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第三章-走近溶液世界-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走进溶液的世界

第一节水

1、水净化的一般方法

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天然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可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方法净化。

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对水中杂质吸附而沉降(物理变化)。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蒸馏:出去水中可溶性杂质,得到的蒸馏水可看做纯净物。

杀菌:可用漂白粉、氯气及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进行消毒杀菌。

2、水的组成

(1) 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

氢气的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情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具有可燃性。

氢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放出热

量。

化学方程式:2H2 + O2 →点燃2H2O

检验氢气燃烧产物: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烧杯壁凝结有水雾。

氢气验纯的方法:将装有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听到爆鸣声则氢气不纯,听到“噗”的声音则

氢气纯净。

3、水的电解

项目内容备注

化学方程

式2H2O →通电2H2↑+ O2↑

为加强水的导电性,可加入

少量H2SO4或NaOH,通的

是直流电。

现象(1)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2)跟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的体

积约是跟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体

积的两倍。

V(氢气):V(氧气)= 1:2

检验(1)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连接正极试管内的

气体,其中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并产

生淡蓝色火焰

(2)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

成的是氢气“正氧负氢”

结论(1)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每个水分子都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本实验同时验证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电解水装置:化学反应2O=== 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4、水的性质

(1)在101kPa时,水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水结冰是体积膨胀,能浮在水面上。

(2)比热容大,具有吸收大量热量的功能,,能调节气温,使昼夜温差不打。

(3)具有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PS:可溶性物质溶于水形成均匀的溶液;不溶性小颗粒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固体不溶性小颗粒与水形成悬浊液,液体不溶性小颗粒与水形成乳浊液。

(4)水的化学性质

①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现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反应方程式: CO2+H2O → H2CO3

现象:给红色溶液加热又变为紫色(上述反应的逆反应)

②水与氧化钙(生石灰)反应

现象:烧杯壁变热,说明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将所得液体静置后向上层的清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CaO+ H2O → Ca(OH)2

Ca(OH)2+ CO2→ CaCO3↓+H2O

③水与白色硫酸铜粉末反应

现象:白色硫酸铜粉末(无水硫酸铜)变蓝,此反可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水分。

反应方程式:CuSO4 + 5H2O → CuSO4·5H2O

PS: CuSO4·5H2O读作硫酸铜晶体,蓝色,易溶于水,俗称胆矾或蓝矾;受热易失去结晶水,反应方程式:CuSO4·5H2O →加热 CuSO4 + 5H2O

5、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

,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第二节溶液

1、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各单位体积的浓度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注: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2、物质的溶解性

定义: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溶解性的影响因素:(1)溶质与溶剂自身的性质

(2)温度(大部分固体物质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强,)

压强(只有气体的溶解性与压强有关)

随温度升高,在水中溶解性降低的物质:Ca(OH)2、所有气体。

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如:硝酸铵(NH4NO3)等。

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1)一般规律:

(2)当溶质为Ca(OH)2是否相同?若不相同,相互转换的条件是什么?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20℃时,不饱和的硝酸银溶液(硝酸银200克,水100克)不是

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4、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该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S”表示。

(2)五要素:(1)一定温度(2)指明溶质与溶剂(3)100g溶剂

(4)达到饱和状态(5)单位为g/100g水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因素:

气体的性质(起决定作用)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