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语文版 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一、基础。
(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1分)
(2)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分)(4)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友人
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2分)
(5)默写杜牧《泊秦淮》全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几个园中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2)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yùn niàng()。
(3)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sù sù()地留下眼泪。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
后面。
)
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写人性格的话。
(80 字之内)(4分)
A组:人云亦云干净利落深恶痛绝刮目相看拘谨固执
B组:不是……而是……虽然……但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4分)
【材料一】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今后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
”贝利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但决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就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时候却是非常贫穷。
”
【材料二】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出身
寒门;明代大学士宋镜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12分)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 ( )(3分)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功成名就.
B.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日新月异.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即书.诗四句/ 平居无私书.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短文内容理解填空。
(3分)
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 ___________。
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的非凡天资。
B.“余闻之也久”一句承前启后。
“之”代上述情况。
C.第二段叙事,仅用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言,极简略而又层次分明。
D.本文叙事部分欲扬先抑,先铺写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
(二)实用文体阅读(10分)
留点空白
①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②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
关系就不会紧张;凡是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刁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广阔。
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③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
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心灵更畅快地呼吸。
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烦恼就会烟消云散;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
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酋: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会变小路为宽广大道。
④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会无怨无忧,知足常乐。
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会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
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能锻炼身体,就不必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蜜的果实,且俭朴的生活,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
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
⑤人生一世,对有些事情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已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0.标题“留点空白”的含义是。
(3分)
11.本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加以阐述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2.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所谈论的话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对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打造和谐社会”等活动同样具有启发作用。
B.第②段提到了人与人在交往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处世哲学意思相近。
C
于花天酒地、碌碌无为的生活中而不能自拔。
D.全文语言朴实,条理清晰,说理辩证,蕴含哲理,表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染力较强。
(三)文学类阅读(15分)
就为了多看一眼
依娃
父亲过世后,我时常提醒自己,要让一辈子穷苦煎熬过来的母亲多享些福。
今夏请了假,携小儿回乡探亲,走前又领着母亲和妹子在西安城里住了三日。
游玩了华清池、兵马俑,逛了最新修建的大唐芙蓉园,晚上,又去吃老外来西安必吃地的享的“百饺宴”……
七月暑天,母亲仍穿着长衣长裤遮捂严实,因近几年患上了白癫疯皮肤病,身上像斑马一样,再热也不敢穿短袖,怕人笑话。
走的那天,我和小儿乘坐的火车在下午,我让妹子吃了早饭就带母亲回家,一方面天气微凉,一方面怕晚了搭不到回乡下的车。
说好在西安城里做生意的妹夫来接我们。
下午到火车站,西安站是个大站,永远人山人海,城里人乡下人有钱人无钱人出发的到站的接人的送人的都是行色匆匆。
我照看着小儿和行李,妹夫去排队买站台票。
“娥。
”身后有人轻轻唤我。
我吓了一大跳,西安有谁认识我?竟叫我的乳名。
惊慌回头,怎么也没想到唤我的竟是母亲。
一张凄苦多皱的脸,疲倦深凹的眼睛,一口乡下医院镶的便宜简陋的假牙,一身灰溜溜的衣裤。
我一把抓住母亲白一块黑一块斑驳的手。
“妈,你咋没回去?”
“我到这里下来了,叫你妹子先回去了。
我知道你们得买站台票,就在这里候着。
”
“啊!”
从早晨到现在已七八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就在这儿等着!我怨不出母亲一句,我只怨自己不体谅做母亲的心,没有让母亲等在宾馆,一起吃午饭,一起打车来车站。
母亲在这人头攒动、炒菜锅一般热的地方停等着,等了一天,就为了多看我一眼。
她常说:“见一次就少一次了。
”
热泪热热地含在眼眶里,我控制着不让它涌出来,怕惹得母亲更加难过。
“要进站了,时间不多了。
”
妹夫催着,他不知道母亲也在这里,也没有多买一张站台票。
我扭头时,母亲不见了,去了远处的小货摊子,拿着两瓶矿泉水和几碗方便面回来,塞进儿子的背包里:“给娃拿上,火车上啥都贵得很。
”
我一手牵着母亲,一手牵着小儿,排在准备进站的人群里,队伍慢慢向前挪动着。
一只手里的手胖胖的绵绵的,成天只知道摆积木玩小汽车,人生未始;一只手里的手干枯粗糙,一辈子纳鞋缝衣操劳在灶房里,生命渐末。
剪了票,母亲被挡在铁栏杆外,我唤小儿过来,“再让奶奶抱抱。
”小儿乖巧地搂紧母亲,
母亲也搂紧小儿,老脸贴着小脸。
母亲又看着我,我伸手抓住母亲的手,紧紧一握,又不得不放开。
我看见母亲眼睛红了,嘴角抽动着。
我努力地笑了一下说:“妈,我走了。
没事,明年又回来了。
”
我一扭头,眼泪往外淌,再不敢回头张望母亲。
我走在边上走得很慢,让母亲多看一会儿我的背影。
我知道,这时母亲在无声地哭泣,我知道母亲会到望不见我的时候才离开。
我对自己说,以后无论去哪里,都要安排母亲同去,不论是车站或机场,都让她多看我一眼。
也让我多看她一眼。
我的母亲!(选自《散文海外版》2018年第2期)13.本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爱? (3分)
答:
14.文中画直线句子“母亲在这人头攒动、炒菜锅一般热的地方停等着”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5.任选一句品味语言。
(4分)
A.一张凄苦多皱的脸,疲倦深凹的眼睛,一口乡下医院镶的便宜简陋的假牙,一身灰溜溜的衣裤。
我一把抓住母亲白一块黑一块斑驳的手。
B.我伸手抓住母亲的手,紧紧一握,又不得不放开。
答:选()句,
16.文中母亲和“我”都要多看对方一眼,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答:
(四)名著阅读(8分)
汤姆向那个浪漫的流浪儿招呼道:“你好啊,哈克贝利!”
“你也好啊,喜欢这玩意吧。
”
“你得了什么宝贝?”
“一只死猫。
”
“哈克,让我瞅瞅。
嗐,这家伙倒是硬帮帮的,你从哪弄来的?”
“从一个孩子那儿买来的。
”
“拿什么换的?”
“我给他一张蓝色票和一只从屠宰厂那儿弄来的尿泡。
”
“你的蓝票是从哪儿弄来的?”
“两星期前用一根推铁环的棍子和贝恩·罗杰换的。
”
“我说——哈克,死猫能有什么用?”
“有什么用?可以治疣子。
”
“不会吧!你说能治吗?我知道有个更好的药方子。
”
“我敢打赌你不知道。
是什么方子?”
“不就是仙水吗。
”
“仙水!我看仙水一文钱不值?”
“你说一文钱不值,是不是?你试过吗?”
“没有试过。
可是鲍勃·唐纳试过。
”
“你怎么知道的?”
……
“对,就是这样干的,哈克——就是这样。
当然你埋蚕豆的时候,你要说:‘埋下蚕豆,消掉疣子,不要再来烦我!’这会更好些的。
乔·哈帕就是这样做的,他差不多到过康维尔,还有许多别的地方哩。
可是话说回来,用死猫怎么治疣子呢?”
“唉,你拿着死猫等半夜坏蛋被埋时,到坟地去;魔鬼都是半夜行动,说不准三两成群,不过你看不见他们,但能听到他们走路的声音,或许还能听到他们的谈话。
他们带那坏蛋到阴曹地府时,你往他们后面扔死猫还要念道:‘鬼跟尸跑,猫跟鬼跑,疣子跟着猫,我和疣子一刀两断了!’这样保管什么疣子都治好。
”(节选自[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17.选段中的汤姆和哈克贝利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4分)
答:
18.结合小说的其他情节,谈谈汤姆与哈克贝利后来带着猫去做了什么事情? (4分)答:
三、作文(50分)
19.按要求作文。
伫立窗前,眺望窗外。
窗外有些什么?是阳光从树的缝隙中射下来的点点淅沥的阳光?是风和雨的歌舞剧?是左邻右舍互助互乐温馨点点的画面?还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陌生人的故事……以“窗外”为题,或自拟一个含“窗外”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作文,要有真情实感。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
郑板桥曾任范县令,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爱民如子。
迁①
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板桥开仓赈济,或阻之,板桥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
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迁:指调动官职。
②谴:责问、责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我任.之 ( ) (2)去.任之日 ( )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此 何 时 若 辗 转 申 报 民 岂 得 活 乎 上 有 谴 我 任 之 3.联系上下文,“或阻之”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2018学年初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
1.(10分)
(1)(1分)采菊东篱下
(2)(1分)满眼风光北固楼
(3)(2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4分)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4分)(1)嶙峋(2)酝酿
(3)狼藉簌簌
3.(3分) C
4.(4分)刘支书虽然
..其貌不扬,举止拘谨
..,甚至被几个调皮鬼背地称为“刘潇洒”,但是
..
他不仅做事干净利落
....,而且对于不良行为深恶痛绝
....,敢作敢为,因此深受全班同学的拥戴。
5.(4分)参考示例1:古往今来凡成就一番大事业者,无不经历艰难困苦的磨难。
参考示例2:幼时的贫困是一笔价值连城的财富。
6.(3分) C
7.(3分)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8.(3分)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3分) D
10.(3分)每个人都要有爱心,对别人的感受体验要看得重一点,多一点宽容和理解:每个人都要有平常心,对自己的名利得失要看得淡一些,多一点自律和苛求。
(要求能从对他人和对自己两个方面作答,意思对即可)
11. (4分)①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论点——人与人在交往中应为他人、给自己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快乐度日;②第二、三段分别从为他人、给自己留点空白的角度,道理上加以
论述;③第四段从为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的角度,联系现实生活,列举实例,加以论述;
④第五段总结全文,指出要“给人给己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
生”。
12. (3分) C
13.①母亲不顾天气炎热,在火车站等了我七八个小时;②母亲到远处的小货摊为外孙买矿泉水和方便面;③母亲临别时搂紧外孙,看着女儿。
14.与上文的“七月暑天,母亲仍穿着长衣长裤遮捂严实,因近几年患上了白癫疯皮肤病,身上像斑马一样,再热也不敢穿短袖,怕人笑话。
”相照应。
渲染了环境的喧闹和天气的炎热,表现母亲对儿女的爱。
15.A.运用外貌描写表现母亲的年迈、朴实和平凡。
B.运用动作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临别时“我”对母亲的不舍。
16.不同。
母亲多看我一眼是为了珍惜生命中已经不多了的爱子女的时间;“我”多看母亲一眼是表达“我”对母亲的感恩之心。
(3分)
17.汤姆:对任何事情充满了好奇心,聪明勇敢机智! 哈克贝利:他不上学,没有接受过教育,自在、洒脱,拥有一颗充满正义和勇敢的心。
18.汤姆与哈克贝利去墓地放猫,却看到了惊心动魄的盗墓杀人场面。
19.作文(50分)略
附加题(10分)
1.(2分)(1)承受、承担(2)离开
2.(2分)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3.(3分)没有申报上级,自己决定开仓放粮。
会被追究责任。
4.(3分)爱民敬业(或关心百姓疾苦;或爱民如子)、敢于负责。
翻译:郑板桥曾经在范县做县令,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
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的吃人。
郑板桥就开官仓放粮赈济灾民,有人阻止。
郑板桥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一力承担。
”于是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
任命到期离开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