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电导--离子强度

合集下载

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与电解质强度

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与电解质强度

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与电解质强度在化学中,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产生电离的物质。

当电解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形成离子,这些离子在溶液中会导电。

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与电解质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电解质强度的定义电解质强度是指一个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产生能力。

一般来说,电解质强度越高,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高,电导率也会相应增加。

2. 影响电解质强度的因素电解质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溶质的浓度、温度和溶剂性质等。

2.1 溶液中离子浓度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成正比。

当一个电解质溶解在溶剂中时,会发生电离反应,产生正负离子。

如果溶液中离子浓度较高,离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也会增加,导致溶液的电导率增加。

2.2 温度温度对溶液中离子电导率的影响是复杂的。

一般来说,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剂的运动速度加快,离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电导率增加。

同时,在较高温度下离子的电动迁移率也会增加,促进了电导率的提高。

2.3 溶剂性质不同溶剂对电解质的溶解性和电导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一般来说,极性溶剂如水能够更好地溶解离子,从而提高溶液的电导率。

而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对电解质的溶解性较差,导致溶液的电导率较低。

3. 离子的电导率离子的电导率取决于离子的电荷量、电荷密度和电动迁移率等因素。

一般来说,电荷量越大的离子,其电导率也会更高。

同样,电荷密度越大的离子,其电导率也会更高。

此外,电动迁移率也可以影响离子的电导率,电动迁移率越大,离子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越远,导电能力越强。

4. 应用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与电解质强度的研究对于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环境监测和水处理中,通过测定水样中离子的电导率,可以了解水质的好坏和污染程度。

此外,在电化学领域,电解质强度与电导率的研究对于电池和燃料电池等能源存储和转换装置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与电解质强度密切相关,电解质强度越高,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高,电导率也会相应增加。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丽水学院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丽水学院

即有2mol的阴离子和2 mol的阳离子互为逆 向通过AA平面和BB平面。 结果 ①中间区,阴、阳离子均是进2mol,出2mol, 所以溶液的浓度不变;
②阴极区, 阳离子进入了 2 mol ,阴离子走 出了2 mol,且反应悼4 mol的阳离子,与原 溶液比,阴、阳离子各少了2 mol;
③阳极区,阳离子走出了2 mol,阴离子走 入了2 mol,并且反应悼4 mol的阴离子,与 原溶液比,阴、阳离子各少了2 mol。
注:阴、阳区物质的量下降;正、负离子所承担的导电 量,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
物 理 化 学 电 子 教 案 丽 水 学 院 化 学 系
移数(mol)。
物 理 化 学 电 子 教 案 丽 水 学 院 化 学 系
人们把在数值上等于1 mol元电荷的电量 称为Faraday常数。 因一个元电荷电量为一个电子 e的电量, 为: 1.6022×10-19(C), 则1mol电子(元电荷电量) 电量: 6.022×1023(mol-1)×1.6022×10-19(C)
物 理 化 学 电 子 教 案 丽 水 学 院 化 学 系
结论:当阴、阳离子迁移速率不同时,阴 极区与阳极区离子浓度下降程度不同。 当迁移速率为: r+> r-时, 则C阳↓>C阴↓ 注:↓表示浓度下降程度。 反之,当 r+ < r-时,则C阳↓ < C阴↓ 并且符合如下关系: n阳↓ Q+ r+ ——— = —— = —— n阴↓ Q- r-
4.正、负极与阴、阳极的概念 正极: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 流向负极。 负极: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 流向正极。 阴极(Cathode):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 阳极(Anode) :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离子活度的关系研究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离子活度的关系研究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离子活度的关系研究电解质溶液是由离子和非离子组成的。

其中,离子强度和离子活度是描述溶液中离子含量和活跃度的两个重要参数。

本文将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离子活度的关系,并探讨其在化学反应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一、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离子强度是衡量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量的度量标准。

在溶液中,电解质溶解后会自动解离为离子,包括阳离子和阴离子。

离子强度可以通过对每种离子的浓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其计算公式为:I = 1/2 ∑(zi2ci)其中,I表示离子强度,zi为离子的电荷数,ci为离子的浓度。

该公式中的加权求和是为了考虑到不同离子的电荷量和浓度对离子强度的贡献。

二、离子活度的定义和计算离子活度是描述溶液中离子活跃度的参数。

离子活度和离子浓度有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离子活度系数来计算。

离子的活度系数(gi)是考虑到溶液中离子相互作用对离子活度的修正因子。

离子活度(ai)可以通过下式计算:ai = gi · ci其中,gi是离子的活度系数,ci是离子的浓度。

离子的活度系数与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溶解度以及溶液组成有关,它反映了离子的活动状态。

三、离子强度与离子活度的关系离子强度和离子活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表达式:gi = fi · λi可以看出,离子活度系数(gi)与电解质的活度系数(fi)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i)有关。

其中,电解质的活度系数(fi)是描述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活跃度的参数,而离子的摩尔电导率(λi)则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离子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是黄斯菲尔德方程、戴维斯方程和德拜方程等。

这些方程都是通过考虑离子间相互作用和溶液特性来估算离子活度系数,从而进一步计算离子活度。

离子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般来说,离子强度越高,离子间相互作用越强烈,离子的活度系数越小。

因此,离子强度的增加会降低溶液中离子的活化程度。

四、离子强度和离子活度的应用离子强度和离子活度在化学反应和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电导率的关系研究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电导率的关系研究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电导率的关系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电导率密切相关,其研究对于理解溶液中离子的运动规律以及溶液的电导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强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这一关系。

1. 引言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溶液中完全或部分被电离的化合物,其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具有电荷,能够导电。

离子强度是描述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情况的物理量,用以衡量离子在溶液中的活动能力。

而电导率则是衡量溶液导电性的指标,它描述了溶液中电流通过的能力。

2. 理论基础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运动,导致溶液中的电流。

离子强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电导率 = 离子迁移率 ×离子浓度 ×离子电荷其中离子迁移率是离子在单位电场下的移动速率,离子浓度是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离子电荷是离子的电荷量。

3. 实验设计与结果为了验证离子强度与电导率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组电解质溶液样品,分别是A、B、C和D。

我们根据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调整了每个样品中的离子浓度。

然后,我们测量了每个溶液的电导率,并得到了如下实验数据:样品A:离子浓度为1 mol/L,电导率为10 S/cm样品B:离子浓度为0.5 mol/L,电导率为5 S/cm样品C:离子浓度为0.2 mol/L,电导率为2 S/cm样品D:离子浓度为0.1 mol/L,电导率为1 S/cm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也越高。

这与我们的理论基础相吻合。

4.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关系。

当离子浓度增加时,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多,电流通过能力增强,导致电导率提高。

因此,离子强度越高,电导率也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离子浓度之外,离子迁移率和离子电荷也会对电导率产生影响。

离子迁移率越大,离子的运动速率越快,电导率也会增加。

而离子电荷越大,电导率也会增加。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I等于溶液中每种离子i的质量摩尔浓度(mi)乘以该离子的价数(zi)的平方所得诸项之和得一半,通常以I表示。

它表达了溶液中离子的电性强弱的程度。

I=1/2*∑b(B)[z(B)]2(2 为z(B)平方).I =(κ∑mz^2)/2公式中z和m是什么意思?如果溶质是Na2SO4则z=?m是质量摩尔浓度(mol/kg)z是离子电荷数对Na+ z=1 SO42- z=2对于Na2SO4 I=(2m×1^2+m×2^2)/2(m是Na2SO4的质量摩尔浓度)[中文]: 离子强度[英文]: ionic strength[说明]: 处理电解质溶液问题时的一个既包含离子浓度又包含其价态的参数,以符号I表示,I=(1/2) ∑cizi2。

式中ci表示第i种离子的浓度;zi表示该离子的电荷数;∑是对溶液中所有离子的加和。

如对于NaCl,设其浓度为c,则I=c但对于CaCl2,I=3c。

《核酸生物化学》一书第一章核酸的高级结构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DNA的二级结构 (4)一、DNA碱基组成的规律性 (4)二、X射线衍射分析和watson-Crick模型 (4)三、左旋DNA(Z-DNA) (8)四、DNA的可变构象及其生物学功能 (10)第三节DNA的变性 (15)一、温度对DNA变性的影响 (16)二、pH对DNA变性的影响 (17)三、碱基组成对DNA变性的影响 (19)四、离子强度对DNA变性的影响 (19)五、有机试剂对DNA变性的影响 (22)六、其他理化因素对DNA变性的影响 (26)第四节环状DNA ………………………………………………………………………生化实验讲义(理论部分)31.7.3 消毒系统生化实验要进行生物培养和生物反应的操作,这些操作都必须排除其他生物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做这些实验之前,都必须对实验中用到的、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电化学原理第一章绪论两类导体: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电解质分类: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

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

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单位为S ( 1S =1/Ω)。

第二章是电化学热力学界面:不同于基体的两相界面上的过渡层。

相间电位:两相接触时存在于界面层的电位差。

产生电位差的原因是带电粒子(包括偶极子)分布不均匀。

形成相间电位的可能情况:1。

残余电荷层: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外部电源对界面两侧的充电;2.吸附双电层:界面层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附量不同,使界面和相体带等量相反的电荷;3.偶极层: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侧定向排列;4.金属表面电势:各种短程力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表面电势差。

大学《物理化学》下学期试题及答案

大学《物理化学》下学期试题及答案

⼤学《物理化学》下学期试题及答案⼤学《物理化学》下学期试题及答案2009-2010学年物理化学(下)复习讲义【电化学纲要】⼀、重要概念阳极、阴极,正极、负极,原电池,电解池,电导,⽐电导,(⽆限稀释时)摩尔电导率,迁移数,可逆电池,电池的电动势,电池反应的写法,分解电压,标准电极电位、电极的类型、析出电位,电极极化,过电位,电极反应的次序⼆、重要定律与公式1.电解质部分(1)法拉第定律:(2)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关系:稀的强电解质(3)离⼦独⽴定律:⽆限稀释溶液,电解质(4)电导应⽤:i. 计算弱电解质的解离度和解离常数ii. 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5)平均活度及活度系数:电解质(6)德拜-许克尔公式:2. 原电池(1)热⼒学G= -zFES= -(,G/, T)= zF (, E/, T) ppH = G + T S = -zFE +zFT (, E/, T) pQ = T S =zFT (, E/, T) irp(2)能斯特⽅程G =zFE= -RTlnK rm(3)电极电势,电池的电动势 E = E- E,电池的写法, + -三、关键的计算题类型1.电解质溶液部分由摩尔电导率计算解离率和解离平衡常数相关的题型。

2.给出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及计算电池反应热⼒学基本函数。

这⼀类型相对容易。

3.给出反应,设计电池并计算电池反应热⼒学基本函数。

4.给出⼆个反应的基本量或若⼲个电极的电极电池,求相关反应的电动势或热⼒学量。

这类题⽐较综合。

【化学动⼒学纲要】⼀、主要概念反应速率,依时计量学反应,(⾮依时计量学反应,)消耗速率,⽣成速率,基元反应,⾮基元反应,质量作⽤定律,级数,总级数,(基元反应的)反应分⼦数,速率⽅程,半衰期,反应级数的确定⽅法(积分法,微分法,初浓度法,隔离法,半衰期法),活化能,指1前因⼦,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或经验活化能,对峙反应,平⾏反应,连续反应,稳态处理法,平衡态近似法,单分⼦反应机理,直链反应,⽀链反应,爆炸,碰撞理论,势能⾯,反应途径,过渡状态理论⼆、主要定义式与公式1.反应速率,反应进度,⽣成速率(反应物),消耗速率(产物)。

化学实验: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活度系数

化学实验: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活度系数

色谱法:利用色谱分 离技术将电解质溶液 中的离子进行分离和 检测,从而计算离子 强度
测量原理:利用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与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离子强 度来计算活度系数。
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电解质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测量溶液的离子强度, 计算活度系数。
实验仪器: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计、天平、量筒等。
定义:活度系数是 指在一定温度和压 力下,电解质溶液 中实际存在的电解 质的活度与理想状 态下电解质的活度
之比。
影响因素:离子 强度、离子种类、 温度和压力等。
计算公式:活度 系数通常通过实 验测定,也可以 通过一些经验或 半经验公式进行
计算。
应用:活度系数 在电解质溶液理 论、电化学、化 学反应工程等领 域有广泛应用。
离子强度与活 度系数用于研 究水处理过程 中离子的变化
在土壤改良中, 通过调节离子 强度和活度系 数改善土壤性

在生态系统中, 离子强度和活 度系数可用于 研究水生生物
的适应性
在环境监测中, 离子强度和活 度系数可用于 评估水质和污
染程度
维持细胞内外渗透 压平衡
参与生物电的产生 和传递
参与酶促反应和信 号转导
注意事项:实验前需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需注 意安全,避免触电等危险情况发生。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操作规范,避免误差 误差来源:温度、浓度、设备误差等 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校准设备等 实验安全:注意化学品安全,佩戴防护用品
电解质溶液离子强度与活度系数在化学工业中可用于指导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活度系数是指电解 质溶液中离子在平 衡状态下的实际浓 度与理想浓度之比
离子强度是指电解 质溶液中离子的总 浓度,包括正离子 和负离子

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与电导率

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与电导率

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与电导率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其中溶质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产生离子的物质,而非电解质则是不能产生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是溶质在溶剂中离子化而形成的。

这些离子带有正电荷的叫做阳离子,带有负电荷的叫做阴离子。

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能够自由移动,因此表现出较好的电导性能。

电导率是评价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速率的指标。

它是指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内,所测得的溶液导电的能力。

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与导电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正相关。

电导率能够反映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多少以及离子迁移速率的快慢。

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和电导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越高,电导率也就越高。

因为溶液中离子浓度较高,离子与离子之间相互碰撞的几率增加,导致溶液中的导电电流增大。

此外,离子的迁移速率也会影响电导率。

在相同浓度的溶液中,离子迁移速率越快,电导率也就越高。

离子迁移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电场强度、离子大小、离子电荷等。

当电场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离子越小、电荷越大的离子迁移速率越快,因此对于相同浓度的离子溶液来说,电导率也会有所不同。

除了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速率外,温度也是影响电解质溶液电导率的重要因素。

在相同浓度和相同离子迁移速率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溶液的电导率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加快离子的运动速率,加大碰撞的频率,从而增加溶液的导电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率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溶剂的性质、溶质的化学性质等。

不同的溶剂对电解质的溶解能力不同,也会影响电解质离子的浓度和迁移速率,从而影响电导率的大小。

总结来说,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与电导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迁移速率越高,电导率也越高。

同时,温度的升高也会增加溶液的导电能力。

因此,通过对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及其导电性能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溶液的导电性质,为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物理化学》第五章(电化学)知识点汇总

《物理化学》第五章(电化学)知识点汇总

弱电解质: 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不显著。
c/mol· dm-3
2. 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 遵从科尔劳许经验关系:
m m (1 c )
m2· mol-1 Λ m/S·
HCl
NaOH AgNO3
Λ m -为极限摩尔电导率 弱电解质:
HAc
c /( mol dm )
3
$ RT aH 2 H / H ln 2 2 2 F aH

Cu
H
2
/ Cu

$ Cu 2 / Cu
aCu RT ln 2F aCu2

/ H2

$ H / H2
RT aH 2 ln 2 2 F aH
氧化态 ze 还原态
m Vm
m
1 Vm c
1mol 电解质


c
电导率

三、电导率、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1.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强电解质: 浓度增加,电导率增加; 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低。 m-1 κ/S·
H2SO4
KOH NaOH NaCl HAc
2. 离子迁移数
定义:当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时,某种离子迁移 的电量与通过溶液的总电量的比称为该离子的迁 移数。
Q r Q t = Q r r- Q Q-
Q t Q
Q- Q Q- -
r r r-
2. 摩尔电导率
是把含有1mol电解质的溶液置于相距1m的两个平行 电极之间,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 HCl ) ( NaAc ) m m m ( NaCl )
§5.4 溶液中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与离子强度的关系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与离
子强度的关系
汇报人: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添加目录项标题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离子强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电导率与离子强度的实际应用 研究电解质溶液电导性与离子强度
的实验方法
01
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
电导率的定义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物理量 电导率的大小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迁移速率有关 电导率的单位是S/m或S•m-1 电导率是电解质溶液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化工、电子、电力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来研究
离子强度与电解质溶液性质的关系
离子强度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量度,对电导率产生影响。 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离子的迁移速率减小,导致电导率下降。 在低离子强度范围内,电导率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离子的协同效应所致。 离子强度对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产生多种影响,如渗透压、粘度、密度等。
04
实验注意事项与误差分析
实验前需检查仪器是否正常,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恒温,避免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实验操作要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误差。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应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以减小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05
研究电解质溶液电导性与离子强度的实验 方法
实验原理
电解质溶液的电 导率与离子强度 有关,离子强度 越高,电导率越 大。
通过测量不同离 子强度的电解质 溶液的电导率, 可以研究电导率 与离子强度的关 系。
实验中需要使用 电导率计来测量 溶液的电导率。
实验结果可以用 来解释电解质溶 液中离子的迁移 行为和离子间的 相互作用。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效应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效应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效应电解质溶液是由电解质溶解在水或其他溶剂中得到的。

其中,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可以分离出离子的物质,例如酸、碱、盐等。

而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效应则是指当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改变时,对该溶液物理和化学性质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效应,以及这种效应对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1. 离子强度的定义和影响离子强度是指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与电荷绝对值之积的总和。

离子强度的大小决定了电解质溶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离子强度越高,溶液的电导率越大,溶解度变化也更加明显。

在化学反应中,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的特异性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离子强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电解质溶液的溶解度上,还体现在电解质与其他溶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电解质的离子强度越高,会大大影响电解质与其他亚稳态物质的化学平衡,同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以生物化学中的蛋白质溶液为例,酶活性即可受离子强度影响而发生改变。

2. 离子强度对不同离子种类的影响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可以分为阳离子、阴离子和复合离子等。

在不同的离子种类中,离子强度对于这些离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如果一个离子种类的浓度很低,而另一个离子种类的浓度很高,则离子强度对这个离子种类的影响会更明显。

比如说,在盐酸溶液中,由于氯离子的浓度很高,而汞离子的浓度很低,所以离子强度对氯离子的影响会更大。

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由于钠离子和氢离子浓度一样,离子强度对这些离子种类的影响也是相同的。

3. 离子强度效应的应用离子强度效应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方面,离子强度的调节在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和生化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环境科学中,离子强度可以用来衡量大气和水体污染的程度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在化学反应中,离子强度效应可以用来预测反应速率并估计反应平衡常数,从而优化反应条件。

同时,离子强度效应还可以作为化学反应和工程过程中调控催化剂活性的一种方式。

强电解质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强电解质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

强电解质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测定实验报告本实验通过测定强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探究了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和电离度的关系。

实验中采用了电导仪和浓度梯度法,成功测定了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并得出了它们的电离度和离子强度。

实验结果表明,离子强度越大,电离度越低,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越小。

关键词:强电解质,极限摩尔电导率,电离度,离子强度引言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其电离度和离子强度是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重要参数。

其中,电离度是指电解质分子中离子化的程度,而离子强度则是反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

在强电解质中,离子强度越大,离子间相互作用越强,电离度越低,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越小。

极限摩尔电导率是指在无限稀释下,电解质溶液中每个离子所贡献的电导率,它是衡量电解质电离程度和离子间相互作用强度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强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探究电解质的离子强度和电离度的关系,为深入理解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提供实验基础。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电导仪、电导池、电导池支架、恒温水浴器、浓度计、分液漏斗、计时器、磁力搅拌器、称量器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钾、氯化钠、双蒸水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将电导池清洗干净,并用双蒸水反复冲洗。

将电导池放在支架上,接上电导仪。

在恒温水浴器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电导池浸入水中,使其温度稳定在25℃左右。

(2)制备溶液分别称取0.1mol/L的氯化钾和氯化钠溶液,用双蒸水稀释至不同浓度,如0.025mol/L、0.05mol/L、0.075mol/L等。

(3)测定极限摩尔电导率将制备好的溶液倒入电导池中,待电导仪读数稳定后记录电导率,并用浓度梯度法计算极限摩尔电导率。

重复上述步骤,测定不同浓度下氯化钾和氯化钠的极限摩尔电导率。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表1 不同浓度下氯化钾和氯化钠的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 溶液浓度/mol·L^-1 | 氯化钾电导率/μS·cm^-1 | 氯化钾极限摩尔电导率/S·m^2·mol^-1 | 氯化钠电导率/μS·cm^-1 | 氯化钠极限摩尔电导率/S·m^2·mol^-1 || --------------- | ------------------ |--------------------------- | ------------------ |--------------------------- || 0.025 | 0.27 | 0.00015 | 0.26 | 0.00011 || 0.05 | 0.54 | 0.00027 | 0.51 | 0.00021 || 0.075 | 0.81 | 0.00036 | 0.77 | 0.00029 |根据极限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公式:$$Lambda_{infty}=lim_{crightarrow 0}frac{kappa}{c}$$其中,$Lambda_{infty}$为极限摩尔电导率,$kappa$为电导率,$c$为溶液浓度。

离子强度计算例题及解析

离子强度计算例题及解析

离子强度计算例题及解析
离子强度是指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对溶液电导率的贡献程度,通
常用来描述溶液的电解质性质。

离子强度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例题
和解析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混合溶液,其中包含0.1摩尔的NaCl和0.2摩尔的CaCl2。

要计算这个溶液的离子强度,首先需要计算每种离子的贡献,然后将它们相加。

对于NaCl,它会产生Na+和Cl-两种离子,每种离子的贡献可
以通过其浓度的平方来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Na+的贡献为(0.1
M)^2 = 0.01,Cl-的贡献也为0.01。

对于CaCl2,它会产生Ca2+和Cl-两种离子。

同样地,每种离
子的贡献可以通过其浓度的平方来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Ca2+的贡
献为(0.2 M)^2 = 0.04,Cl-的贡献也为0.04。

现在,将所有离子的贡献相加,0.01 + 0.01 + 0.04 + 0.04 = 0.1。

这个值就是该混合溶液的离子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过程是基于离子的浓度来进行的,而不是溶质的物质量。

另外,对于多元离子化合物,需要分解出每种离子的浓度来计算其贡献。

总的来说,离子强度的计算涉及到对溶液中各种离子贡献的计算,通过将它们相加来得到最终的离子强度值。

这个值可以用来描述溶液的电解质特性,对于理解溶液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离子强度

物理化学离子强度

物理化学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是用于描述溶液离子活动度的一个参数,它的大小可以
影响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溶液中离子反应的速率以及沉淀形成的
程度等。

物理化学中使用的离子强度通常是基于Debye-Hückel理论的,该理论基于简单的电离度模型,假设离子在溶液中是球形的,且带有
固定的电荷。

离子强度的计算方法为,将带电离子浓度平方的加权和除以2,即:
I = 1/2 ∑(zi²Ci)
其中,zi是离子带电量,Ci是离子浓度,∑表示对所有离子求和。

根据该公式,溶液中离子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
带电量。

当离子强度较小时,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忽略不计,此时溶
液中离子的行为可以近似看作是理想的。

但当离子强度增加时,离子
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也会增加,这会影响离子的电动力学行为,如离子
迁移率的变化,导致溶液中离子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常数发生变化。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带电量来调节离子
强度的大小,进而探索离子强度对溶液中离子反应和沉淀形成行为的
影响。

利用离子强度的相关知识,科学家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离子间
相互作用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释和预测溶液中的化学现象。

电解质--电导--离子强度

电解质--电导--离子强度

离子总是移向阳极(不一定是正极),而阳离子总是移向阴极(不一定是负极)。 当阴、阳离子分别接近异性电极时,在电极与溶液接触的界面上分别发生电子的交 换(包括离子或电极本身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整个电流在溶液中的传导是由阴、 阳离子的移动而共同承担。 二、法拉第定律
电解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当把两个电极插入装有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槽 中并接上直流电源,此时在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可以观察到有化学反应发生。在生产 实践中除了对电解所得的是什么产物感兴趣之外,还要考虑电解时所耗的电量与产 物量之间的关系。
由于正、负离子移动的速率不同,所带电荷不等,因此它们在迁移电量时所分 担的分数也不同,我们把离子B所运载的电流与总电流之比称为离子B的迁移数,用 符号t
B表示
显然是无量纲量。
设有距离为l面积为A的两个平行铂电极,左方为阴极,右方为阳极,外加电压为
−3
E,在电极间充以浓度为c(单位为mol·m )的电解质MxNy溶液,设其电离度为α
依据迁移数的定义,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 由于正、负离子处于同样的电位梯度中,所以
比较以上两式可得
如果溶液中的正、负离子不止一种,则任一离子i迁移数为
三、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迁移数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 希托夫法;(2) 界面移动法;
(3) 电动势法等。 1. 希托夫(Hittorf)法(也称为电解法)
7.3 电导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是由于离子迁移和电极反应的结果,有关电极反应的问题以 后讨论,先说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如何表示和测定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电解质溶 液的导电能力。 一、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不同的导体具有不同的导电能力,在金属导体中银的导电能力最好,铜次之。 物体的导电能力可用电阻R或电导G来表示。实验结果表明:R、U、I之间服从欧姆 定律.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而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可写成

电解质离子强度德拜-休克尔公式

电解质离子强度德拜-休克尔公式
24
IB I
迁移数在数值上还可表示为:
I Q v U t I I Q Q v v U U I Q v U t I I Q Q v v U U 根据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I 是频率在1000Hz左右的高频交流电源,G为耳机或阴极 示波器。 20
接通电源后,移动C点,使DGC线路中无电流 通过,如用耳机则听到声音最小,这时D,C两点电 位降相等,电桥达平衡。根据几个电阻之间关系就
可求得待测溶液的电导。
R3 1 Gx Rx R1 R4 l 1 l 1 Gx Kcell As Rx As Rx
mB aB,m $ m
27
电解质化学势的表达式 强电解质溶解后 全部变成离子。为简
HCl(aHCl ) H+ (aH+ ) Cl (aCl )
$ HCl HCl (T ) RT ln aHCl
$ H H (T ) RT ln aH
+ + +
单起见,先考虑1-1价
=(426.3 +91.0–126.5)×10–4 S· m2· mol–1 =390.7×10–4 S· m2· mol–1
19
五、电导的测定及电导率的计算
电导测定实际上测定的是电阻,常用的韦斯顿电桥 如图所示。 AB为均匀的滑线电阻,R1为可变 电阻,并联一个可变电容 F 以便调 节与电导池实现阻抗平衡,M为放 有待测溶液的电导池,Rx电阻待测。
23
二、电解质电导率与离子迁移率的关系 1-1型、2-2型等价离子电解质的电导率与离子
电迁移率的关系:
Λm = zF(U+ + U-) 三、离子迁移数的定义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I等于溶液中每种离子i的质量摩尔浓度(mi)乘以该离子的价数(zi)的平方所得诸项之和得一半,通常以I表示。

它表达了溶液中离子的电性强弱的程度。

I=1/2*∑b(B)[z(B)]2(2 为z(B)平方).I =(κ∑mz^2)/2公式中z和m是什么意思?如果溶质是Na2SO4则z=?m是质量摩尔浓度(mol/kg)z是离子电荷数对Na+ z=1 SO42- z=2对于Na2SO4 I=(2m×1^2+m×2^2)/2(m是Na2SO4的质量摩尔浓度)[中文]: 离子强度[英文]: ionic strength[说明]: 处理电解质溶液问题时的一个既包含离子浓度又包含其价态的参数,以符号I表示,I=(1/2) ∑cizi2。

式中ci表示第i种离子的浓度;zi表示该离子的电荷数;∑是对溶液中所有离子的加和。

如对于NaCl,设其浓度为c,则I=c但对于CaCl2,I=3c。

《核酸生物化学》一书第一章核酸的高级结构 (1)第一节概述 (1)第二节DNA的二级结构 (4)一、DNA碱基组成的规律性 (4)二、X射线衍射分析和watson-Crick模型 (4)三、左旋DNA(Z-DNA) (8)四、DNA的可变构象及其生物学功能 (10)第三节DNA的变性 (15)一、温度对DNA变性的影响 (16)二、pH对DNA变性的影响 (17)三、碱基组成对DNA变性的影响 (19)四、离子强度对DNA变性的影响 (19)五、有机试剂对DNA变性的影响 (22)六、其他理化因素对DNA变性的影响 (26)第四节环状DNA ………………………………………………………………………生化实验讲义(理论部分)31.7.3 消毒系统生化实验要进行生物培养和生物反应的操作,这些操作都必须排除其他生物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做这些实验之前,都必须对实验中用到的、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器械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离子强度是描述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电荷的参数。

它是溶液中自由离子的活动程度的度量,具体表示为离子的电荷密度和离子浓度的乘积。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离子强度 = 1/2 * (电荷的平方和)/V其中,电荷的平方和表示溶液中每种离子电荷的平方和,V表示溶液的体积。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溶液中离子的电荷和浓度来确定的。

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越高,电荷越大,离子强度也就越大。

离子强度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溶液中离子的活动程度,从而对溶液的性质和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研究溶液中的离子交换、溶解度、溶液的电导性以及溶液中化学反应的速率等。

通过计算离子强度,我们可以评估溶液的离子活性,进而预测溶液的行为和性质。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的应用不仅局限于溶液化学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例如,在环境科学中,离子强度可以用于评估水体中的离子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

在生物化学中,离子强度的计算可以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离子交换和离子平衡的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低的情况。

当溶液中离子浓度较高时,离子间的电相互作用会影响离子强度的计算结果。

此时,需要考虑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离子间的距离等因素,使用更复杂的模型进行计算。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是描述溶液中离子活动程度的重要参数。

通过计算离子强度,我们可以了解溶液中离子的活性和行为,预测溶液的性质和行为。

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在溶液化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和应用离子强度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溶液中离子的行为和性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解质基本要求:1、了解迁移数的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2、理解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3、掌握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

4、理解迁移数与摩尔电导率、离子迁移率之间的关系。

5、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意义及其计算方法,掌握离子强度的计算。

6、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的德拜-休克尔离子互吸理论和德拜-休克尔-昂萨格电导理论,掌握离子氛、弛豫效应、电泳效应等概念,掌握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的使用。

教学重点: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关系及电导测定的运用。

2、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1、离子迁移数的定义、测定方法及计算。

2、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3、离子强度。

4、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

教学难点:1、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计算。

2、离子迁移数的计算。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本章内容:介绍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离子的电迁移数、测定迁移数的常用方法;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测定的一些应用,强电解质溶液理论(主要是离子氛的概念),并会使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7.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一、基本概念1. 导体: 能导电的物质称为导电体简称导体(1) 第一类导体: 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及某些金属的化合物等)。

导电机理: 靠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在导电过程中本身可能发热,但不发生化学变化。

特性: 随温度的升高,由于质点的热运动加剧,阻碍了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因而电阻增大,导电能力降低。

(2) 第二类导体: 离子导体(如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等)。

导电机理: 靠离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即依赖正、负两种离子各向反方向迁移以运输电量,当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的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时,正离子移向阴极,负离子移向阳极,同时在电极上有化学变化发生。

特性: 温度升高时,由于溶液的粘度降低,离子运动速度加快,在水溶液中离子水化作用减弱等原因,导电能力增强。

2. 电池: 由第一类导体联结两个电极并使电流在两极间通过,构成外电路的装置叫做电池。

3. 电解池: 在外电路中并联一个有一定电压的外加电源,则将有电流从外加电源流入电池,迫使电池中发生化学变化,这种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电池称为电解池4. 原电池: 电池能自发地在两极上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电流,此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则该电池就称为原电池。

5. 正极和负极: 电势较高的极称为正极,电势较低的极称为负极。

电流总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的流向与之相反。

6. 阳极和阴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

两种电化学装置的正、负极和阴、阳极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电解池中,与外电源负极相接的电极接受电子,电势较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该电极是负极也是阴极;与外加电源正极相接的电极,电势较高,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极是正极也是阳极。

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同时它输出多余的电子,电势较低,所以该电极是阳极也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是阴极,它接受电子,电势较高,所以该电极是阴极也是正极。

当电池中有电流通过时,第一类导体中的电子和第二类导体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都作定向移动。

第二类导体中电流的传导是通过离子的定向移动而完成的,阴离子总是移向阳极(不一定是正极),而阳离子总是移向阴极(不一定是负极)。

当阴、阳离子分别接近异性电极时,在电极与溶液接触的界面上分别发生电子的交换(包括离子或电极本身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整个电流在溶液中的传导是由阴、阳离子的移动而共同承担。

二、法拉第定律电解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当把两个电极插入装有电解质溶液的电解槽中并接上直流电源,此时在电极和溶液界面上可以观察到有化学反应发生。

在生产实践中除了对电解所得的是什么产物感兴趣之外,还要考虑电解时所耗的电量与产物量之间的关系。

法拉第在总结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于1833年总结出了两条基本规则,称为法拉第定律,内容为:通电于电解质溶液之后,(1) 在电极上(即两相界面上)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2) 将几个电解池串联,通入一定的电量后,在各个电解池的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其物质的量等同,析出物质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成正比。

如欲从含有离子的溶液中沉积1 mol金属M,即需要通过1mol×z+个电子,z+是出现在电极反应式中的电子计量系数。

此时,若通过的电量为Q时,所沉积出该金属的物质的量(法拉第定律的数字表达式)或一般写作所沉积的金属的质量为式中,F称为法拉第常数,为1 mol质子的电荷(或单位电荷)具有的电量,即其中,L为阿伏加德罗常数,e是质子的电荷,为该析出物的摩尔质量,其值随所取的基本单元而定。

法拉第定律是由实验总结得出,它是一个很准确的定律,在任何温度和压力下均可适用,没有使用的限制条件。

且实验愈精确,所得结果吻合愈好,此类定律在科学上并不多见。

在实际电解时,电极上常发生副反应或次级反应。

例如镀锌时,在阴极上除了进行锌离子的还原反应以外,同时还可能发生氢离子还原的副反应。

又如电解食盐溶液中,在阳极上所生成的氯气,有一部分溶解在溶液中发生次级反应而生成次氯酸盐和氯酸盐。

因此要析出一定数量的某一物质时,实际上所消耗的电量要比理论电量多一些,此两者之比称为电流效率。

当析出一定数量的某物质时或者当通过一定电量时7.2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一、离子的电迁移现象通电于电解质溶液之后,溶液中承担导电任务的阴、阳离子分别向阳、阴两极移动,在相应的两极界面上发生氧化或还原作用,从而两极旁溶液的浓度也发生变化。

设在两个惰性电极(本身不起化学变化)之间有假想的两个平面AA和BB,将电解质溶液分成三个区域,即阳极区、中间区及阴极区。

没有通电流前,各区有5 mol 的正离子及负离子(分别用“+”、“﹣”表示,数量多少表示物质的量,如图7.2表示)当有4 mol电子电量通入电解池后,则有4 mol的负离子移向阳极,并在其上失去电子而析出,同样有4 mol的正离子移向阴极并在其上获得电子而沉积。

如果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等,同时在电解质溶液中与电流方向垂直的任一截面上通过的电量必然相等。

所以AA(或BB)面所能过的电量也应是4 mol × F,那有2 mol的正离子和2 mol的负离子通过AA(或BB)截面,就是说在正、负离子迁移速率相等的情况下,电解质溶液中的导电任务由正、负离子均匀分担。

离子迁移的结果,使得阴极区和阳极区的溶液中各含3 mol的电解质,即正、负离子各为3 mol,只是中间区所含电解质的物质的量仍不变。

如果正离子的迁移速率为负离子的三倍,则AA平面(或BB平面)上分别有3 mol 正离子和1 mol的负离子通过,通电后离子迁移的总结果是,中间区所含的电解质的物质的量仍然不变,而阳极区减少了3 mol电解度,阴极区减少了1 mol电解质。

从上述两种假设可归纳出如下规律,即(1) 通过溶液的电量等于正负离子迁移电荷量之和,即4个电子的电荷量;(2)为了表示正、负离子在溶液中所迁移的电量占通过溶液的总电量的分数,必须引进离子迁移数的概念。

上面讨论的是惰性电极的情况,若电极本身也参加反应,则阴、阳两极溶液浓度变化情况要复杂一些,可根据电极上的反应具体分析,但它仍满足上述两条规律。

二、离子迁移率和迁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浓度时,离子在外界电场作用下的运动速率r与两极间的电压降E成正比,而与两极间的距离l成反比,即与电位梯度成正比,可表示为式中U+、U-为比例系数,物理意义为:电位梯度时离子的运动速率,称为离子迁移率,又称为离子淌度,单位为m2·s −1·V−1。

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率除了与离子本性(包括离子半径,离子水化程度,所带电荷等)以及溶剂的性质(如粘度等)有关以外,还与电场的电位梯度dE/dl有关,显然电位梯度越大,推动离子运动的电场力也越大。

引进离子淌度概念后就可以不必考虑两极间的电压降E和极间距l对离子运动速度的影响,因已指定电位梯度等于1。

这样,讨论就会方便得多。

离子淌度的大小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它的数值可用界面移动法实验来测定。

由于正、负离子移动的速率不同,所带电荷不等,因此它们在迁移电量时所分担的分数也不同,我们把离子B所运载的电流与总电流之比称为离子B的迁移数,用符号tB表示显然是无量纲量。

设有距离为l面积为A的两个平行铂电极,左方为阴极,右方为阳极,外加电压为E,在电极间充以浓度为c(单位为mol·m −3)的电解质MxNy溶液,设其电离度为α则正、负离子的浓度分别为cxαz+和cyαz-如正离子的移动速率为r+,则每秒钟向阴极方向移动通过任意截面的正离子的物质的量为(cxαz+Ar+)mol,所以1s内正离子所迁移的电量为由于溶液的电中性,xz+=yz_,正、负离子所迁移的电量之和就是通过溶液的总电量,所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截面的总电量为依据迁移数的定义,则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由于正、负离子处于同样的电位梯度中,所以比较以上两式可得如果溶液中的正、负离子不止一种,则任一离子i迁移数为三、离子迁移数的测定迁移数的测定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 希托夫法;(2) 界面移动法;(3) 电动势法等。

1.希托夫(Hittorf)法(也称为电解法)在中间管内装已知浓度的电解质溶液,接通电源,使很小的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这时正、负离子分别向阴、阳两极迁移,同时在电极上有反应发生,致使电极附近的溶液浓度不断改变,而中部溶液的浓度基本不变。

通电一段时间后,把阴极部(或阳极部)的溶液小心放出,进行称重和分析,从而根据阴极部(或阳极部)溶液中电解质含量的变化及串联在电路中的电量计上测出的通过的总电量,就可算出离子的迁移数。

对于离子只发生迁移不在电极界面上反应,则其迁移数的计算更为简单。

希托夫法的原理简单,缺点是不易获得准确结果,这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很难避免由于对流、扩散、振动等而引起溶液相混,另外由于离子的水化作用,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带着水化壳层迁移,在计算中没有考虑这个因素,故得到的迁移数常称为表观迁移数,也称为希托夫迁移数。

2. 界面移动法(简称为界移法)界面移动法直接测定溶液中离子的移动速率(或淌度),根据所用管子的截面积和通电时间内界面移动的距离以及通过的电量来计算离子的迁移数,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界面移动法测定迁移数所使用的两种电解质溶液具有一种共同的离子(如C1−),它们被小心地放在一个垂直的细管内,由于溶液密度的不同,在两种溶液之间可形成一个明显的界面(通常可借助于溶液的颜色或折射率的不同使界面清晰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