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蝶呤、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新蝶呤、基质
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盛臻强;卢辉和;郑扣龙;黎叶飞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新蝶呤(Np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59例(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d),强化治疗组62例(阿托伐他汀剂量
8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1周Npt、MMP-9水平;比较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普通治疗组1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Npt、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h两组血清Npt、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普通组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Npt、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
有效减少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pt、MMP-9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期刊名称】《交通医学》
【年(卷),期】2012(026)004
【总页数】4页(P319-322)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新蝶呤;基质金属蛋白酶-9
【作者】盛臻强;卢辉和;郑扣龙;黎叶飞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226001;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江苏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从而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能改善ACS患者早期预后[2-4],其机制未明。
本研究收集我院心内科2010年3月—2011年10月住院ACS患者121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ACS患者血清新蝶呤(neopterin,Npt)、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改善ACS近期预后的可能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急性冠脉综合征121例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2002年制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及2004年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5-6]。
入院后24小时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强化治疗组62例,接受阿托伐他汀80mg/d(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2)普通治疗组59例,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d。
所有病例均排除以下情况:(1)入院前2个月内曾服用他汀类或其他降脂药及对他汀类药物高敏者;(2)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感染、肿瘤等与炎症急性期反应有关的疾病;(3)肝、肾功能不全者;(4)合并扩张性心脏病、严重瓣膜疾病者;(5)近2个月内有过急性心肌
梗死者;(6)入院前2个月内有过外科手术或外伤者。
强化治疗组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64.3±7.2岁;普通治疗组59例,男32例,女27例,年龄62.3±8.8岁。
两组患者基础情况比较见表1。
1.2 方法(1)所有ACS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
吡格雷、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
心血管事件包括经积极治疗仍有静息心绞痛需行冠脉血运重建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脏骤停或心源性死亡。
(2)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pt试剂盒(德国IBL公司),MMP-9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入院后24小时、72小时、1
周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在1小时内用离心机以每分钟3000转、10分钟分离出
血清,分离后立即贮存到-70℃冰箱中。
入院24h内完成血脂、血常规、心肌酶等常规检查。
表1 强化治疗组、普通治疗组基础情况的比较 n(%)参数强化治疗组(n=62)普通治疗组(n=59) P值目前吸烟者 31(50.0) 31(52.5)>0.05高脂血症
24(38.7) 23(39.0)>0.05糖尿病 11(17.7) 10(16.9)>0.05高血压病33(53.2) 30(50.8)>0.05不稳定性心绞痛 21(33.9) 20(33.9)>0.05 ST段型抬高性心肌梗死 29(46.8) 28(47.4)>0.05非ST段型抬高性心肌梗
死 12(19.4) 11(18.6)>0.05 β-阻滞剂 18(29.0) 16(27.1)>0.05阿
斯匹林 41(66.1) 40(67.8)>0.05 ACEI或 ARB 27(43.5) 23(39.0)>
0.05入院 1周行 PCI术 42(67.7) 39(66.1)>0.05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各血脂成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24h、72h、1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h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72h、1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24h、72h、1 周 TC、TG 和 LDL-C 比较(±s)与治疗前比较,*P<0.01组别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普通组强化组普通组强化组普通组强化组治疗前5.13±0.61 5.25±0.81 1.92±1.05 1.94±1.12 3.12±0.61 2.93±0.54 24 小时5.22±0.68 5.17±0.73 1.87±1.03
1.90±1.09 3.07±0.67
2.92±0.48 72 小时4.99±0.77 5.10±0.63 1.87±1.09
1.92±0.95
2.96±0.54* 2.86±0.58*1 周4.97±0.67 4.96±0.66 1.83±0.75
1.87±0.64
2.87±0.51* 2.80±0.58*
2.2 Npt、MMP-9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Npt、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与治疗前相比,血清Npt、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普通组的血清Npt、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血清 Npt、MMP-9 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Npt、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见表3。
表 3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 24h、72h、1 周 Npt、MMP-9 水平比较(±s)与治
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普通组比较,△P<0.05参
数组别治疗前 24小时 72小时 1周Npt(μg/L) 普通组15.68±6.01 15.57±6.13 14.81±5.64 9.48±4.35**强化组14.89±6.22 15.13±5.76 10.81±3.51*
5.47±1.89**△MMP-9(μg/L) 普通组145.3±35.8 140.6±32.1 141.3±30.4
84.6±17.7**强化组152.4±27.9 142.7±39.2 122.9±29.0* 68.2±16.3**△
2.3 住院1周心血管事件比较住院期间观察记录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周内普通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合计19例,而强化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合计10例,两
组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 n(%)与普通治疗组比,*P<0.05强化治疗组(n=62)
仍有静息心绞痛需行血运重建术 8(15.6) 4(6.5)发生AMI或心源性死亡 4(6.8) 2(3.2)心力衰竭 5(8.5) 3(4.8)心脏骤停复苏 2(3.4) 1(1.6)合计 19(32.2) 10(16.1)*心血管事件普通治疗组(n=59)
3 讨论
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ACS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
斑块形成及斑块不稳定、破裂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研究发现在冠状
动脉斑块周围,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同时有C-反应
蛋白、白介素-6、白介素-8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大量炎性介质的异常表达。
他汀
类药物通过稳定斑块,可改善ACS患者长期预后。
近年来研究发现他汀类药也能
降低ACS患者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复苏、需住院的症状性心
肌缺血等早期复合终点事件的相对风险[2-4]。
早期强化他汀类药物被称为ACS治疗的新突破,但其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以外,因此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本研究将ACS患者分为两组观察1周内强化他汀治疗对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既往研究一致,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能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后两组各血脂成分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他汀类药物早期强化干预改善ACS近期预后的作用与降脂无关。
新蝶呤是三磷酸鸟苷代谢,四氢蝶呤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
巨噬细胞在γ干扰素刺激下可释放出大量新蝶呤,新蝶呤作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的
标记,是细胞介导免疫激活的象征。
新蝶呤水平升高能预测心绞痛患者心血管事件,独立于经典的危险因素,是预测冠心病患者未来病死率显著而独立标志物[7-8]。
MMP-9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可广泛降解细胞外基质,降解纤维帽,使纤维帽变薄,促使斑块破裂[9]。
Fukuda等[10]通过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ACS患者斑块破裂组MMP-9的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破裂组(P<0.01),认为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表明强化组治疗72h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相比即有下降,而普通组治疗1周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治疗1周时强化组Npt、MMP-9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
Npt的降低反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激活受到抑制,MMP-9水平下降可能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到抑制有关。
MMP-9水平下降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更有效、更快速抑制炎症反应,改善ACS患者早期预后。
[参考文献]
[1]Ross R.Atheroscleros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 Engl J Med,1999,340(2):115-126.
[2]Angeli F,Reboldi G,Garofoli M,et al.Very early initiation of statin therap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cute Card Care,2012,14(1):34-39.
[3]De Lemos JA,Blazing MA,Wiviott SD,et al.Ealry intensive vs delayed conservative simvastatin strategy in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haze Z of the A to Z trial[J].JAMA,2004,292(11):1307-1316.
[4]Cannon CP,Braunwald E,McCabe CH,et al.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 Investigators.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N Engl J Med,2004,350(15):1495-1504.
[5]Braunwald E,Antman EM,Beasley JW,et al.ACC/AHA,2002 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ummary article: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Committee on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J Am Coll Cardiol,2002,40(7):1366-1374.
[6]Antman EM,Anbe DT,Armstrong PW,et al.ACC/AHA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executive summary: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l 999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04(44):671-719.
[7]Kaski JC,Consuegra-Sanchez L,Fernandez-Berges DJ,et al.Elevated serum neopterin levels and adverse cardiac events at 6 months follow-up in Mediterranean patients with non-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Atherosclerosis,2008,201(1):176-183.
[8]De Rosa S,Cirillo P,Pacileo M,et al.Neopterin:from forgotten biomarker to leading actor in cardiovascular pathophysiology[J].Curr Vasc Pharmacol,2011,9(2):188-199.
[9]Johnson J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influence on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tability[J].Expert Rev Cardiovasc Ther,2007,5(2):265-282.
[10]Fukuda D,Shimada K,Tanaka A,et parison of levels of serum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versus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versus stable angina pectoris[J].Am J Cardiol,2006,97(2):175-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