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b1d23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b6.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5篇1.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
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
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
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
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
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活动延伸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c6918b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2.png)
4.作业设计方面: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和绘制,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但在作业布置时,要明确要求,让幼儿和家长知道如何完成。
5.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方面:通过组织亲子活动、鼓励幼儿表达观察结果,将所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但在活动组织方面,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模型和图片,说出它们的特点和名称;
3.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巩固昆虫知识;
4.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作业设计解析
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细节:
1.作业题目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家长参与,促进亲子互动,共同完成作业;
3.作业要求明确,让幼儿明确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昆虫的定义、特征和常见种类。
六、板书设计
1.板虫的定义
-昆虫的特征
-常见昆虫种类
-昆虫的生活习性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特点和名称,并绘制一幅昆虫画。
2.答案:
根据观察到的昆虫,完成作业。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昆虫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如何区分昆虫和其他动物。
2.实践情景引入:捕捉昆虫的过程,观察昆虫的外观特征。
3.互动环节:辨认昆虫,说出它们的特点和名称。
4.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和绘制。
5.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了解幼儿对昆虫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亲子活动。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903cfc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a.png)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可以积极探索、发现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昆虫作为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理想对象。
本文将为中班的科学课程设计一个有趣的昆虫教案,并进行必要的反思。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昆虫的能力。
3. 培养幼儿保护昆虫及其生存环境的意识。
4. 提高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昆虫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等实物。
2. 关于昆虫的图片、绘本和视频。
3. 有关昆虫的简单知识介绍。
4. 实验材料:昆虫模型、草地、土壤、水滴、各种昆虫所喜欢的食物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小组活动,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自己发现的昆虫。
每个小组观察一种昆虫,然后用纸板和彩色泥巴制作出自己观察到的昆虫模型。
之后,幼儿将分享自己模型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到的昆虫特征。
2. 探究教师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如昆虫的身体结构、触角、翅膀等等。
学生通过观察昆虫模型及实物昆虫,感受昆虫身体的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3. 实验在教室外的草地上,老师为幼儿准备昆虫喜欢的食物,比如花朵、蜂蜜等。
老师指导幼儿将这些食物放在特定的地方,并观察食物周围昆虫的活动情况。
幼儿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细节,并描述它们的行为。
4. 延伸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昆虫的故事视频,或者展示昆虫的图片和绘本。
幼儿可以通过观看、听讲故事、阅读绘本等形式,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和分类。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合适的展示媒介,比如图片、视频和绘本?3. 幼儿理解和掌握了多少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4. 幼儿能否准确使用昆虫相关的词汇来描述观察到的昆虫?5. 幼儿有没有保护昆虫及其生存环境的意识?6. 幼儿在小组活动中是否能够良好地合作和交流?六、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听取幼儿的讨论和观察日志,以及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情况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cdb9f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e.png)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二、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等。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内容:1. 昆虫的主要特征2. 昆虫的分类3. 昆虫的生活习性四、教学准备:1. 实物昆虫标本或图片2. 昆虫分类卡片3.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4. 教学音频、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昆虫的音频或视频,引导幼儿关注昆虫,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观察昆虫标本或图片,让幼儿说出昆虫的特征,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等。
3. 讲解昆虫的分类,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种类,如蝴蝶、蚂蚁、蜜蜂等。
4. 操作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昆虫分类卡片,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7. 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如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昆虫主题墙饰,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昆虫。
3. 科学实验:开展昆虫主题的科学小实验,如制作昆虫标本、观察昆虫生长发育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昆虫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昆虫学习的态度和表现。
3. 幼儿作品:评价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幼儿对昆虫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2.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3.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难点:1. 昆虫的特征和分类: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并能正确分类昆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精选11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cbeec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b.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精选11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篇1活动重点:了解枯叶蝶、螳螂、竹节虫三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难点:理解“保护色”。
活动准备:1、幻灯片:《捉迷藏的昆虫》2、录像:《昆虫的保护色》《动物的保护色》3、音乐:《春天》《清晨》4、背景图四组,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1、观察昆虫图片,梳理幼儿已有经验。
随着音乐《春天》表演入场。
出示昆虫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这些昆虫你在哪里见过?2、寻找昆虫,探究保护色的秘密。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寻找躲藏的昆虫——枯叶蝶、螳螂、竹节虫。
(2)讨论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藏身地颜色的关系。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观看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2)讨论保护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虫有保护色。
4、经验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办法。
(1)提问:还有哪种动物有保护色?(2)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
5、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分成四组,将小动物图片放到适合其隐藏的背景图上,然后老师来找小动物,进行纠错和交流。
活动延伸: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捉迷藏篇2活动目标:1、了解枯叶蝶、竹节虫、螳螂等昆虫保护自己的方法,理解“保护色”“拟态”的含义。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方法的兴趣,感受动物生存的奇妙。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活动前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动物自我保护调查表》,对动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一定的经验储备。
2、材料准备: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操作卡、仿真昆虫、游戏场景(大树、草地、花园)。
活动重难点: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拟态”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
难点:能细致观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1、激趣:聆听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在音乐的情境中饰演小昆虫进入活动场地。
2、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经验,了解多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
(1)小组自由交流、讨论。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464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5.png)
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中班《认识昆虫》科学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a9b5bb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f6.png)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教案:昆虫教案一、教学内容1. 昆虫的分类:介绍昆虫的基本分类,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2. 昆虫的特征: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特点。
3. 昆虫的习性:探讨昆虫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昆虫的分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 通过讲解昆虫的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然观念,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和特征,以及如何观察和研究昆虫。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昆虫标本、实物图片等。
2. 学具:观察日记本、彩笔、剪纸、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昆虫,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昆虫的世界。
2. 昆虫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分类。
3. 昆虫特征讲解:讲解昆虫的身体结构、翅膀、触角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4. 昆虫习性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昆虫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繁殖方式等,并分享研究成果。
5. 观察与实践:让学生用彩笔和剪纸制作昆虫标本,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昆虫的特征和习性身体结构:翅膀、触角、六条腿饮食习惯:植物、动物、腐肉等生活环境:森林、草原、沙漠等繁殖方式:卵、幼虫、蛹、成虫等七、作业设计1. 观察日记:让学生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昆虫,包括昆虫的名称、特征、生活环境等。
2. 昆虫手抄报:让学生制作昆虫手抄报,介绍昆虫的分类、特征和习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昆虫的分类和特征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观察和研究昆虫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下节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昆虫采集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次昆虫教案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昆虫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在观察和实践环节表现得非常积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0734c4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c.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第三节《昆虫》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昆虫的定义、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常见的昆虫种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常见的昆虫种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昆虫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昆虫图片、标本,PPT课件。
学具:彩笔、画纸,昆虫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昆虫标本,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小动物的名字,进而引出课题。
2. 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点。
3. 讲解常见昆虫的种类教师展示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如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个昆虫模型,让幼儿判断它是哪一种昆虫,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5. 随堂练习教师分发昆虫图片,让幼儿根据所学的昆虫特征,将图片分类。
6.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收集一种昆虫标本,并描述它的特征。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只蝴蝶标本。
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翅膀上有美丽的花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标本、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昆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近大自然,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昆虫的特征及其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标本收集和描述。
中班科学昆虫教案5篇
![中班科学昆虫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caa55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8.png)
中班科学昆虫教案5篇中班科学昆虫教案【篇1】活动目标:了解昆虫的居住环境。
学习饲养昆虫。
培养收集资料与阅读资料的技能。
活动准备:透明饲养箱、自制笔记本、放大镜、大张书面纸。
有关昆虫的工具书。
活动过程:拿出饲养箱,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我们如何照顾这些昆虫呢?--我们知道它们吃什么吗?--它们的家里应该有些什么呢?与幼儿一起查阅工具书,了解这些昆虫的名称、食物、居住环境、生活习性等;并请幼儿画下来,有教师帮忙下批注。
与幼儿讨论如何给虫虫布置一个家。
--饲养毛毛虫,可以利用装果冻的空罐,钻一些洞;或使用饲养箱,放入毛毛虫喜欢的食物(如菜叶等)。
知道幼儿使用小铲子、饲养箱等工具,到校园里寻找蚱蜢、螳螂等产见的昆虫所需要的草、泥土、石块、小虫等,为虫虫安置一个舒适的`家。
中班科学昆虫教案【篇2】活动目标:能有创意的使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昆虫制作方法。
广告颜色、蜡笔、图画纸、筷子、粗毛线、椰子叶、陶土(或自制面团)、剪刀、白胶、水彩笔。
日常用品:牙刷、竹筷、叉子、汤匙、塑料袋、报纸。
活动过程:情幼儿观看幼儿用书《昆虫大集合》,并一起讨论:--书上有哪些昆虫?--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幼儿选出自己想做的昆虫模型,并鼓励其进行独立思考:用什么材料做?可以怎么做?鼓励幼儿按昆虫的不同特征,尽情创作--蝴蝶、蜻蜓类细长形的.昆虫:用纸或塑料袋剪出蝴蝶形或其他昆虫造型,粘贴在日常用品如牙刷、竹筷、叉子、汤匙上,即可组成昆虫造型;再画上眼睛,装上触须,将更逼真。
--运用圆形的容器如冰淇淋、果冻盒子、贴上圆点和6只脚,就是瓢虫了。
--鼓励幼儿使用不同材质进行制作,完成后大家一起分享作品。
教学反思: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
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5577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a.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认识昆虫》。
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的昆虫种类、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掌握常见的昆虫种类。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昆虫的兴趣,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进学生对昆虫与人类关系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种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昆虫标本、图片、PPT、实物投影仪、教学卡片等。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昆虫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小动物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索昆虫特征(1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昆虫标本,讨论昆虫的基本特征。
3. 认识常见昆虫(10分钟)(1)教师展示PPT,介绍常见的昆虫种类。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认识各种昆虫。
4. 昆虫生活习性(5分钟)教师讲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表,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
6. 互动环节(10分钟)(1)实物投影仪展示昆虫实物,学生猜测昆虫名称。
(2)教师发放教学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昆虫配对游戏。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昆虫2. 内容:(1)昆虫的基本特征(2)常见昆虫种类(3)昆虫的生活习性(4)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画出一种你最喜欢的昆虫,并描述它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让他们猜一猜你画的昆虫是什么。
2. 答案:(1)示例:蝴蝶,翅膀有色彩斑斓的图案,生活习性:幼虫期、蛹期、成虫期。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种类以及昆虫的生活习性。
幼儿园中班教案《昆虫》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昆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a37f03e4a7302768e9939f6.png)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昆虫》带反思中班课程《昆虫》反映了适用于中班的以科学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使幼儿可以通过猜测,观察和倾听活动来了解昆虫的知识,了解昆虫的保护色,并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如蝴蝶,蜻蜓和蜜蜂。
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的关系,对昆虫感兴趣,知道爱有益昆虫,并通过反思性教学计划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班《昆虫》。
活动目标:1.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昆虫与人的关系。
2.了解昆虫,并通过猜测,观察和倾听活动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感兴趣,知道爱昆虫有益。
4.学习以各种形式记录您自己的发现,例如语言和符号。
5,在交流活动中可以注意倾听和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一只手,一只物理显示仪器。
2.昆虫挂图。
3.捕获的昆虫或许多昆虫标本。
活动程序:首先,猜谜语,并以昆虫活动为主题。
-老师读了蜜蜂的谜语,问:这是什么动物?-老师的谜语,问:这是什么动物?-让孩子猜谜语,并引起孩子注意昆虫。
其次,展示昆虫,或使用物理展示工具放大昆虫标本,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并激发儿童的兴趣。
-老师:这是什么?你叫什么名字?-老师:他长什么样?我头上怎么了身体之下是什么?多少双脚和翅膀?-老师:你知道他住在哪里吗?你喜欢吃什么?第三,引导孩子们阅读《幼儿用书》,激发孩子们遵循“动物的名字-身体特征-生活习惯”。
-孩子们自己阅读照片,激发幼儿谈论:屏幕上有什么昆虫?他们有什么?-老师:他们住在哪里?吃什么?他们在哪里相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教师摘要:屏幕上的这些错误的通用名称为“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
头上有触手,嘴巴和眼睛。
胸部三双脚,背部两双翅膀;腹部的一部分,两侧有气孔,用于呼吸。
有些昆虫,例如七斑瓢虫,有一对变硬的翅膀,而有些昆虫只有一对,例如:蚊子。
4.出示挂图,寻找画中隐藏的昆虫。
-老师:今天有很多小昆虫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游戏。
它们被隐藏在此图片中。
中班科学昆虫王国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昆虫王国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da0f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b3.png)
中班科学昆虫王国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奇妙的昆虫王国”,详细内容涉及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认识以及昆虫的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的昆虫。
2. 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重点:昆虫的基本特征、常见昆虫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昆虫模型、挂图、PPT、实物展示盒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捕捉昆虫,让幼儿亲身感受昆虫的多样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昆虫模型、挂图,讲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如:三对足、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观察实物展示盒中的昆虫,填写观察记录表。
4.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常见昆虫的图片,讲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5. 小组讨论(5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记录,讨论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昆虫王国2. 内容:昆虫的基本特征:三对足、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常见昆虫:蝴蝶、蜜蜂、蚂蚁、蜻蜓等昆虫生活习性:迁徙、繁殖、捕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记录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答案示例:昆虫名称:蝴蝶外形特征:翅膀颜色鲜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生活习性:吸食花蜜,迁徙繁殖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被昆虫咬伤。
2. 在讲解昆虫生活习性时,尽量用生动的语言,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3. 课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观察更多的昆虫,拓展知识面。
拓展延伸:1. 带领幼儿参观昆虫博物馆,深入了解昆虫的多样性。
2. 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捕捉昆虫,共同探索昆虫的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74850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3.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昆虫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昆虫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让中班幼儿了解昆虫的基本生活习性,培养其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和研究兴趣以及创造力。
同时,此活动能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加强幼儿对生命及其环保的认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流程2.1 活动准备•教师在课前需要在教室内或户外收集一些昆虫(如蝴蝶、蚂蚁、蜗牛等)并放在一个透明的玻璃观察箱(昆虫馆)内,为幼儿的观察提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昆虫书籍、幻灯片或视频,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的知识;•物色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鲜明的昆虫逐个介绍。
2.2 活动过程1.创设激发兴趣的情境:教师可以向幼儿娓娓道来昆虫的各式各样,特别是一些昆虫有些小朋友还未经历过,背部有翅膀、身体细长、织网捕食等等。
引起幼儿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让幼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2.观察:让幼儿们逐个观察昆虫,体验观察品类、特征、活动和生产环境的不同。
观察中教师提高幼儿的观察注意力,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幼儿根据昆虫的微观和宏观特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向其他小伙伴介绍。
3.合作探究:幼儿分组,小组间可以相互交流关于昆虫的知识和观察感受,体验和发现昆虫的生命规律和经验,并在小组内互相关注,交流彼此的经验。
4.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以确保幼儿的安全。
同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使用幼儿感受和理解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幼儿轻松愉悦地参与其中,完成教学活动。
3. 教学反思昆虫教学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此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观察昆虫实物,探索不同种类昆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昆虫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意义。
此次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兴趣度高,反响不错,同时,教师也能及时分辨和激活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经过此次昆虫教学活动,幼儿能够深入了解自然界的昆虫,能主动观察和发现身边有的昆虫,理解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加强他们对于环保知识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27295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a.png)
《昆虫》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如蝴蝶、蜜蜂、蚂蚁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定义:昆虫是一种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腿。
2. 常见昆虫:蝴蝶、蜜蜂、蚂蚁、蝗虫等。
3. 昆虫的特点:昆虫的翅膀和腿有各自的功能,如飞行、跳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昆虫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昆虫图片、实物模型、视频等。
2. 环境:户外活动场地,观察昆虫的自然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昆虫的名字,激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2. 探究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户外观察昆虫,让幼儿亲自捕捉昆虫,观察昆虫的特点。
3.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视频,讲解昆虫的特点,如翅膀、腿的用途等。
4.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模型。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让幼儿说出自己学到的昆虫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幼儿能正确识别出常见的昆虫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幼儿在户外观察活动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3. 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能发挥想象力,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昆虫模型。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昆虫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趣事。
2. 组织幼儿参观昆虫博物馆,增加幼儿对昆虫的了解。
3. 开展昆虫知识竞赛,激发幼儿学习昆虫的兴趣。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户外观察活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确保幼儿能完成制作。
3.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幼儿的疑问。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昆虫王国》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昆虫王国》](https://img.taocdn.com/s3/m/0ee1aa0e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6.png)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昆虫王国》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昆虫特征,培养对昆虫的兴趣。
2.通过观察、探索,提高动手操作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生活环境,发现昆虫的生存之道。
三、教学准备1.教具:昆虫模型、昆虫图片、观察工具(放大镜、镊子等)。
2.环境创设:昆虫王国的场景布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昆虫模型,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谈谈对昆虫的了解。
(二)基本环节1.认识昆虫(1)教师展示昆虫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昆虫的名称。
(2)教师简要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
2.探索昆虫生活(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昆虫王国的场景,引导幼儿发现昆虫的生活环境。
(2)教师发放观察工具,指导幼儿观察昆虫的生存之道。
3.讨论昆虫特点(1)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昆虫特点。
4.动手操作(1)教师发放昆虫模型,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昆虫。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昆虫,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三)结束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昆虫知识竞赛,检验学习效果。
2.教师宣布本次活动的结束,邀请幼儿回家与家人分享昆虫王国的故事。
五、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昆虫的基本特征、生活环境和生存之道,使幼儿对昆虫有了全面的了解。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结合观察、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4.教学环境创设生动,使幼儿仿佛置身于昆虫王国,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
5.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适当的指导。
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活动结束时间推迟。
2.部分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表现出急躁情绪,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加强对幼儿情绪的引导。
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71356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1.png)
中班科学教案昆虫反思一、教案背景介绍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幼儿,主要围绕昆虫这一主题展开科学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探究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观察并描述昆虫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
3. 学会保护昆虫的意义,增强对昆虫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标本:蝴蝶、蜜蜂等昆虫标本。
2. 图片:昆虫的图片,包括不同种类和形态的昆虫图片。
3. 巢穴:制作透明的昆虫巢穴,供幼儿观察。
四、教学活动1. 导入:老师放映一段昆虫的视频,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学习昆虫的特征:通过展示昆虫的标本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引导幼儿发现昆虫的头、胸、腹部,昆虫的六条腿、触角等特征,培养他们对生物特征的观察力。
3. 认识昆虫的分类:根据昆虫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将昆虫分为蛾类、蝴蝶类、蜜蜂类等。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昆虫的图片和标本,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昆虫的特征,增强他们对昆虫分类的理解。
4. 观察昆虫的巢穴:给幼儿分发自制的透明昆虫巢穴,引导幼儿观察巢穴中的昆虫活动。
让幼儿发现昆虫在巢穴中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如昆虫筑巢、觅食等行为。
通过观察巢穴中的昆虫,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生活。
5. 反思昆虫的价值:引导幼儿思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昆虫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明白昆虫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如传粉、食物链中的角色等。
培养幼儿保护昆虫的意识,增强他们对昆虫的关爱。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成果,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引导幼儿总结昆虫的特征、分类和价值。
五、延伸活动1. 昆虫手工制作:让幼儿用纸盘或彩纸等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形象,加强对昆虫形态的理解和再现。
2. 昆虫观察活动:带领幼儿到室外或室内,寻找昆虫的踪迹,观察昆虫的行为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8abb7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2.png)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二、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腿,有触角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昆虫的特征,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昆虫图片、实物昆虫、分类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光线适宜的教室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基本部分:a. 观察昆虫图片,让幼儿说一说昆虫的特征。
b. 展示实物昆虫,让幼儿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c. 利用分类卡片,让幼儿学会对昆虫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巩固部分: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4. 总结部分:让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昆虫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特征。
2.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昆虫的特征。
七、教学内容:1. 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腿,有触角等。
2. 昆虫的分类:根据昆虫的特征,将昆虫分为蝴蝶、蜜蜂、蚂蚁、蚊子等类别。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歌曲、游戏等方式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 观察昆虫图片,让幼儿说一说昆虫的特征。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反思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205edf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9.png)
昆虫中班科学教案反思一、引言昆虫是幼儿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常常接触到的主题之一。
通过学习昆虫科学教案,幼儿可以增加对昆虫的了解,对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实验的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昆虫中班科学教案进行反思和分析。
二、教案概述教案标题:探索昆虫世界教案目标: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案内容:1. 对比观察昆虫的外观特征。
2. 学习昆虫的部分身体结构。
3. 通过观察昆虫活动,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三、教案分析1. 教案目标不够具体:教案目标中只提到了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结构和生活习性,并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教案中,应该明确幼儿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昆虫的基本特征和部分身体结构,以及幼儿通过观察昆虫活动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 缺乏实践性活动:教案内容中只提到了对比观察昆虫的外观特征和学习昆虫的部分身体结构,但没有提到具体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制作昆虫模型、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等,让幼儿亲身参与,通过实践感知和理解昆虫的特征和结构。
3. 缺乏拓展性活动:在教案内容中没有提到对于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昆虫的拓展性活动。
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可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昆虫进行学习,或者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四、教学建议1.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案中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和部分身体结构,并通过观察昆虫活动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设计实践性活动:在教学中加入实践性活动,如制作昆虫模型、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等,让幼儿亲身参与,通过实践感知和理解昆虫的特征和结构。
3.引导拓展性学习: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昆虫的拓展性活动。
可以设置课后任务,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昆虫进行学习,或者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方式。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王国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王国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921effbb68a98270fefa61.png)
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王国及教学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王国》及教学反思《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王国》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科学教案文章,希翼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王国》含反思!活动目标: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
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
活动预备:玩具卡:《独角仙大赛》挂图:《昆虫大集合》。
独角仙相关参考资料。
观看记录表。
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活动过程:请幼儿观看挂图,说一说:--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它们叫什么名字?请幼儿观看图片上昆虫的外形特征,并将幼儿所说的内容记录在观看记录表格上。
和幼儿一起讨论刚才记录的内容。
--我们来比较这些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如都有6只角、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触角、有壳等。
)猜谜游戏:--把幼儿分组。
--教师依据昆虫的外形和特征出谜面,请幼儿说出谜底。
--举行抢答,大队一次得一颗星,得星最多得小组获胜。
教学反思:引导幼儿观看昆虫的特点,了解昆虫的基本形、色彩、结构,体味其美感,能够大胆的想象并举行创作,在课堂中我的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脚。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昆虫王国》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168字。
相关文章《中班教案《踩影子》含反思》:中班教案《踩影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尝试从不同的方向照耀物体,猎取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关系的经验,初步知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求知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踩影子》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中班科学教案《风》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空气流淌形成风,通过各种感官感受风并让幼儿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培养幼儿的观看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风》含反思教案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昆虫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昆虫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1、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2、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3、身体颜色鲜艳,警告对方自己有毒,不要伤害自己,如:瓢虫。
——教师扩展幼儿思路: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白虎自己的?
六、初步感知益虫和害虫。
——教师:在昆虫的大家庭里,对我们人类来说,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教师:你知道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呢?为什么?(蝴蝶在幼虫时有爱吃嫩菜等危害,但在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和观赏的益处。
——引导幼儿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昆虫?
使幼儿知道:我们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聚集是害虫无法无法生存,同时,我们也要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杀和杀死益虫。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
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兴趣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逐步深入,既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但是,在活动中也有个别环节由于知识性强而导致部分幼儿难于理解。
如何把幼儿掌握知识的环节游戏化,更好激发幼儿的兴趣,将是下一个主题中应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