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 节。
二、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1. 字词方面
羁旅类诗词中总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 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如:2004年晏几道的 《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2005年广东卷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也是解读诗 歌的钥匙。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或者事业的挫折
虫鱼鸟兽
杜鹃——“杜鹃啼血”,凄凉、哀伤的象征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旅途艰险、离愁别恨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衰败荒凉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 青鸟——信使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沙鸥——因漂泊无依而伤感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 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 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 情更加浓厚。
• ④曲笔(侧面落笔)。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 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 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 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答案: ①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望月苦思 ,心境颇为凄凉。

②“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
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 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答“在”字好,言之成理也能得分)
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
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 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 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 画.
• 寂居异乡,平日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那一片绿意和秋天的 红叶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模糊,雨夜的凄寒、月 色的冷清,又哪里比得上乡愁的磨人呢?
(1)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
等,也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 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 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 人。
• 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相当于阳历12月22日或23日。在唐代, 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 切和元旦相似,这样一个佳节,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才有意义。
•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 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 夜思家》、高适的《除夜作》就写于唐朝两个重要的节日。
2.情感方面
• 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
《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枫桥夜泊》 张继
2020/5/15
羁旅思乡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这联诗,可以说道出了人们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深沉执着而又殷切之情。就是在今天,抒发思乡 之情的诗文歌曲,仍可车载斗量。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 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 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 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 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而白居易写这首诗时,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中。
五、羁旅思乡诗鉴赏方法
•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 • 2、明确作者所选用的意象,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 •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 ②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 ③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请分析当时 诗人的心境。
2.“落”字可不可以换作“在”字?
• 译文
•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 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 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 的一边?
•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 人怨》。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忧愁的深刻程度
丁香——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和芭蕉相似,有凄苦之意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鸿雁——游子思乡怀远,羁旅伤怀之感, 也指代书信或者信使。
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 信、音讯。
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 情难寄。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消息、音信 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 燕子——漂泊流浪之苦 寒蝉——悲凉、悲伤 双鲤——代指书信
• 其他常见: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飘蓬
声音:笛声、芦管声、角声、鸦鸣声
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
的伤心之楼。 高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小楼、危楼、危栏) 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 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 茅店:荒郊野外,多表漂泊之意以及思乡之情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席慕容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一、何为羁旅思乡诗
• 所谓羁旅思乡诗: 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 思所想/ 所感所叹。也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念亲 之情。
④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课堂分析练习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 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 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 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 译文:爱妻从远方的来信很久都没有收到了,我得不到家人音讯,只 有在睡梦里才能回到家乡以解乡愁。可是中宵醒后,恍然发觉离别已 是悠悠数年,顾望四周,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寒的秋夜相对, 不由得心生凄凉。
• 船:漂泊之意 • 水:绵绵愁思 • 云:游子,漂泊。见月怀人,望云思友。 白云也可表隐者品格,自由不羁,洁白无瑕。 • 秋风、秋霜、秋草:引发孤独、凄凉、惆怅
• 日暮、黄昏、暮霭、夕阳、落日、伤春、悲秋 • 天涯、孤灯、家书、故园、驿道、马、宿鸟
4、羁旅思乡诗常见术语:
• 景—— 萧条、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 情—— 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
四.羁旅思乡诗常见的手法:
①虚实结合、渲染、对比、反衬 ②借景抒情(分析诗中意象)
注意: ③乐景衬哀情。
绝句 杜甫 •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 杜甫写《绝句》时,当时正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
3. 羁旅诗常见的意象(重点)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重中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 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 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这类诗,多抒发绵绵
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 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 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 行役之苦、宦游之艰。人们思乡缘由则常常是由于战乱频仍;山长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 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 异》。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 的思乡之情。
花草树木:
柳树——“柳”、“留”二字谐音,汉时惜别的风俗,后有怀远之意,
经常暗喻离别,表示 留恋、伤感。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汉乐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五柳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