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研究在护理管理中实行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该
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就职从事护理工作的84名护士,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4名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护士作为参照组,采取层次护理管理的护士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护士经不同方式管理后的效果与价值。

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4.68±4.68)分、护士执业幸福感(162.39±7.65)分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对比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取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增加护士执业幸福感,值得管理中广泛应用。

标签:护士分层护理管理;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注重医疗条件以及护理质量,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就是护理管理,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应用贯穿护理管理,此外,护理管理水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地位以及信誉[1],医疗机构中给予患者系统性服务,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满意度以及治疗效果,但是是否可以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对护理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对护士职责进行全面划分,明确界定护士职责分为,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保障能够顺利进行所有护理环节,最大限度为患者提供满意、安全、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

现对该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就职的84名护士实施分层护理管理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名样本人群均选自该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就职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护士人数为42名,参照组护士中女性39名,男性3名,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33.24±6.54)岁,最长工龄16年,最短工龄1年,中位工龄(9.27±4.24)年,其中本科13名,大专20名,中专9名;实验组护士中女性40名,男性2名,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35.69±6.24)岁,最长工龄17年,最短工龄0.5年,中位工龄(12.36±5.69)年,其中本科14名,大专21名,中专7名;对两组护士工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护士实行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护士实行分层护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2.1 确定护士的分层依据实际情况医院管理部分来构建护士分层标准,采
取竞聘上岗方式来选择责任组长,依据职称、学历、年龄等对其他护士进行分层,除去护士长,还拥有初级责任护士13名,责任组长4名,高级责任护士6名,其余护士都是助理护士。

1.2.2 各级护士职责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全程包干护理,所有护理人员都需要为患者提供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相关治疗、基础护理等干预,也就是从患者入院直到出院过程均实行全程护理服务。

护士在对患者实行全程包干护理之外,也需要上级护士来进行监督与指导,责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监督与指导危重患者、大手术患者的护理服务。

高级责任护士对重病手术患者、年龄大患者进行护理,此外也具备培训年轻护士的义务,初级责任护士对轻微病情患者进行负责,同时协助上级护理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1.2.3 设置层级护士分组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原则是能力优先,合理划分护士职责,构建阶梯式护理团队,确保能够满足不同疾病种类患者的实际需求,显著改善患者满意度与服务质量。

依据专业水平、个人能力、学历水平以及工作经验来对护士进行分级上岗,明确每个层级护士的职责,构建分层护理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从而可以显著提升护理质量。

1.2.4 层级培训以及考核护士分层管理中建立相匹配的管理体系,依据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科室护士层级与培训制度,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计划与培训计划。

层级培训都是依据层组、分项方式来进行专人培训,同时依据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实施培训,尽可能结合实践与理论,提升护理质量。

对于不同层级护士予以不同待遇,高级护理一般都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临床经验,在护理会诊、护理查房过程中尽可能展现专业水平,着重展现分层管理的意义与重要性,此外有机结合奖金分配、护士层次以及职称晋升,依据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数量来确定分层护士的绩效工资[2]。

1.3 观察指标
评价护士的护理感觉中采取护士执业幸福感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护士越幸福;评分护理质量中采取原卫生部颁发的护理工作评价标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依据该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来统计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研究的84名护士的所有数据资料,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以[n(%)]表示,实行χ2检验,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士执业幸福感比较以(x±s)表示,实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对比参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指标变化情况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护士执业幸福感等指标改善情况显著,对比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今临床护理过程中还是存在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疲劳工作、护士负荷大等问题[3],会严重影响护理的质量与水平。

在治疗患者中实行传统护理干预不能依据护理能力、患者需求以及经验水平来安排工作,护士一般都是为了工作而工作,导致护理工作缺少延续性与整体性[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临床护理理念的提升,越来越重视分层护理管理,分层护理管理理念可以显著提升护理效率与护理质量[5]。

在实行分层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分层级管理主要是通过层级管理组织方式建立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科室护士长、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以及初级责任护士,明确划分所有护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责任护士主要职责就是协调与组织护理工作,然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划分,保证能够做到术业有专攻。

此外明确护理职责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降低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6]。

护士分层管理不仅需要协调患者,也能够改善医师与护理人员的配合度。

护士分层管理过程中责任护士需要向医师汇报患者的所有信息与资料,以便于医师能够更好的判断患者病情,为继续患治疗提供依据与参考。

在传统护士单一包干患者的护理模式中,因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的专业水平,如果护理中出现突发事件,年轻、经验不丰富的护理人员可能会发生盲目、慌乱的现象,不能保障临床护理的安全性,导致容易发生护患纠纷。

但是如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上级护士能够监督与指导下级护士的各项操作,并且能够向上级护士及时汇报突发情况,改变初级护理人员盲目的情况,并降低初级护士工作难度,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与安全性,保障能够实施系统化护理工作,降低工作的盲目性[7-8]。

此次研究中发现,实施分层护理管理的护士在护理质量评分、护士执业幸福感、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分层护理不但可以提升护士自身素质与专业技能,也能够提升护理效率与质量。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行分层管理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依据护士职称、专业技能水平、责任等实施分层护理管理,对其责任与义务进行统一划分,构建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职责,更加规范、更加明确护士的职责范围,不仅可以提升护理效率以及质量,也能够提升医院管理的科学化,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玉宇.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价值工程,2013(34):142-143.
[2] 王竹英.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吉林医学,2014
(29):6624.
[3] 宋新彥,杨守香,宋玉洁,等.护士分层护理管理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213-214.
[4] 李静,崔晓洁.简述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163-165.
[5] 安乘.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5(22):83-85.
[6] 徐英,康建荣.分析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5):258-259.
[7] 王迎春.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94-395.
[8] 金贤华.探讨护士分层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10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