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管理sop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之微生物室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SOP
微生物室室间质量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规范室间质量评价操作,确保检验质量。
(二)适用范围:适用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
(三)职责:本室人员均应遵守本程序。
(四)操作人员:本室工作人员。
(五)操作程序:
1、微生物室应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每半年
对省临检中心发放的质控品进行一次菌株鉴定和药敏试
验。
2、微生物室人员收到质控物后,应核对质控品的数量、批号,
注意包装有无破损,无误后接收并按要求保存。
3、室间质控样本必须按实验室常规工作进行,由进行常规工
作的检验人员测试,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和试
剂,不特殊对待。
检测结果必须在截止日期前上报。
4、室间质控的检测结果记录于质控记录本上,收到反愦结果
后应分析室间质控状态,如有不合格结果应先报告科主任
并签字;然后查找原因,填写质量分析及纠正措施,并将
措施下达至微生物人员,避免常规工作或质控再次发生同
样错误。
微生物室sop文件全资料(2024)
引言:正文:一、微生物室的设备和设施要求1.1实验室的建设和布局1.1.1根据实验需求确定微生物室的面积和位置。
1.1.2确保实验室空间具备足够的通风条件和灭菌设备。
1.1.3根据实验室安全性要求,设置进口门和出口门,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1.2微生物室的设施和设备1.2.1确保微生物室内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灭菌。
1.2.2定期维护并记录微生物室内仪器设备的维修情况。
1.2.3确保实验室内有足够的实验材料和培养基。
1.3微生物室的清洁和消毒1.3.1制定定期的清洁计划和消毒程序。
1.3.2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微生物室内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
二、微生物室的操作流程2.1进入微生物室的准备工作2.1.1穿戴适当的实验服和防护用品。
2.1.2检查实验室门窗是否关闭严实。
2.1.3检查个人内外物品是否符合实验室要求。
2.2微生物样本的准备和处理2.2.1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培养物。
2.2.2从培养物中取样进行聚类。
2.2.3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鉴定和分离。
2.3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步骤2.3.1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必要的实验试剂和设备。
2.3.2遵循标准实验流程进行微生物实验。
2.3.3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实验组设置。
2.4实验数据的记录和保存2.4.1使用规定的数据记录表格和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2.4.2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2.4.3根据实验需求制定数据保存的规定和办法。
2.5微生物实验的结束和清理2.5.1清理实验台面和设备,保持微生物室的整洁。
2.5.2妥善处置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2.5.3关闭实验室门窗,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
三、微生物室中的样本处理3.1微生物样本的采集和保存3.1.1确定采集样本的合适时间和方法。
3.1.2使用合适的容器和介质进行样本采集和保存。
3.1.3进行样本标识和记录,确保样本的追溯性。
3.2微生物样本的预处理3.2.1根据实验要求和样本特点,进行样本的预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SOP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文件名称: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SOP 文件编号:ZS-IC-SOP-swaq持有部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者:周昭彦审核者:胡必杰核准者:胡必杰制订日期:2007年5月28日审核日期:2007年5月29日核准日期:2007年5月29日执行日期:2007年6月1日版次:Ver 01 文件页数:共7页文件性质:普通限制(仅限本院范围,未经授权,不得复制)√目录1.前言2.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2.1.进入规定2.2.个人防护2.3.实验室工作区3.实验室安全操作3.1.标本的安全操作3.2.实验室的基本安全操作3.3.实验室的其他安全操作4.实验室设备和仪器4.1.生物安全柜4.2.离心机4.3.组织研磨器4.4.冰箱与冰柜的维护和使用5.实验室意外事件或事故处理5.1.生物危害物溢出的处理5.2.刺伤、切割伤或擦伤5.3.经胃肠道摄入潜在感染性物质6.实验室废弃物处理6.1.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废弃物处理6.2.锐器盒处理7.参考文献8.负责人及联系电话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11.前言由于新的感染性病原体的不断涌现,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恐怖的潜在危险,提高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再一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点。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面临着职业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的危险。
其中,最危险的操作是标本的处理和接种。
由于人员感染后处于亚临床表现或实验室管理层没有上报,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的实际发生率可能比已知的多得多。
采用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可以将感染的危险性降至最低。
生物安全防护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实验室的特殊设计和建筑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及规程。
其中,规范的微生物学操作技术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础,专门的实验设备仅仅是一种补充,绝不能替代正确的操作规范。
根据有关规定,中山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属于二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一、引言微生物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旨在确保微生物实验室的操作符合标准化要求,保障实验室内的实验安全和数据的准确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的SOP文件内容和要求。
二、SOP文件的编写和管理1. SOP文件的编写a. 每个实验室的SOP文件应根据具体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
b. 编写SOP文件时,应明确实验室的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实验方法、设备操作等内容。
c. SOP文件应包含标题、引言、目的、范围、定义、缩写词、材料和设备、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结果记录、附录等部分。
2. SOP文件的管理a. 实验室负责人应负责SOP文件的编写、审查和更新。
b. 每个SOP文件应有唯一的标识符,以便于管理和查找。
c. 所有实验室成员应熟悉并遵守SOP文件中的操作规程。
三、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的内容要求1. 标题a. SOP文件的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描述实验室操作的内容。
b. 标题应具备唯一性,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2. 引言a. 引言部分应介绍实验室的背景和目的,明确SOP文件的编写目的。
b. 引言部分还应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如实验室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3. 目的a. 目的部分应明确该SOP文件的目的和作用,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
4. 范围a. 范围部分应明确该SOP文件适用的实验室操作范围和限制。
5. 定义a. 定义部分应对SOP文件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缩写进行解释和定义,以便于读者理解。
6. 缩写词a. 缩写词部分应列出SOP文件中使用的缩写词及其解释。
7. 材料和设备a. 材料和设备部分应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清单,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
8. 操作步骤a. 操作步骤部分应按照实验的顺序,详细描述每个操作步骤。
b. 操作步骤应包括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操作流程、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9. 安全注意事项a. 安全注意事项部分应列出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b. 包括但不限于个人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操作、废弃物处理等内容。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微生物实验研究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应遵循“严格管理、安全第一、科学研究、诚信守法”的原则。
第四条微生物实验室内禁止随意存放危险化学品和生物样品,严禁私自带入食品和饮料。
第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六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严禁擅自修改实验计划和程序。
第七条实验室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实验室工作,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第八条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实验服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危险物质。
第十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实验。
第十一条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喧哗和违规使用手机。
第十二条实验室开展高风险实验时,必须有专人监督和备案,确保安全无事故。
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处理,避免事故扩大。
第十四条实验室安全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实验室主任负责安全档案保存和备份。
第十五条实验室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应及时上报,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章实验室设备管理第十六条实验室设备必须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实验室设备使用前必须检查并确认安全,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第十八条实验室设备故障时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处理,严禁私自修理。
第十九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人员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二十条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和更新需经过实验室主任审批。
第二十一条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定期进行数据备份。
第四章实验室样品管理第二十二条实验室样品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收集、储存和处理。
第二十三条实验室样品必须正确标记,保持干燥和密封,避免交叉污染。
第二十四条实验室样品的使用需经过正式申请和审批,避免滥用或浪费。
微生物SOP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文件。
本文将针对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进行详细阐述,着重介绍实验室内如何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准备、操作、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正文内容:一、实验室准备1.质控标准品准备a.选择适当的微生物株b.确保菌种的存储和传递方式c.推荐适当的质控标准品2.实验室设备准备a.准备所需培养基和试剂b.清洁和消毒设备c.校准仪器和设备3.实验室操作环境准备a.调节实验室温度和湿度b.维护实验室通风和清洁c.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措施二、实验操作1.培养基的制备与贮存a.培养基配制的准确性和灭菌的必要性b.合理选择培养基的pH值和营养成分c.培养基的贮存条件和传递方式2.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巧a.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步骤b.培养基接种方法和数量控制c.使用微生物培养箱的技巧与注意事项3.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a.实验室内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范b.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c.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4.实验室记录与数据管理a.实验操作日志的记录要求b.实验结果和数据的保存和整理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撰写5.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a.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对b.偏差和异常结果的处理c.质量控制的监督和调整结论:本文详细阐述了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二)的各个环节,包括实验室准备、实验操作、实验室安全与废物处理、实验记录与数据管理、实验结果分析与质量控制等。
通过按照这些规范进行实验,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微生物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在实验室操作规范的指导下,微生物实验室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一、总则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专门场所,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特殊性。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实验物质的完整性,规范实验室管理行为,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实验室管理组织1. 实验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的主要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实验室主任由实验室负责人或者专门聘请,必须具有微生物学或相关专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2. 实验室技术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主要从事研究和实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的学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是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规划、培训和应急处理。
4. 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实验室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组成,负责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实验室安全制度1. 实验室进出管理:实验室必须具备完善的门禁系统,严格控制人员进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专门的实验室服装和防护用具,如实验服、手套、口罩等。
2. 实验室物品管理:实验室的实验物品必须按照规定存放,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和归位,禁止私自带出实验物品。
3. 实验室设备管理:实验室的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有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并停止使用。
4. 实验室安全用具:实验室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用具,包括紧急洗眼器、安全淋浴器、消防器材等,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5. 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室必须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6. 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必须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四、实验室规章制度1. 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私自调动实验室物品和设备,不得擅自更改实验计划,不得私自提取实验物品。
微生物实验室SOP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BSL-2实验室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制定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的标准操作程序,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BSL-2实验室人员进出程序。
3 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本程序的规定。
各科室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 规程要求进入程序实验室人员需将外衣挂入缓冲区内,避免将外衣与工作服混放。
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在人员位置示意图上做好标记,将自己的名字磁扣贴在欲达到的位置。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BSL-2更衣室,脱掉自已所穿鞋,放入外侧鞋柜内,转向内侧,从内侧鞋柜取出工作鞋换上,穿上医用白大褂或连体工作服。
按要求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退出程序试验结束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脱掉一次性口罩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防护服,装入高压灭菌袋中。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更衣室脱掉工作鞋,放入内侧鞋柜,转向外侧,从外侧鞋柜中取出自己所穿鞋。
实验室工作人员退出实验室后,将BSL-2实验室入口门关好,将人员示意图上标记复位,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SOP)无菌间使用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确保无菌室环境的无菌状态,特指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无菌间空气微生物监测。
3 职责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实验室空气微生物监测。
实验室主任监督实验室工作人员实施。
4 过程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无菌间之前,应先用2%石碳酸或来苏尔对手进行浸泡消毒。
缓冲间在每次使用前,应先打开紫外灯,紫外照射30 min;工作人员在进入无菌室前,必须于缓冲间内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
检验用的有关器材(待检品除外),搬入无菌室前必须分别进行灭菌消毒。
将无菌间和超净台的紫外灯打开照射30min后,才能进行工作。
实验完毕后,用%新洁尔灭消毒液擦拭台面,打开超净台内紫外灯,照射30min。
同时无菌间和缓冲间的紫外灯一并打开,照射30min。
工作人员在缓冲间脱下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
每月应对无菌间进行一次熏蒸消毒。
微生物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实验室安全交底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交底,并签署安全责任书。
必须了解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处理方案以及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
2.实验室出入管理实验室设立专门的门禁系统,只有获得权限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内禁止私自携带化学试剂、生物样品等物品,严禁进食、饮水和吸烟。
3.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必须配备消防器材、安全柜、事故报警器等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生物安全操作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佩戴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对实验室内所有生物样本进行正确标示、存储和处理;定期对实验室内的设备、工作台面等进行消毒等。
5.废物管理实验室内产生的废弃物必须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处理。
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和其他废弃物必须分别存放,在规定的地点设立标示,并定期进行安全处理。
6.事故应急处理实验室内发生事故时,所有人员必须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人员。
实验室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各种事故情况。
二、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1.岗位责任制度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员必须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工作,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实验室应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以便工作的协调和监督。
2.实验室考勤制度实验室内的人员必须按时出勤,并按照规定的工作时间进行工作。
迟到、早退等行为会受到相应处罚。
3.学习和培训制度实验室内的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学习和培训。
实验室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以提升整个团队的科研能力。
4.数据和资料管理实验室内的数据和资料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并进行备份。
所有数据和资料都应有完整的记录和归档,确保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5.实验室内的卫生和整洁实验室应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
实验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清理工作区域,保持实验室的通风畅通和安全卫生。
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
微生物实验室标准作业程序(sop文件)微生物实验室 SOP 文件目录01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工作制度02 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03 细菌自动分析区工作制度04 试剂贮存和配制区标准操作程序05 标本处理区标准操作程序06 细菌自动分析区标准操作程序07 紫外消毒标准操作程序08 消毒液配制使用标准操作程序09 普通冰箱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0 超低温冰箱标准操作规程11 洁净工作台使用操作规程12 VITEK32 型自动分析系统标准操作程序13 移液器使用标准操作程序14 高速离心机操作标准操作程序15 冰箱维护和保养标准操作程序16 电热恒温水浴箱操作程序17 洁净工作台维护和保养程序18 可移动紫外消毒车使用操作程序19 加样器校准标准操作程序20 离心机维护保养操作程序21 温度计校准程序22 试剂的质检操作程序23_微生物实验室岗位职责24 临床标本的保存程序25 普通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6 真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7 苛养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8 抗酸杆菌培养阴性操作程序29 支原体培养检验操作程序30 临床检验及收费程序31 微生物检验收收费价格01、标本处理区工作制度进入本区需穿工作服、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临床标本的保存,标本接种、培养、及其菌株检验前处理、菌悬液制备、染色标本检查、非上机鉴定与药敏试验操作等危险操作,其它操作不得在此区进行。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口罩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或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进入该区需穿专用工作服和工作鞋。
本区只能进行贮存试剂的制备、试剂的分装和平板的制备。
在整个本区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戴手套和帽子,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工作结束后必须立即对工作区进行清洁和消毒。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无菌室公能用于分装培养管或倒制平板培养基操作。
使用前以紫外灯消毒至少 30 分钟,定期用乳酸熏蒸,彻底消毒。
(完整版)微生物室sop文件
细菌室操作规程鹤壁市中医院检验科目录第一篇细菌室操作程序文件1.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
12.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3)3.显微镜检查法操作规程 (5)4.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6)5.细菌的形态检查操作规程 (8)6.细菌生化反应鉴定及其它实验操作规程 (11)7.细菌的接种与培养方法操作规程 (17)8.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操作规程 (19)9.血液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0)1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2)11.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4)12.尿路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6)13.消化道感染病原体检验操作规程 (29)14.脓汁及病灶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 (31)15.生殖系统标本的处理 (33)16.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34)第二篇医院微生物感染控制检测17.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7)19.采样及检查原则……………………。
…………。
……………………….。
3920.各部位的消毒 (43)细菌室人员岗位职责1、上班后先搞好室内卫生、核查各个培养箱、冰箱的工作温度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并做好记录。
检查各种仪器工作是否正常,做好记录。
2、接收样本:核对各样本号与申请单联号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马上与病房联系以便作出相应的处理,如退单或重送样本等,并做好联系情况的记录。
核查各送检样本是否符合要求。
①痰液样本:先看外观、再直接涂片镜检,以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而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为合格痰液。
②无菌体液样本:检查各种无菌体液样本的盛放器皿是否符合要求。
③容易干燥的样本:对一些容易干燥的样本如大便、咽拭子、脓液拭子、泌尿生殖道拭子等是否已经干燥.对不符合要求的样本必需与临床联系,以便作出相应处理,方法如联号不符的样本,做好记录.对符合的样本进行原始单的登记.3、样本编号:对符合的样本作出编号,普通细菌培养:痰液、咽拭子、血液增菌培养、尿液、胸、腹水、脑脊液、胆汁、脓液、泌尿生殖道拭子、大便致病菌培养。
临床微生物SOP-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
临床微生物SOP-室内质量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确保临床报告的质量。
2.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检验项目。
3.职责:实验室检验人员均必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程序:4.1 分析前质量管理4.1.1 检验申请单临床医生应按照《微生物检测项目申请程序》申请临床微生物检测。
口头申请追加样本检验项目,必须在样本有效期内申请,并补正式的检验申请单。
4.1.2 生成微生物检验标本标签护士应在核对医嘱、病人信息和检验申请信息后,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标签程序》生成申请单和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并将微生物检验项目标签正确贴于容器上。
4.1.3 标本的采集手册实验室应制定样本采集手册,指导正确采集和处理样本。
4.1.4 样本采集和运输样本采集人员应按照《采样前病人识别程序》确认病人,按照《标本采集、运输程序》采集样本,并在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内,使用指定的运输培养基,安全运送到微生物室。
4.1.5 样本的接收样本接收人员应严格按照《标本接收、识别程序》《标本拒收程序》对标本接收或拒收,并记录。
4.1.6 微生物检验标本信息输入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实验室岗位检验人员严格按照《微生物标本信息输入程序》录入、核对病人信息和标本信息等质料。
4.1.7 样本储存微生物实验室接种岗位检验人员按照《微生物标本检验前储存程序》正确储存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
已经检验的样本应在保证性质稳定的条件下,将样本以适当的方式保留到规定时间内,以便能在出具结果报告后可以复查,或做补充检验。
4.2 分析中质量管理4.2.1 试剂的质量控制4.2.1.1 所有试剂用于检测标本前,必须做质控以评估质量并记录质控结果,只有质控合格才可以使用。
下列试剂每进一批新批号或货号要求用阴、阳性标准菌株或质控菌株评估其质量(表2-1)。
触酶、氧化酶、凝固酶、β-内酰胺酶、Optochin、X、V 和XV 纸片;细菌鉴定系统使用的每一种鉴定卡及相关试剂;表2-1 常用实验试剂质量控制试剂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监测频率氧化酶铜绿假单胞菌A TCC27853 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 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触酶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 A群链球菌A TCC19615 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工作日靛基质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 肺炎克雷伯菌A TCC13883 1%蛋白胨水及靛基质试剂:每次新配制时及使用中每个月1次直接用于检测病人标本有内标准的抗原试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胶凝集试剂(每天或每次做质控);抗血清(至少每半年用阴、阳性质控菌株做质控);革兰染液(每周一次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抗酸染液(每次使用要求用阴、阳性质控片做质控);自制试剂(每配制一批新试剂做质控)。
微生物SOP文件
一、简易SOP文件:1。
1、标本接收筛选方案:1.1。
1、痰标本:目测:黄色、灰色、血性、铁锈色,浑浊、稠厚,呈现团块状的标本为合格标本;而无色、白色、有黑色小点,清稀,呈现泡沫状,有明显食物渣滓、纸屑灰尘、泥土的为不合格标本.显微镜下筛选:对经过目测筛选的标本须经过显微镜下再次筛选,凡脓细胞>25/HP且复层鳞状上皮<10/HP的标本为合格标本,可进入下一步程序;而脓细胞〈10/HP或复层鳞状上皮〉25/HP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1.1。
2、尿标本:目测: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者为初步合格;显微镜下筛选:标本经过离心后镜检,凡有较多复层鳞状上皮的,脓细胞较少而细菌数量较多的、或有大量尿结晶析出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3、大便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杯盖严密,无明显灰尘、泥土或纸屑者为合格标本. 1。
1。
4、咽拭子标本:须采用显微镜下筛选,凡无脓细胞的标本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而脓细胞>10/HP的为合格标本。
——怀疑为风湿热、猩红热的病人除外。
1。
1。
5、血液、骨髓、心包液:凡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的均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
1.6、各种穿刺液:所有标本均采用无菌容器送检或未接种于血培养瓶中,否则为不合格标本,应拒收。
1.1.7、脑脊液、生殖道标本:采用一次性无菌杯或直接接种于血培养瓶中,由医护人员(住院病人)或病人家属(门诊病人)当面交送给专业微生物检验人员,经过询问是在30min内,保温保湿条件下运送的方为合格标本,否则应拒收。
1。
1.8、其他标本:必须是采用无菌容器运送的,且在相应规定时间内送检的才是合格标本. 1。
2、标本预处理:1.2。
1、痰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相关章节,采用先用20ml生理盐水洗涤两次,经过10ml生理盐水稀疏后,用接种钩钩取脓性部分,采用压片法制作痰涂片,再在杯中加入胰蛋白酶消化1-2小时后接种。
1.2。
2、尿标本:WBC<5/HP的尿标本不用进行培养,因为很少会出现没有细胞渗出的尿路感染.当WBC>5/HP时,取4 ml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下200µl混匀后接种,剩余标本涂片干燥后染色;不离心标本用于菌落计数,方法,取5ml生理盐水,加入50µl尿液标本,混匀后取100µl接种,结果×1000为每毫升菌落数。
QC微生物实验室洁净区管理程序 (备用版SOP)
10
N/A
11程序
12
12.1洁净室人员进出程序
12.2
12.2.1进入洁净区的路线及程序
12.2.2
先在微生物洁净室外实验室洗手。
图1
在更鞋室门口,脱掉鞋子,推开更鞋室的门,穿上更鞋室的拖鞋。
图2
脱外衣室(手消毒):打开脱外衣室的门,进入脱外衣室,脱掉白大褂,用酒精胶消毒手部。
图3
进入穿无菌内衣室,先戴上帽子,再穿无菌内衣、裤子,接着穿上右脚内鞋套,踩在穿无菌外衣室的地面,然后穿上另一只内鞋套。
12.6.4.2
12.6.4.3培养后平皿:培养后平皿放入不锈钢筒中灭菌。
12.6.4.4
12.6.5实验器具及供试品进入洁净室的程序
12.6.6
将灭菌后的器具及培养基放在金属筐中,再放入密封容器中,转移至物流通道(待试验的样品的外包装进入传递窗之前先用0.2%新洁尔灭溶液或75%乙醇溶液将供试品外包装消毒,转移至传递窗)。
计算公式如下:
V50%甲酚(来苏尔)=
2%×V配制量
50%
75%乙醇:根据实际所需的配制量(V配制量),计算出无水乙醇用量(V75%乙醇),然后用量筒准确量取计算量,倒入指定的配制容器,再加入注射用水(或纯水)稀释至配制量(V配制量),搅拌均匀经0.22m的滤膜过滤,然后加塞包扎备用。应在48小时内使用。
按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对墙壁、顶棚、地面、设施表面、器具及设备外表面、操作台等用经过消毒处理的洁净的拖把或抹布浸沾0.2%新洁尔灭或2%的甲酚(来苏尔)溶液进行擦拭。消毒的接触时间应不低于10分钟。
上述两种消毒液0.2%新洁尔灭或2%的甲酚(来苏尔)溶液应每周交替使用。
注:若与产品直接接触的器具及设备内表面或操作台面只能用75%乙醇溶液消毒,且不必轮换。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专业资料分享.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程【SOP】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微生物室SOP之二)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微生物室SOP之三)细菌室内质控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四)细菌室操作技术规范(微生物室SOP之五)无菌间规章制度(微生物室SOP之六)菌(毒种)管理办法(微生物室SOP之七)细菌室仪器维护保养及质控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八)•标准菌株保存及使用(微生物室SOP之九)细菌室内务管理规定(微生物室SOP之十)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微生物室SOP之十一)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微生物室SOP之十二)标本拒收标准(微生物室SOP之十三)温度失控处理措施(微生物室SOP之十四)超净工作台作业指导(微生物室SOP之十五)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微生物室SOP之十六)WORD完美格式.专业资料分享.细菌室工作守则微生物室SOP之一)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映照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实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实验应在操纵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XXX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使用3%来XXX 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XXX,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需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
SOP_06-15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一、目的:为贯彻《传染病防治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SW AQ》,以确保临床微生物实验与AQ。
二、适用范围:微生物实验室。
三、支持性文件:《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SWAQ》等四、执行人员:微生物实验与值班人员。
五、操作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程序微生物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室是进行细菌学实验的场所,在此完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等工作。
实验室的内部装饰,应注意与外界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并具备紧急的消防、AQ、急救设施。
细菌室应该符合以下条件:1、实验室必须安装严密的门窗,以防外部污浊气体和昆虫进入室内污染环境。
室内禁用电扇,以避免加速气体流动,造成细菌播散。
2、细菌室必须装有供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置于离操作台面1m的高度,每天开始工作前照射20min。
对紫外线灯的消毒效果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失效的灯管。
3、室内备有工作人员洗手使用的肥皂和自来水源。
此水源不可与处理标本相关的水源共用。
须设置消毒剂水盆,供操作后浸手用。
4、室内必须常备消毒剂,如来苏或过氧乙酸,一旦发生菌液溅落试验台面或地面,应能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5、室内操作台须每日用消毒剂擦洗,地面至少每周用消毒剂擦洗1次。
6、室内对接收的标本和消毒过的器具,要分别指定地点放置,特别是对无菌和有菌的器具要明显隔开。
用过的试管、平皿必须及时高压灭菌处理。
7、不能或不便高压灭菌的标本和废弃物品须焚化处理。
8、细菌室根据当地的气温特点,安装空调机,以适合细菌实验工作。
9、设置必要的消防设备。
无菌实验室对无菌实验室以及在其中操作的要求如下:1、无菌室应完全封闭,人员出入应有两道门,其间应隔有缓冲区。
无菌室与外界开有一拉门小窗,供传递器具用。
2、在无菌室中仅限于分装无菌的培养基等操作,不进行有菌标本的分离及其他操作。
最新微生物室sop文件(二)
引言概述微生物实验室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药品开发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实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制定和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最新微生物实验室SOP文件(二)的内容和结构。
该SOP文件的内容涵盖了实验室的日常操作、样品处理、设备使用、风险防控以及数据管理等方面。
正文内容1.实验室规范操作1.1实验室安全和卫生要求强调实验室内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实验服等;确定实验室安全区域,警示标识的使用;指导实验室内的废弃物管理。
1.2实验室设备操作规范提供常见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培养箱、离心机等;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实验设备,如PCR仪,提供详细的操作步骤。
1.3样品收集和处理引导样品采集的方法和规范;介绍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消毒处理、样品保存等。
2.样品处理流程2.1样品接收和标记规定样品接收的流程和记录方式;强调样品标记的重要性,以确保正确识别和追溯。
2.2样品准备和稀释提供适当的样品准备和稀释的指导;强调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样品污染和误差。
2.3样品培养和分离介绍不同类型的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引导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如纯培养、拮抗筛选等。
2.4样品保存和运输提供正确的样品保存条件和时间;强调样品运输的准备工作,如合适的包装、冷链运输等。
3.设备使用与维护3.1实验设备的验证和校准详细说明实验设备验证和校准的程序和周期;强调校准结果的记录和维护。
3.2设备的日常使用提供设备的日常清洁和消毒方法;强调设备使用前的检查和注意事项。
3.3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提供设备维护的周期和方法;引导故障排除的步骤和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4.风险防控措施4.1生物安全操作规范(BSC)的使用解释BSC的原理和分类;强调在特定实验条件下使用BSC的重要性。
4.2操作中的风险评估引导实验人员进行实验过程中的风险评估;提供风险控制方法和措施。
4.3废物处理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介绍实验室废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强调进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sop
XX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工作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实验操作者:XXXXXXXXXXXXXXXXX执行日期:2003年4月6日程序文件目录01 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02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03 实验室人员配置及管理04 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05 生物防护措施06 废弃物的处理程序07 实验室清洁程序08 仪器设备的管理程序09 仪器设备的操作程序10 仪器设备维护和保养程序11 仪器设备的校准程序12 实验室临床检测项目操作程序13 实验室试剂、耗材购买和管理程序14 临床标本的管理程序15 实验记录管理程序16 检测结果报告程序17 室内质量控制程序18 室间质评管理程序19 抱怨的处理程序20 应急处理程序21 实验室保密制度22 实验室工作制度实验室的设置及管理1.目的:建立实验室的合理设置和科学管理,最大限度防止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2.本程序的改动程序:3.本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工作人员提出,经论证其合理性后,报经科主任批准签字后实施。
4.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的设置、工作流程和日常管理等。
5.程序:4 .1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为检验科下设的专业实验室,从事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及相关实验工作。
4.2 本实验室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作为临床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手段,实验室分为配剂室、鉴定室、标本处理室和无菌室,每一工作区各配备专用的设备、仪器、辅助设施、耗材、清洁用品、办公用品。
4.3 各工作区有专用的仪器设备、办公用品、实验耗材和清洁用具等,不可混用.4。
4 各工作区配置、功能和内务管理见各区工作制度和相关SOP文件。
4。
5 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的隔离制度,见相关SOP文件。
4.6 非本实验室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进修、实习或其他科室人员因科研活动需要,进入实验区域需首先熟悉本程序的各项规定并严格遵守执行,在本实验室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
确保微生物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准确完成常规微生物分析实验,以对生产环境、设备的清洗消毒和人员卫生进行有效的监控。
2.0范围
适合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环境卫生,设备,试剂、培养基及常规操作的各项要求及管理
3.0职责
3.1微生物品控员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
3.2 QA主任负责监督本文件的有效执行。
4.0程序
4.1人员
4.1.1微生物操作人员需有相关
的工作经验,并具备微生物操作的基本技能,如铺平板、菌落计数、无菌操作。
4.1.2应确保微生物操作人员接受足够的微生物专业培训,以保证其能独立地进
行操作
、准确地完成测试,并保存好记录。
4.2环境
4.2.1微生物操作室配备超净工作台。
4.2.2微生物操作室的墙壁、地板、天花板光滑平整、易于清洁消毒。
4.2.3工作区域里有方便使用电源、抽滤系统,便于取用培养基和实验用品。
4.2.4有适当的通风条件,在空调处安装空气过滤器,确保空气质
量达到10,000级、平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空气对流引起的扬尘。
4.2.5微生物操作
辅助区域有足够的空间处理样品,存放培养基、玻璃器皿和小型
仪器设备;有空间安装固定的仪器设备(如培养箱,水浴锅,冰箱)等。
工作区域要有充足的灯光,光强不小于300lux。
实验室应保持整洁。
4.2.6在进行实验前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必须打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
实验完成后
及时整理和清洁台面。
4.2.7实验室必须考虑实验室内外环境污染的可能性,并对之进行有效的监控。
监控的方法如下:1.每天实验前需做空气的微生物测试,测试方法可参见 SOP-QA-MB-015空气的微生物测试。
2.每月度用尘埃粒子测定仪测定微生
物
室空气的尘埃粒子数,应达到Ø>0.5um的粒子<353粒/L,超过标准时则须更
换过滤器。
3.每半年更换紫外灯管,以确保紫外灯的杀菌效果。
4.3卫生
4.3.1配备实验室专用服装(包括鞋,帽),实验室工作服避免在实验室以外区域穿
着,
要定期更换、清洗。
4.3.2实验室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应形成经常洗手的习惯,手指甲要剪短。
实验前
用70%酒精消毒双手。
4.3.3不得在微生物测试区域吸烟,吃、喝食物。
不得在微生物室做与微生物实验无
关的事情和实验。
4.3.4每天打扫实验室,避免积灰。
每周用50ppm的氯水消毒地板。
(用含有氯水的拖
把
拖地面)
4.3.5尽量避免过多的人在微生物室走动,无关人员不能进入。
4.4 设备维护、校证和验证
实验室应具有完成所有分析项目所需的设备。
包括:天平(精度0.1g),测温装置(玻璃、电子温度计的分度不大于0.5ºC),培养箱,压力锅,烘箱,冰箱,移液管,膜过滤设备,
培养皿,取样容器,紫外灯。
4.4.1实验室中仪器须定期清洗,检视破损,主要设备的维护应根据其使用频率确定
使用周期,参见附表1。
4.4.2对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仪器设备建立校准和验证程序,参见附表2,3。
仪器上帖
校验标签,记录校验人,校验结果,校验日期和待校日期。
4.4.3对每台设备建立履历表,参见“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4.5 试剂和培养皿
4.5.1实验室人员应确保使用合格的试剂和培养基,受潮结块或变色培养基应丢弃。
4.5.2市售培养基应标明培养基名称,记录收货日期、启用日期、保质期和培养基使
用情况。
4.5.3根据供应商的说明来配制培养基、溶液及缓冲液。
在配制培养基、溶液及缓冲
液时要使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4.5.4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各种试剂及培养基需在产品保质期内使用。
无水培
养基应储存在低温干燥处。
包装打开后,须在6个月内使用。
过期的培养基应丢
弃。
4.6取样
4.6.1取样人员须受过无菌取样操作培训。
4.6.2为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从取样至分析的整个过程,每一样品的标识要明确和
唯一。
4.6.3样品须在收到样品4小时内完成分析,若当天无法完成分析,则须4ºC以下冷
藏
过夜。
4.7使用后的含有微生物的器具和所有培养物在121ºC(1.05kg/cm²或15psi)下灭菌30分钟
后方可丢弃或清洗。
4.8实验室常规操作
4.8.1常用消毒方法,设备、仪器、测试环境的实验准备,可参阅相关文件:
SOP-QA-MB-002 微生物检测常用的消毒方法,SOP-QA-MB-003 微生物检测工作区的准备,SOP-QA-MB-001 微生物测试设备的准备。
4.8.2使用空白对照,以检测所用无菌水、设备和培养基的灭菌效果。
每个系列的测
试至少要做一个空白对照,空白与样品检测须使用同一设备及试剂,完成同样
的操作过程。
4.8.3完成实验后,根据不同的测试目的选择培养条件,培养皿需倒置在适合温度的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恒温培养箱中放一杯水保持湿度。
定期观察培养细菌生长
情况。
5.0参考
5.1本文件支持纲要文件:R-QA-006 微生物监控纲要。
5.2本文件参考可口可乐“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5.3相关文件: R-QA-010 测量仪器校正纲要
SOP-QA-MB-015空气的微生物测试
SOP-QA-MB-016用过的微生物测试材料的处理
SOP-QA-MB-002微生物检测常用消毒方法
SOP-QAMB-003微生物检测工作区的准备
SOP-QA-MB-001微生物测试设备的准备
6.0附件/记录
6.1附件:附表 1.设备维护
附表 2. 设备校正
附表3. 设备性能验证
6.2记录
微生物室设备维护履历表 FM-QA-517
微生物室培养基储存记录表 FM-QA-518
测量仪器履历表 REC-QA-307
附表1. 设备维护
附表2. 设备校正
附表3. 设备性能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