磨难的一生。
C、文中第⑩和(13)自然段两次写到作者流泪,都表达了作者被“父亲钝重的感情”深深感动的心情。
D、文中第(5)自然段是环境描写,详细描写暴雨中世界,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12.文章以“暴雨”为背景,用特写镜头详写了父亲人生经历中的哪
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1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两个特
点。
(6分)
14.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1)、父亲在大雨里站了很久,沉默着没有说话。
最后在轰隆的暴雨声里,发出一声模糊浑浊的叹息声来,听上去像是一种呜咽。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2)、而二十多年过去之后,当我以俗气的游客身份游荡在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的峨眉山里时,父亲隔着电话对我说:“那那那,那个水库是爸爸十七岁的时候参与修建的。
"(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
15.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这段文字的深层含义。
(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
(13分)
从咖啡馆到微信群
张丰
①咖啡馆最初出现在巴黎和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是在17世纪。
当时,报纸等印刷品开始出现,巴黎的咖啡馆里放着最新出炉的报纸,人们一边读报一边喝咖啡。
在伦敦,由于已经出现了最初的证券交易,人们还可以在咖啡馆里打探最新的经济信息。
②两地咖啡馆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来咖啡馆的,都是互不认识的陌生人。
他们相互交谈,有一部分是闲聊,有一部分是交换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咖啡馆成为都市中非常重要的公共空间,那些巴黎的启蒙思想家和革命者,也利用这个舞台传播自己的思想。
③当时的巴黎和伦敦,正在进行着如今被称为“城市化”的历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大量人口从外地涌进首都。
巴黎和伦敦的城市扩张道路是不同的,伦敦的模式有点像现在说的“摊大饼”,而巴黎则通过城市规划,不断改变城市的布局来容纳更多的人口。
④但是,不管巴黎还是伦敦,都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一个人进入城市,如何处理与陌生人的关系?这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
在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熟人关系,而在现代社会,与陌生人的关系,只有依靠法律和契约来解决问题。
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黎和伦敦的咖啡馆成为至关重要的场所。
那里不仅是人们的休闲场所,也是获得信息的场所。
咖啡馆变成一种文化,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和谈话方式。
比如,陌生人见面的
问候,对谈话夸张的回应,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变成了“演员”。
一个人在咖啡馆和在家里的表现,有时候完全像两个不同的人。
咖啡馆是公共空间,而家则逐渐变成了私密场所,一个人回到家里,才露出“更真实”的一面。
⑥如今,大城市的咖啡馆非常多。
像星巴克这样的连锁机构,提供了家庭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种空间”,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在精神气质上,星巴克和巴黎最初的咖啡馆有着根本的不同:星巴克成为社交场所,是“朋友之间”聊天的地方,而不像最初的咖啡馆那样,到处都是陌生人之间的交往。
在星巴克,人们并不愿意和陌生人聊天, 人们把相熟的关系更进一步,但是同时也早就关闭了和陌生人交往的大门。
⑦在功能上接近巴黎咖啡馆的,其实是微信群。
尽管很多家庭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小群,但是大的微信群里,还是有很多的陌生人。
我们在微信群里可以观察到陌生人之间的互动。
每个人都有一个ID,也有人用真名,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知道自己在说话的时候正在面对陌生人。
⑧微信群和咖啡馆的不同,在于它的虚拟性。
尽管微信聊天在本质上也是实名的,但是在人们说话的时候,在内心中仍会有一个区分:那是另一个我。
它是一个更安全的“咖啡馆”,至少人们不会再发生面对面的冲突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17世纪,巴黎和伦敦报纸等印刷品的出现以及证券交易为咖啡馆的盛
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B.咖啡馆最初出现就是为陌生人提供一个交流和相处的空间,方便人们获得
信息。
C.现代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连锁店提供了家庭和公司之外的“第三种空间”,更方便了陌生人的聊天。
D.微信群比咖啡馆更安全的原因之一是人们不会再发生面对面的冲突。
17.作者认为“在功能上接近巴黎咖啡馆的,其实是微信群”,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6分)
18.请分析上文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材料一】历史上的大国崛起都反复证明了一个定律:背海而弱、向海则兴。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并将其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识到,占地球表面积71%的蓝色水体将是提供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的“新大陆”。
(摘编卢纯《蓝色海洋与绿色能源的交响》)【材料二】风力发电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风的大小,离岸10千米的海上风速通常比沿岸要高出20%,因而同等条件下海上风力机的年发电量能比陆上高70%o 同时海上很少有静风期,因此风力机的发电时间更长。
对风电设备而言,陆地地形复杂、粗糙度高,不同高度的风速常常相差很大,可导致叶片振动、疲劳乃至断裂,同时传动系统也容易损坏。
而海面通常都很平坦,不同高度的风速相差不大。
风向也相对不易变化,因此海上的风能很平稳。
(摘编自科学世界《利用海上风能》)【材料三】目前,海上风力的价格已经基本上与天然气发电、煤炭发电和核电处在差不多的水平上。
未来,相对于需要分离二氧化碳的煤炭和天然气发电,海上风力发电的价格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摘编严思-阿舒华《海上风电新时代》)【材料四】
海上风电场的电能传输图
1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3
分)
A.大海将是提供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的“新大陆”。
B.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有利于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C.相比于海上,陆地上的风电设备由于地形、风速等因素更易损坏。
D.海上风力的价格与天然气发电、煤炭发电和核电相比已优势明显。
阅读材料四,请简单描述海上风电场的电能传输过程。
(3分)
20.海上风力发电为什么能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请结合第二、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X)(3分)
(1)《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乌龟和兔子” “蚊子和狮子”“农夫和蛇” “精卫填海”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有趣故事都出自这本集子。
()
(2)简•爱离开洛伍德时,藩茜来见她,简•爱从藩茜那儿得知盖兹黑德庄
园中的两个表姐妹总是吵架,约翰长成了俊小伙,并且有所成
就。
()
(3)那些偷食的小鸟被鲁滨逊用英国人惩罚盗贼的方法惩罚,鲁滨逊的财产因此得以保护。
()
22.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答。
(2分)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
这段文字出自哪个故事?请简述“他”被悟空打杀的前因。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苍莽丛林间,玛雅文明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行走在时间中,总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惆怅。
可是,也有时间带不走的,那就是记忆。
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及评分标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关关雎鸠;
2.水何澹澹;
3.烟波江上使人愁;
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折戟沉沙铁未销;
6.青鸟殷勤为探看;
7.学诗谩有惊人句;
8.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9.八年风味徒思浙;10.教然后知困;1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1分,见错无分)
2.(2 分)D
3.(1)①A;②B (2分)(2)甲B;乙A (2分)(3)它的出版,必将很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
(2分)
4.( C )(3 分)
5.(2分)一个“啄”字,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写活了,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6.(4分)(1)撑(船)(2)做客,客居(3)一点也不(4)画着文彩(一题1分)
7.( C )(2 分)
8.( C )(3 分)
9.(4分)①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强” “白” 各0. 5分)
②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并”“者”各0.5分)
10.(4分)相同点:都用了正面描写。
(1分)甲文第二段以的空灵之笔描绘湖中天空、云层、群山、湖水之间白茫茫、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1分)乙文则描写了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和吴中健儿在惊涛骇浪中作精彩表演。
(1
分)不同点:乙文还描写了观潮人群的密集, 从侧面描写水上表演之精彩。
(1分)
11.(3 分)C
12.(4分)事件一:暴雨之夜,父亲痛失挚爱的兰草,在雨中叹息。
事件二:
十七岁的父亲,在山谷大雨中挑起巨大的石头,参与修建水库。
(各2分)
13.(6分)①第(3)自然段对父亲的神态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沉默抑郁的
性格。
②第(6)自然段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历经生活磨难的父亲是一个沉默孤僻、性格抑郁的人。
③第(8)自然段中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父亲虽然性格沉默孤僻,内心却始终为孩子着想、关心挚爱孩子,表现出
深沉无私的父爱。
(一点3分,写出两点即可。
)
14.(3分)(1)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具体描绘了父亲看到
自己挚爱的兰草惨遭毁坏时失落、痛惜的心情,(1分)也表现了父亲沉默、抑郁的性格。
(1分)
(3分)(2)“游荡”一词是“闲游、闲逛”的意思,(1分)它与
“俗气的游客身份”照应,把我“看客”的身份与父亲历经的苦难对比,(1分)突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年少无知、忽视父亲的行为感到愧疚自责的心情。
(1分)
15.议论(1分),深层含义:一辈子很短,有一天长辈们总会先离我们而
去。
作者告诉我们,珍惜他们,珍惜他们的爱,及时地孝顺他们,不要等到过
后才后悔。
(2分)(意思相近即可)
16.C(3 分)
17.(6分)答题要点:(1)巴黎咖啡馆有个显著特点是来这里的都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
他们相互交谈,有一部分是闲聊,有一部分是交换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2)当时巴黎咖啡馆变成一种文化,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和谈话方式。
(3)现在,我们在微信群里可以观察到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人们知道自己正面对陌生人说话,因此,人们此时内心中仍有一个区分“那是另一个我”。
(答对一点2分)
18.(4分)答题要点:这一段以星巴克为例,阐述现代咖啡馆已经与最初的巴黎咖啡馆的功能完全不一样。
(2分)引发人们思考:现在还有没有像巴黎咖啡馆这样的公共场所?自然引出下文对微信群功能的分析。
(1分)同时照应文题。
(1分)
19.D
20.多台风力机组所发的电能汇总到升压站,将电压升高,然后输送到岸上的集控中心.再并入电网。
21.海上风力机的年发电量能多,海上风力机的发电时间更长,海上的风能很平稳,海上风力发电的价格优势在将来会更加明显。
(每点1分)
22.(3 分)(1) X (2) X (3) V (一题1 分)
23.(2分)三打白骨精(尸魔三戏唐三藏)(1分)为了抓唐僧,白骨精分别变成村姑、老翁、老婆婆诱骗唐僧。
24.写作(60分)
按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定。
福建省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题
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兼葭采采,-(《诗经•兼葭》)
(2),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3)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⑷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夜雨寄北》)
(5)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
(6)箫鼓追随春社近,-(陆游《游山西村》)
⑺峰峦如聚,山河表里关路。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范仲淹《岳阳楼记》)
(9)李白《行路难》中,表达诗人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诗句是
(10)《论语•学而》中,曾子强调经常反省自己的为人处事,提升道德修养的句子是??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本硕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我的
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工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中国馆的“锦绣如意"体现着悠远绵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甲(A. 启发B.启蒙),用植物铺(D (A. p u B. p 0 )T —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I a ng (2)(A.梁B.粱),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
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一个美丽的中国必将乙(A.神采奕奕B.光彩夺目)地绽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只填序号)(2分)
①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
甲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分)原句: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修改
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4〜5题。
(5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鳖,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 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 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5.“生子当如孙仲谋” 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旬:“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诅颍悟必能解立匕故详悉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