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1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本节概述: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名词解释1、创作冲动:主要是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出来。

3、艺术直觉:在文学活动中主体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上在瞬间直接把握其内在蕴含与意义的思维方式或心理能力。

4、艺术情感:主体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产生并促使这一活动进一步展开的心理体验。

具体到文学创作,艺术情感是指作家通过塑造艺术形象而呈现出来的情感体验。

5、艺术想象:指文学艺术活动的主体调动过去积累的记忆表象,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艺术形象的心理过程。

6、艺术理解: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活动。

7、文学语言:是经过作家精心选择和加工,用来创造艺术世界,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系统。

8、单个形象:指艺术世界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文学形象。

9、整体形象:指由单个形象构成的艺术整体,即艺术世界。

10、实象:有的形象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较为直接地呈现的,可以称为实象。

11、虚象:有的形象是通过间接描写或由实象引起的联想形成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等较虚的部分,统称虚象。

12、情境:一般指叙事作品或戏剧中发生的事件、场景、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有时,作品中某一局部的场面或插曲产生的情景,亦可称为情境,其实它只是局部情境。

氛围一般是指由情境形成的特殊气氛或情调。

13、寓言式象征:是指通过一则故事象征或暗示出某种哲理和观念。

具有情节性。

14、文学典型:指叙事文学作品中达到艺术理想境界的人物形象,它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魅力人物性格。

15、意蕴:是指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所传达的意义,属于文学作品结构的最深层次。

16、诗歌:是一种以富有韵律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情达意的文学体裁。

17、小说: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的基本特征:叙事性、故事性、虚构中的现实、文体的杂糅性与未完成性。

18、剧本:一种通过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营造戏剧情境、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

《文学理论》第1-6章课后习题简要参考答案第一章名词解释1,文艺学:(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这个学科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俄文中翻译过来,实际上应为文学学,但文学学不符合汉语构词习惯,人们普遍接受文艺学这个概念;(3)国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近年来,童庆丙等以为以上三个分支学科尚不能构成关于文艺学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文艺学有五个分支学科的观点,加入了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分支学科。

他们对文艺学知识体系的认识作了一个图解:一般↑共时←—————————————→历时↓特殊2,文学活动文学是文学理论的核心研究对象。

而“文学”是多维的,多维的文学并不是仅仅指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文学活动。

美国著名的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实际上,就是研究这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刘若愚后来发展了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

但当代学者将四要素发展为六要素,即文学活动还应包括传播媒介和批评家两种要素。

文学活动反映了一种文学研究的发展观念,即文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单个元素逐渐向整体深化,也就是从对世界、作家、作品和欣赏者的单个研究到研究由这四要素构成的创作活动系统。

这是一种发展的文学观念。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一词,顾名思义,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

从学科归属上来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侧重于通过横向审视,探讨研究文学的普遍或一般规律,对文艺学其它分支学科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但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必须以文艺学其它学科的研究为基础;从研究对象上看,文学理论主要研究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以及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等。

4,文学史文学史以文学发生、发展和演化的历史过程为研究对象,它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作家作品以及其他文学现象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之间的沿革和更替,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等等,达到总结历史经验,掌握一般规律,进而为现实的文学发展提供借鉴的目的。

文学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文学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别林斯基:《关于文艺批评的讲话》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是以 唯物史观为基础。
➢ 我们决不是从道德的、党派的 观点来责备歌德,而只是从美 学和历史的观点来责备他。
——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 的德国社会主义》
2 .马克思恩格斯“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具体内涵
美学观点:遵循艺术掌握世界的规律,并重视作家的 审美心理和创造精神。
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的艺术,具有反抗资 本,顽强地保持自身的独立品格。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互相依存
➢艺术生产为艺术消费: 提供文学作品;创造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规定消费的性质,决定消费的方式。
➢艺术消费为艺术生产: 提供“想象的对象”,即读者,艺术作品 也只有在艺术消费中才能成为现实的作品。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
3.文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 文学把人作为一个生命整体来把握。 ➢ 文学以特有的方式表现人的性格、命运、思想、
感情乃至无意识的复杂多样性。 ➢ 文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全部感官之丰富性
的人”。
五、关于美的规律与文学的创作 原则和批评标准
法国作家。 主要著作:《羊脂球》、《项
链》、《一生》、《漂亮朋友》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
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 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28—1889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和 批评家。
主要著作:《艺术对现实的审 美关系》、《怎么办?》
文化工业
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阿多诺 与霍克海默提出的概念,用以批 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 品化及标准化。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第一章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还是一门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以及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2、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

3、文学活动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如图所示: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动态的相互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艾布拉姆斯四要素的贡献在于把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提到与作者同样重要甚至比作者更为重要。

4、阐释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⑴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他认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

如图所示:四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活动及其动态的相互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艾布拉姆斯四要素的贡献在于把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提到与作者同样重要甚至比作者更为重要。

⑵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包括自然万物与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观世界既包括人的思想感情,也包括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文学活动离不开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之源。

⑶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受和感情,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因而,文学活动也是作者的表现活动;作者,同样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⑷文学活动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文学表达的情感也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⑸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创作的活动,它还应包括文学读者进行阅读鉴赏的活动。

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5、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6、填空⑴、文学文化学可以说是一种最新的文学理论形态⑵、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⑶、文学社会学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华中师大《文学理论1》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大《文学理论1》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文学理论1》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对象化:2、主题:3、心态型人物:4、意识流小说:5、意象:6、小说:7、文学文本:8、模仿说:9、文学史:10、典型人物:11、艺术真实:12、感物说:13、审美关系:14、主题的多义性:15、意象叠加:16、散文:17、象征:18、文学体裁:19、描写(作为小说叙述方式):20、起兴:二、辨析题1、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歌德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且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

2、解释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其阐述了什么样的文学观点。

恩格斯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有人认为,文学作品只要如实地描摹了生活现实,就具有了艺术真实。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什么是文学作品?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与作品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5、闻一多说,“诗是被强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气之凝结。

”请分析这段话揭示了诗歌的哪些特征并举例加以说明。

6、下列人物形象哪些属于圆形人物、哪些属于扁平人物、哪些属于心态型人物?请做出判断并说明你的理由。

答尔丢夫(《伪君子》)、堂·吉诃德《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格里高利《变形记》三、问答题1、诗歌结构的跳跃性是指什么?诗歌的结构为什么具有跳跃性的特点?2、文学理论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3、什么是文学形象的间接性?文学形象为什么会有间接性?4、在诗歌中,“情”与“景”是什么关系?为什么?5、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感物说”是怎样看待文学与生活的关系的?6、什么是典型?典型形象与一般人物形象有什么区别?7、舞台演出对剧本写作有些什么限制?8、什么是“形象大于思想”?形象大于思想说明了什么?9、文学文本具有什么样的结构?10、简述情节和故事的区别。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

文学理论复习资料一

第二章文学文本与文体种类第一节文学文本【知识点】①文本概念与作品概念的异同;文学文本概念:文学文本是一个含有审美意味的、具有开放性和多层次结构的语言符号系统。

狭义的文本,专指语言构成的文学文本。

在文化研究中,“文本”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一切有待于解释的符号对象。

文本与作品:文本:相对独立性。

文本的意义来自读者、主体间和互文关系作品:从属于个体。

作品的意义来自作者的意图。

②文学文本的结构及文本三层次之间的关系文学文本的结构分为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三个层次。

语言层、现象层和意蕴层的关系:上一层次是下一层次的显现形式,下一层次是上一层次的存在依据。

文学文本的三个层面既相互依存,又有各自独立的审美价值。

基本知识:语言层是人们接触文学文本时首先感知的实体性层面。

语言层的主要功能::第一、把审美意识符号化。

A 用语音唤起形象感B 用语义创造形象第二、语言本身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语言层不仅通过语言的所指内容带来形象感,同时还利用语言形式本身(如有音无义或有形无义的语言现象)给人以形象化的感受。

结论:语言层是由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外观,即一系列呈线性组合的词句。

文学文本的语言层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

文学文本的现象层:用语言符号创造的形象世界所构成的非实体性层面。

也可称之为形象层。

现象层要通过对语言的想象才能把握。

有无现象层是区别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重要标志。

结论:有无现象层是区分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根据之一。

文学文本主要是由形象系统构成的,现象层居于核心地位,现象层既是语言层的所指,又是意蕴层的载体。

意蕴层即文学文本现象层的“意指蕴涵”,是文本的灵魂所在。

意蕴层的特点:A 文学文本的意蕴层隐含在形象之中,并不独立存在。

B 文学文本的意蕴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

结论:意蕴层即文学文本的“蕴涵意指”。

意蕴是否丰富、深厚,影响着文本的审美价值;意蕴是文本的灵魂所在。

文学文本的意蕴不能脱离形象即现象层面单独存在,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

文学理论_韦勒克 沃伦

文学理论_韦勒克 沃伦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第一部分定义和区分第一章文学和文学研究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2、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一个文学研究者来说显然是有用的。

但他的职责毕竟与作者完全不同。

研究者必须将他的文学经验转化成理智的(intellectual)形式,并且只有将它同化成首尾一贯的合理的体系,它才能成为一种知识。

3、文学研究和科学两者在方法访上有许多交叉和重叠的地方。

诸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和比较等基本方法,对于预有系统性的知识来说,都是通用的。

4、H.李凯尔特:人文科学的研究重心在于具体和个别的事实。

而个别的事实只有参照某种价值体系(scheme of values)——这不过是文化的别名——才能被发现和理解。

5、探讨文学的普遍法则的努力终归要失败。

6、没有任何的普遍法则可以用来达到文学研究的目的:越是普遍就越抽象;也就超显得大而无当、空空如也;那不为我们所理解的具体艺术作品也就越多。

7、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二者均致力于说明一篇作品、一个对象、一个时期或一图文学的个性。

但这种说明只有基于一种文学理论,并采用通行的术语,才有成功的可能。

第二章文学的本质1、研究者,尤其是初级研究者,应该阅读名著或至少阅读好书,而不是先去阅读那些编笺的资料或历史轶事。

2、在考察想象性的文学(imaginative literature)的发展历史时,如果只限于阅读名著,不仅要失去对社会的、语言的和意识形态的背景以及其它左右文学的环境因素的清晰认识,而且也无法了解文学传统的连续性、文学类型(genres)的演化和文学创作过程的本质。

3、必须弄清文学的、日常的和科学的这几种语言在用法上的主要区别。

4、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ambiguities);每一种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同音异义字以及诸如语法上的“性”等专断的、不合理的分类,并且充满着历史上的事件、记忆和联想。

文学理论简答一

文学理论简答一

简答一
1、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1)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2)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
(3)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规律。

2、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

(1)巫术发生说
(2)宗教发生说
(3)游戏发生说
(4)劳动说
3、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存在“不平衡关系”。

(1)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力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

(2)经济的、物质的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1)隶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也被称为文学学,名称来源于前苏联。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名称来源源于西方。

2.文艺学的分支文艺学:a.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b.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c.文学史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属于研究一般的、共时性的研究范围。

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规律,并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学科。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以及文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历史的和美学的评判,它与文学现状联系得更紧密些。

文学史:研究以往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自身继承、革新的内在联系。

对文学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三者关系:文学理论以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基础,从中吸收养分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以文学理论为根基,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

4.文学理论在语言文学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艺术古代汉语语言文学系→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古、现、当)外国文学(欧美、俄苏、东方)↓文学创作写作:写作学——文学写作应用写作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和语言学有密切关系5.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童庆炳《文学理论》1--8章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1--8章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文学理论1

文学理论1

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重点掌握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五个分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其它四个分支是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关于"文艺学"的概念与分支,有的教材与本教材不同,一般认为是三个,即文学史,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我倾向于文艺学有三个分支学科。

二、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是系统地研究各种文学现象,阐述其中共性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

它的对象是关于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等的阐释和研究。

从历史上看,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文学艺术现象的说明和解释早在人类社会的远古时代就已萌生。

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是在数千年研究经验和成果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

文学理论的任务有四个方面:第一,文学本质论,主要揭示文学的本质。

第二,文学创作论,主要揭示文学创作的过程、创作方法与规律,文学创作技巧等。

第三,作品构成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

第四,文学接受论,主要研究文学接受的过程和规律。

包括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文学的鉴赏与批评等。

三、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一是具有实践性。

实践性指文学理论从文学活动实践中来,又要指导文学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是有具体的价值取向。

文学虽然主要是个体活动,但背后隐含普遍的社会价值,具有意识形态性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等七种。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作品的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

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

文学理论1复习

文学理论1复习

一、名词解释3*51、期待视野由德国接受美学家姚斯提出,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文学作品做出的预先估计和判断。

大体上包括三个层次: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

2、文学四要素美国艾布拉姆斯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的四要素分别是生活、作品、读者、作者,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社会生活是文学产生的源泉,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作品是文学的载体,读者和批评者是文学的接受者、鉴赏者、再创造者。

作家根据生活素材创作出文学作品,经过读者和批评者的阅读和接受,完成文学活动过程。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特性和普遍规律的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和文学活动,它具有实践性、人文性、科学性。

文学理论因研究的具体对象和内容不同而方法各异,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等。

4、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和创作冲动的驱使下,通过艺术直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以艺术综合、简化、变形等构思方式,孕育艺术形象序列或意念心境、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5、艺术直觉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握客体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人们用这个概念来指称那种在艺术活动中区别于逻辑思维的独特的艺术思维。

6、创作灵感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情绪、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活跃的特殊思维状态。

创作灵感到来之时也就是艺术直觉能力充分展现之时。

7、文学象征以表达观念和哲理为目的、以暗示为基本艺术手段、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具有暗示性、哲理性、多义性的特征。

8、文学意境意境概念是中国抒情文学和抒情理论高度发达的产物,文学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生发的审美想象空间。

9、文学典型叙事作品中塑造的显出性格特征的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具有突出的个性特征、生命的斑斓色彩、灵魂的深度和深刻的历史真实。

10、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1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1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散见于子书中的文论 诗话,词话 书信畴的特征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中国人看事物从 整体性,混一性着眼,对外界事物采取 静观,强调感受,即一种直观的感知方 式.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庄子天下》)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不离器. 目击道存,不可容声.
四,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特征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实际上 强调的是以人为出发点,人对自然的和 谐,人对始终保持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嵇康: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 太玄. "诗言志"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的开山纲 领.
民族精华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现代转化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分期
草创期:第一章 发展期:第二章 成熟期:第三章 总结期: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转变期:第七章 先秦两汉文论 魏晋南北朝文论 唐宋金元文论 明清诗文论 明清戏曲理论 明清小说理论 近代文论
绪论:
孟子: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 高于岑楼.
——《孟子告子章句下》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一,中国文论民族特点与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 关系 长期的农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古代封建 社会长期处于稳定状态,中国人特别强调继 承性,求通而不求变.
中西观念之比较
西方: 人不能两次涉进 同一河流(赫拉 克利特); 太阳每一天都是 新的 . 中国: 飞鸟之景未尝动 也(施惠). 万变不离其宗.
从表面上看,它们往往是随感而发的, 缺乏系统性,没有什么体系,但历史地, 综合地看,它们又是世代相承,彼此连 贯,共成体系的.
二,中国古代文论与农业性,宗法性的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长期的农业生产, 使中国古人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和: 天地自然养成万物. 因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于是在文论中有所谓假天地自然以立喻.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 强调的是人的血缘关系. 于是在文论在强调其伦理性,强调其社会内 容和教化功能.

文学理论第一章答案

文学理论第一章答案

基本概念第一章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三章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

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

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

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理论体系,它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是指文学理论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首先,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一是抽象性。

文学理论要从具体的文学现象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原则,以指导和规范文学创作和研究。

这就要求文学理论必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时期。

文学理论的抽象性也反映在其研究对象上,它关注的是文学的本质、规律和意义,而不是具体作品的细节。

其次,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二是历史性。

文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实践紧密相关。

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理论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艺术追求和社会要求。

文学理论的历史性也意味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和转变。

因此,文学理论既要研究过去的理论成果,也要关注当代的创新思想和理论观点。

此外,文学理论的性质之三是理性。

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诠释的知识体系,它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

文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通常是理性的,以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为基础。

理性是文学理论能够进行深入思考和有效论证的前提,它使文学理论能够超越主观经验和直觉判断,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同时,文学理论的形态多种多样。

文学理论可以以论述的形式呈现,通过阐释和批评文学作品来揭示其内涵和价值。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通过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愚昧。

文学理论还可以以著作的形式呈现,如西方的“新批评”学派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它们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理论构建提供了新的文学批评视野和思维方式。

此外,文学理论还可以以讲座、研讨会、学术讨论会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以提高学者和研究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互动。

总之,《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中所讲述的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准确把握了文学理论研究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童庆炳《文学理论》1--8章答案

童庆炳《文学理论》1--8章答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艺学:(1)隶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2)也被称为文学学,名称来源于前苏联。

(3)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名称来源源于西方。

2.文艺学的分支文艺学:a.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b.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c.文学史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属于研究一般的、共时性的研究范围。

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的关系文学理论: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规律,并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的学科。

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以及文学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历史的和美学的评判,它与文学现状联系得更紧密些。

文学史:研究以往文学的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自身继承、革新的内在联系。

对文学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三者关系:文学理论以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为基础,从中吸收养分促使自己理论体系的形成,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以文学理论为根基,作为自己的理论指导。

4.文学理论在语言文学系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语言: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言艺术古代汉语语言文学系→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古、现、当)外国文学(欧美、俄苏、东方)↓文学创作写作:写作学——文学写作应用写作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和语言学有密切关系5.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

文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对象:文学作品6.文学理论的任务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

7.文学理论的作用认识论(观念)—是什么—“学”方法论(实践)—怎么做—“术”三种功能:引导作用,指导欣赏,规范批评。

8.文学理论的当代特征(1)跨学科性很多学科进入了文学理论,但是它们的效果在原初学科之外。

地质学家欣赏绘画;植物学家研究《红楼梦》;医生研究《蒙娜丽莎的微笑》(2)分析性和沉思性文学理论的话语不是指导性话语,不是包罗万象的世界观的学问,而是一种分析一种阐释。

新历史主义余华《一个地主之死》;莫言《红高粱》(3)文学理论是一种反常识批评对人们的通常的看法、习以为常的观念提出质疑、追究、消解,做重新思考。

换一种角度读出新的意义。

鲁迅《祥林嫂》——孔庆东、王一川鲁迅《离婚》——蓝棣之(4)文学理论史反思性的,自反性的,是思维的思维。

文学理论要经常反对自己、颠覆自己、反省自己,要消解自己的普遍性,承认自己是一家之言,只是对某个问题而不是对全部问题发表看法。

鲁迅对启蒙主义的反思《伤逝》,对五四思想的反思。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1.文学理论多种基本形态的成因:(1)西方理论观念的转移作家创作—作品文本—读者接受第一次,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第二次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2)由于文学理论的实践性较强,不同的时代自然便需要不同的文艺理论,从而造成理论形态的多样化。

2.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文学哲学(文学中包含着哲学的思考)、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符号学涉文字符、讯号符、密码、古文明记号、手语的科学)、文学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它以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中的组织性或团体性行为为研究对象。

)、文学价值学(价值是指某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

——时代的价值观)、文学信息学(创作到作品发表,是特殊信息的传播,文学接受则是特殊信息的接收,从文学接受再到文学创作则是信息的反馈——与时信息)、文学文化学文化的基本结构:①物质文化层:是可触知的,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核心:人类与自然做物质交换的特殊方式,显示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制度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各种组织形式所构成的文化,它是一种处理社会关系的文化产物。

③行为文化层: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即习惯性定势的风俗构成的文化层——风俗④心态文化层: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主体因素构成。

包括: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或艺术的处理,曲折、深刻地反映社会存在,并以物化形态存在书籍、图画等。

分为:基层意识形态(政治理论、法律观念)高层意识形态(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第三章文学活动知识概要:一、文学活动及其构成作品与世界——文学的反映活动作品与作者——文学的表现活动作品与形式——文学的创造活动作品与读者——文学的再创造活动二、文学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性质人类生活活动的定性分析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三、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文学活动的原始发生文学活动的发展第一节文学活动及其构成文学的概念:首先,文学就是指诗歌、小说、散文等语言艺术作品,例如《女神》、《红楼梦》、《野草》。

其次,语言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世界也是文学的组成部分。

再次,文学还应包括作家以及他们的创作过程。

最后,读者也是文学的一个环节,正是读者对于作品的阅读和理解确证了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的创作活动。

总之,文学决不是单个人的精神过程,而是一种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们中间的复杂的社会活动——所以文学是一种活动。

一、文学活动的构成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文学批评四要素:宇宙(世界)(universe)↑作品(work)↙↘作家(artist) 读者(audience)二、作品与世界——文学的反映活动1.世界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世界在这里主要是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以及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超验世界,由此形成了模仿论(包括再现论、反映论)的立论依据。

2.作品文学反映的世界并不等于世界本身,同时,文学表达的情感也多不同于作者内心的实际感受,这两种不同终究要在作品中显现出来。

因此,作品是文学活动的又一基本要素。

从文学作品与世界的联系角度看待文学活动,是东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共同的古老传统。

3.西方“摹仿说”(古希腊时期):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事物的摹仿。

这种文艺摹仿说先是从人对动物行为的摹仿上来立论的。

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人类是“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人们更主要地是在人对事物形象的摹拟上来立论,认为文艺来源于人对“自然”(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文艺摹仿说内部存在两种对立观念:否定性摹仿说和肯定性摹仿说。

第一,否定性摹仿说这以古希腊柏拉图为代表。

他认为艺术仅仅摹仿世界的“影子的影子”,同世界“理式”隔了三层,由此否定艺术存在的合理性。

理论基础:世界的第一性是理式。

第二,肯定性摹仿说,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艺术摹仿的世界同样可以达到真理的境界;诗比历史记录包含更大的真理性。

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西方文艺观的主流理论,也成为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准则。

理论基础:物质是客观的、第一性的4.东方的“观物取象”。

中国虽然没有像古希腊那样提出“摹仿说”,但产生了文艺“反映”世界的思想。

《易·系辞》提出了“观物取象”的见解,表明中国人也注意到,文艺的起源与人“观”天地鸟兽的运动、变化状况并加以摹仿的行为有关。

比如: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就是对世界生活的思索。

李泽厚《美的历程》赤铁矿的运用。

原始文字,造字六法(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决定了中国文学形象思维的繁荣。

三、作品与作者——文学的表现活动文学作品总是由特定的人写成的。

这写成作品的人就是作者。

作者在写作时总会借助作品表现他个人的体验,以便唤起读者的相同体验,因此,文学作品也可以视为作者的表现活动的产物——表现说模仿说:由外向内表现说:由内向外1.中国传统的“诗言志”诗歌是作者的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后来出现重理还是重情的分歧。

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作者的表现观往往是与反映世界的观点(即“观物取象”说)和谐共存的。

这是说,作品一方面是对“物”的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对“人”的心灵的表现。

2.西方的表现说“摹仿说”占统治地位,只到18、19世纪之交的浪漫主义思潮中,文学作为作者的情感表现的观念才正式登场。

西方表现说区别于模仿说的特点:一是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表现说不是突出被摹仿的世界的决定作用,而是突出作者的决定作用;二是在文学批评问题上,更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创造作用;三是在文学创作问题上,不是强调文学创作对客观规律的遵循,而是突出文学创作中“天才”的巨大作用。

3.中西方表现说的差异虽然同样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但是西方突出强调作者的决定作用,而中国坚持人与自然是同一的,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

四、作品与形式——文学的创造活动形式,是具体作品的意义的内部结构、表现手段和语言,是作品完成后的感性形态。

形式的作用:形式是作品意义的具体存在方式,从而在文学中具有一种基本地位。

形式上创新的目的:创造新的观照事物或人生的方式。

关于“文学性”、“陌生化”和“本体论”。

文学作品是对世界的再现和对作者情感的表现。

但是这种再现和表现是必须通过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的。

如果没有具体的作品形式,如语言系统,上述再现和表现是不可能的。

这样,作品与形式的关系就具有了重要性。

关于作品与形式的关系有三种重要思潮:一是俄国形式主义,标举“文学性”或“陌生化”,极端地主张文学研究的对象不应是作品对世界的再现或对作者情感的表现,而应是作品的语言形式本身;二是美国“新批评”,提出“文学本体论”概念,认定文学活动的本体仅仅在于文学作品的形式,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三是法国结构主义,全力搜求超个人和超现实的永久性客观“结构”,过分偏激地强调作品的与世界和作者相疏离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五、作品与读者——文学的再创造活动读者是阅读和理解作品的人。

1.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作者创造的本文才能实现其价值,而文学活动才能获得完整的形态。

如果没有读者的参与,作者创造的本文就没有人阅读,作者作为作者的身份和价值就无法确定,从而文学活动就是不完整的。

2.读者阅读既是一种有条件的接受,也是一种能动的再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