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完整版).pdf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的像为止,记录物距s与像距s′,由公式(2)求出焦距f ′。
图4 物距、像距法测焦距光路
2. 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如图5所示,在待测透镜L的一侧放臵被光源照明的1字形物屏AB, 在另一侧放一面平面反射镜M,移动透镜(或物屏),当物屏AB正 好位于凸透镜之前的焦平面时,物屏AB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 镜L折射后,变为平行光线,然后被平面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经凸 透镜折射后,仍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在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 个与原物等大、倒立的实像A′B′。此时物屏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等 于待测透镜的焦距,即
屏位臵(缩小像)x3 .
表三 二次成像法测凸透镜焦距数据记录表
n 1 2 3
x1 /cm
x2/cm
x3/cm
D=(x1- x0)/ cm
d=(x3- x2)/ cm
fi’/cm
4
5
4. 辅助透镜法测凹透镜焦距
经凸透镜成像位臵x1,经凸凹透镜成像位臵x2,凹透镜位臵x3 .
表四 辅助透镜法测凹透镜焦距数据记录表
普通物理(光学)实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数据处理 实验仪器 实验内容 注意事项
思考问题
实验目的
1.掌握光具座的使用与光学元件等高共轴 调节的方法。
2.学会测量透镜焦距的常用方法,掌握简
单光路的分析。 3.熟悉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
实验仪器
2 5 4 3
1
图1 薄透镜焦距测定实验仪器组成
f s
图5 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焦距
3. 二次成像法(贝塞耳法)
毋须考虑透镜本身 的厚度,因此较准确
物像公式法、自准直法都因凸透镜的中心位臵不易确定而在测量中要 引入误差,用二次成像法来测量凸透镜焦距可以避免这一缺点。如图6所 示,物屏和像屏之间的距离大于,且保持不变,如果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 透镜在物屏和像屏之间必定存在两个位臵能观察到清晰的像,透镜在这两 个位臵之间距离的绝对值为,运用物像的共轭对称性质,可以证明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试验目标】1.控制光路调剂的根本办法;2.进修几种测量薄透镜焦距的试验办法.【试验仪器】照明光源(钠光灯).物屏.白屏.光具座.平面镜.待测透镜等.【试验道理】透镜的厚度相对透镜概况的曲率半径可以疏忽时,称为薄透镜.薄透镜的近轴光线成像公式为(1)l s为物距,s′为像距,f ′为像方焦距.其符号划定如下:什物与实像时取正,虚物与虚像时取负;f 为透镜焦距,凸透镜取正,凹面镜取负 .图1凸透镜自准法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道理(1)自准直法光源置于凸透镜核心处,发出的光线经由凸透镜后成为平行光,若在透镜后放一块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此光线反射归去,反射光再经由凸透镜后仍会聚于核心上,此关系称为自准道理.假如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一物体,如图1所示,其像也在该焦平面上,是大小相等的倒立实象,此时物屏至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等于焦距.图2什物成实像法(2)用什物成实像求焦距如图2所示,用什物作为光源,其发出的光线经会聚透镜后,在必定前提下成实像,可用白屏接取实像加以不雅察,经由过程测定物距和像距,运用(1)式即可算出焦距.图3共轭法(3)共轭法如图3所示,假如物屏与像屏的距离D保持不变,且D > 4f,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透镜,可两次成像.当凸透镜移至O1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实象A1B1,当凸透镜移至O2处时,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实象A2B2,由图2可知,透镜在O1处时:(2)透镜移至O2处时:(3)由此可得:(4)测出D和d,即可求得焦距.2.凹面镜焦距的测量道理运用虚物成实像求焦距:图4如图4所示,先用凸透镜L1使AB成实象A1B1,像A1B1即可视为凹面镜L2的物体(虚物)地点地位,然后将凹面镜L2放于L1和A1B1之间,假如O1A1<∣f2∣,则经由过程L1的光束经L2折射后,仍能形成一实象A2B2.物距s = O2A1,像距s′= O2A2,代入公式(1),可得凹面镜焦距.【试验内容】1.光路调剂因为运用薄透镜成像公式时,须要知足近轴光线前提,是以必须使各光学元件调节到同轴,并使该轴与光具座的导轨平行,“共轴等高”调节分两步完成:(1)目测粗调:把光源.物屏.透镜和像屏依次装好,先将它们挨近,使各元件中间大致等高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物屏.透镜.像屏的平面互相平行.(2)细调:运用共轭法调剂,参看图2,固定物屏和像屏的地位,使D> 4f,在物屏与像屏间移动凸透镜,可得一大一小两次成像.若两个像的中间重合,即暗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可先在小像中间作一记号,调节透镜的高度使大像的中间与小像的中间重合.如斯反复调节透镜高度,使大像的中间趋势小像中间(大像追小像),直至完整重合.2.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因为试验中要工资地断定成像的清楚,斟酌到人眼断定成像清楚的误差较大,常采取阁下逼近测读法测定屏或透镜的地位,即从左至右移动屏或透镜,直至在物屏或像屏上看到清楚的像,这就是阁下逼近测读法.(1)自准直法:参看图1,平面镜靠在凸透镜后,固定物屏地位,采取阁下逼近测读法测定透镜地位,即从左至右移动透镜,直至在物屏上看到与物大小雷同的清楚倒像,记载此时透镜的地位;再从右至左移动透镜,直至在物屏上看到与物大小雷同的清楚倒像,记载此时透镜的地位.反复3次.记载透镜的地位,盘算焦距.(2)用什物成实像法:参看图2,将物屏.透镜固定在导轨上,间距大于焦距(可运用自准法数据),运用阁下逼近测读法,从左至右移动像屏找到清楚的图像,再从右至左移动像屏,找到清楚的图像,反复3次.记载此时物屏.透镜.像屏的地位,盘算焦距.(3)共轭法:参看图3,固定物屏和像屏的地位,使D> 4f(可运用自准法数据),采取阁下逼近测读法分离测定凸透镜在像屏上成一大一小两次像的地位,反复3次,盘算焦距.物屏透镜地位1透镜地位2像屏D(cm)L(cm)f(cm)3.凹面镜焦距的测量(虚物成实像法:)参看图4安顿好光源.物屏.凸透镜和像屏,使像屏上形成缩小清楚的像,用阁下逼近测读法测定像屏()的地位,同时固定物屏和凸透镜.在凸透镜和像屏之间放入凹面镜,移动像屏,直至像屏上消失清楚的像,用阁下逼近测读法测定像屏()的地位,并记载凹面镜的地位,反复3次,盘算凹面镜的焦距.留意符号.A'B'地位(cm)A''B''地位(cm)L2地位(cm)s(cm)s′(cm)f(cm)【留意事项】1.在运用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勿使仪器受到震撼和磨损.2.调剂仪器时,应严厉按各类仪器的运用规矩进行,细心地调节不雅察,沉着地剖析思考,切勿浮躁.3.任何时刻都不克不及用手去接触玻璃仪器的光学面,以免在光学面上留下陈迹,使成像隐约或无法成像.如必须用手拿玻璃仪器部件时,只准拿毛面,如透镜周围,棱镜的上.下底面,平面镜的边沿等.4.当光学概况有污痕或手迹时,对于非镀膜概况可用干净的擦镜纸轻轻擦拭,或用脱脂棉蘸擦镜水擦拭.对于镀膜面上的污痕则必须请专职教师处理.【数据表格】1.会聚透镜焦距的测量(1)物象距法:(2)贝塞尔法(3)自准直法2.发散透镜焦距的测定【数据处理及成果】1、会聚透镜焦距的测量 (1) 物象距法:由 p p p p f '-'='得: 1f '=67.1545.980.2345.980.23=-⨯ (cm )16.1615.909.2115.909.212=-⨯='f (cm )63.1431.960.2531.960.253=-⨯='f (cm)40.1585.880.2085.880.204=-⨯='f (cm)45.1506.989.2106.989.215=-⨯='f (cm)46.15)45.1540.1563.1416.1667.15(51=++++⨯='f (cm))(22.0)46.1545.15()46.1540.15()46.1563.14()46.1516.16()46.1567.15(51)(22222cm f =-+-+-+-+-⨯='μ故 22.046.15)(±='±'='f f f μ (cm )(2) 贝塞尔法由ld l f 422-='得19.1500.63489.1100.63221=⨯-='f (cm )21.1500.68406.2200.68222=⨯-='f (cm )27.1600.73406.2400.73223=⨯-='f (cm )86.1678470.2800.78224=⨯-='f (cm )52.1500.83465.4100.83225=⨯-='f (cm )81.15552.1586.1627.1621.1519.15=++++='f (cm ))(29.0)81.1552.15()81.1586.16()81.1527.16()81.1521.15()81.1519.15(51)(22222cm f =-+-+-+-+-='μ故29.081.15)(±='±'='f f f μ (cm )(3) 自准直法:91.14)98.1493.1491.1489.1485.14(51=++++⨯='f (cm ))(02.0)91.1498.14()91.1493.14()91.1491.14()91.1489.14()91.1485.14(51)(22222cm f =-+-+-+-+-⨯='μ故02.091.14)(±='±'='f f f μ (cm )2、发散透镜焦距的测定由ss s s f -''=' 得: 25.12)17.1170.1185.1243.1211.13(51=++++⨯='f (cm ))(29.0)25.1217.11()25.1270.11()25.1285.12()25.1243.12()25.1211.13(51)(22222cm f =-+-+-+-+-⨯='μ故 29.025.12)(±='±'='f f f μ (cm ) 【评论辩论】1. 剖析本试验的体系误差,对于物距像距法,主如果测量物屏,透镜及像地位时,滑座上的读数准线和被测平面是否重合,假如不重合将带来误差.对于位移法测凸透镜焦距,不消失这一问题.经由过程上述两种办法测透镜焦距相符程度来肯定体系误差对成果的影响.本试验的有时误差主如果人眼不雅察,成像清楚度引起的误差,因为人眼对成像的清楚分辩才能有限,所以不雅察到的像在必定规模内都清楚,加之球差的影响,清楚成像地位会偏离高斯像.2. 本试验的体系误差经前面的剖析和检讨可知,对测量成果影响较小, 而平均值的尺度误差又较小,以得出结论,该试验准确度较高,平均值可以作为一组测量值中接近真值的最佳值.。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1)共轴调节 只有当各光学元件如光源,发光物,透镜等的主光轴重合时,薄透 镜成像公式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才成立。如果用几个光学元件做实验,
应调节各个元件,使透镜的光轴共线且与光学平台平面平行,光轴垂直 通过非透镜元件的中心,这些步骤统称为共轴调节,方法如下:
a.粗调 在光学平台上使透镜、像屏中心大致都在平行于光学平台平面 的直线上,并使物屏、像屏的平面互相平行,且垂直于光学平台平面.
图35-1牛顿环的示意图及光路图 列越密,这些圆环就叫做牛顿环,如图35-1(c)所示.如在透射方向观 察,恰好相反.中心为亮斑,如图35—1(b),明暗正好与(c)相反.
牛顿环是由光的干涉产生的,有透镜和平板玻璃之间有一层很薄的 空气层,通过透镜的单色光一部分在透镜在空气层的交界面上反射,另 一部分通过空气层在平板玻璃的上表面的反射,这两部分反射光符合相 干条件,将会产生干涉现象.
不规则的圆片.在确定干涉环的半径和确定干涉级数时不易做得准确,
因此,我们希望只测半径(或直径)之差 .
设第个干涉暗环的级数 (为干涉级数的修正值),第个干涉暗环的
级数为,由(35.5)式有
上式表明,任意两环半径平方差只与两个环的序数差有关,而与干涉级
数及环序数无关.实验中只要测出两个干涉暗环的半径和定出它们的序
圆心左边环的位置
环数 环的 位置
圆心右边环的位置
环数 环的 位置
五、 注意事项 1.使用读数显微镜,应避免回程差. 2.钠光灯点燃后,直到测量结束再关断电源,中途如果关灭,应在 十分钟后再开启。 六、思考与问答 1.实验中为什么要测量多组数据和分组处理所测数据? 2.为什么牛顿环离中心越近,条纹越疏?
在图35-1(a)中,设透镜的曲率半径为,离接触点任一距离处的空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D
d
3.自准直法测会凸透镜焦距
M L P P/ f
O 测量次数 1 物屏位置 透镜位置
2
3
4.有辅助透镜物距-像距法测定凹透镜焦距
虚物P′
1 1 1 ' ' f s s
像P”
ss f s s'
' '
测量次数
虚物P′位置
凹透镜位置
像P″位置
1 2 3
数据记录和处理——举例
a.自准直法测定会凸透镜焦距 单位:cm
f1 f 2 f 3 f 3
1 2 3 | f1 f | | f 2 f | | f3 f | 3 3
E
f f (cm)
1 1 1 ' ' f s s s |s| ' s | s | ' f ' s |s|
有效数字的读取
3.54 cm
5.00 cm
数据记录
1 1 1 ' ' f s s
1、物距像距法
位置
次数 1 2 3 物体位 置P 透镜 位置
单位:
像的 位置 P’ 物距 像距
D2 d 2 f 4D
d
2 . 两次成像法
位置 次数 1 2 3 物体 位置 P
单位:cm
透镜 位置 Ⅰ 透镜 位置 Ⅱ 像的 位置 P’
2
2
(D>4f)式中D、Δ、f 分别为物像 间距、凸透镜两次移动间距、焦 距
仪器介绍
小电筒
仪器介绍
仪器介绍
透镜固定螺丝 透镜f=??mm/(光学器件)
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
实验原理薄透镜是指透镜的中心厚度d 远小于其焦距f (d<<f )的透镜。
近轴光线是指通过透镜中心部分并与主光轴夹角很小的那一部分光线。
为了满足近轴光线条件,常在透镜前(或后)加一带孔的屏障,即光阑,以挡住边缘光线;同时选用小物体,并做等高共轴调节,把它的中点调到透镜的主光轴上,使入射到透镜的光线与主光轴的夹角很小。
在近轴光线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用下式表示:f v u 111=+ (1)式中,u 为物距,实物为正,虚物为负;v 为像距,实像为正,虚像为负;f 为焦距,凸透镜为正,凹透镜为负。
对于薄透镜,公式中u 、v 和f 均从透镜的光心算起1.自准直法(1)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所示,当小孔A 处于透镜L 的前焦面时,光经过透镜成为平行光,若在此平行光经过的光路上放一个与透镜光轴垂直的平面反射镜M ,其反射光将沿原光路返回至小孔。
小孔的像与小孔反向等大,小孔与透镜的距离即为透镜焦距f 。
这种利用调节装置本身使之产生平行光来实现调焦的方法称为“自准直”法。
显然,在小孔上方的某点,在自准直时,其像应处于小孔下方的对称位置;反之亦然。
(2)自准直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因为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所以要由它获得一束平行光,必须借助于一个凸透镜才能实现,如图2所示。
先由凸透镜L1将小孔A 成像于S ′处,然后将待测凹透镜L2和平面反射镜M 置于凸透镜L1和小孔像S ′之间。
如果L1光心O1到S ′之间的距离O1 S ′>| f2|,则当移动L2,使L2的光心O2到S ′之间的距离O2S ′=| f2|时,由小孔A 发出的光束经过L1、L2后变成平行光,通过平面反射镜M 的反射,又在小孔处成一清晰的实像,于是确定了像点和凹透镜的光心的位置就能测量出凹透镜的焦距f2。
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设凸透镜的焦距为f ,使物与屏的距离L>4f 并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
移动透镜至x1处,在屏上成放大实像,再移至x2处,成缩小实像。
实验25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25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实验内容教学过程设计一。
讨论1.本实验介绍的测量薄凸透镜的方法有几种?请画出光路图。
本实验介绍的测量薄凸透镜的方法有:(1)自准直法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当物体A处在凸透镜的焦距平面时,物A上各点发出的光束,经透镜后成为不同方向的平行光束。
若用一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将平行光反射回去,则反射光再经透镜后仍会聚焦于透镜的焦平面上,此关系就称为自准直原理。
所成像是一个与原物等大的倒立实像A′。
所以自准直法的特点是,物、像在同一焦平面上。
自准直法除了用于测量透镜焦距外,还是光学仪器调节中常用的重要方法。
自准直法(2)物距像距法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因为凸透镜可以成实像,所以可以测出物距u和像距v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3)贝塞尔法(共轭成像法)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如果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l 保持不变,而且l >4f ,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
透镜在x 1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x 2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实验中,只要测量出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l 和透镜两次成像移动的距离d ,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224l d f l-=2. 如何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凹透镜是发散透镜,所成像为虚像,不能用像屏接收。
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能得到能用像屏接收的实像。
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
实物AB 经凸透镜L 1成像于A ′B ′。
在L 1和A ′B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L 2,就凹透镜L 2而言,虚物A ′B ′又成像于A ″B ″。
实验中,调整L 2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A ″B ″。
因此可把O 2A ′看为凹透镜的物距u ,O 2A ″看为凹透镜的像距v ,则由成像公式可得 111u v f-+= (虚物的物距为负) u v f u v ⋅=- 由于u < v ,求出的凹透镜L 2的焦距f 为负值。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量薄透镜焦距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调节光学系统的基本方法。
3. 了解调节系统共轴的重要性及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薄透镜的焦距是指透镜的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u介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u等于焦距f时,不成像。
本实验采用以下方法测量薄透镜焦距:1. 自准直法:利用透镜的光学特性,通过调节物距和像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透镜的另一侧,从而确定焦距。
2. 物距像距法:通过测量物距和像距,根据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3. 贝塞尔法:通过移动透镜,使物体成像在像屏上两次,分别得到放大像和缩小像,根据像距和物距的关系计算焦距。
三、实验仪器1. 薄透镜2. 平面反射镜3. 物屏4. 狭缝板5. 光具座6. 刻度尺7.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共轴调节:将光源、狭缝板、透镜、平面反射镜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各元件的位置,使它们共轴。
2. 自准直法测量焦距:a. 将物屏放置在透镜的一侧,调整物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另一侧的像屏上。
b. 移动透镜,使像清晰,记录物距和像距。
c.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3. 物距像距法测量焦距:a. 将物屏放置在透镜的一侧,调整物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另一侧的像屏上。
b. 记录物距和像距。
c.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4. 贝塞尔法测量焦距:a. 将物屏放置在透镜的一侧,调整物距,使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另一侧的像屏上。
b. 移动透镜,使像清晰,记录物距和像距。
c. 再次移动透镜,使像清晰,记录物距和像距。
d. 重复上述步骤,测量多组数据。
五、数据处理1. 自准直法: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物距和像距的平均值,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2. 物距像距法:根据测量数据,代入薄透镜成像公式计算焦距。
实验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2.
1)
自准法测透镜焦距光路图如图 3-8-1所示,先对光学系统进 行共轴调节 , 实验中 , 要求平面镜垂直于导轨。移动凸透镜 , 直至物屏上得到一个与物大小相等的倒立实像 , 则此时物屏与 透镜的间距就是透镜的焦距。 为了判断成像是否清晰,可先让 透镜自左向右逼近成像清晰的区间 , 待像清晰时 , 记下透镜的 位置; 再让透镜自右向左逼近成像清晰的区间,在像清晰时再 次记下透镜的位置, 取这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成像清晰时透
3. 1) 视差是一种视觉差异现象。设有远近不同的两个物体A和 B,若观察者正对着AB连线方向看去, 则A、B是重合的;若将眼 睛摆动着看,则A、B间似乎有相对运动,远处物体的移动方向跟 眼睛的移动方向相同, 近处物体的移动方向则相反。A、B间距 离越大, 这种现象越明显(视差越大); A、B间距为零(重合), 就看 不到这种现象(没有视差)。因此,根据视差的情况可以判定 A、 B两物体谁远谁近及是否重合。 视差法测量凹透镜焦距时, 在物和凹透镜之间置一有刻痕 的透明玻璃片, 当透明玻璃片上的刻痕和虚像无视差时, 透明 玻璃片的位置就是虚像的位置。
在一起, 仔细观察, 使各元件的中心等高, 且与导轨垂直。
(2) 细调。
对单个透镜可以利用成像的共轭原理进行调整。实验时 ,
为使物的中心、像的中心和透镜光心达到“同轴等高”要求 , 只要在透镜移动过程中,大像中心和小像中心重合就可以了。 对于多个透镜组成的光学系统,则应先调节好与一个透镜的 共轴, 保持其不再变动, 再逐个加入其余透镜进行调节, 直到所 有光学元件都共轴为止。
2. 测量凹透镜焦距 表3 - 8 - 4 视差法数据表
单位: cm
次数 n 1 2 3 平均值 物距 u 像距 v 焦距 f △f
实验四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实验四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光学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规则,学会调节光学系统使之等高共轴。
2.掌握测量薄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焦距的方法。
3.观察透镜成像,并从感性上了解透镜成像公式的近似性。
实验仪器光具座,底座及支架,薄凸透镜,薄凹透镜,平面镜,物屏(可调狭逢组、有透光箭头的铁皮屏),像屏(白色,有散射光的作用)。
实验原理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基本的元件。
在不同的场合,由于使用的目的不同,需选择焦距不同的透镜或透镜组,故焦距是反映透镜特性的重要物理量。
为了正确使用光学仪器,必须掌握透镜成像规律,学会光路调节技术和焦距测量方法。
1.自准直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如图4-1所示,当以狭缝光源P 作为物放在透镜L 的第一焦平面上时,由P 发出的光经透镜L 后将形成平行光。
如果在透镜后面放一个与透镜光轴垂直的平面反射镜M ,则平行光经M 反射,将沿着原来的路线反方向进行,并成像在狭缝平面上。
狭缝P 与透镜L 之间的距离,就是透镜的第二焦距'f 。
这个方法是利用调节实验装置本身,使之产生平行光以达到调焦的目的,所以称自准直法。
2.用物距与像距法测量凸透镜焦距由于对实物,凸透镜可成实像,所以直接测量凸透镜的物距、像距,就可以用高斯公式求出凹透镜的焦距f ,如图4—2所示。
24—图14—图M3.共轭法(二次成像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如图4-3,取物体与像屏之间的距离L 大于4倍凸透镜焦距f ,即L>4f,并保持L 不变。
沿光轴方向移动透镜,则在像屏上必能两次成像。
当透镜在位置I 时屏上将出现一个放大清晰的像(设此物距为u ,像距为v );当透镜在位置II 时,屏上又将出现一个缩小清晰的像(设此物距为u ′,像距为v ′),设透镜在两次成像时位置之间的距离为C ,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可得u= v ′,u ′=v 又从图4-3可以看出u v u C L 2='+=-∴2CL u -=22CL C L L u L v +=--='-=' ∴ LC L L CL C L v u uv f 42222-=+-=+= (4-1) 式(4-1)称为透镜成像的贝塞尔公式。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薄透镜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学元件之一,它具有将光线聚焦或发散的作用。
测定薄透镜焦距是光学实验中的一项基础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了解薄透镜的光学特性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透镜公式和实验方法,测定薄透镜的焦距,并探讨实验误差的来源和解决方法。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一块薄透镜、一支光源、一块白纸、一把尺子和一台测距仪。
实验步骤如下:1. 将光源放置在透镜的一侧,确保光线垂直射向透镜。
2. 在光源的另一侧放置一块白纸,用于观察透镜成像。
3. 调整光源和白纸的位置,使得透镜成像清晰可见。
4. 使用尺子测量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5. 移动光源和白纸的位置,再次测量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6.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我们可以使用透镜公式来计算薄透镜的焦距。
透镜公式为:1/f = 1/v - 1/u其中,f表示焦距,v表示像距,u表示物距。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焦距的近似值。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的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光线的均匀性和透镜的清洁程度。
不均匀的光线会导致成像模糊,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而脏污的透镜表面会降低透镜的透光性,同样会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
仪器误差是由实验仪器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所引起的,而操作误差则是由实验者在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所导致的。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使用具有较高精度的测距仪和尺子,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 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操作上的不确定性,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3. 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薄透镜的焦距,并通过透镜公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實驗二十五 薄透鏡焦距測量1.目的:(1) 測量薄透鏡焦距。
(2) 練習基本光學實驗技術,如對軸、視差等。
2.原理:薄透鏡成像如圖1,在忽略透鏡厚度及近軸近似之下,成像公式為fq p 111=+ (1) p 、q 、f 依次為物距、像距及焦距,其符號規則為:實物的p 、實像的q 、聚光透鏡的f 為正,虛物的p 、虛像的q 、發散透鏡的f 為負。
由物(像)空間入射的軸平行光束聚於前(後)焦點,當物空間及像空間介質折射率相等時,前焦距與後焦距相等。
圖1測定焦距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紹比較簡單的三種:(1) 牛頓成像法:測量物距、像距,再計算焦距。
凸透鏡p > f 時成實像,用光屏可以找出像的位置。
凹透鏡成虛像,可用另一輔助物的像,藉視差法定出像的位置。
如圖2,物P 由透鏡L 成虛像於Q ,另置一物P’使高於透鏡,由透鏡內觀察Q ,透鏡外觀察P’,若QP’不重合,左右(或上下)移動眼睛時,由於有視差,二像會相對移動,調整使QP’重合時,沒有視差,從任何角度觀察,二像均重合,無相對運動的情形。
LL(a)(2) 共軛法:凸透鏡成像,如圖3所示,當 P + O > 4f 時,對固定的物像位置Q ,透鏡有兩個可能位置(I 與II)。
可以證明ld l f 422−= (2)式中l = p + q ,d 為兩個透鏡位置間的距離。
圖3凹透鏡的兩個位置分別在物P 的左右兩側,其中一種情況之物P 必須為虛物,解決這個問題實物R 可以利用輔助凸透鏡所成的實像做為虛物P 。
如圖4所示,實物R 由輔助凸透鏡K 成實像於P ,P 之位置可直接測定。
在K 與P 之間位置放置待測凹透鏡I ,則P 變成凹透鏡I 的虛物,經由凹透鏡I 成實像於Q ,此位置亦可直接測定。
將另一輔助物P’置於Q 處,並使高於凹透鏡。
將凹透鏡I 移至Q 的右側,此時P 是凹透鏡II 的實物,在適當的凹透鏡位置(II ),將成虛像於Q (用視差法與P’重合),測量P 與Q 距離l 及I 與 II 距離d ,用公式(2)可計算f 。
实验2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f
fn = X − X0
∆f
D= X3 − X0 =900cm F= ∆f 2 ( D − 2 d )/4D
A、B 间距离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A、B 间距为零,就看不到这种现象。因此, 根据视差的情况可以判定 A、B 两物体谁远谁近及是否重合。 视差法测量凹透镜焦距时,在物和凹透镜之间置一有刻痕的透明玻璃片, 当透明玻璃片上的刻痕和虚像无视差时,透明玻璃片的位置就是虚像的位置。 图 4 为凹透镜成像光路图。实验中物 AB 是物屏上的箭头,其虚像的位置 不能直接用像屏测定。 实验时将一有刻痕的透明玻璃片装到滑座上,让它在物屏 和透镜之间移动,眼睛在透镜另一侧观察。观察的要点是:从凹透镜里边看物, 从凹透镜外边看刻痕, 且眼睛左右移动观察。当透镜中物的虚像与镜外玻璃片刻 痕没有视差时,有光具座标尺测出物屏及刻痕到透镜的距离,即 s 和 s’,将它们 代入 2.2 式即渴求的焦距 f。
图 2像距法球焦距: 当透镜的厚度远比其焦距小的多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在近轴光线的 条件下,薄透镜成像规律克表示为: f′ f + =1 (2.1) s′ s
当将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为: s′s f ’=-f= (2.2) s −s′ (2.2)式中,f ’为像方焦距;f 为物方焦距。 式中的各线距均从透镜中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如图 2.1 所示。若在实验中分别测出物距 s 和像距 f ’。但应注意:测得量须添加 符号,求得量则根据求得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 (3)自准直法: 如图 2.2 所示,在待测透镜 L 的一侧放置被光源照明的 1 字形物屏 AB,在另 一侧放平面反射镜 M,移动透镜,当物屏 AB 正好位于凸透镜之前的焦平面时, 物屏 AB 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线,然后被平面反射 回来。再经过透镜折射后,仍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个 与原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倒立实像 A’B’。此时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待 测透镜的焦距,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原理:
薄透镜是指其厚度比两球面的曲率半径小得多的透镜。
透镜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凸透镜(也称为正透镜或会聚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焦距越短,会聚本领越大。
另一类是凹透镜(也称负透镜或发散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焦距越短,发散本领越大。
在近轴光束(靠近光轴并且与光轴的家教很小的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包括凸、凹透镜)的成像公式为:
f
v u 1
11=+ (1)
式中:u 为物距;v 为像距;f 为焦距。
它的正、负规定为:实物、实像时,u 、v 为正;虚
物、虚像时,u 为正,v 为负;凸透镜f 为正,凹透镜f 为负。
利用上式测定焦距,可以有几种方法,除了本实验中的方法以外,还可用焦距仪测量。
利用上式时必须满足:
a. 薄透镜;
b. 近轴光线。
实验中常采取的措施是:
a. 在透镜前加一光阑以去边缘光线;
b. 调节各元件使之共轴。
一般透镜中心厚度有几毫米,也会给测量带来一定的误差。
当不考虑透镜厚度时,会有百分之几的误差,这是允许的。
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1)物距像距法
由实验分别测出物距u 及像距v ,利用(1)式,求出焦距:
v
u uv
f +=
……(2) (2)自准法
从(1)式可知,当像距∞=v 时,f u =,即当物体上各点发出的光经透镜后,变为不同方
向的平行光时,物距即为透镜的焦距。
该方法利用实验装置本身产生平行光,故为自准法,见下图。
(3)位移法
当物AB 与像屏的间距f D 4>时,透镜在D 间移动可在屏上两次成像,如下图所示,一次成
放大的像,另一次成缩小的像。
由公式(1)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得:
f
u D u 11111=−+……(3) f
d u D d u 1
1111=−−++ (4)
由上两式右边相等得:
()2
1d D u −=
(5)
将(5)式代入(3)式得:
()()D
d D d D D d D f 4422−+=−=……(6) 式中:D 为物与像屏的间距;d 为透镜移动的距离。
2.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因实物经凹透镜后,不能在屏上生成实像,故测其焦距时总要借助一个凸透镜,使凸透镜给凹透镜生成一个虚像,最后再由凹透镜生成一个实像。
(1)物距像距法
如下图所示,在没有凹透镜时,物AB 经凸透镜1L 后将成实像于''B A ,在1L 和'
'B A 间插入凹透镜2L 后,'
'
B A 便称为了2L 的物,但不是实物,而为虚物。
对2L 而言,物距'
'A O u −=。
该虚
物由凹透镜2L 再成实像于'
''
'B A ,像距'
'''A O v −=。
由透镜成像公式(1)得:
v
u uv
f +=
注意到这时0<u ,0>v ,故必有0<f 。
(2)自准法
凸透镜1L 成像于1O ,在1L 与1O 之间插入凹透镜2L 及平面反射镜M 。
移动2L ,当1O 位于2L 的第一焦点时,则2L 发出的是平行光,根据光路可逆原理,最后必定在O 点形成一个与原物等高、倒立的实像。
这时:
122O L f −=
二、实验仪器:
光具座及配件、凸透镜、凹透镜、平面反射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