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合集下载

理学十大学派简介

理学十大学派简介

理学十大学派综述一、内容心理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二、意动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

可以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布伦塔诺1838年1月16日出生于德国望族,他的学生斯图姆夫、厄棱费尔和弗洛伊德等均是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意动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机能心理学派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包括意动心理学派、符茨堡学派、日内瓦学派、行为主义和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等。

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主要指美国的芝加哥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实用主义心理学派)。

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

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提出意识流的概念。

杜威的心理学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其心理学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是一个连续的整合的活动。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2、意动心理学派: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特的容心理学息息相关。

可以说,特的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特的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观点: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l)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如我见、我听、我想象;(2)判断的意动(知觉、认识、回忆),如我承认、我否认、我知觉、我回忆;(3)爱憎的意动(感情、希望、决心、意向、欲望),如我感到、我的愿望、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

三类之中以表象的意动为最根本的,其他的两类是在这一类的基础上形成的。

布伦塔诺的研究方法是和特不同的,布伦塔诺不反对使用实验方法,但是他的主要方法是观察而不是实验,即自我观察。

3、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

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

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省法分析意识的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评论: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

在他们的示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把心理学看成一门纯科学,只研究心理容本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义和功用。

所以极为狭隘。

从反面推动了其他心理学派的兴起和发展。

4、机能主义心理学派:1、詹姆士詹姆士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

简述朱熹的学术著作及主要观点

简述朱熹的学术著作及主要观点

简述朱熹的学术著作及主要观点朱熹简介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梁谷,是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他是中国南宋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中国理学学派的代表人物。

朱熹在哲学、教育、文学、政治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他的理论体系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新的学说,被称为“朱子学派”。

他的理论对中国千余年的哲学发展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宋明理学中,朱熹的理论被奉为正统。

朱熹的学术著作朱熹的学术著作较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尔雅》、《春秋公羊传》、《四书集注》等。

《尔雅》《尔雅》是朱熹从《广韵》整理而成的一本词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专门词典之一。

《尔雅》收集了许多词语和成语,里面还有一些注解,对于古代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是朱熹所注的《春秋左传》和《春秋公羊传》之一。

《春秋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公羊高和羊舌氏的世系和历史记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朱熹在注释中,对各种古代人物、事件作了详尽的注解,使得整个《春秋公羊传》呈现出一种非常清晰、严谨的学术风格。

《四书集注》《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一部著作集,主要注释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这些著作都是儒家经典。

这部作品被誉为地位崇高的注疏体著作之一,对于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中,朱熹对“诚”、“道”、“天”等概念作了重要的阐释,在后来的理学派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朱熹的主要观点思想体系朱熹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其理论体系上,这个理论体系是他从程颐、周敦颐等人的理论基础之上再加入自己的思考所形成的。

他在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很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理论。

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格物致知、大学之道等,在他的著作《四书集注》中有所体现。

教育理念朱熹是中国古代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教育理念围绕着“治学”、“尊师”、“格物致知”等理念。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 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时,道 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 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笔记
1.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迅速传播, 儒学出现危机,其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三教合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
佛、道的迅速传播,儒学出 现危机。但三教彼此在反复 辩驳中也相互吸纳、渗透。 到了唐宋时期,调和之风尤 盛,许多知识分子兼修儒、 佛或三教并修,出现了“三 教合一”的趋势,为宋明理 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 的土壤。最终儒学的发展进 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材料五:良知即天理。 材料六:
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 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 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材料七: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
二、宋明理学
(二)陆王心学: 笔记
1.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 王守仁(明)
二、汉代——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魏晋至唐宋——受到挑战,三教合一
三、宋明——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思考:从政治、文化和经济角度探讨与宋代 理学的产生相关的因素是什么? 笔记
1.政治: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 重文轻武,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2.文化:儒学的危机 ①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儒学不适应时代要 求;佛、道盛行,挑战儒学; ②唐宋时期,儒学在三教合一的思潮中吸收 佛、道思想,逐步哲学化、系统化; 3.经济: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 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
儒(根本)
(目的)
(4)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
鲁迅:翻开历史一 查…满本都写着两 个字“吃人”。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心理学流派大致有: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存在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

这些流派着重于心理本质的探索,是其基本理论部分。

下面对这些流派进行逐一分析,实际这种种流派都是着重心理现象、过程或功能的某个环节,而忽落其他环节所引起的,是片面、局部或环节性的研究,没有进行整体、全面或本质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侧重于心理外化的一个表现(行为)进行研究。

心理通过神经系统来支配肌肉收缩和舒张产生动作,从而产生行为。

心理的这种发挥作用的方式是心理发挥作用的主要而且明显的渠道。

心理发挥作用的方式还有许多渠道,例如:谈话、书面语言和眼神等。

实际上,心理通过神经系统表现于外的整体现象是体态,行为是从体态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这个分支被优先发展而且突出出来,以致掩盖整个体态。

体态的其他分支好比星辰,而行为就好比太阳,行为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光芒,人们往往是从明显而突出的部分着手来研究的,所以行为在心理学研究中被突出出来。

甚至以研究行为来代替心理的研究,把心理学定位为研究行为的科学,这是研究方向的歧化和膨胀。

行为主义心理学只是对心理的一个外在现象的研究,心理表现的整体是体态,体态还有其他形式----言谈、书面语言和眼神等等,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的兴起就是一个明证。

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侧重方向是潜意识功能的探究,确切的说是对压抑在潜意识中的伤害意识的研究。

而心理的其他方面都很少涉及。

其实潜意识与意识的界限并没有弗洛伊德所说那样明显。

比如边骑自行车边看风景,骑自行车的行为控制可以根据情况变化随时出入潜意识。

本质上意识也是潜意识,意识的内容一旦不被注意就压入潜意识,变成潜意识的内容。

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是受潜意识控制的,受意识控制的行为只占很小的比例,这样有利于一个人同时从事多项运动,更深刻讲有利于人类适应自然,人的心跳、呼吸和眨眼等基本生理活动都是受潜意识控制的,这有利于减轻意识的压力。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内容心理学派: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

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

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

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

由于冯特的努力,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

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人物。

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

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

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

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

既然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抛弃内省就无法探索这种经验,这是冯特无法解决的矛盾。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高考必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必考的文化常识

高考必考的文化常识★晏殊,字同叔,开创北宋的婉约词风。

词集《珠玉集》,词作《蝶恋花》中有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代表作《爱莲说》、《太极图说》等。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和他的弟弟程颐(字正叔, 号伊川,,世称伊川先生)向周敦颐学习理学,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

周邦彦被尊为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白石道人)、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

姜夔是格律派的宗主。

该词派尚雕琢,重音律、求典雅。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北宋后期,形成了一个以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的诗歌流派。

该流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

★李清照的理论著作是《词论》,词集是《漱玉词》,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和“漱玉体”。

★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寓言体散文集《郁离子》)、宋濂(主修《元史》,代表作《送东阳马生序》。

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高启★“前七子”和“后七子”是明代中叶的复古主义的诗文流派,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主张模拟古人。

对于打击“台阁体”雍容典雅、千篇一律的文风有一定积极意义。

前七子的代表作家是李梦阳和何景明;后七子的代表作家是李攀龙、王世贞、宗臣等。

其中宗臣的《报刘一丈书》是其中的佳作。

★“公安派”: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代表作家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袁宗道(并称“三袁”)。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公安派的“性灵说”和李贽(李卓吾)的“童心说”一脉相通,和“理”尖锐对立。

★唐宋派:是明代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的传统。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理 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
的 本 质 和
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其 纪之为五常。
表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
现 齐家、平天下。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
穷 材料一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朱既熹多,
理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三教合一
白马寺
道家神仙
龙门石窟
江甫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 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 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 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 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 “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 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 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 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宋理
明学



要 流

派王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
1、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程颢
程颐
朱熹
“程朱理学”一词的由来: 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 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 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
(2)主要思想观点
A、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 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论灵魂》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亚里士多德(古希腊)2、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因此也被视为科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德)3、理性主义,贬低感觉经验,抬高理性能力,相信人有天赋观念,二元论者—迪卡儿(法)4、经验主义,人的心灵如蜡板,观念都是后天经验获得,由感觉和反省得来经验—洛克(英)5、《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一个婴儿的生活简史》是他对孩子观察—达尔文(英)6、影响到心理学的生理学研究:1、缪勒(首倡神经特殊能量说)2、赫尔姆霍兹(首倡色觉理论与听觉理论及无意识推理理论)3、费希纳(成为心理物理学和实验心理学奠基人)。

7、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

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新行为主义心理学(S-O-R):托尔曼,赫尔,斯金纳。

完形主义心理学(韦特默,考夫卡,苛勒)。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本能论;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沙利文,弗罗姆)。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自我内心感受;罗杰斯,无条件关怀)。

8、脑学说:定位说(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相说;波伊劳德,潘菲尔德)。

整体说(弗罗伦斯)。

机能系统说(鲁利亚及其同事)。

模块说。

9、经典性条件反射(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0、操作性条件反射(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11、加涅依学习水平分8个层次12、学习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桑代克)。

认知理论(布鲁纳)。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形式训练说(洛克),共同要素说(桑代克),经验概括说(贾德),关系转换理论(苛勒的小鸡觅食实验),认知结构说。

14、道德认知发展论把儿童品德发展分三个阶段——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15、加里培林提出智力技能形成五个阶段。

16、对道德发展阶段论提出“三水平六阶段”偷药丈夫--柯尔伯格17、色觉理论:三色说--杨一赫尔姆霍茨;四色说—黑林18、听觉理论:地点说{分共鸣说(赫尔姆霍茨)和行波说(贝克西)},频率说(拉瑟福德)19、感觉记忆的存储和编码特点的证实—斯佩林20、最早进行回声记忆实验研究,模仿斯佩林实验设计称为“四耳人”的实验—莫里,贝茨和巴尼特2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22、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基本表象理论(巴格斯基)和双重编码理论(佩维奥)23、概念类型中人工概念是赫尔用汉字有偏旁的特点实验的。

朱熹的作品介绍

朱熹的作品介绍

朱熹的作品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为宋代理学大家、思想家、文学家,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四书集解》,这是他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

《四书集解》是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详细解释和注释,包括了朱熹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这部作品凝聚了朱熹一生的智慧和学识,是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

朱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朱子语类》,这是他的文集作品,包括了他的讲义、书信和随笔等多种文体。

在《朱子语类》中,朱熹对诗词、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展现了他的博学多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朱熹还著有《春秋左传集解》、《程颢程颐小学》等多部哲学和教育理论著作,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关怀。

除了哲学和文学作品外,朱熹还有很多历史作品,如《日知录》、《金石录》等,记录了他对历史事件和文物的考证和研究,对后人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朱熹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和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璀璨之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共479字】第二篇示例: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汉族,哲学家,思想家,儒学大家,宋代理学代表人物。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理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作品涉及哲学、教育、文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下将从朱熹的不同领域的代表作品入手,介绍其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从朱熹的哲学著作方面来看,他的著作主要以《四书集注》、《朱子语类》等为代表。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考点梳理:
考点4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
(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重农抑商 2、政治上: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君主专 制空前强化) 3、思想上: 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发展,西学东渐;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理学占 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字狱)。 ◆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 的景象? 1、经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 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自然经济占主导)。 2、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 3、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第30讲 宋明理学及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 纲] 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 标] 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 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 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 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考点3 宋明理学 :
(1)朱熹理学—理学集大成者: 高考试题导入: 1.(上海单科)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 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 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吴妙静 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 )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3.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 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 代思想家是( ) A. 董仲舒 B. 程颢 C. 朱熹 D. 王守仁

心理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心理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杜威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等人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认知心理学:奈瑟附:冯特的简介冯特(冯特一般指威廉·冯特)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他学识渊博,著述甚丰,一生作品达540余篇,研究领域涉及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物理学、逻辑学、语言学、伦理学、宗教等。

童年时期1832年8月16日,冯特出生在德国巴登地区曼海姆市的内卡劳镇,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父亲是一位路德教会牧师。

他4岁时和家人搬到了巴登地区中部的海德尔斯海姆镇,并在这里度过童年。

冯特有个哥哥叫卢德维格,比冯特大8岁。

在冯特2岁时,哥哥就被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学。

童年时冯特的伙伴很少,唯一一个和他关系不错的是一个比他年纪大的智力发育有些问题的孩子。

他在镇里的学校上了2年学。

在上学期间,冯特有严重的爱做白日梦的毛病,为此还被父亲训斥。

从他8岁开始,父亲的助手弗里德里克·穆勒牧师成为他的老师。

他和老师关系非常好,以至于老师在教了他三年后,要到附近另一个镇当牧师,冯特也过去和他一起住和学习。

中学时期184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冯特进入布鲁赫萨尔高中学习。

害羞、胆小的冯特没有适应这里的环境,和同学没有形成良好的关系,学业成绩也特别差。

有时候他会逃回家里,但是母亲会把他送回学校。

由于他的学业表现极差,甚至有老师认为一个比较适合冯特的工作是到邮局工作。

冯特的父母于是在年把他送到海德堡的姑母家,并从1845年秋开始在这里上大学预科。

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期间,冯特变得开朗了很多,结识了一些朋友,并参加课外的活动。

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终年54岁)

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终年54岁)

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终年54岁)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终年54岁)?程颢(hào)(1032年—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

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程颢为嘉祐年间进士,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反对王安石新政。

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

倡导“传心”说。

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1085年(元祐元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卒,享年54岁。

??程颢曾和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

?本名程颢别称明道先生字号字伯淳主要作品《论王霸札子》《论十事札子》主要成就开创新儒学,为宋代理学奠基者封爵豫国公封号河南伯谥号纯公人物生平程颢公元1032年(明道元年),程颢出生,其祖先历代仕宦,世代居住在中山府,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迁居开封府,祖父程遹(《宋史》作程羽)迁居河南府(今洛阳),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

宋仁宗录旧臣后代,程颢的父亲程珦因此被授为黄陂县尉,历知龚、凤、磁、汉诸州,后官至太中大夫。

二程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其父程珦影响,以反对王安石新法著称。

程颢资性过人,修养有道,和粹之气,盎然于面,门人、友人与之相交数十年都未尝看见他有急厉之色。

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程颢举进士后,历任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

法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

法理学主要流派代表人物

法理学法理学派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正义和法治观念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代表:一、智者学派正义就是遵循习惯和惯例而已——演变成后来的历史法学派激进派: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演变成后来的分析实证学派奥斯丁的思想法律是约定的善,而不是什么理想的正义或者自然的善——古典自然法苏格拉底二、柏拉图《国家篇》(《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正义问题是其法律思想的主题。

——坚持城邦社会分工论,政治正义分为“自然的政治正义”和“习惯的政治正义”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论理学》提出了法治的经典定义,建立了系统性的法治理论。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

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该是良好的法律”——提出了分配正义与平均正义(矫正正义)的区分——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罗马法学:一、特征:产生的先导性、内容的完备性、影响的深远性二、代表人物: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把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发展为系统的自然法论,区分了自然法和认定法,认为自然法是神的理性和自然正义,是衡量人定法的正当性标准三、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帕比尼安、莫蒂斯蒂鲁斯引证法国法大全欧洲中世纪法学:3R运动——罗马法学的复兴、文艺复兴、宗教改一、注释法学派——代表世界性的罗马法系形成,为西方两大法系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第一阶段:伊纳留、阿佐、阿库休斯;第二阶段:阿尔伯特鲁斯、巴尔多鲁(最主要代表)、巴尔都斯二、教会法学三、经院哲学家的法律观奥古斯丁:对教会法的影响很大阿奎那——《神发大全》;四分法:永恒法、自然法、上帝法、人类法西方近代法学的开新:一、古典自然法学派——法律具有道德性;三个阶段、三大特征17AD——17AD中叶: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霍布斯《利维坦》17AD末——18AD中叶:洛克《政府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19AD以后:1、把“自然权利”宣称为简单的、自明的、无需争辩的若干公理性原则2、“自然权利”是个体人拥有的基于人之本性的、不可剥夺和让渡的权利的权利3、革新了传统的国家权力正当性理念二、哲理学派:康德《法的形而上学》、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以古典自然法学为直接出发点,研究重点是理想中的法,而不是实在法。

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扫除 (3)影响:陆九渊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 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知识点拔
3.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3)意义: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观点争鸣
观点1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 明全盘否定说: “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 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 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 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 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 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 所未有的。”
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张: (二程) 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 程颢 (3)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程颐
理的本质: 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 在的普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则。
知识点拔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 朱熹(集大成者) 2.理论来源: 二程+张载 3.主张和成就:
(1)理气关系论:
——朱熹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朱熹思想主张的理解。 提示:属于开放型的问题,无论持何种观 点,只要论证充分即可。
知识点拔
(三)理学的发展——心学 1.陆九渊——“发明本心”
(1)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2)思想: ①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 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 ② “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 “心学”

心理教育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教育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最早的冯特,心理学之父,构造学派,把心理现象分类,认为研究心理学内省就行了;之后机能学派,代表人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应用,单纯的研究心理现象是没有意义的;之后格式塔心理学,代表有考夫卡、科勒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不能割裂的单独研究某一种心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并认为性冲动(他称之为力比多)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动力,同时提出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自我作为意识的体现,与作为无意识的本我相抗争,他的学生荣格,提出了人格面具,认为人活在世上都会伪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本我;行为主义代表华生,斯金纳以及班杜拉,认为之前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不科学的,心理研究应当可操作可量化,主张刺激—反应,这一最简单的公式,对于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条件反射.并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加以证明;斯金纳重视强化与惩罚在行为塑造上的作用,而班杜拉则强调了社会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被看作是新行为主义代表。

认知心理学派,起源于皮亚杰以及斯滕伯格,但他们都是教育学家.真正的代表人物奈赛尔,重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在他们看来刺激与反应之中还有一个认知过程,这才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托尔曼对于认知地图的研究比较经典;还有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应当对人性更多地给与肯定.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动力之源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需要;一、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二、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宋明理学学派极其代表作品

宋明理学学派极其代表作品

程颐和朱熹‎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河南洛阳人‎。

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

程颐出生于‎一个仕宦世‎家,年十四五即‎同其兄一起‎问学于周敦‎颐。

皇祜二年(1050)年仅十八岁‎的程颐就曾‎上书当时的‎宋仁宗,提出了“勿徇众言,以王道为心‎,以生民为念‎,黜世俗之论‎,期非常之功‎”的“应时而作”变革主张(参见《河南程氏文‎集》卷五《上仁宗皇帝‎书》)。

当时著名学‎者胡瑗正在‎主持太学,程颐便游于‎太学,他所作的《颜子所好何‎学论》,为胡瑗赏识‎,委以学职。

二十七岁时‎,科举廷试落‎第,从此不再参‎加科试,大臣屡荐而‎不仕,在洛阳收徒‎讲学。

其兄程颢卒‎,在司马光等‎人推荐下,“以布衣被召‎”,任秘书省校‎书郎、崇政殿说书‎,训导年幼的‎哲宗。

其为人严苟‎,不久与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党”交恶,被贬外任,回洛阳管理‎西京国子监‎。

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新党”得势,尽黜“旧党”,程颐被“放归田里”,后又“送涪州编管‎”。

宋徽宗继位‎,程颐受到赦‎免,回洛阳,复官。

但不久又被‎撤销,人也被监视‎,门人被驱逐‎。

卒时许多门‎弟子因怕受‎牵连,甚至不敢参‎加其葬礼。

程颐少其兄‎一岁,却比其兄多‎活了二十几‎年,所以在思想‎学术上的贡‎献也较其兄‎为多,他是后来被‎称作“程朱理学”一派的真正‎奠基人。

1、理气论:程颐认为,一切事物莫‎不有其“所以然”,事物的“所以然”即事物的“理”(亦称“道”),他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所以一阴一‎阳,道也”‎(《河南程氏遗‎书》卷三);又说:“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五)这就是说,一阴一阳是‎气不间断的‎循环过程,而道则是这‎一过程之所‎以产生的内‎在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熹理学思想武夷书院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

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

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3],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

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

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

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

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

理气论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

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

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

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

[4]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

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一,这就是“太极”。

理是事物的规律。

[5]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

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

“太极只是一个理字”。

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

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

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

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

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

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

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

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

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6]动静观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

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

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

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

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

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

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

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

渐化积累,达到顿变。

格物致知论朱子语类“格物致知”出于《大学》“致知在格物”一语,原无认识论意义,基本上是讲对一般道德的体认。

明确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解释“格物”的第一个人是程颐。

他说:“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犹日穷其理而已矣。

”(《二程遗书》)朱熹继承了二程的说法,并建立了更系统的格物穷理说。

他通过对“格物致知”的阐释,表述了自己的认识论思想。

[7]从认识的目的来看,朱熹讲“格物致知”是为了当圣人[8]。

认为若做不到“格物致知”,无论如何都是凡人,只有达到“物格知至”,方可进入圣贤之域。

“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

”(《文集》)这里的“天理”主要是指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人伦”、“圣言”、“事故”则是天理的阐发应用。

朱熹认为,如果放弃对天理的追求,只把精力花在草木、器用的研究上,那就如象散兵游勇那样,回不到老家。

他说:“兀然存心乎草木、器用之间,此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成饭也。

”(《文集》)在“知”“行”关系上,朱熹主张“知先行后”。

朱熹的知行观,是指儒家的个人道德修养和实践。

由于道德实践需要封建伦理指导,因此“知为先”。

又因封建伦理不能只流于空谈,所以“行为重”。

“知先”“行重”是实践道德的两个方面,有其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如果从认识的角度看,“知先行后”颠倒了主次关系。

认识来源于实践,知行之间应以“行”为第一性。

“知为先”的主张显然是错误的。

至于所谓“行为重”,虽有其合理因素,但它强调的人性二元论之性”两种,认为人性的善恶是禀气不同所造成的。

朱熹对此说十分赞赏,认为这个思想“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发明千古圣人之意,甚为有功。

”(《语类》)二程继张载后,对“天理之性”和“气质之性”作了区别。

在张、程思想的基础上,朱熹又全面论证了“天命之性”浑然于天空,于人一旦形成,便附于人体,成为先验禀赋于人心的仁、义、礼、智等封建道德,是先天的善性所在,人人皆有,故名“天命之性”。

人体形成之时,必禀此气,由于气精粗、厚薄、清浊、久暂的不同,就产生了善恶、贤愚、贫富、寿夭的不同和性格上的差异。

它有善有恶,名曰“气质之性”。

上述二性并存于人身,这就是朱熹的人性二元论观点。

教育思想论述教育朱熹在总结前人教育经验和自己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初步认识,把一个人的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阶段,并提出了两者不同的教育任务、内容和方法。

朱熹认为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其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

鉴于小学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因此他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主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

在教育方法上,朱熹强调先入为主,及早施教;要力求形象、生动,能激发兴趣;以《须知》、《学规》的形式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

朱熹认为15岁以后大学教育,其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再“加光饰”,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朱熹认为,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一是重视自学,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朱熹关于小学和大学教育的见解,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增添了新鲜的内容。

他的《四书集注》被明清两代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朱子读书法朱熹题赠门人彦忠彦孝诗册册页“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是由朱熹的弟子对朱熹读书法所作的集中概括。

其中循序渐进,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前后不要颠倒;二是“量力所至而谨守之”;三是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熟读精思即是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切己体察强调读书必须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着紧用力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读书必须抓紧时间,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二是必须精神抖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居敬持志中的“居敬”,强调读书必须精神专注,注意力高度集中。

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守。

科学思想朱熹阐述“格物致知”时说:“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

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须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而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地理、生物、农业、气象等万事万物都应该研究。

为其科学思想的来源之一。

朱熹著有《参同契考异》,并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过实际的考察和研究,如从对高山螺蚌壳的考察去研究地球的变化等,如月用胶泥制作过立体地图。

朱熹学生黄斡在《朱先生行状》中称朱熹“至若天文、地志、律历、兵机,亦皆洞究渊微。

”朱熹67岁时曾回忆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须有个尽处。

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须有什么物事。

其时思量得几乎成病。

到而今也未知那壁后是何物?”从小就关心天文问题,甚至思想得几乎成病,至老都在思量天地壁后是何物。

这都说明,他把理学推向鼎盛时期,使儒学的哲学化达到很高的水平,是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思想作基础的。

朱熹重视观察实证:“历法恐亦只可略说大概规模,盖欲其详,即须仰观俯察乃可验。

今无朱熹曾详细地描述了自己设想的一种可以使人进入其中观看天象的庞大的浑天仪——“假天仪”。

他设想设计一个球体类似天球,球体内部标上星辰位置,人进入球体内部,随着球体的转动人可以随之观察星辰。

“极星出地之度,赵君云福州只廿四度,不知何故自福州至此已差四度,而自此至岳台,却只差八度也。

子半之说尤可疑,岂非天旋地转,闽浙却是天较各地北极星的高度及其与地中岳台的关系以证明大地的运动,表明了他通过对照比较各地不同的观测数据而进行怀疑思考的科学精神。

据乐爱国先生的研究,朱熹的《北辰辨》是专门讨论天球北极星座的论文;在《尧典》注中,朱熹讨论了当时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并详细记录了当时的浑天仪结构。

除此之外,朱熹对地质学化石、否认神创论、宇宙起源、地心说、大地自转、日食与月食、潮汐、雪花六角晶体形状、雨虹等的形成、地理对气候的影响、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诊脉、农业生产结构、农作物布局及具体的生产技术等问题都有见解阐述。

周易本义也为朱熹言。

的义理。

就是要还《周易》的本来面目。

《象》下传、《文言》、《系辞》上传、《系辞》下传、《说卦》、《序卦》、《杂卦》)每翼为一卷。

“经”、“翼”共合十二卷。

成书定稿,朱熹将书名定为《周易本义》,将原稿割裂,重组成本之别。

易经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来源,而朱熹注解的《周易本义》是对孔子哲学思想的诠释。

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弟子心丧三年,庐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为「孔为“宣父”,“宣”为谥号,“父”是美称。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生朱熹注解《周易本义》的宋朝之后,历代朝廷或政府对孔子的尊崇,有赠无减。

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加衔“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尊“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世祖尊“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侧立一尊重17吨、总高9.5米的青铜铸造的中国国家孔子像。

其中“9.5米”乃易经中的九五解的《周易本义》四卷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和《刘氏传经堂丛书》它们都收入朱熹注四卷本;1986年5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本义.朱熹注》四卷单行本。

另有阳明《周易本义》四卷本。

因此其对中国“哲学”和“易学”研究也就影响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