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完美综合版(第一章)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普通心理学重点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1 心理活动过程(规律和共同性)/心理过程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认识过程(知)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 从内到外2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独特性导致差异性)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I.能力II.气质III.性格第二章生理部分1 操作条件反射:p57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2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3 条件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4 感觉适应:是感觉系统对连续无变化的刺激反应减少的倾向。

第三章意识1 反映: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双方留下痕迹的过程。

2 意识: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省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知觉与认识。

3 几个意识水平在p78第四章注意1.注意定义: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是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动作或行为(心理特性)2(98 02考题)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3(99 考题)有意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得注意。

(以目的与努力为两个维度)4(00 考题)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狭义)上或活动(广义)上的时间。

5(96 考题)注意广度:同一时间中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目。

6 注意的分配: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7 注意的转移:更具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对象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广义上的。

第五章感觉1 感觉:物体个别属性通过感觉器官作用于人脑在人脑中引起的心理活动。

2 感受性(02考题):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 感觉阈限:测量人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普通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普心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3. 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4. 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5. 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状态的过程。

6. 抑制: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的活动。

7. 动型:即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一次出现。

8. 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9. 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0.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1.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2.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 感受性: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14. 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

16.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17. 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8.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9.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一)诱因: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成为诱因。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一词原意指印记、制图、标志。

心境(心情):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暂短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天才:心理学上把某些能力的完美结合成为天才。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环境。

时尚:人们一时崇尚的样式,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反传统性。

指向性:所谓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及跟踪。

集中:所谓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的,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自然的发生的主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主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译作随意注意。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注意的持久性。

分心:分心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务,而被无关的事务所吸引的状态。

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感觉: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概论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风俗:是社会上自然形成的,多数人长期遵守的一种行为方式。具有自发性和持久性。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双响过程。
角色:指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被该社会和团体所规定了的行为模式。角色学习包括:一、学习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二、学习角色的态度和感情。
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称为内部感觉。属于这一类感觉的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机体觉)。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问答。
反馈: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是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反应的情报(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的调节效应器的活动。
自我同一性:指确信我就是我本身而非其他这一过心理过程,其中包含“我”的持续性和统一性两方面。
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得感觉编码。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三)
默许心向反应:在问卷调查中,被试没有看清题目而不假思索的作出“是”的反应倾向。
本能行为:指物种典型的、遗传的、刻板定型行为。
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规律性的反应。
去极化: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兴奋,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降低,膜内电位升高,于是膜内外的电位差减少,这种状态称为去极化。
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是互相接触,而无细胞质的沟通,其接触的部位就称为突触。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全)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一)诱因: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成为诱因。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一词原意指印记、制图、标志。

心境(心情):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暂短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天才:心理学上把某些能力的完美结合成为天才。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学习: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有所表现。

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家庭气氛;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相互关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环境。

时尚:人们一时崇尚的样式,它的显著特点就是反传统性。

指向性:所谓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及跟踪。

集中:所谓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的,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自然的发生的主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主意。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也译作随意注意。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注意的持久性。

分心:分心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务,而被无关的事务所吸引的状态。

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感觉: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名词解释--普通心理学

名词解释--普通心理学

附录: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3. 【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 【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附录:名词解释1.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2.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作用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3. 【静息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很差,其结果是K+经过离子通道外流,而Na+则被挡在膜外,致使膜内外出现电位差,膜内比膜外略带负电,这就是静息电位。

4. 【动作电位】神经受刺激时的电位变化。

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钠离子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钠离子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动作电位。

5. 【神经—体液调节】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这就是神经-体液调节。

附录名词解释1. 【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就心理状态而言,意识指清醒、警觉、觉察、注意集中等。

就心理内容而言,意识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来的一些东西。

就行为水平而言,意识意味着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

在更高的哲学水平上,意识是一种与物质相对的精神实体。

①意识是一种觉知。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及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布局等;②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③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以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其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2.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认识过程就是人脑接受储存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3.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4.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6.个性心理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它反映人的心理现象的个别性一面。

7.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也是个性心理中最活跃的因素。

它主要包括需要(基础),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最高层次)。

8.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核心)。

9.感觉是个体借助于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直接反映的过程10.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其刺激来自于机体外部,其感受器位于人体的表面或接近表面的位置,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11.内部感觉是指反映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12.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3.感觉阀限:感受性的衡量指标。

14.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15.绝对感觉阀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6.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7.差别感觉阀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18.感觉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19.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原则。

测量:是指心理或行为可以被科学地观察和记录。

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那么,作为对客观事物反映心理也是发展变化的。

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的,即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分析时,在选择方法对被试身心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观察法:有目的、有打算地观察被试在一定的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实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打算地严厉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发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完整版)心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外部感觉:是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3.内部感觉:是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4.视敏度:也成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5.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6.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

7.味觉:是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甜苦咸等味道的感觉。

8.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

9.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

10.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

11.运动觉: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12.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3.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吸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1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16.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是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7.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0.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

21.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22.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4.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5.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

26.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

27.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连续的运动。

28.诱导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普通心理学 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 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它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发生发展和个性心理形成及变化的一般原理。

是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也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

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测验法:指运用标准化测验(问卷或量表工具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者情景中的反应差异。

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语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个典型神经元结构主要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

去极化: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变化,钠离子比钾离子和氯离子更容易通过细胞膜,于是钠离子内流,使膜内电位上升,并高过膜外电位,出现了去极化状态。

(解除了细胞膜静息时的极化状态电位差: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离子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较大,对钠离子通透性较小,结果造成钾离子外流,钠离子被挡在细胞膜外,从而形成膜内外的电位差。

全或无法则: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神经元则产生一个完全的反应,达不到一定强度则不反应,它不随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在机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

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脊髓位于椎管中,脑位于颅腔中。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概念和术语。

在本文中,将解释一些普通心理学中常见的名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1. 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如何调整和管理自身情绪的过程。

这种调节可以通过认知或行为方式进行,以提高个体的情绪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

2. 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我认知的总结和理解。

它包括个体对自身特质、能力、身份和角色的认知,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和环境的关系的理解。

3. 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学习理论是指解释和描述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框架。

它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种观点,试图解释学习的原因、方式和结果。

4. 理解(Understanding):理解是指个体对信息、经验和现象的深入把握和认知。

它涉及到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解释,并形成对事物本质的新认识。

5.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和交往中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

它涉及到对他人的意图、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理解,以及对社会情境的解读。

6. 非意识(Unconscious):非意识是指个体的活动和心理过程在意识之外进行的状态。

它涉及到个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进行的信息处理、动机驱动和决策等过程。

7. 知觉(Perception):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并经过感觉加工和整合,形成对外界物体、事件和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8. 自卑感(Inferiority Complex):自卑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价值和地位感到不足和贬低的情绪和信念。

自卑感可以影响个体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

9. 注意力(Attention):注意力是指个体选择和集中心理资源在某个目标或刺激上的过程。

它在思维、感知和行为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10.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心理治疗是指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调整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

3.依恋:是指将个体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深厚而持久的感情关系。

(备注:一般被定义为幼儿与父母或其他照看者之间的情感纽带)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知觉:知觉是脑对客观事物各种特征及其关系的整体反映。

6.感受性: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它是用感觉阀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7.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取决于光波的纯度。

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9.意识:通常是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认识的,是指与物质世界相对立的精神世界。

(备注: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10.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或者说,注意就是留意一些东西而忽略另一些东西的能力。

11.学习;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变的化过程。

1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模仿、学习、训练而习得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基础上形成的。

13.顿悟:是一种突然的醒悟,这个过程不是条件反射,不是联结学习,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意志层面发生了变化而导致学习效果的出现。

14.记忆: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5.存储:就是将经过编码加工的信息保持在头脑中。

知识的存储有时也叫知识的表征。

16.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17.表象: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18.想象:世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19.概念:是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心理表征。

20.语言:是在交流和思维中使用的、高度结构化的符号系统。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完整版)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版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三.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而且还具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意识的。

人平常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去意识的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的欲望所支配。

四.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但概括起来主要研究的问题是:1,心理过程;2,心理结构;3,心理的脑机制;4,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5,心理与环境。

五.心理学的研究类型?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因果研究、相关研究、个案研究。

六.研究心理学的意义?科学的预测现象,有效的控制现象和从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注意的含义——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3 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觉察。

4 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将感觉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不5记忆: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6 想象: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7 表象: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

8 思维:个体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9人格:又称个性,是指个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不10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

不11性格: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12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源泉。

13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4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15情感16意志: 意志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7 能力:能力是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8智力19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不20技能:学习者通过练习而习得的合理的动作系统。

21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

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22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和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3道德认识:指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

24道德情感; 伴随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是一种自我意志监督的力量,它能使人悔过自新,保持良好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
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人的
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

主要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这是人最基本的
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5.知觉: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
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6.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
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8.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9.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0.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3.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4.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15.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6.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
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17.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
动,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的方法
18.实验室实验法: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方法
19.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情景中进行的实验方法
20.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1.调查法:通过访谈调查法或问卷调查法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
问题的研究方法
22.个案研究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的方法
2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2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
盲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