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课堂教学中气氛活跃.doc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课堂教学中气氛活跃》预案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背景: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出现教师情绪高昂的讲解,而同学们的注意力
和兴趣却不怎么好,且课堂气氛非常呆板;或者同学们认真听,却大多数不愿举手回答的现象。

原因分析:究其原因,我想有如下原由:1、教师授课机械,不能引起学生
兴趣,2、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有问题。

3、缺乏教育的灵活性和艺术。

4、缺乏适度的表扬和赞许,学生的参与度低。

5、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尝试努力及分析:此前也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如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表扬;进行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等,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成效不大,原因是:1、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学生会了,目标就达到了。

2、课堂教学的误解,认为课堂要严肃,如果课堂气氛过活跃,教室秩序会乱,影响学生成绩。

3、学生有怕回答错受教师批评的心理,不愿回答。

预期目标:我想通过利用预设课程、专家引领、校本研修及岗位实践等,加上自己的认真学习、培训及反思。

对解决的预期目标是:1、教师要关爱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2、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3、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成功感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
4、利用电教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5、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科学利用评价杠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来活跃课堂气氛。

预设过程:
一、教师要关爱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对教师言行的认同效应.从而激发接受教学的热情,这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普遍规律,小学数学老师尤其需要牢牢把握这一规律。

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父母般的关怀,让他们愿意和我们沟通交流,尊重学生的尊严,不歧视和挖苦学生。

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使他们感受到良师益友的效果。

如果教师能以可亲可敬的形象和入情入理的诱导,消除学生的负心理效应,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向往、自信、兴趣等正心理效应,“亲其师,信其道”这就可以给教师以后的教学工作带来方便。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及耐心、细致、百问不厌的态度,同样是赢得学生尊敬和信任的基础。

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答学习和生活中一切难题,做知心朋友,使学生认识到老师的最大希望就是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这门将来不可缺少的学习艺术。

思想上的共识,必然能强化师生之间的相互兴趣与信任,从而比较容易形成学生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积极主动地双向配合
教学关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局面。

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及一切小学课程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的前提。

二、创设灵活多样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如果说教师的模范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模式是吸引学生对其所授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教师精湛的讲课艺术和技巧就是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热情的关键。

数学教学过程本来就是一个讲练结合的活动过程,目前使用的新教材的编排也力图体现这一特点。

新教材如果教师能够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溶成一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增无减。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情景中学数学容易理解其义,便于记忆和积极使用。

孩子又是活泼好动的,因此,情景教学成了我们必用的手段。

在集体的情景教学中,我们通过练习法,游戏法等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以达到预期目的。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来设计情景教学以活跃气氛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创设问题情景,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景,巧设悬念,给学生留下一点问题,创设出一种信息差,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需要与愿望,以饱满的学习情绪、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学习。

我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同学们准备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已学过角的度量的方法,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看有什么发现?经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同学们积极性高,争先恐后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的结论也在同学们热火朝天的讨论中不知不觉中得到发现和掌握。

2. 创设生活情景,增强活动的形象性和使用性。

利用实物、图片、手势、动作、语言及课件都能创设直观的情景,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并使学生从开始学习数学起就开始懂得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让他们在实践中将数学与情景建立直接的联系,逐步减少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脱节的心理过程。

在学习数学广角学生从现实生活入手,通过去不同商店买相同物品所付不同价钱,让同学们在计算中不知不觉中体会物美价廉,不但复习数学知识,也让同学们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买东西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

3. 创设任务情景,体现活动的合作性与互动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去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

创设好任务情景,需要教师预先精心设计,作好充分的准备。

例如在教授100以内质数表时,我把学生分成六小组,同时选派组长指挥协调本组事务。

并给每一个同学一个1-100自然数表,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然后把答案写在表格上。

通过这种形式,创设了明确的任务情景,并且寓任务于小组游戏之中,充分体现了活动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除此,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集体竞赛等方法来创设情景,落实任务。

要注意的是,创设任务情景时教师要先作简明的示范;教师的指令、要求要清晰易懂;要保证留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练习完后一定要组织交流、检测和评价。

4. 创设成功情景,注重活动的鼓励性。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做出自我判断的。

成功的
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有助于小学生保持兴趣,增强自信。

因此,教师应该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寻找他们的积极因素,有意识地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创设成功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学数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教师可以鼓励、督促学生对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自评,小组互评,加强互助,然后自由到教师处进行考评、争星,及时郑重地表扬通过考评的学生,特别注意表扬有进步的学生,以一次次的表扬和激励性的话语来刺激落后的学生行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行为;还可以评选或推荐学得好的学生,也可以是有进步的学生轮流当小教师,负责一次自习,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给予学生实践、体验机会,提高了学习效果,培养了能力,起到了一石多鸟的作用。

一、利用有趣的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形象性强,对故事很感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景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把理性的传授与声、色、形等融为一体,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编出了生动形象的小故事,并在课件中以flash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经过一片西瓜地,看到满地又大又圆的西瓜。

这时正值四人口渴之际,于是八戒摘了一个大西瓜师徒四人分吃,八戒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分得西瓜的八分之二……八戒一听立刻嚷嚷起来“不公平!不公平!哥哥分得多,师傅偏心……”是不是不公平呢?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参与探索的过程也尤为认真,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利用直观教具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孩子们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在教学有关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时,我认为,利用直观的教具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点、线、面、体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和度量关系,单凭在黑板上画图和文字表述,对初学的学生来说还是难以想象,不易弄懂的。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周围的具体事物或特制的模型教具进行演示,借以使学生弄清楚有关概念和关系。

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模型与教具,并自行操作演示,则有更大的教育意义。

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具和学具,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情感和想象,使他们更好的感知教材,以达到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

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三、利用竞赛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有竞争意识,上进心足。

教师可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精心创设竞争式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比一比结果如何,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教师对突出的学生或小组当众表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和满足,同时也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竞赛,两位同学比赛跑步,其中一人提一袋2千克的洗衣粉,而另一位则提一袋10千克的大米。

老师一声令下,两位同学迅速投入了比赛,比赛结果不言而喻。

输了的同学立刻不服气的举起了小手“老师,不公平”,为什么呢?……在学生的积极争论中创设了教学情境,学生主动地认识到物体的轻重是有别的,千克的认识的教学由此展开。

这种竞争的策略在揭示简便运算的规
律的教学中也经常运用。

四、利用游戏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趣的数学游戏,更有利于营造师生宽松的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交往互动的程度更深。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活动中提高。

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利用学生平日里喜欢“套圈”的游戏,(出示课件)“你们说说淘气小朋友一定能套中吗?”“一定不能套中吗?”“只能怎么说?”突出关键词(可能)(不一定),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动,在一个盒子里装红球若干和白球一个,伸手去摸,摸出的结果会怎样?谁来摸摸看?让学生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会“可能”“一定”的含义。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活了,学生的实践与探索活动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

这种快乐动手,快乐操作的学习方式更能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的氛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这样的学习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三、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成功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
每个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关注和重视,使自己得到发挥,自身价值得到实现。

这种思想在学生身上,便体现为希望自己的一些成功能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落实到自己身上便是掌握一点一滴知识,一旦证实了自己的成功而产生成功感时便会自信心大增,兴趣盎然,情不自禁地想更上一层楼。

对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课堂上给予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的一丁点进步也及时得到鼓励,从而使他们都觉得,只要自己跟着老师学,就能学得好,树立起学好数学的心理优势。

学生有了这种心理优势,课堂上就敢于积极发言,从而课堂气氛也变得更加活跃了。

四、利用电教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内容的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特别是一些几何图形的知识,学生由于接触少,不甚了解,大部分学生还有畏惧情绪,这时在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视觉、听觉。

形象生动的画面,刺激了学生的感观,形式多样的练习比拼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

把教学内容变抽象为直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课堂气氛也自然而来地活跃起来了,课堂教学效率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

五、适当开展竞赛活动,科学利用评价杠杆,发挥赏识教育的作
用来活跃课堂气氛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在竞赛过程中,威信动机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

当竞赛中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时,学生内心产生的求知欲会随之增强。

可是,也有些人在竞赛中反而学得差了,这可能是他们被刺激得过分而超过了体力和承受力,或者是因为害怕失败而失去信心。

为确保竞赛的积极性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进行:
(1)采取隐形竞争和显形竞争相结合的办法;(2)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

其次,教师要灵活自如地掌握科学的评价杠杆。

科学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成绩和态度的肯定,它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集体荣誉感等。

有效的评价,应遵守以下要求:(1)重视发展,淡化区别与选拔。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发展,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的评价,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面向“未来”的转移。

(6)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和及时。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就要善于抓住一切可以种用的因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相应地直观教具,课件,实物,随时随地地取材或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时环境,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数学的天地中,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才会成会学习的主体,我们最关注的课堂气氛也才会真正的活跃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